⑴ 轴承内圈沟道磨床,尺寸不稳的原因
原因有很多,说说具体怎么不稳,才能帮你分析。
⑵ 平面磨床动压轴承故障怎么进行维修
一、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经过对设备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分析,发现平面磨床中砂轮轴的轴颈部分表面有纵向裂纹,前、后轴承外观则没有明显缺陷,磨损量也不大,对磨头进行拆检,未发现砂轮轴有弯曲,仅在轴颈部分有浅表纵向裂纹。前、后轴承的外锥凸缘与轴承座孔接触良好,轴承内孔无明显损伤。由此认为磨头无法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前、后轴承的几何精度发生变化,三油楔形状及大小不一致所造成的。故决定修理采用的方案为:修复前、后轴承和镀硬铬(0.02mm)修复砂轮轴。
二、采用刮与研相结合的方法修理轴承
采用刮与研相结合的方法修理轴承,既先对前、后轴承进行刮削显点,再以研磨扩大接触面积并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刮削时采用轻刮法,绝不能刮成鱼鳞状。
1、将前、后轴承安装到工作位置,按轴承孔配磨一长400mm的圆柱芯轴(直径为55mm),其配磨程度以转动自如为准。在芯轴上薄薄涂一层红丹油,将芯轴穿入轴承,适当调整前、后轴承的松紧程度,转动芯轴,抽出芯轴轻刮划点。此项工作须反复进行以达到在前、后轴承内表面的3条矩形带接触中显点均匀密集为止。然后磨制一根直径比该芯轴小0.02mm长400mm的铸铁研磨棒,涂以W5氧化铬研磨膏对前、后轴承同时进行研磨,随时收紧前、后轴承并注意清除轴承端部多余的研磨剂。经过研磨,使轴承的接触面为完整的3条矩形接触带,最后拆下轴承座仔细清洗,使之不能有任何杂质。
2、将前、后轴承安装到位,按轴承孔配磨一长为350mm的圆柱芯轴,与轴承内孔的配合程度以刚度能穿入为宜。调整前、后轴承至芯轴转动困难时为止。在调整过程中,前、后轴承要交替进行,切不可先调紧其中的一个再调整另一个,按此芯轴直径小0.01mm尺寸精磨砂轮轴轴颈,抛光后即可组装。
3、加注润滑油依次进行装砂轮前和装砂轮后的空运转试验,最后进行磨削试验。经过研磨,使前后轴承有3条与其外锥凸缘相对应宽为15mm的通长矩形接触面。为了进一步降低轴承内孔的粗糙度值,我们试用牙膏对其进行了抛光处理。检查研磨棒的最终集合精度未发现明显变化,即以此直径减去0.01mm作为砂轮轴轴颈的尺寸。
三、采用以研代刮的方法修理轴承
1、采用车削有三头120mm导程正反螺旋槽的铸铁研磨棒进行整体研磨以保证前、后轴承的同轴度。研磨棒的直径是在与前、后轴承配合较紧的基础上减小0.02mm.。所用研磨剂为M28氧化铝加煤油调合而成。为了使前、后轴承有尽可能的调整余量,在装配时用手将前、后轴承轻轻推人轴承座、带上调整螺母,然后将调整螺杆稍用力旋紧即可。
2、研磨时磨头置于垂直状态。为便于研磨棒在研磨过程中做适当的轴向移动并减轻劳动强度,在研磨棒正下方放一液压千斤顶,通过钢珠支承研磨棒。为在研磨过程中使手持力对中,在研磨棒的上端加装手轮装置。
四、在研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使研磨棒的旋转方向与砂轮轴的工作旋转方向一致。这样有利于工作时自吸油流迅速通过径向间隙形成油楔,从而能改善运转性能。
1、研磨过程中要不断地调紧前、后轴承(保持一定的手感)以提高研磨效率和保证轴承的几何精度。
2、随时清除轴承端部多余的研磨剂以避免前、后轴承出现喇叭口。
3、研磨一定时间后抽出研磨棒,清除研磨棒和前、后轴承中的研磨剂,检查研磨效果和研磨棒的研损情况,如研磨棒出现研损,则需对其进行修整以保证前、后轴承孔径的一致性。
4、在做最后研磨时,研磨剂尽量少并适当收紧前、后轴承以保证前、后轴承的最终几何精度。
⑶ 如何校正车床上的四爪卡盘的圆跳动
四爪校正的基准通常是工件端面和互相垂直的两条中心线
(一条平行导轨
一条垂直导轨)
AB
与CD
俗称十字首数线.
校正‘十字线’有三种方法
1将划针盘放在导轨前,后两个面上对工件‘十字线’进行校正
2
将划针盘固定在中托板上摇中托板(大托板配合)对工件‘十字线’进行校正
3
工件要求高时将百分表放中托板上
;
摇中托瞎芹仿板
或大磨纤托板校正
⑷ ca6140车床卡爪不正怎么办
1、把三爪卡盘拆开重新修理组装。使各部件转动自如、滑动正常虚察。
2、用一块圆料厚度10毫米左右,卡在爪子后面的螺纹上,把爪子轻轻的雹洞车一下,直至车圆为止源誉枯。(由于螺纹强度不高装卡不要太用力)(卡这块料时用的哪个装夹孔,以后卡工件时一定要用这个孔夹工件)。
⑸ 平面磨床主轴轴承应如何修复
主轴的修复:主轴轴颈的圆柱度0.003、径向跳动小于0.002;前后轴颈与前端锥体的同轴度要求0.005mm,轴肩的端面跳动小于0.005。 研磨修复,研套加W14~W7磨料作研磨剂,以20 米/分的线速度 研正主轴颈哪顷做的圆度,然后用研魔平板研,最后抛光(煤油调氧化铬),光 前轴承座锥孔和后盖滚动轴承座孔间同轴度(刮研修复16点/25 25mm2,竖起来刮研)。 后盖滚动轴承座孔中压入一铜材工艺套(长度为座孔长度2倍约100,套孔乎蠢与带锥专用芯棒后端轴颈的配合间隙为0.02~0.03)。 上述精度修复后,将前轴承装入座孔,并用一直径与主轴(修复后)轴颈尺寸相同的芯轴作研棒,研刮轴承内孔,显点(12~16 点/2525mm2), 然后以前轴承座锥孔为基准,配磨轴承外锥体,接触大于75%(大端硬)。外磨时轴承套在外径等于修磨后的主轴直径的芯轴上,轴承内孔须调整至自由状态下与芯轴直径滑动配合(用钢丝收缩轴承)。修复方牙(车床)达2级精度。装好前轴承和带有工艺套的后盖轴承座后,用刮研芯轴(外圆尺寸为主轴轴颈尺寸0.002)对前轴承孔进一步刮研,以消除其装配误差,要求圆度0.005、圆柱度0.01,显点数前端(靠砂轮端)长30mm 18~22点/2525mm2,即轴承内孔向后端略有微小锥度,有利于润滑油的输入。使轴承内孔尺寸调整至研磨棒稍紧的滑动配合,这时轴承不再拆下,直接在箱体内进行清洗,然后用氧化铬作研磨剂对轴承进行研磨,以消除刮削时刀痕毛刺,研磨时垂直安放为宜。松开燕尾吊紧块,调节轴承间隙、调整螺母使主轴用手回转不动(此时轴承在自由状态下的间隙为0)。
吊紧燕尾吊紧块(吊紧力不宜太大),使轴承在吊紧块的胀李衡力作用下扩大孔径,并与轴承座套孔紧密贴合,此时用手已能转动主轴,如转不动或在主轴前端螺纹上旋入螺母,并用铜等软金属轻击螺母四周,以分散吊紧的应力,使轴承外锥与座孔贴合得更好,用手转动主轴应灵活、无异常感觉,否则应重调。略倒旋轴承间隙调整螺母,并轻轻的再次扳紧螺母,以减少螺母间垂直度误差对轴承孔精度的影响。将千分表触于主轴前端,在表测的相反方向以20公斤左右的力抬动主轴,测量轴承间隙在0.008~0.015 范围内,超差时应重新调整。 空运转试车:运转2 小时,温升不超过20,轴向窜动和径向圆跳动小于0.01。
⑹ 180了孔用四爪车偏心8毫米怎样校正
1、首先,准备好校正所需的工具,包括量具、平行垫片、卡尺和调整工具等。
2、接着,将四爪车放置在工作台上,检查四爪车的工作表面是否平整,不平整需要进行修整。
3、然后,根据孔的实际直径和偏心量,计算出需要调整的偏心量和调整方向。
4、最后,使用平行垫片检查四爪车的工作表面与工作台之间的间隙,间物桐迅隙过大或过小,需要罩此进行调整,以确保四爪车的工作表面与工轮搭作台保持平行。
⑺ 两边轴承内孔不同心怎么办
两边轴承内孔不同心的解决方法如下:
1、车削一端端面,钻中心孔,车外圆留精车余量。
2、掉头车削另漏基一端端面,钻中心纤搜耐孔,车外圆留精车余量。
3、修正两端中心孔,两毁春顶装夹,分别精车轴的两端即可。
⑻ 磨床支撑怎么调整三角
1、首先松好并开磨床支撑燕尾吊紧块,调整轴承间隙。
2、其次将燕尾吊紧迅袜乱块吊紧,使亩档轴承在吊紧块膨胀力的作用下扩大孔径,并与轴承座套孔紧密贴合。
3、最后在磨床主轴前端螺纹上旋入螺母,并用铜等软金属轻击螺母四周,以分散吊紧的应力即可调整。
⑼ 轴承磨床支撑怎么调
坐标轴承磨床NSK轴承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1. 使用注意事项
1.1 机床用于高精密加工时,机床必须安装在温度为20℃±1℃,轴承在润滑时的注意事项相对湿度不高于705%的恒温室内,并应避免日光直射和局部热源的辐射。室温变化不应大于0.5℃/4小时。
1.2 机床地基应具有防震沟。
1.3 接入机床的压缩空气应是经过过滤的干燥空气,压缩空气的加压露点温度应低于10℃。
1.4 被加工零件运入恒温室后,精密轴承工序间防锈新工艺解析视零件大小须等温2~3小时,所需的测量工具应预先等温,然后才能加工和测量。
1.5 工件重量不得大于工作台最大载重。
1.6 被加工零件不应直接与工作台面接触,以防损坏工作台面。
1.7 安装和更换轴承的技术本机床备有机床主轴轴线的热稳定装置(热补偿系统)。这是一个电子系统,用以减少由于机床运转造成的冷热温度差引起的磨头箱热位移的影响,保证加工精度。热稳定装置出厂时已经调整好,用户切勿随意改变。在使用时,不得将该装置的电源切断。为此电控箱上设有单独的电源开关,即使当晚上下班不工作时该电源也不得切断,如果机床因较长时间不工作而切断该电路电源,使机床已冷却到室温时,再进行工作前,应提前接通该装置的电源,接通时间不少于4小时,使机床处于热态,然后才能进行加工。
1.8 在每天开机后以及机床在突然断电再启动后,新手更换轮滑轴承时存在的误区分析各轴均应进行一次回零。
2.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nskfag.org/news/201104_3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