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验收轴承需要什么工具检测
1)宽度标准件
宽度标准间用来检验轴承内圈,外圈的宽度。宽度标准件与G903系列测量仪及仪表相配合,可测量套圈的宽度。标准件工作面不允许有碰伤,毛刺等。一量工作面上有碰伤和毛刺,需重新鉴定,以免引起测量误差。
2)内径及外径标准件
内径及外径标准件分别用来检验轴承内径尺寸及外径尺寸。轴承的内径、外径是轴承的主要尺寸,是决定轴承质量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对内径及外径标准件的检定必须准确。
内径标准件与D923系列内径测量,及仪表配合。可测量内径尺寸、单一经向平面内径的内径变动量及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径的跳动量。外径标准件与D913系列外径测量及仪表配合,可测量外径尺寸,单一向平面内的外径变动量、外径表面母线对基准端面倾斜度的变动量等。
3)沟径标准件
内沟直径和外沟直径标准件分别用来检验轴承内圈及外圈沟道直径,由产品中挑选出来的零件,其沟直径、沟曲率、沟对称度,单一径向平面内沟径变动量等项目必须合格。沟道标准件分内、外沟标准件。内沟道标准件与D022系列内沟测量仪及仪表现配合,可用来测量内圈沟道直径尺寸,单一径向平面内的内沟道直径变动量等。外沟道标准件与D012系列外沟测量仪及仪表相配合,可用来测量外圈沟道直径尺寸,单一直径平向平面内外沟道直径变动量等。
4)游隙和振动标准件
游戏和振动标准件分别用来检验轴承的游隙和振动,由产品中挑选出来。游隙标准件与X092系径向游隙测量仪及仪表相配合,可测量轴承的径向游隙。振动标准件与S0910或BVT-1振动测量仪相配合,可测量轴承的振动加速度(或速度)级别。
使用标准件应注意的问题
A.标准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公称尺寸。及实际偏差、几何精度、位置精度、硬度、外观(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所以在使用中必须轻拿轻放,防止磕碰。使用完毕及时清洗擦净,放入指定的位置。
B. 滚动轴承有哪些振动测量方法
滚动轴承振动噪声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1、噪声测量和振动测量;2、从振动测量中鉴别轴承的噪声
翻滚轴承,噪声是指除了正常动静以外导致大家不舒服、发生烦躁感的动静,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因为滚道和翻滚体之间彼此触摸、磕碰而发生振荡,当翻滚轴承的振荡传达到辐射外表,振荡能量转换成压力波,即为翻滚轴承噪声,由振荡发生。樽祥
动静是指弹性物质中传达的压力、引力、质点位移及速度等的改变所导致的物理扰动,即动静可以界说为在空气、水和别的媒质中人耳所能听到的任何压力的改变。噪声是指除了正常动静以外导致大家不舒服、发生烦躁感的动静,它是为大家所不希望、不喜欢,但常常又难以避免的一种动静。
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因为滚道和翻滚体之间彼此触摸、磕碰而发生振荡,当翻滚轴承的振荡传达到辐射外表,振荡能量转换成压力波,经空气介质再传达出去即为声辐射。其中20—20kHz有些为人耳可接收到的声辐射,即为翻滚轴承噪声。
由振荡发生的机械波向空间辐射,导致空气的振荡,然后发生动静,这种动静习惯上就被称为轴承的噪声或噪音。
所以轴承振荡是发生噪音的本源。即便轴承零部件翻滚外表加工十分抱负,清洁度和润滑油或油脂也无可挑剔,但轴承在运转时,因为滚道和翻滚体间弹性触摸构成的振荡,仍会发生一种接连轻柔的动静,这种动静就称为轴承的根底噪声。根底噪声是轴承固有的,不能消除。叠加在根底噪声内的别的噪音就称为异音或反常声。
1噪声测量和振动测量-樽祥
2从振动测量中鉴别轴承的噪声-樽祥
2.1异常声形成原因及目前主要鉴别方法
滚动轴承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声,种类繁多,形成机理比较复杂,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各种异常声常常叠加在一起,难于分辨,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1)轴承内、外滚道存在磕碰伤,划伤或严重缺陷引起的周期性振动脉冲。
(2)滚动体表面磕碰伤,划伤等缺陷引起的非周期性振动脉冲。
(3)由于剩磁吸附铁粉末存在于滚道或滚动体上而引起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振动脉冲。
(4)杂质或尘埃进入轴承滚道运行区域引起的非周期性振动的脉冲。
(5)滚动体与保持架兜孔之间的剧烈碰撞引起的非周期性振动脉冲。
(6)润滑剂性能不良,滚动体与保持架兜孔之间的滑动摩擦以及滚动体运转时碾压润滑剂产生的振动脉冲。
C. 轴承怎么检验,急!
(1)观察法。用肉眼观察滚动轴承,内外滚道应没有剥落痕迹和严重磨损,并且呈一条圆弧沟槽状;所有滚动体表面应无斑点、裂纹和剥皮现象;保持架应不松散、无破损、未磨穿,与滚动体间隙不过大。
.(2)手感法。正常轴承的内外座圈与滚动体的间隙为0.005~0.010毫米。对已使用过一个阶段的滚动轴承,用手指捏住内座圈进行轴向晃动时,应无明显的旷动响声。
.(3)转动法。用一只手夹持轴承内座圈,另一只手转动外座圈,轴承应能灵活转动,而且应感觉不到径向晃动。
检查时,应将上述3种经验方法结合起来,以利于对滚动轴承的技术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锥形滚柱轴承,还应观察滚动体是否位于外座圈的中间,若有前移,应不超过1.5毫米。
D. 如何测量轴承挠度大小
轴承内径
1.测量前需将轴承按规定装合并按规定扭矩拧紧轴承盖螺栓,用内径量表,在外径千分尺上校对基准尺寸后测量,测量时要避开减薄区。轴承内径和对应轴颈外径尺寸之差值是配合间隙。
2.主轴承内孔的同轴度
主轴承内孔的同轴度误差主要是其承孔同轴度误差造成的,而承孔同轴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则是缸体的变形。当主轴颈径向圆跳动在规定公差内时,检查主轴颈和轴承的吃合印痕,如果各道主轴承吃合印痕位置明显不一致,说明同轴度误 差大,可采用刮削、镗削轴承或更换缸体等办法解决,否则难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3.轴承厚度
将外径千分尺固定测头由平面改制成球面,可用来测量轴承厚度。轴承厚度一般应控制在0.005~0.010毫米范围内,否则会使轴承内径超差。轴承在近开口处有微量减薄,测量时应予注意。
4.轴承与承孔的配合紧度
配合紧度是由轴承的自由弹开量和余面高度来保证的。
5.测量余面高度的方法下
按规定装合轴承,交轴承盖螺栓紧固到规定扭矩后松开其中一个螺栓,用塞尺测量轴承盖接口处的间隙,其值应在0.05~0.15毫米范围之内。
E. 滚动轴承 振动(速度)测量方法标准
轴承在旋转过程中,除轴承零件间的一些固有的、由功能所要求的运动以外的其他一切具有周期变化特性的运动均称为轴承振动。
本标准中所测量的轴承振动系指:轴承内圈端面紧靠心轴轴肩,并以某一恒定的转速旋转,外圈不转,承受一定的径向或轴向载荷时,其滚道中心的截面与外圈外圆柱面(最高点)相交处的轴承外圈的径向振动速度。
3.2轴承振动(速度)值
在一定转速和测试载荷下,选取轴承外圈外圆柱面圆周方向大致等距的三点进行测试,其低、中、高三个频带的振动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轴承在对应频带的振动(速度)值。如果轴承需要正反两面测试,则取各频带(三点平均值)较高值为轴承在该频带的振动(速度)值。
4 物理量和单位
被测轴承的振动物理量为轴承外圈的径向振动速度,单位为μm/s。
5 轴承振动(速度)的评价
5.1频率范围
在50~10000Hz频率范围内,轴承振动(速度)的三个测量频带按表l的规定。
5.2时间平均方法
每一测点振动速度信号的测量时间应不少于0.5s,待指针稳定后读数。如果信号有波动,则取波动范围的中间值。
6测试条件
6.1机械装置
6.1.1基础振动
启动驱动主轴(各频带量程开关置于最低档位),将传感器测头压下,使其处于与测试状态相同的条件下,此时各频带示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6.1.2转速
轴承在测试过程中,内圈的实际转速”应符合表3的规定。
6.1.3心轴
心轴与驱动主轴组合后,心轴与轴承内圈配合处的径向跳动不大于5μm,心轴轴肩端面圆跳动不大于10μm。
心轴硬度为61~64HRc。心轴与轴承内孔配合的公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6.1.4加载系统
对轴承外圈施加载荷的加载装置,除能传递恒定的载荷、限制外圈旋转和可能的弹性恢复力矩外,还作为轴承与机械装置之间的隔离系统,使轴承外圈基本处于自由振动状态。
6.1.4.1轴向加载
在测试过程中,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应施加一定的合成轴向载荷,载荷的大小应符合表5的规定。
合成轴向载荷作用线与驱动主轴轴心线的同轴度不超过0.20mm,与驱动主轴轴心线的夹角不大于2°,如图1所示。
6.1.4.2径向加载
在测试过程中,圆柱滚子轴承外圈应施加一定的合成径向载荷。其大小应符合表5的规定。载荷垫与被测轴承外圈接触部位如图2所示
施加的合成径向载荷垂直向下,其作用线与驱动主轴中心的垂直线的夹角不大于2°,与驱动主轴中心线的距离应小于0.5mm。
6.1.5传感器座
传感器座能分别沿驱动主轴轴线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并保证传感器对被测轴承外圈接触载荷的作用线与驱动主轴轴心的垂直线间的夹角不大于2°,偏离轴心线的距离小于0.2mm。
6.2传感器
传感器所感应的是轴承外圈径向振动位移的变化率。
6.2.1 在50~10000Hz频率范围内,传感器与被测轴承外圈不应产生脱离现象,并保证传感器对被测
轴承外圈接触载荷小于0.7N。
6.2.2传感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应在图3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6.2.3在5~3000μm/s(r.m.s)范围内,传感器系统振幅的最大线性偏差应小于10%。
6.2.4传感器应定期检定,在检定周期内,传感器灵敏度的允许变化范围为±5%。
6.3电子测量装置
6.3.1电子测量装置应具有50~10000Hz的频率响应范围,并分成三个2.5倍频程滤波器,其滤波器
的带宽应符合表1的规定。
6.3.2电子测量装置的滤波特性应在图4规定的范围内,低于低截止频率(五)64%或高于高截止频
率(fH)160%的所有频率的衰减不小于40dB。
6.3.3电子测量装置应定期检定,在检定周期内校准值的允许变化范围为±4%。
6.4 测试环境
6.4.1 轴承振动测试在室温下进行,测试环境应清洁,不得有尘屑、杂质等进入被测轴承,以免影响其振动测值。
6.4.2测试场所不得有影响轴承振动测值的强振源。
6.4.3测试场所不得有影响传感器性能与轴承振动测值的强电磁场。
6.5 被测轴承的清洗与润滑
注脂轴承应在注脂状态下测试。
轴承必须清洗干净,待清洗剂完全蒸发干后,加入清洁的N15机械油【运动粘度(40℃时)为13.5~16.5mm2/s】,使轴承所有零件工作表面均充分润滑。当对测试结果有疑议时,应先用NY—120溶剂汽油或其他不会对轴承及其振动测试造成任何不利影响的溶剂进行清洗,除去轴承中的油污等一切杂质。
7 测试方法和程序
将被测轴承安装到心轴上,使其内圈端面紧靠轴肩,若是圆柱滚子轴承,则应使内、外圈的两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对于深沟球轴承,应分别进行正反两面测试。
对于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按其承受轴向载荷的方向安装测试。
对于NJ型圆柱滚子轴承,将内圈挡边端面紧靠轴肩安装测试。
对于NF型圆柱滚子轴承,将外圈挡边端面朝外安装测试。
对于N型和Nu型圆柱滚子轴承,将基准面朝心轴轴肩方向安装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应保证套圈不产生轴向位移。
在轴承外圈上施加一定的轴向或径向载荷,其载荷大小按表5的规定。
启动主轴,按5-2要求读取稳态振动值。
F. 轴承测量有哪些方法
外径尺寸,内径尺寸,高度,这是基本三大尺寸得检测。一般用卡尺和千分尺,或夹量块对百分表,能准确点。用仪器可以轴承的内径跳动和外径跳动。用仪器主要是检测轴承的精度等级够不够。
G. 轴承 标准件测量
首先你现在用的是千分表测量,外径标准件的尺寸为22-0.005mm,轴承外径合格尺寸为22±0.005mm,这样标准件对表时对到-0.005mm,外径合格尺寸是±0.005之间,还有如果用千分表测量它的范围应该是±0.03mm,所以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如果要超过的话可以换百分表测量,百分表一般用在车工或者是粗磨工序,因为加工表面会有流量,粗磨期给终磨期的流量一般都会大于0.06mm,千分表没有这样大的范围。
希望对你有帮助!~~~
H. 怎样测量电机轴承的振动值
步骤> 01
首先对测振仪先介绍一下:
> 02
1.正面黑色测量按钮为电源开关,启散长按则示数变动,松开则保留示数一分钟,然后自动断电。
[图]> 03
2.前端为探头部分,即测点接触部分,分为长探头和短探头并册,图为短探头;
[图] [图]> 04
3.上面有两个可拨动的选择开关,靠近探头部分为高频、低频选择开关(只在测量加速度时有用);另一个是测量方式开关;
[图]> 05
4.测量方式开关向最靠悄蔽氏近探头端依次为:位移mm、速度mm/s、加速度m/s^2,显示器有箭头标示,如图,箭头从上至下为加速度、速度、位移值指示;在加速指示时,可以选择高低频;
[图] [图] [图]> 06
5.后盖可以打开更换电池;电池为9v方块电池;
[图] [图] [图] [图]方法/步骤2> 01
测量方法:
> 02
1.测量设备振动,我们选择位移mm;
一般测量有三个方向:平行于轴的方向为轴向(纵向),所测振动值为轴向位移;垂直于轴的方向为径向(垂直),所测振动值为径向位移,水平垂直于轴的方向为横向;
[图]> 03
2.我们说的测量设备振动一般测量轴承的振动,电机轴承在测量时可测端盖部位;
开始测量前将测量方式选择为位移mm;
[图]> 04
3.将探头垂直放置于轴承端盖,按下黑色测量按钮数秒,待测量值不变时松开;
[图]> 05
4.记录显示器显示数值,数值在松开按钮一分钟后消失;
> 06
记录数值参照下图;
[图]注意事项1.不管哪个方向的振动,都应靠近轴承部分测量;2.测量点应选在接触良好、表面光滑、局部刚度较大的部位;3.确定测点后,做好标记,以后每次测量固定地方,以便参照;
I. 如何检验轴承跳动,要检验微轴承的跳动,做的是精密仪器,有知道方法的说下谢谢,工具越简单越好
检验轴承径向、轴向跳动要按GB/T 307.2-2005《滚动轴承 测量和检验的原则及方法》执行,参见专链接:属http://wenku..com/view/42abbbf39e314332396893e5.html###
通常,采用B系列机械式跳动测量仪来测量成套轴承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比如,B002深沟球轴承跳动测量仪可测量轴承内外圈径向跳动及内圈端面跳动,测量范围:内径d 3~25mm;示值误差:端跳±0.002 mm,径跳±0.0015 mm;示值变动性:0.002 mm。
这类机械式仪器恐怕是最简单的工具了,即经济又实用,一般轴承厂家基本上都配用。
如有问题,可再提问。
J. 如何进行轴承与轴配合的检测
轴承与轴的配合间隙必须合适,径向间隙的检测可采用下列方法。
1、赛尺检测法 对于直径较大的轴承,间隙较大,以用较窄的塞尺直接检测。对于直径较小的轴承,间隙较小,不便用塞尺测量,但轴承的侧隙,必须用厚度适当的塞尺测量。
2、压铅检测法 用压铅法检测轴承间隙较用塞尺检测准确,但较费事。检测所用的铝丝应当柔软,直径不宜太大或太小,最理想的直径为间隙的1.5~2倍,实际工作中通常用软铅丝进行检测。 检测时,先把轴承盖打开,选用适当直径的铅丝,将其截成15~40毫米长的小段,放在轴颈上及上下轴承分界面处,盖上轴承盖,按规定扭矩拧紧固定螺栓,然后在拧松螺栓,取下轴承盖,用千分尺检测压扁的铅丝厚度,求出轴承顶间隙的平均值。 若顶隙太小,可在上、下瓦结合面上加垫。若太大,则减垫、刮研或重新浇瓦。 轴瓦紧力的调整:为了防止轴瓦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转动和轴向移动,除了配合过盈和止动零件外,轴瓦还必须用轴承盖来压紧,测量方法与测顶隙方法一样,测出软铅丝厚度外,可用计算出轴瓦紧力(用轴瓦压缩后的弹性变形量来表示) 一般轴瓦压紧力在0.02~0.04毫米。如果压紧力不符合标准,则可用增减轴承与轴承座接合面处的垫片厚度的方法来调整,瓦背不许加垫。 滑动轴承除了要保证径向间隙以外,还应该保证轴向间隙。检测轴向间隙时,将轴移至一个极端位置,然后用塞尺或百分表测量轴从一个极端位置至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窜动量即轴向间隙。 当滑动轴承的间隙不符合规定时,应进行调整。对开式轴承经常采用垫片调整径向间隙(顶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