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助:轴承的各种排列方式及其含义
组合配对一般用于,圆锥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这些轴承的受力特点是:能同时承受径向力和一个方向的轴向力。
背和面:轴承的外圈是一侧厚,一侧薄。厚的一侧称之薯拍为背。薄的一侧称之为面。
当需要同时承受轴向两个方向的轴向力时,就需要两列轴承背靠背(DB)组合和面对面组合(DF)。DB组合刚性很高稳定性更高。DF组合适合长轴,能允许轴有一定的挠曲。
当需要承受轴向一个方向的更大的轴向力,一列轴改岁承无法满足时,就需要串联组合(DT)。
注:DT是轴承的面对背组合。
三列组合和四列组合,都是为了更大的提高轴向某一方向的轴向力,而采核手睁取的措施。除了两列组合的三种组合方式的称谓各工厂采用的代号一致外,三列组合和四列组合变化比较大,称谓不是很统一。
组合轴承能是受力方式更为优化,稳定性更高。
另:不是随便的两列轴承或多列轴承都可以任意组合,需要根据使用场合,计算受力大小、内部游隙、预紧、精度等等参数。目前国内最多的是DB组合,DF和DT也能生产。超高精度、多列组合、万能组合,的生产能力还有所欠缺。
B. 悠悠球阳光的轴承,拆一次就装不上去了,两边总很难对齐,求高手
先把轴承(圆的,白的)装好,再把大的塑料疙瘩摁上,最后把黑色胶圈用3根牙签套上(用两根撑大,用牙咬住,另一个牙签用手控制),我剑客就是这样套的
C. 轴承外圈滚动,应如何固定,是一边顶外圈一边顶内圈,还是两边都顶内圈或者其他的
这个不用随便自行固定,不然很容易损伤轴承的,一般有以下几种固定方式:
1.止动环固定
向心轴承外圈带止动槽的可用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轴向尺寸小。不能承受较大轴向载荷。
2.弹性挡圈固定
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轴向尺寸小。在轴承端面和挡圈之间加调整环,还可调整轴承的轴向位置,补偿加工、装配误差。适用于转速不高、轴向载荷不大的场合。
3.端盖固定
用于向心和向心推力轴承在轴端的固定。端盖可以做成各种形式。当端盖为通孔时,还可带有各种密封装置。适用于高速,轴向载荷较大的场合。
4.螺纹环固定
适用于转速高、轴向载荷较大的场合。螺纹环固定还可调节向心推力轴承面对面排列的轴承游隙。但螺纹环应有防松措施。
5.调节螺钉和调整盖固定
与端盖固定相似。这种装置便于在箱外进行轴承游隙的调节。调节螺钉应有防松措施。
D. 怎样选择合适的轴承
怎样选择合适的轴承?在选择轴承时,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轴承排列、安装、拆卸之难易度、轴承所允许的空间、尺寸及轴承的市场性等,大致决定轴承结构。其次,一边比较研究使用轴承的各种机械的设计寿命和轴承的各种不同的耐久限度,一边决定轴承尺寸。在选择轴承时,往往偏于只考虑轴承的疲劳寿命,有关由润滑脂老化而发生的润滑脂寿命、磨损、噪音等也需要充分研究。再者,根据不同的用途,有必要选择对精度、游隙、保持架结构、润滑脂等等要求,作特别设计的轴承。选择轴承并没有一定的顺序、规则,优先应考虑的是对轴承所要求的条件、性能、最有关连的事项,尤为实际。
圆柱滚子轴承
圆柱滚子与滚道呈线接触,径向负荷能力大,即适用于承受重负荷与冲击负荷,也适用于高速旋转 N型及NU型可轴向移动,能适应因热膨胀或安装误差引起的轴与外壳相对位置的变化,最适应用作自由端轴承NJ型及NF型可承受一定程度的单向轴向负荷,NH型及NUP型可承受一定程度的双向轴向负荷内圈或外圈可分离,便于装拆NNU型及NN型抗径向负荷的刚性强,大多用于机床主轴
主要适用的保持架:钢板冲压保持架(Z形)、铜合金切制保持架、销式保持架、合成树脂成形保持架
主要用途:中型及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燃汽轮机、机床主轴、减速装置、装卸搬运机械、各类产业机械
实体型滚针轴承
有内圈轴承的基本结构与NU型圆柱滚子轴承相同,但由于采用滚针,体积可以缩小,并可承受大径向负荷无内圈轴承要把具有合适精度和硬度的轴的安装面作为滚道面使用
主要适用的保持架:钢板冲压保持架
主要用途: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泵、挖土机履带轮、提升机、桥式起重机、压缩机
圆锥滚子轴承
该类轴承装有圆台形滚子,滚子由内圈大挡边引导
设计上使得内圈滚道面、外圈滚道面以及滚子滚动面的各圆锥面的顶点相交于轴承中心线上的一点
单列轴承可承受径向负荷与单向轴向负荷,双列轴承可承受径向负荷与双向轴向负荷
适用于承受重负荷与冲击负荷
按接触胸(α)的不同,分为小锥角、中锥角和大锥角三种型式,接触角越大轴向负荷能力也越大
外圈与内组件(内圈与滚子和保持架组件)可分离,便于装拆
后置辅助代号"J"或"JR"的轴承具有国际互换性
该类轴承还多使用英制系列产品
主要适用的保持架:钢板冲压保持架、合成树脂成形保持架、销式保持架
主要用途:汽车:前轮、后轮、变速器、差速器小齿轮轴。机床主轴、建筑机械、大型农业机械、铁路车辆齿轮减速装置、轧钢机辊颈及减速装置
推力球轴承
由带滚道的垫圈形滚道圈与球和保持架组件构成
与轴配合的滚道圈称做轴圈,与外壳配合的滚道圈称做座圈。双向轴承则将中圈秘轴配合
单向轴承可承受单向轴向负荷,双向轴承可承受双向轴向负荷(二者均不能承受径向负荷)
主要适用的保持架:钢板冲压保持架、铜合金或酚醛树脂切制保持架、合成树脂成形保持架
主要用途:汽车转向销、机床主轴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由垫圈形滚道圈(轴圈、座圈)与圆柱滚子和保持架组件构成。圆柱滚子采用凸面加工,因此滚子与滚道面之间的压力分布均匀
可承受单向轴向负荷
轴向负荷能力大,轴向刚性也强
主要适用的保持架:铜合金切制保持架
主要用途:石油钻机、制铁制钢机械
推力滚针轴承
分离型轴承由滚道圈与滚针和保持架组件构成,可与冲压加工的薄型滚道圈(W)或切制加工的厚型滚道圈(WS)任意组合
非分离型轴承是由经精密冲压加工的滚道圈与滚针和保持架组件构成的整体型轴承
可承受单向轴向负荷
该类轴承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机械的紧凑设计
大多仅采用滚针和保持架组件,而把轴及外壳的安装面作为滚道面使用
主要适用的保持架:钢板冲压保持、合成树脂成形保持架
主要用途:汽车、耕耘机、机床等的变速装置
怎样选择合适的轴承?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游隙以及力矩温度等进行选择。
E. CNC机床Z轴丝杆轴承的安装方法
安装Z轴丝杆轴承时,应当根据类型和尺寸,选择加热或液压方法进行。
1、冷安装:安装配合不是太紧的机床Z轴丝杆轴承时,可以通过一个套筒并以锤击的方法,轻轻敲击套筒把3个角接触轴承轴承装到合适的位置。
注意:敲击下面2个角时应尽量均匀的作用在轴承套圈上,以防止轴承倾斜或歪斜。
(5)轴承如何排整齐扩展阅读:
机床Z轴丝杆轴承的工作原理
1、机床Z轴丝杆轴承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带动机械与轴一起运转。
2、对于Z轴丝向心轴承,内圈通常与轴紧配合,外圈通常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起支承作用。
3、对于Z轴丝推力轴承,它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轴承的负荷能力和使用性能。
4、保持架除能将滚动体均匀地分隔开以外,还具有引导滚动体旋转及改善轴承内部润滑性能等作用。
F. 救急!!!如何使一条轴的两个轴承位焊接同心!
大哥 这样焊接很成问题啊 。焊接变形是客观存在的,就是再高的高手也枉然啊,只能合理减小变形,绝对不变没戏啊。
解决方案1 从新排工艺先焊接后车轴承位(最合理的建议)。成本大 但可以很完美的解决问题。
2先点焊粗校直后满焊,再校直,可以在足够长的平台用V型铁和百分表配合测量误差;也可在车床上两顶尖装卡,打分表测量。根据实际测量误差校直到满意为止。注意焊接点别开裂。适当在校直时回火可以避免。知道满意为止。这在维修时经常使用的。很实际但要依靠技术工人的实际经验。
3大概校直一下,差不多就行,选择可调心轴承吧注意这种轴承不能承担轴向力量太多,要配合使用推力球轴承。也就是合理选用新的设计,来回避现有情况。是挽救的思路。
看楼主舍得100分 ,必是被难住了,希望以上所说可以帮助你。
G. 轴承安装形式有哪几种
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形式,有背对背、面对面和串联排列三种。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一边厚,一边薄。厚的一边称之为“背”,薄的一边称之为“面”需要注意的是:角接触球轴承的辩老安装多为成对安装,并需采用预加载荷。安装得好,可使主机的工作精度、轴承寿命大大提高;否则,不仅精度达不到要求,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1、背对背(两轴承的宽端面相对)安装时,轴承的接触角线沿回转轴线方向扩散,可增加其径向和轴向的支承角度刚性,抗变形能力最大;
2、面对面(两轴承的窄端面相对)安装时,轴承的接触角线朝回转轴线方向收敛,其地承角携纤升度刚性较小。由于竖仔轴承的内圈伸出外圈,当两轴承的外圈压紧到一起时,外圈的原始间隙消除,可以增加轴承的预加载荷;
3、串联排列(两轴承的宽端面在一个方向)安装时,轴承的接触角线同向且平行,可使两轴承分担同一方向的工作载荷。但使用这种安装形式时,为了保证安装的轴向稳定性,两对串联排列的轴承必须在轴的两端对置安装。以上是精密轴承洛克威尔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 轴承是如何加工制造的
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主要有钢球和滚子2类。它们的加工制造过程简要如下:
1.钢球的加工过程,钢球的加工同样依原材料的状态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三种,热处理前的工序,又可分为下述二种,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或线材冷冲(有的棒料冷冲后还需冲环带和退火)----挫削、粗磨、软磨或光球----热处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2.滚子的加工过程滚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热处理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两种,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车加工或线材冷镦后串环带及软磨----热处理----串软点----粗磨外径----粗磨端面----终磨端面----细磨外径----终磨外径----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滚动轴承的知识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
以滑动轴承为基础发蔽粗展起来的滚动轴承,其工作原理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一般由两个套圈,一组滚动体和一个保持架所组成的通用性很强、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机械基础件。由于各种机械有着不同的工作条件,对滚动轴承在负荷能力、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种不同要求。为此,滚动轴承需有各式各样的结构。但是,兄培最基本的结构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所组成。
各种零件在轴承中的作用分别是:
对于向心轴承,内圈通常与轴紧配合,并与轴一起运转,外圈通常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起支承作用。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也有外圈运转,内圈固定起支承作用或者内圈、外圈都同时运转的。对于推力轴承,与轴紧配合并一起运动的称轴圈,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并起支承作用的称座圈。滚动体(钢球、滚子或滚针)在轴承内通常借助保持架均匀地排列在两个套圈之间作滚动运动,它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轴承的负荷能力和使用性能。保持架除能将滚动体均匀地分隔开以外,还能起引导滚动体旋转及改善轴承内部润滑性能等作用。
第二节滚动轴承的分类
1.按滚动轴承结构类型分类
(1)轴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分为:
1)向心轴承----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公称接触角从0到45。按公称接触角不同,又分为:径向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为0的向心轴承:向心角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轴承。
2)推力轴承----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公称接触角大于45到90。按公称接触角不同又分为:轴向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为90的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轴承。
(2)轴承按其滚动体的种类,分为:
1)球轴承----滚动体为球:
2)滚子轴承----滚动体为滚子。滚子轴承按滚子种类,又分为:圆柱滚子轴承----滚动体是圆柱滚子的轴承,圆柱滚子的长度与直径之比小于或等于3;滚针轴承----滚动体是滚针的轴承,滚针的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3,但直径小于或等于5mm;圆锥滚子轴承----滚动体是圆锥滚子的轴承;调心滚子轴承一一滚动体是球面滚子的轴承。
(3)轴承按其工作时能否调心,分为:
1)调心轴承----滚道是球面形的,能适应两滚道轴心线间的角偏差及角运动的轴承;
2)非调心轴承(刚性轴承)----能阻抗滚道间轴心线角偏移的轴承。
(4)轴承按滚动体的列数,分为:
1)单列轴承----具有一列滚动体的轴承;
2)双列轴承----具有两列滚动体的轴承;
3)多列轴承----具有多于两列滚动体的轴承,如三列、四列轴承。
(5)轴承按其部件能否分离,分为:
1)可分离轴承----具有可分离部件的轴承;
2)不可分离轴承----轴承宏尘镇在最终配套后,套圈均不能任意自由分离的轴承。
(6)轴承按其结构形状(如有无装填槽,有无内、外圈以及套圈的形状,挡边的结构,甚至有无保持架等)还可以分为多种结构类型。
2.按滚动轴承尺寸大小分类轴承按其外径尺寸大小,分为:
(1)微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6mm以下的轴承;
(2)小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8-55mm的轴承;
(3)中小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60-115mm的轴承;
(4)中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120-190mm的轴承
(5)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00-430mm的轴承;
(6)特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440mm以上的轴承。
第三节滚动轴承的基本生产过程
由于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型式、公差等级、技术要求、材料及批量等的不同,其基本生产过程也不完全相同。
一、各种轴承主要零件的加工过程:
1.套圈的加工过程:轴承内圈和外圈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坯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车加工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三种,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或管料(有的棒料需经锻造和退火、正火)----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精研或抛光----零件终检----防锈----入库----(待合套装配〉
2.钢球的加工过程,钢球的加工同样依原材料的状态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三种,热处理前的工序,又可分为下述二种,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或线材冷冲(有的棒料冷冲后还需冲环带和退火)----挫削、粗磨、软磨或光球----热处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3.滚子的加工过程滚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热处理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两种,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车加工或线材冷镦后串环带及软磨----热处理----串软点----粗磨外径----粗磨端面----终磨端面----细磨外径----终磨外径----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4.保持架的加工过程保持架的加工过程依设计结构及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下述两类:
(1)板料→剪切→冲裁→冲压成形→整形及精加工→酸洗或喷丸或串光→终检→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2)实体保持架的加工过程:实体保持架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车加工前可分为下述四种毛坯型式,整个加工过程为:棒料、管料、锻件、铸件----车内径、外径、端面、倒角----钻孔(或拉孔、镗孔)----酸洗----终检----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二、滚动轴承的装配过程:
滚动轴承零件如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等,经检验合格后,进入装配车间进行装配,其过程如下:
零件退磁、清洗→内、外滚〈沟〉道尺寸分组选别→合套→检查游隙→铆合保持架→终检→退磁、清洗→防锈、包装→入成品库(装箱、发运〉。
第四节滚动轴承的特点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比滑动轴承小,传动效率高。一般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为0.08-0.12,而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仅为0.001-0.005;
2.滚动轴承已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适于大批量生产和供应,使用和维修十分方便;
3.滚动轴承用轴承钢制造,并经过热处理,因此,滚动轴承不仅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节省制造滑动轴承所用的价格较为昂贵的有色金属;
4.滚动轴承内部间隙很小,各零件的加工精度较高,因此,运转精度较高。同时,可以通过预加负荷的方法使轴承的刚性增加。这对于精密机械是非常重要的;
5.某些滚动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因此,可以简化轴承支座的结构;
6.由于滚动轴承传动效率高,发热量少,因此,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消耗,润滑维护较为省事;
7.滚动轴承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空间任何方位的铀上。
但是,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滚动轴承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
1.滚动轴承承受负荷的能力比同样体积的滑动轴承小得多,因此,滚动轴承的径向尺寸大。所以,在承受大负荷的场合和要求径向尺寸小、结构要求紧凑的场合〈如内燃机曲轴轴承),多采用滑动轴承;
2.滚动轴承振动和噪声较大,特别是在使用后期尤为显著,因此,对精密度要求很高、又不许有振动的场合,滚动轴承难于胜任,一般选用滑动轴承的效果更佳
3.滚动轴承对金属屑等异物特别敏感,轴承内一旦进入异物,就会产生断续地较大振动和噪声,亦会引起早期损坏。此外,滚动轴承因金属夹杂质等也易发生早期损坏的可能性。即使不发生早期损坏,滚动轴承的寿命也有一定的限度。总之,滚动轴承的寿命较滑动轴承短些。
可是,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相比较,各有优缺点,各占有一定的适用场合,因此,两者不能完全互相取代,并且各自向一定的方向发展,扩大自己的领域。但是,由于滚动轴承的突出优点,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目前,滚动轴承已发展成为机械的主要支承型式,应用愈来愈广泛。
I. 如何保证轴承可靠工作
一般说来从使用角度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1.SKF轴承间隙要适当,过大产生冲击,过小则润滑不良,可能烧瓦。 2.SKF轴承及轴颈表面质量和几何形状应严格得到保证。 3.改善润滑质量,控制机油的压力、温度及流量,加强机油滤清。 4.控制柴油机的温度状态,在过冷过热的册败情况下工作都是不利的。冷天,柴油机起动前应先预热,并用手转动曲轴拿游使机油进入磨擦表面。 5.采用符合规定的燃油及润滑油。 轴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滚动轴承,其工作原理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一般由两个套圈,一组滚动体和一个保持架所组成的通用性很州敏颤强、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机械基础件。由于各种机械有着不同的工作条件,对滚动轴承在负荷能力、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种不同要求。为此,滚动轴承需有各式各样的结构。但是,最基本的结构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 通常称为四大件。 对于密封轴承,再加上润滑剂和密封圈(或防尘盖) 又称六大件。各种轴承类型名称多是根据滚动体的名称来进行相应命名的。 各种零件在轴承中的作用分别是:对于向心轴承,内圈通常与轴紧配合,并与轴一起运转,外圈通常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起支承作用。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也有外圈运转,内圈固定起支承作用或者内圈、外圈都同时运转的。 对于推力轴承,与轴紧配合并一起运动的称轴圈,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并起支承作用的称座圈。滚动体(钢球、滚子或滚针)在轴承内通常借助保持架均匀地排列在两个套圈之间作滚动运动,它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轴承的负荷能力和使用性能。保持架除能将滚动体均匀地分隔开以外,还能起引导滚动体旋转及改善轴承内部润滑性能等作用。
J. 轴承的基本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分为几个等级,用什么表示,如何排列
答:轴承的基本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分为四个等级,用汉语拼音字母G、E、D、C表示,排列是从G到C精度依次增加,即G级最低,C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