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轴承铸造 > 怎么铸造钱币

怎么铸造钱币

发布时间:2023-03-18 13:08:23

⑴ 人民币是怎么造出来的

人民币是怎么做的如下:
人民币纸张主要成份是短棉绒和高质量木浆,纸张光洁、坚韧、耐折、挺度好,并有一定的抗化学腐蚀性升陵基,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使用而不易损坏。
印制人民币用的钞吵谨票纸是特版水印纸,它是一种用于钞票印刷的专用纸张。这种纸是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下属的三家钞票纸厂生产的。
为了防止伪造,纸上饰有水印或夹入”绶带”(合成纤维)。近年来彩色复印机问世后,复印假钞票的案件屡有所闻汪衡,故又研制出了在钞票上涂以特殊化学品。

⑵ 古代的钱是怎样做出来的

古代钱币贝类货币

天然海贝

公元前21世纪--前2世纪,主要使用于中原地区,后逐步被金属货币取代,单位为“朋”,每拾枚币为“一朋”。在先秦时期贝同时具有币和饰的双重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直到明末清初还使用贝作为货币,称为“ba (左右结构,左为‘贝’,右为‘巴’)”。

天然海贝

公元前11世纪,产于海滨,因其坚固美观,便携带,又能计数,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

天然海贝

公元618-1368年 ,产于海滨,因其坚固美观,便携带,又能计数,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

人工贝类(石贝)

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弥补自然货币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玉贝、骨贝、陶贝、石贝等,被统称为人工贝类货币。它们形态大抵仿照自然海贝,其交换价值,约等于或稍低于天然货贝。

人工贝类(骨贝)

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人工贝类(玉贝)

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人工贝类(陶贝)

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

铜贝

公元前11世纪

包金贝

公元前11世纪,商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于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形仿天然海贝。有金贝、银贝、铜贝等。用青铜浇铸的无文铜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

先秦货币

平肩弧足空首布

成色年代:春秋早中期 形制特征:平肩、裆部呈弧形,銎(音穷)长,有穿孔,銎内一般留有寒。面文铸有干支、数目、天象、地名、事物、阴阳五行、方位、吉语等。币材多为青铜。

尖足平首布

成色年代:春秋早期。战国赵铸币。耸肩、方裆或弧裆、尖足。以一jin(左右结构,左为‘金’,右为‘斤’)、半jin(同前)二等纪值分别称为“平首尖足大布”,“平首尖足小布”。面文为城名,部分小布面文有“半”字。背文一般为数字。体轻薄。币质为青铜。

三孔布

成色年代:战国后期 战国后期钱币。按背文分大小两式。圆首、圆肩、圆裆、圆足,首及两足各有一圆形穿孔。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大者背文“一两”,小者背文“十二铢”(半两)。

锐锋刀

成色年代:春秋晚期 。又称针首刀。是尖首刀的一种特别形式,首部尖细如针,钱文多为抽象符号。

截首刀

成色年代:战国早期。以尖首刀截首而成,基本与尖首刀相同。

直刀

成色年代:春秋战国之交。战国中晚期中山国、赵国铸币,也称圆首刀或平首刀。刀身直或略带弧形、圆首,柄面多有二直线,体型轻薄,其中“yan(内外结构,外为‘门’,内为‘言’)阳”(今陕榆)小直刀尤为薄。除“甘丹”“白人”“成帛”有背文,其余背多平素。

圆孔圜钱

成色年代:战国中晚期。战国中晚期铸币,外圆、孔圆、背平素,面背间有拔模斜度,因此背径大于面径,背孔小于面孔,边缘常残留火口。多数面背无廓,少数品类正面有廓。大篆文,行粗放。青铜质。主要流通于秦、赵、魏故地。

方孔圜钱

成色年代:战国后期。战国后期秦、齐、燕等国铸币。外圆孔方,或有廓或无廓,为后世方孔圆钱之祖。含有“半两”、“两甾”、“文信”、“长安”、“yi(左右结构,左为‘贝’,右为‘益’)化、yi(同前)四化、yi(同前)六化”、“一刀、郾刀、郾四”等品类。

秦汉货币

秦半两

成色年代:公元前336--221年。秦灭六国后,以秦币为全国货币,秦半两成为与上币黄金对称的下币,铸行全国。秦半两与前述先秦半两相比,其面文高而狭长,略呈弧形。外形是外圆孔方,面背无廓,形制与钱文精整。

榆荚半两

成色年代:西汉早期 。因形如榆荚,称为“荚钱”。“荚钱”一般甚为轻薄,轻重不一。

三铢

成色年代:建元元年 武帝建元元年铸行,建元五年行止。三铢钱面有外廓,重如其文,背平素。三铢是古代货币史上第一枚以“铢”命名的方孔圆钱。

武帝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含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面文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不同形式。轮廓深峻、文字精美。武帝五铢开创了七百三十九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铢两制”铸币的主流。

一刀平五千

成色年代:公元7年 。即“错刀”,又称“金错刀”。王莽居慑二年(公元7年)铸。“其环如钱,其身如刀”,环面“一刀”直读,阴文错金,刀面“平五千”三字为阳文,篆书。以一当五千五铢。“一刀平五千”铸制精美,为历代“收藏家”所重。

栔刀五百

成色年代:公元7年。王莽居慑二年(公元7年)铸。“环如大钱,身形如刀”,环面铸阳文“栔刀”二字,刀面铸阳文“五百”,篆书。“栔”能通“契 ”。以一当五百五铢。“栔刀五百”刀廓深峻,铸文精美。

东汉前期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40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采纳马援建议开始大铸行。面文特征是“金”字头较大,“五”字交笔更弯曲,“朱”字头圆折,竖画两头较细。铸造较为规整。

剪边五铢

成色年代:东汉晚期又称“錾边”五铢或“剪轮”五铢,指边廓连同部分钱肉均被剪去或錾切的五铢钱。无外廓,“五铢”二字残留偏旁。

董卓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190年。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所铸。无内外廓,“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辩认,世讥称之为“无文”。该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

三国两晋货币

直百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214年 汉献帝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后铸于成都。初铸钱大而厚重,后铸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钱”。常背铸或背刻阴文和文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蜀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214-263年。刘备入蜀后铸,时约公元214-263年。形体小于两汉五铢,较厚,面背均有外廓,笔画较肥,铜质晦暗。

定平一百

成色年代:三国时期 。史记未载,据考证列为蜀汉钱较宜。“定平一百”钱体薄小,钱文篆书而夷漫不清。形制略同于直百

魏五铢

成色年代:三国时期。魏文帝,明帝皆铸有五铢,新钱形仿汉制五铢,故称“魏五铢”。魏五铢轮廓清晰,钱形厚重,边廓压金。

大泉当千

成色年代:公元239-246年。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至九年(公元238-246年)所铸大钱。篆书“大泉当千”四字旋读,一当五铢一千。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值钱。另有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传世较少。

凉造新泉

成色年代:公元317--376年。前凉张氏王朝(公元317--376年)所铸,是以国号为名的第一例方孔圆钱。篆书,有对读,直读二式,钱文字体也有分别,形体可分为轻小、厚重两式。

沈充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318-321年。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

丰货

成色年代:公元319年 。西晋十六国后赵石勒元年(公元319年)所铸,面文为“丰货”,有篆、隶两体,均横读,篆书钱面有好廓,隶书钱面无好廓。钱背皆有内、外廓。

汉兴

成色年代:公元338-343年。成汉昭文帝李寿汉兴年间(公元338-343年)铸行,是我国钱币史上最早的年号钱。钱文有隶书、篆书,直读、横读之分,制作精美,字浅肉薄,传世数量不多,尤以横读者为罕。

南北朝货币

孝建四铢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年间(公元454-456年)铸行。面文“孝建”为柳叶篆,背文“四铢”隶带篆意。同于宋文帝“四铢”,面背文均横读。孝建四铢制作粗劣,边廓平夷,文字不清。“民间盗铸者云起”,其后省“四铢”而专留“孝建”面文,更趋薄小,品类甚杂,大小悬殊。

永光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公元465年)铸行,形制相似于文帝孝建四铢,内外有廓,面文“永光”二字篆书,横读,重二铢。因铸行数月即改元铸行“景和”,存世极罕。

景和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公元465年)铸行。面文“景和”二字,篆书,横书穿孔两侧,笔画清楚。该钱由官府颁布准式,交民间依式样鼓铸,再交官验收通行,严禁盗铸剪边。因此文字轮廓较永光精整。废帝改元后三月遇害,故景和存世极稀罕。

公式女钱

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铸行,“公式女钱”实为无外廓而仅有内郭的“五铢”小钱。因其轻小薄弱,又称“女钱”与“男钱”(大钱)对称。约在二铢,三铢之间。

梁铁五铢

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铸行。铁“五铢”形体略小,背纹四出,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铸造的铁钱。

太货六铢

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所铸的六铢钱,面文“太货六铢”,玉筋箸篆体匀称健美,舒展有力,面、背内外廓精整挺拔,制作精良。

永通万国

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铸。面文“永通万国”,玉筋篆,“永通”意为永远通行,“万国”示天下万国可用。字廓深峻,形体厚重,钱文和铸工均臻妙境,堪称“北周三品”之首。

五行大布

北周武帝文邑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以一当十,与布泉、五铢并行。面文“五行大布”,玉筋篆,钱文及制作均极为精美,为著名的“北周三品”之一。

常平五铢

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公元550年)铸行。制作精好,钱文优美,“常平五铢”四字玉筋篆直读,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上横与面穿下廓合一。属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的泉品。

隋唐货币

隋五铢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开元通宝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而改铸“开元通宝”钱,通宝钱系代替五铢钱系后沿用近1300年,为秦汉钱制以来,中国古钱史上的又一巨大成果。主要有几个方面“1.首创钱、两十进位衡制。2.开创了钱文以八分隶书、楷书甚至草书的时代,一改以前的大篆、小篆形式。3.不再以重量名钱,改为“宝”或“通宝”、“元宝”。开元通宝钱文是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直读“开元通宝”或旋读“开通元宝”,钱文书体为著名的八分书,钱径八分,重二铢四lei(上下结构,上为品字形三个田字,下边为系字) ,每十文重一两,每文重一钱。早期开元通宝轮廓深峻,文字精美。“元”字第二横左挑,稍后所铸、背有月纹;中期“元”字左、右挑或双挑,“宝”字较小,背常有月纹、星纹或星月纹;后期边廓较宽,铸工粗劣,大小不一并常有错范。

乾封泉宝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行。以一当开元通宝十,形制精整,边廓完好,钱文四字旋读,因铸行时间短暂而存世较少,是古钱史上首例以“泉宝”命名的钱品,也是首例以年号命名的“宝钱”。

乾元重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铸。以一当开元通宝十,乾元重宝,四字隶书直读,初铸轮廓深峻,后期较为轻小。宝应元年后所铸小钱,背有星、月、祥云、瑞纹,其中白铜母钱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铜质母钱。

得壹元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铸于洛阳,以一当开元通宝百,铜色暗红,制作工整,隶书“得壹元宝”四字旋读,拙朴明晰,背多有月纹,或星纹和祥云,因铸期短,较为稀少,故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

大历元宝

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制作粗陋,铜色昏浊,隶书“大历元宝”四字旋读,书体朴实有力,有大小两种样式。

建中通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钱体薄小,文字晦漫,铸工草率。“建中通宝”四字隶书旋读。有大小两式。

会昌开元通宝

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废各地铜佛钟磬等作为币材铸钱。各州铸钱背铭以州名,后铸“昌”字以记年号,今所见计有23种之多。该钱铸工粗率,文字晦漫,面文承袭欧阳询旧制。

咸通玄宝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钱文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章法匀称有力,因铸而未行,故传世绝少,是为古泉珍品之一。

五代十国货币

开平通宝、开平元宝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公元907-910年)铸行,形仿开元,制作粗糙,通宝背廓平浅,元宝轮廓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存世甚罕。

汉元通宝

五代后汉隐帝刘承佑元年(公元947-950年)铸行。制作精良,边廓完好,钱文四字隶书直读,钱背多有星、月纹。

通正元宝

十国前蜀高祖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铸。钱文及体制均仿开元钱,然制作粗率。背有星、月纹。

天汉元宝

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天汉元年(公元917年)铸。形制较工整,内外廓稍平,钱文四字隶书旋读,文字端正,为王建五钱中最清秀者。

光天元宝

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光天元年(公元918年)铸。此钱制作粗劣,钱文草率,钱文“光”字作行书,其余三字为隶书,背有月纹,另有铁钱,罕见。

咸康元宝

十国前蜀王衍咸康元年(公元925年)铸。制作粗疏,钱文不整,八分书兼行书。背常见仰月、星纹等。

乾封泉宝

十国楚王马殷铸。钱文四字隶带楷意旋读,背多有文,铜铁兼有。

唐国通宝

十国南唐元宗李jing(左右结构,左为‘王’字,右为‘景’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铸。钱文有篆、隶、楷三体,篆书与楷书配成一对,为“对钱”之祖。一当开元二,另有篆书当五或当十大钱。背穿上或有星纹。铸造甚精。

永隆通宝

十国闽王延羲永隆元年(公元939年)铸。钱文四字书体,在行、隶之间。材质或铜、或铁、或铅,铜质少见,铅质甚罕。

宋辽金夏货币

宋元通宝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始铸,为宋开国钱。钱文仿八分书,形制仿唐开元。有铜、铁两种,背有星、月纹等,铁钱十当铜钱一。

嘉佑元宝

宋仁宗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旋读、光背。为小平对钱,制作稍逊,大小厚薄不等,配对欠佳。

靖康元宝

宋钦宗赵桓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铸行。钱文为篆、隶二体,旋读,有小平、折二、折三对钱。此钱量少难觅,尤以小平显为珍贵。

绍兴元宝

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旋读,多为光背,对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因“绍兴”年号行32年,故铸钱量多品杂,但小平钱奇少。

http://www.guxiang.com/lishi/baoku/qianbi/image/song/004ajpg
庆元通宝

宋宁宗赵扩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铸行。钱文楷书,旋读。有小平、折二、折三纪年钱。背文“元”至“七”纪年;“川”、“利”等纪地;“同”、“春”等纪监;“┴”纪值,“西一”纪炉,“五五”等纪范。

开庆通宝

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铸。钱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两种。背文纪年字“元”。

贞佑通宝

金宣宗完颜询贞佑年间(1213-1217年)铸。钱文楷收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五三种。 光背无文。

泰和重宝

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铸。钱文篆书直读,有当十大、小两式。钱文是文学、书法大家党怀英手书,字体清纯典雅。

天庆宝钱

西夏桓宗赵纯天庆年间(公元1194-1205年)铸行,钱文为西夏文,平钱。制作精整,边廓坚挺,文字清晰,笔画匀称。

元代货币

大朝通宝

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

中统元宝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4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背可见星纹,平钱。

至元通宝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廿二至三十一年(公元1285-1294年)铸行。钱文有汉文、蒙文两种版式。汉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均光背无文。

元贞通宝

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铸行。钱文有汉文、蒙文两种版式,汉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两等,蒙文钱为折三型。光背无文,制作清陋,文字不清。

大德通宝

元成宗大作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行。钱文有汉文、蒙文两种版式。汉文楷书、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三等。蒙文为折三型。光背无文。

至大通宝

元武宗至大三至四年(公元1310-1311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三等,边廓峻深,光背无文。

延佑元宝

元仁宗延佑年间(公元1314-1320年)铸行的汉文小钱,钱文楷书,极不规整,直读,光背无文。制作粗陋,文字拙劣。

泰定通宝

元泰定帝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7年)铸行汉文小钱。铸 文楷书直读,有大、小二种,大钱铸制精工,边廓完整,面文清晰。光背无文。

大义通宝

元末起义将领陈友谅汉政权大义年间(公元1360-1361年)铸。钱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光背无文。

明代货币

洪武通宝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五等。背文记值,记重,记地等多种形式。

永乐通宝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仅见小平钱。制作精良,边廓规整,笔画秀丽,光背无文。

嘉靖通宝

明世宗朱德熄(音聪)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铸行。钱文楷收仿瘦金体直读,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五等。此钱制作混杂,笔画多变,大小不一。背文记重或无文。

万历通宝

明神宗朱翊(音义)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三等。背文有“工”、“户”、“公”、“厘”、“正”等字或星、月纹。

天启通宝

明嘉宗朱由校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当十三等,背文记值,记局,记地,记事由或有星、月纹。大小名异,品种较多。

崇祯通宝

明思宗朱检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四等。名等钱大小不一,文字多变,精粗互见,是明代形制最杂,品种最多我末代货币。背文有星、月圈、圈内星、奔马等纹或记地、记值、记事由等数项。

崇祯通宝

大顺通宝

明末起义军张献忠大西大顺年间(公元1644-1646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平钱,背文“户”、“工”、“用”等字,此钱边廓匀阔,文字工整。

宣德通宝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仅见小平钱。制作粗率,光背无文。

洪化通宝

明末吴世璠周洪化年间(公元1678-1681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平钱、有大、小两种版式,小钱多见光背文,大钱背文可见“工”、“户”字。

清代货币

顺治通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折十数等,背有汉文记局,新满文记局或满汉文记局。

康熙通宝

清圣祖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铸。钱文楷书直读。有小、折十大钱两种。按背文可分满文钱,满汉文钱。

雍正通宝

清正宗雍正年间(公元1923-1735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平钱、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记局满文记20字。雍正钱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可见雍正钱法之严谨。

乾隆通宝

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平钱,背文穿左满文“宝”字,穿右铸各局名。

嘉庆通宝

清仁宗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平钱,背文穿左满文“宝”字,穿右记局名19字。少数可见星月纹及记地或吉祥汉字。

道光通宝

清宣宗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铸。钱文楷书,直读。背多满文记局、或有星、月纹及记地记年记值汉字。

咸丰通宝

清文宗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铸,钱文宋、楷、隶三体,直读,平钱。背文为满文各宝局名。此钱制作简陋,形制混杂,粗者多而精者罕。

同治重宝

清穆宗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钱文楷书直读,有平钱、当四、当五、当十四等,背文穿左右满文记局,穿上下汉文记值。

光绪通宝

清德宗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有平钱、当五、当十等。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第一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

⑶ 战国七雄古钱币怎么做

整体流程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制作雕母

用锡块或其他材质,由人工按预先设计好的钱币形制和书写好的钱文雕凿出钱样,即雕母,亦称祖钱。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铜质没明雕母是明代的嘉靖通宝,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馆。

其次:用雕母翻铸母钱

大体的过程纤银和今天的铸造工艺相近。

最后、用母钱翻铸子钱

第一步:将母钱放置模型中

第二步:涂抹黑烟灰

第三步:夯模

这是夯好的模型:

第四步:修整模具

第五步:浇筑成型

到最后,我们就毁察宴可以将铜水直接浇筑,

印模完成后取出母钱,在沙盘中画出浇注口,合范,浇灌铜液等。

待铜液凝固冷却后,打开沙盒,取出钱树,

掰下铸造的钱币再统一进行打磨,流通钱币即铸造完成。

就是利用上面的原理生产出来的,出模后还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成为真正流通的货币。

⑷ 古钱币哪些铸造方法 其钱币铸造方法有什么特点

平板范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制作钱范。先制作面范的范坯,在上面雕刻钱型、制作浇道和浇口,然后阴干泥范;再制作钱币的背范,并同样阴干。
第二步:合范和烘范。先将钱币的正面范和背面范进行对合,敷泥固定,随后入窑烘范,使泥范成为陶范,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透气性,足以承受高温铜液的浇注。
第三步:浇铸钱币。先将铜块熔化,用坩埚盛铜液通过浇口注入陶范进行浇铸,冷却后敲碎钱范、取出成型的钱,再进行清理打磨,经过加工的钱币就可以投放市场了。

叠铸法
第一步:制作泥范。先将制作泥范的材料混合搅拌,练泥,填入铜制范盒,翻制泥范,然后阴干泥范。
第二步:合范、烘范。先将泥范层层对合叠起,然后敷泥固定,入窑烘范,使泥范成为陶范。
第三步:浇铸钱币,工序与平板范浇铸一致。在这里,铜制范盒实际上充当的就是范模的角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货币经济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到破坏,但钱币铸造依然以叠铸法为主。

⑸ 求翻砂法铸造古钱币.所需要的东西.及技术讲解

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工艺和方法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先案铸币产生以后,用冶铸法制造钱币长达几千年,直至清末,才逐渐被引进的国外机制生产工艺所替代。所谓冶铸法制造钱币,乃是将熔化的液态高温金属注入预制有钱币型腔的器具中,金属在型腔中冷却凝固成型,再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制成钱币。因预制型腔工艺的不同,冶铸法先后出现了范铸法和翻砂铸造法两种生产工艺。中国早期制造钱币采用的是范铸法,后来经过技术上的改进与发展,唐朝前后开始普遍采用了翻砂铸造法。
(1)范铸法
范铸法铸钱的主要工具是硬质的钱范。根据钱范的功能不同,可区分为子范、母范、祖范与钱样范,根据制作钱范的材料不同,则可分为石范、陶范、铜范、铁范、铅范等。
①子范:是指直接用以浇铸钱币的钱范。在范体上预制了凹陷的待铸钱币型腔,一般是正背两块对合。最原始的子范型腔是 直接由入工在范体上刻制出来的,如石范和早期的泥陶范。后来发展为印制和用模型翻制子范,翻制的子范有泥陶范、铜范、铁范等多种。
②母范:是指用以翻制子范的模具。在范体上制有待铸钱币的凸体模型,通常是两块配对,有陶质母范、铜质母范、铅质母范,大部分母范是用统一的模具翻制而成,亦有部分母范是直接刻印加工成的。
③祖范:是指用以翻制母范的模具,在范体上预制有翻制母范的型腔。翻制一件母范,至少要有两块配套的祖范对合使用,祖范的型腔大都是由人工直接刻印而成。
④钱样范:是指为印制泥陶母范的凸体钱模型所用的一种模具,在范体上制有1到2枚待铸钱币的型腔。钱样范大都是铜质的,由专用的祖范翻制而成。《古泉汇》录有一具成连珠形布列2权五铢钱型腔的铜质钱样范,范体上无流道。用它印制五铢钱泥陶母范,可按适当间距先在泥范坯上印出凸体钱型,再加作浇口、流槽模型。由于用了钱样范,印出的钱型比较一致。用它翻制的子范所铸的钱币,型制、重量就比较统一。
⑤石范:人类祖先首先制造和使用的工具即为石器,用石制作钱范理所当然成了人们首先采用的方法之一。制作石范的材料,是质地细腻、硬度适于雕刻扣能耐高温的石料。石范直接作子范使用,为便于脱模和提高耐高温性能,使用前在范面还要上一层涂料。
发现的石范,有先秦“成白”刀币残石范,“安阳”方足布石范,汉代“三株”钱残石范。
⑥泥陶范:制作泥陶范的主要材料是粘土。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掌握了以粘土烧制陶器的技能。粘土可塑性很强,因而泥陶范亦成为我国最早采用的铸钱工具之一。早期的泥陶子范,是在泥范坯上直接刻划或用模印出钱币型腔的,有的还需刻印各种线条和反书的阴刻文字,为便于脱模和提高泥陶范的耐高温性能,在范型腔一面要涂上一层和以泥炭、石英粉等的混合涂料。制成的泥范坯强度很低,待阴干后再置入窑个焙烧,制成可用的泥陶钱范。后来,制作泥陶子范的方法有了改进,采用了母范翻制泥陶子范的技术。西汉以后,又出现了泥陶母范的制作技术,如西汉的五铢面母范,普遍采用了泥陶母范,在《古泉汇》等旧谱中早有收录。在陕西等地也发现了大量实物。
发现的先秦泥陶子范,有晋国的耸肩尖足空首布、燕国刀币、齐国刀币等等。
⑦铜范:由青铜铸成,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了铸钱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铜范的制作比较复杂,铜质子范大都是用母范浇铸而成,铜质范范面光滑清洁,使用时在表面需涂上一层涂料,既可调节铸钱时冷却的时间,又可减轻高温的金属熔液对铜范的损伤程度,以延长铜范的使用寿命。发现的先秦铜子范有半两钱范、“贝益”六化范、鬼脸钱范等等。汉至南北朝,五铢钱制的铜子范就更多了。
近10年来,陕西等地连续发现了战国半两、秦半两和汉半两、五铢等铜子范。
铜母范亦陆续有所发现,如“贝益”六化范、“贝益”四化范、秦半两范、汉半两范、五铢钱范,还有王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多种钱范。
⑧其他质地的钱范,亦有所发现。
铅范,如197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上瓦房乡出土一块燕国“一化”圆钱铅质母范,1983年在河北平泉县榆林子乡发现一件西汉“半两”铅质母范。
铁范,如清末《泉货汇考》一书,辑入王莽“货泉”铁母范一块;山西定襄县出土过汉“五铢”铁子范。

范铸法是在不断进化与发展的,如制范工艺,最早是直接刻制而成的石、泥子范,钱范用后即毁,一次铸钱不多,且形制不一,铸钱的质量和效率都很低。后来出现了母范翻制技术,节省了制作子范的时间,所铸钱币的形制又比较一致。特别是出现了铜子范,可以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铸钱的质量与效率。范铸法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制范工艺上,亦反映在浇铸工艺的改进与革新上。最原始的是单范浇铸,一般将钱范竖立,金属熔液自上部浇口注入,从而完成浇铸工序。后来出现了卧式叠铸技术,将多块竖立的钱范排合在一起,沟通它们的烧注口,注入一次金属熔液,可完成多块钱范浇铸的工序。进而又革新为立式叠铸技术,每块钱范的浇注口都设于中心,钱币型腔呈放射形列于浇注口四周,钱范平放,多块相叠,使浇注口上下相通,外用草泥包裹。这样,注入一次金属熔液可以完成更多块钱范的浇铸工序,使铸钱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卧式叠铸法为春秋战国时期钱币主要铸造方法。汉魏南北朝时期,立式叠铸法逐步取代了卧式叠铸法。然而,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存在差别,新的浇铸技术出现并非一下子就将旧工艺全部淘汰了。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闽国,依然在采用单范单枚的泥陶范浇铸工艺铸造“永隆通宝”铁钱。而南汉则仍在沿用石范铸钱的旧工艺铸造“乾亨重宝”铅钱。在清朝咸丰年间,民间还出现用人工刻制的泥陶钱范私铸“咸丰元宝”当百大钱的现象。
(2)翻砂法
翻砂法铸钱与范铸法铸钱的主要区别,在于预制钱币型腔的方法有了根本的变化。它不再以硬质的范体为制作型腔的依托,而是采用土陶末或型砂等,适当掺入其他混合物作为凝聚材料,将凝聚材料分置上下两个框内组成一对“砂箱”,制作精整的钱币模具——母钱,在砂箱内印制出钱币型腔、流槽、浇注口,往往上下砂箱各印其半,印毕后取出母钱,上下砂箱原样对合,以完成钱币型腔的制作工序。又常用类似范铸的立式叠制法,将多框已预制的钱币型腔的砂箱重叠,连通它们的浇注口,以一次注入金属熔液完成多框的浇铸工序。
翻砂法铸钱在唐代前后已有出现,到宋代已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一直沿用到近代冶铸法铸钱以后才结束。尽管翻砂法在不断改进与发展,但其基本原理和主要操作过程不离其宗。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对当时以翻砂法铸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框(木长一尺一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框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以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框,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框,随手覆转,母钱尽落后框之上,又用一框填实,合上后框,如是覆转,只合十余框,然后以绳捆定,其木框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烘炉,提出容罐,一人到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框,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
母钱,作为印制砂箱内钱币型腔的模具,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选取精纯的金属材料铸成,母钱上无肉眼可辨的气孔;钱文笔划挺拔,文字与周郭、地张间不允许有流铜侵入,如果发现流铜,必须修去,否则无法使用;正背之间不能有明显的错范。发现的母钱,一般是将铜或铅锡台金等金属材料用翻砂法浇铸而成,并且经过精心加工,达到了模具的要求。翻制第一批母钱的模具,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雕刻而成的。这些由人工雕刻的钱币模具称为雕母钱。制作雕母钱的材料,通常有铜、铅锡合金等。清朝的雕母钱在凿成之后,其穿口仅留一圆孔,即所谓“金口未开”,在使用之前,由钱局专人开凿成方孔,才正式启用。

⑹ 中国古代如何造钱

中国古代钱币从商代模拟海贝制造铜贝后,就一直延续了使用铸造法加工金属铸币的制钱方式,具体流程如下。根据钱币样式制作母模,翻砂造出母钱,在用母钱制模(民间俗语板板64就指的是这一过程,指的是唐代铸钱,一副模具铸造64枚铜钱)使用钱模(钱范)浇铸,起范后打磨,成为广泛使用的青铜(后期为黄铜)铸币。另汉代高价值货币是使用黄金铸造成马蹄型金块,称马蹄金重量为一汉斤(223克)价值一万五铢钱。汉武帝时期使用白鹿皮制作皮币,这是世界上第一种非金属货币。宋代金属铸币量不足,加上大量铸币过于沉重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是使用雕版印刷法。元代,明前期使用交钞也是雕版印刷法印刷,明中后期直到近代,白银铸锭与铜铸币混合使用。中国古代的造币方法就是铸造法,和雕版印刷法

⑺ 古代的钱币非常好看,那它究竟是怎么铸成的

发现将红铜与锡、铅等金属熔融在一起,就能克服纯铜溶液粘稠、流动性差、质地不如石器坚硬的缺点。

⑻ 古代铜钱是怎么做出来的

古代人对造假比出发十分残酷,所以很少有人去冒这个风险。

中国古代货币的铸造,主要采用型范浇铸的工艺。

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先后采用了平板范浇铸、叠铸和母钱翻砂三种工艺。

钱币制作过程,首先制成所铸钱币的陶范,然后将陶范两两重合,累积 叠起形成范包,再将铜熔成铜液,把铜液浇注人范包,待铜水冷却后,打碎范包,取出固定好的铜钱,然后用一根方形木棍,将亮磨谈方孔圆钱穿成串,打磨毛刺,最后成型。

(8)怎么铸造钱币扩展阅读:

看铜质

我国历代铜钱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铜钱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总地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青色。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清代新疆等地用红铜铸钱,颜色紫红。

在铜钱鉴定过程中,如发现铜质与时代不相符的铜钱,即可断定其为伪品。

观锈色

提高铜钱伪锈鉴别能力,是铜钱鉴定的重点所在。

因为几乎每种作假方法,最后都要用伪锈来做掩饰。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

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

铜锈一般是指铜质铜钱表面形成的一种氧化物。

看钱文

很多铜钱有铭文书写是我国铜钱的一大特点,而且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文字字体各有特征,有不同的书写风格。

根据这些特征可敬碰检验是否为同游陵时代的铜钱。

观版别

从版别上辨别古钱必须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铜钱真品。

不但要注意珍稀品,也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种。

因为这些普通品很少有伪品,能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钱特征。

造假者往往为了品相美观,将刀币、布币边缘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露出了破绽。

铸作方法

铸作(铸造和形制)的鉴别也是铜钱辨伪的重要依据。

我国铜钱的铸造分为两个阶段,唐代以前采用范铸法,唐代以后多用母钱翻砂法口范铸法主要有陶范、石范和铜范三种,陶范是最早出现的铸币方法,战国以后才开始使用后两种方法。

⑼ 铜钱的铸造技术是怎样的,和冲压铸造钱币有什么区别

铸造铜钱技术是利用高温将铜(铜铅、铜锡)合金熔化,倒入钱范(专用模具)中,待冷却后倒出。再利用钱的方孔用木棍固定,用砂石抛光去除周边毛刺,成为成品铜钱。
与冲压铸币不同点在于:缺点在于毛刺比较多需要多抛光处理,钱币花纹有时不够清晰。优点在于成本低,技术要求底,也易于操作。
由于中国古代缺乏金属冷处理技术,无法冲压铸币,所以一直采用热处理的铸造技术铸币。

找全国铸件订单、采购铸件、铸造厂接单、咨询铸造技术问题,就来
铸件订单网

阅读全文

与怎么铸造钱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三位开关怎么接线图 浏览:935
彩镀设备一般多少钱 浏览:522
调制冷水面主坯主要用什么手法 浏览:656
家用暖气阀门开关进户阀 浏览:754
机械设计工作室怎么开 浏览:281
自动化高度检测装置 浏览:11
怎么建造机械车迷你 浏览:649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装置改装 浏览:757
仪表盘三个圈是什么 浏览:873
法兰阀门链接需要什么附件 浏览:743
矿山机械企业有哪些 浏览:795
别克gl8工具箱图片 浏览:47
梁发记机床怎么样 浏览:517
铜球阀门是什么东西 浏览:456
crv仪表盘出现扳手还能开多少公里 浏览:695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结构区别是什么意思 浏览:134
电信设备租赁费的税率是多少 浏览:159
机器的哪些部位容易造成机械伤害 浏览:489
蘑菇发酵隧道设备多少钱 浏览:612
北京高压平板膜片测试设备哪里有 浏览: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