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轴承磨削工艺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在轴承制造过程中,如何采用新工艺以高精度、高效率、低投入地完成磨削,便是轴承磨削的主要任务。
轴承磨削工艺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轴承磨削工艺的常见问题
(1)轴承精度问题
轴承精度主要由机床精度、夹具精度和磨削工艺参数综合形成的。所以合理确定数控机床磨削坐标,砂轮修正坐标的位置也是推进工件质量的重要参数。
(2)轴承烧伤问题
轴承磨削过程中工艺参数不合理或毛坯的尺寸精度控制不好会出现磨削烧伤的现象,这种磨削烧伤产生的主要因素有砂轮的线速度低、切削力低、砂轮和工件表面法向受力大等。
(3)轴承裂纹问题
当磨削参数选择不合理,磨削后中孔座面磨削表面会产生裂纹或细微裂纹,使轴承的疲劳强度下降。
二、轴承磨削工艺的解决方案
(1)轴承的装夹方式
轴承磨削时以大外圆和工艺角定位,可以避免中孔座面磨削轴向跳动。
(2)轴承的切削余量
切削余量是保证高效高精度轴承磨削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余量都控制在微米级别。
(3)轴承的磨具选择
磨具选用时应能满足高速磨削工艺,以保证砂轮在磨削的过程中磨屑不会粘堵砂轮,保持良好的自锐性。
(4)轴承的磨削转速
工件回转转速和轴承磨削表面的直径有关,工件的转速会对磨削切痕和表面粗糙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过低的转速会使磨削表面产生波纹,增大表面残余应力,转速过高会会引起磨削表面烧伤。
三、轴承磨削技术的发展趋势
(1)高速轴承磨削技术
高速磨削能提高质量和效率,在高速磨削中砂轮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外,还需要保证具有良好的磨削性能才能获得高磨效果。
(2)新型轴承磨削砂轮
新型砂轮的制造技术、修整技术、专用轴承磨床和磨削油等正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以便满足磨削工艺的进步。
(3)砂轮自动平衡技术
机床砂轮上直接安装上机械的或其他方式的自动平衡装置,推动了磨削技术的发展,同时能够极大限度地延长砂轮、修整用金刚石及主轴轴承寿命,减小机床振动,长期保持机床的原有精度。
(4)轴承磨削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在高转速及低速运转都能保证定位精度,可以完成快跳、快趋、修整、,使机床进给机构大大简化,性能可靠性大大提高。
四、高速轴承磨削油的研制
高速磨削油在轴承磨削制造工艺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冷却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对于砂轮的使用寿命和轴承精度的提升有了质的飞跃。
(1)磨削油的极压性能
专用的磨削油含有硫化极压抗磨添加剂成分,可以有效的保护磨具,提高工艺精度。
(2)磨削油的化学性能
专用的磨削油与菜籽油、机械油、再生油相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会对设备、人体、环境产生危害。
(3)磨削油的其他性能
专用的磨削油在粘度、闪点、倾点、导热等方面均通过严格的测试,以满足各种工艺需求。
❷ 轴磨小了。轴承位磨损了。有什么好的方法。请指教
您可以用福世蓝2211F金属修复材料修复磨损的轴。
高分子复合材料2211F是一种用于抗高温、抗强腐蚀并可以机加工的金属修复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机械性能,能够很好的缓冲和抵抗机械运转过程中受到的综合机械力,并且用2211F材料采用模具修复工艺进行修复传动部位磨损,可以更好的保证机件之间的配合,确保修复部位精度,从而保证修复后的应用效果。
它主要修复各种磨损的轴类、轴衬、轴承座、键槽、螺纹;也可以用于液压臂和道轨面的局部划伤。
福世蓝2211F修复案例: http://www.sbfsl.com/Proct_Content.asp?id=49
❸ 电机轴承位发生磨损如何修复
损坏位置:电机轴轴承位磨损、电机轴承室磨损、轴头键槽磨损
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是刷镀、喷涂、堆焊或更换。刷镀易脱层,更换费用高,这样很难解决问题。
采用美嘉华技术修复:福世蓝2211F高分子复合材料修复
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以高分子聚合物、金属或陶瓷超细粉末、纤维等为基料,在固化剂、固化促进剂的作用下复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具备极强的粘接力、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金属设备的机械磨损、划伤、凹坑、裂缝、渗漏、铸造砂眼等的修复以及各种化学储罐、反应罐、管道的化学防腐保护及修复。
380Kw电机轴轴承位磨损
电机轴轴承损坏后,造成轴承位磨损。问题出现后,按照传统方法要补焊或刷镀后机加工修复。但是补焊高温产生的热应力无法完全消除,容易出现弯曲或断裂;电刷镀受涂层厚度限制,容易剥落;而且以上方法都是用金属修复金属,无法改变“硬对硬”的配合关系,在各种力的综合作用下,仍会造成再次磨损。
900Kw电机轴承位、轴承室磨损
电机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为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轴承室出现磨损的情况非常普遍,问题发生后,传统方法不能现场解决,必须依靠外协修复或更换;而且都是用金属修复金属,无法改变“硬对硬”的配合关系,在各种力的综合作用下,仍会造成再次磨损。
90Kw电机轴承室磨损
电机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为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轴承室出现磨损的情况非常普遍,问题发生后,传统方法不能现场解决,必须依靠报废更换。
❹ 平面磨床主轴轴承应如何修复
主轴的修复:主轴轴颈的圆柱度0.003、径向跳动小于0.002;前后轴颈与前端锥体的同轴度要求0.005mm,轴肩的端面跳动小于0.005。 研磨修复,研套加W14~W7磨料作研磨剂,以20 米/分的线速度 研正主轴颈的圆度,然后用研魔平板研,最后抛光(煤油调氧化铬),光 前轴承座锥孔和后盖滚动轴承座孔间同轴度(刮研修复16点/25 25mm2,竖起来刮研)。 后盖滚动轴承座孔中压入一铜材工艺套(长度为座孔长度2倍约100,套孔与带锥专用芯棒后端轴颈的配合间隙为0.02~0.03)。 上述精度修复后,将前轴承装入座孔,并用一直径与主轴(修复后)轴颈尺寸相同的芯轴作研棒,研刮轴承内孔,显点(12~16 点/2525mm2), 然后以前轴承座锥孔为基准,配磨轴承外锥体,接触大于75%(大端硬)。外磨时轴承套在外径等于修磨后的主轴直径的芯轴上,轴承内孔须调整至自由状态下与芯轴直径滑动配合(用钢丝收缩轴承)。修复方牙(车床)达2级精度。装好前轴承和带有工艺套的后盖轴承座后,用刮研芯轴(外圆尺寸为主轴轴颈尺寸0.002)对前轴承孔进一步刮研,以消除其装配误差,要求圆度0.005、圆柱度0.01,显点数前端(靠砂轮端)长30mm 18~22点/2525mm2,即轴承内孔向后端略有微小锥度,有利于润滑油的输入。使轴承内孔尺寸调整至研磨棒稍紧的滑动配合,这时轴承不再拆下,直接在箱体内进行清洗,然后用氧化铬作研磨剂对轴承进行研磨,以消除刮削时刀痕毛刺,研磨时垂直安放为宜。松开燕尾吊紧块,调节轴承间隙、调整螺母使主轴用手回转不动(此时轴承在自由状态下的间隙为0)。
吊紧燕尾吊紧块(吊紧力不宜太大),使轴承在吊紧块的胀力作用下扩大孔径,并与轴承座套孔紧密贴合,此时用手已能转动主轴,如转不动或在主轴前端螺纹上旋入螺母,并用铜等软金属轻击螺母四周,以分散吊紧的应力,使轴承外锥与座孔贴合得更好,用手转动主轴应灵活、无异常感觉,否则应重调。略倒旋轴承间隙调整螺母,并轻轻的再次扳紧螺母,以减少螺母间垂直度误差对轴承孔精度的影响。将千分表触于主轴前端,在表测的相反方向以20公斤左右的力抬动主轴,测量轴承间隙在0.008~0.015 范围内,超差时应重新调整。 空运转试车:运转2 小时,温升不超过20,轴向窜动和径向圆跳动小于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