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轴承铸造 > 轴承失效有什么危害

轴承失效有什么危害

发布时间:2023-03-12 00:15:44

Ⅰ 轴承的失效原因和失效的形态是什么

轴承的失效原因: 一,轴承往往因安装不合适而导致整套轴承各零件之间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轴承在不正常的状态下运转并过早失效。根据轴承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要求,对运转中的轴承所承受的载荷、转速、工作温度、振动、噪声和润滑条件进行监控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查找原因,进行调整,使其恢复正常。此外,对润滑脂质量和周围介质、气氛进行分析检验也很重要。 首先,结构设计合理的同时具备有先进性,才会有较长的轴承寿命。轴承的制造一般要经过锻造、热处理、车削、磨削和装配等多道加工工序。各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稳定性也会影响到轴承的寿命。其中影响成品轴承质量的热处理和磨削加工工序,往往与轴承的失效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近年来对轴承工作表面变质层的研究表明,磨削工艺与轴承表面质量的关系密切。 轴承材料的冶金质量曾经是影响滚动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因素。随着冶金技术(例如轴承钢的真空脱气等)的进步,原材料质量得到改善。原材料质量因素在轴承失效分析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但它仍然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选材是否得当仍然是轴承失效分析必须考虑的因素。 轴承失效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大量的背景材料、分析数据和失效形式,找出造成轴承失效的主要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延长轴承的服役期,避免轴承发生突发性的早期失效。 轴承失效基本形态: 1.粘附和磨粒磨损失效 是各类轴承表面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轴承零件之间相对滑动摩擦导致其表面金属不断损失称为滑动摩损。持续的磨损将使零件尺寸和形状变化,轴承配合间隙增大,工作表面形貌变坏,从而丧失旋转精度,使轴承不能正常工作。滑动磨损形式可分为磨粒磨损、粘附磨损、腐蚀磨损、微动磨损等,其中最常见的为磨粒磨损和粘附磨损。 轴承零件的摩擦面之间由外来硬颗粒或金属磨削引起摩擦面磨损的现象属于磨粒磨损。它常在轴承表面造成凿削式或犁沟式的擦伤。外来硬颗粒常常来自于空气中的尘埃或润滑剂中的杂质。粘附磨损主要是由于摩擦表面的轮廓峰使摩擦面受力不均,局部摩擦热使摩擦表面温度升高,造成润滑油膜破裂,严重时表面层金属将会局部溶化,接触点产生粘着、撕脱、再粘着的循环的过程,严重时造成摩擦面的焊合和卡死。 2.接触疲劳(疲劳磨损)失效 接触疲劳失效是各类轴承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是轴承表面受到循环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而产生的失效。轴承零件表面的接触疲劳剥落是一个疲劳裂纹从萌生、扩展到裂纹的过程。初始的接触疲劳裂纹首先从接触表面以下最大正交切应力处产生,然后扩展到表面形成麻点状剥落或小片状剥落,前者被称为点蚀或麻点剥落;后者被称为浅层剥落。如初始裂纹在硬化层与心部交界区产生,造成硬化层的早期剥落,则称为硬化层剥落。 参考资料: http://www.ttzcw.com/college/coll_info/tp1/2010102915210020504.html

Ⅱ 轴承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滚动轴承是旋转设备中使用最广泛的机械零部件之一,也是很容易出现故障零部件。据统计,在使用滚动轴承的旋转设备中,约有30%的机械故障是由滚动轴承引起的。滚动轴承有几种常见的故障类型。

1. 疲劳剥落(点蚀)当滚动轴承工作时,滚动元件和滚道之间存在点接触或线接触。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表面之间存在很大的循环接触应力,这很容易在表面形成疲劳源。疲劳源产生微裂纹。由于其高硬度和脆性,微裂纹难以深入发展。它们以小颗粒剥落并且在表面上具有良好的点蚀。这是疲劳点蚀。在严重的情况下,表面剥落形成凹坑;如果轴承继续运转,将形成大面积的剥落。疲劳点蚀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冲击负荷,从而增加设备的振动和噪音。然而,疲劳点蚀是滚动轴承的正常,不可避免的失效形式。轴承寿命是指在第一个疲劳剥落点发生之前的总转数。轴承的额定寿命是指轴承的90%寿命,没有疲劳点蚀。 (使用轴承故障检测器诊断轴承)

2. 磨损 润滑不良,外界尘粒等异物侵入,转配不当等原因,都会加剧滚动轴承表面之间的磨损。磨损的程度严重时,轴承游隙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不仅降低了轴承的运转精度,而且也会设备的振动和噪声随之增大。

3. 胶合 胶合是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粘附到另一个表面上去的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油、缺脂下的润滑不足,以及重载、高速、高温,滚动体与滚道在接触处发生了局部高温下的金属熔焊现象。 通常,轻度的胶合又称为划痕,重度的胶合又称为烧轴承。 胶合为严重故障,发生后立即会导致振动和噪声急剧增大,多数情况下设备难以继续运转。

4. 断裂 轴承零件的裂纹和断裂是最危险的一种故障形式,这主要是由于轴承材料有缺陷和热处理不当以及严重超负荷运行所引起的;此外,装配过盈量太大、轴承组合设计不当,以及缺油、断油下的润滑丧失也都会引起裂纹和断裂。

5. 锈蚀 锈蚀是由于外界的水分带入轴承中;或者设备停用时,轴承温度在露点以下,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吸附在轴承表面上;以及设备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轴承密封不严,从而引起化学腐蚀。锈蚀产生的锈斑使轴承表面产生早期剥落,同时也加剧了磨损。

6. 电蚀 电蚀主要是转子带电,电流击穿油膜而形成电火化放电,使表面局部熔焊,在轴承工作表面形成密集的电流凹坑或波纹状的凹凸不平。

7. 塑性变形(凹坑和压痕)对于速度极低(n <1 r / min)或间歇摆动轴承的轴承,失效模式主要是永久塑性变形,即凹槽在滚道上以最大力形成。坑。塑性变形主要是由于过度的挤压应力,例如过大的工作载荷,过大的冲击载荷和热变形。当轴承有凹痕时,会产生很多振动和噪音。另外,当硬颗粒从外部进入滚动体和滚道时,在滚道表面上形成凹痕。

8. 保持架损坏 润滑不良会使保持架与滚动体或座圈发生磨损、碰撞。装配不当所造成的保持架变形,会使保持架与滚动体或座圈之间产生卡涩,从而加速了保持架的磨损。保持架磨损后,间隙变大,与滚动体之间的撞击力增大,以致使保持架断裂。

滚动轴承有许多类型的故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故障类型通常只有三种类型,即疲劳剥落(点蚀),磨损和胶合。其中,从粘合的发生到轴承的完全损坏的过程通常非常短,因此通常难以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

Ⅲ 变速箱一轴轴承坏了有什么现象

变速箱一轴轴承坏了可能会有沙沙响的噪音大,温度也会变高。严重的话轴会发生位移,影响传动的现象。

解决方法:

1、如果汽车怠速时或行驶过程中,在驾驶室听到变速器部位有异响。可能是变速器油缺少或油质变坏;变速器轴承磨损、松旷或轴承损坏;变速器轴弯曲;齿轮啮合不正常。

处理措施为汽车行驶中有金属干摩擦声,用手摸变速器外壳有烫手的感觉,这是由于缺少润滑油或润滑油变质而引起的响声,应加油或检查油质,必要时更换。

2、空档时有异响,踏下离合器踏板后声音消除,一般为变速器一轴前后轴承磨损、松旷或常啮合齿轮响,如换入任何档位都响,多为第二轴后轴承响,对于严重松旷或损坏的轴承,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3、车辆低速行驶时出现,无节奏的“嘎啦、嘎啦、嘎啦”的噪音,而在车速增加时变为较杂乱的齿轮撞击声且挂档也响,可能是由于变速器内齿轮啮合不良引起的,如响声轻微且较均匀,可继续磨合使用,如较严重且不均匀时,应拆下检查,必要时应重新调整或予以更换。

4、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发出“嘎啦、嘎啦、嘎啦”有节奏的响声,加大油门时响声更严重,并感到变速器有震动的现象,一般是由于齿面剥落或轮齿断裂掉牙所致,如果修理装配错位,齿轮中心偏移,也会发出此响声,遇此情况,应解体检查,必要时予以更换新件。

(3)轴承失效有什么危害扩展阅读

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换挡频繁,使变速箱中的零部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磨损、变形,导致变速箱挂挡困难、自动脱挡、运转中发出噪音等故障现象,影响使用。

所以在日常使用中,要经常对变速箱工作情况进行全负荷操作检查,观察变速箱传动是否平稳,有无异常间隙及杂声,及时找出原因进行调整或修理。常见故障如下所示:

挂挡困难

操纵变速杆挂挡时,感到挂挡很费力,不能顺利进人挡位;或挂挡时出现打齿声,严重时挂不上挡。

产生原因如下:

1、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不能完全切断动力。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操纵不当,踏板没踏到底,造成分离不彻底,挂挡困难。这种现象常见于新手,由于不熟练,往往踏板没踏到底就挂挡,出现挂不上挡,且齿轮发响的状况;二是属于离合器技术状态较差导致的挂挡困难;

2、新车个别啮合齿齿端粗糙,造成挂挡困难;

3、换挡拨叉松脱、弯曲,换挡叉轴弯曲、锈蚀,移动困难,拨叉轴固定拨叉的锁定螺钉松动时,也会造成挂挡困难;

4、变速杆上的倒挡拉杆长度调整不当,挂倒挡时,致使锁片上升高度不够,不能顺利进人倒挡位置。

自动脱档

自动脱挡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行驶中,稍抬加速踏板,挡位就跳回到空挡位置;另一种是在上坡负荷加大时,挡位立即跳回到空挡位置,这种情况下,如果重新挂挡未挂上,很容易形成溜坡,发生严重的事故。

产生原因如下:

1、拨叉弹簧弹力减弱或折断,使自锁定位失灵;

2、拨叉锁定螺钉松动,拨叉轴定位槽或自锁装置的钢球磨损,不能将变速杆可靠定位;

3、拨叉有效行程小或拨叉弯曲变形,导致齿轮啮合不到位,受力后易脱挡;

4、拨叉端面磨损严重,拨叉端面与滑动齿轮环槽间隙过大,滑动齿轮易前后移位而自动脱挡;

5、齿轮工作面磨损成锥形,使齿轮啮合间隙过大,易产生轴向推力,致使滑动齿轮脱开啮合;

6、齿轮与轴的花键磨损,键槽间隙过大,使齿轮在传动中摆动,滑动齿轮易脱离啮合位置;

7、轴承磨损、轴承松旷,轴承与轴内圈滑转、轴承与箱体座孔外圈滑转,轴向间隙过大,都使齿轮轴产生倾斜和齿轮轴发生位移,导致齿轮受力后自动脱离啮合。[1]

变速箱异常响声

变速箱异常响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空挡位置时出现异响;另一种是在行驶中换挡时出现异响。

产生原因如下:

1、齿轮油油量不足或齿轮油质量太差;

2、齿轮齿面严重磨损,使啮合间隙过大;

3、齿轮轮齿疲劳剥落或崩边崩角;

4、中间轴、第二轴过度磨损,或是花键轴和齿轮内花键磨损严重,间隙过大;轴弯曲或轴上锁止件松动;

5、轴承松动或保持架损坏;

6、拨叉的非工作部位接触、碰擦;

7、修理时不是成对更换齿轮,而是单个更换新齿轮。

Ⅳ 轴承常见疲劳失效形式及抗疲劳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吗

大量的应用实践和寿命实验都表明,轴承失效多为接触表面疲劳。将疲劳列在轴承六种常见失效模式之首,被列在第六位的断裂在形成过程中也因有疲劳的原因,被称为疲劳断裂。典型的疲劳失效分为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
一.次表面起源型疲劳
滚动接触最大接触应力发生在表面下一定深度的某处,在交变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在该处形成疲劳源(微裂纹)。裂纹源在循环应力下逐步向表面扩展,形成开放式的片状裂缝,进而被撕裂为片状颗粒从表面剥落,产生麻点、凹坑。如该处轴承钢存在某种薄弱点、或缺陷(常见的如非金属夹杂物、气隙、粗大碳化物的晶界面),将加速疲劳源的形成和疲劳裂纹的扩展,大大降低疲劳寿命。
二.表面起源型疲劳
接触表面处有损伤,这些损伤可能是原始的,即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划伤、碰痕,也可能是使用中产生的,如润滑剂中的硬颗粒,轴承零件相对运动产生的微小擦伤;损伤处可能存在润滑不良,如润滑剂贫乏,润滑剂失效;不良的润滑状态加剧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相对滑动,导致表面损伤处的微凸体根部产生显微裂纹;裂纹扩展导致微凸体脱落,或形成片状剥落区。这种剥落深度较浅,有时易与暗灰色蚀斑相混淆。
三.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的起源是过度紧配合产生的装配应力与循环交变应力形成的疲劳屈服,装配应力、交变应力与屈服极限之间的平衡一旦失去,便会沿套圈轴线方向产生断裂,形成贯穿状的裂缝。
实践中正常使用失效的轴承,其损坏大多如上所述,即接触表面疲劳,而三种疲劳失效类型又以次表面起源型疲劳最为常见,ASO281和ISO281/amd.2推荐的轴承寿命计算方法就是以次表面起源型疲劳为基础得出的。
常用的抗疲劳方法有:
A. 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是常用的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工艺方法,为了适应不同材料零件的不同使用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热处理工艺,预先热处理组织、淬火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冷却方式(介质与速度)、回火温度与时间等都对机械性能有明显影响,要对诸多热处理参数进行优化、组合,以求得适应使用条件的最佳性能,从而延长零件的耐疲劳寿命。构建热处理虚拟生产平台,推动热处理技术向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及发展数字化热处理技术是实现抗疲劳制造的重要前提。
B. 表面化学热处理
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改性作用主要在表面,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渗入的化学元素,如渗碳后淬回火以提高表面硬度,但工件畸变不易控制:渗氮后形成金属氮化物可获得更高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且工件畸变小,但效率不高;共渗工艺使硬度、耐磨、耐蚀、抗疲劳性能更优,且淬火畸变少,但硬化层薄,不宜于重载工件。表面化学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扩大低温化学处理的应用,提高渗层质量,加速处理过程,发展环保型工艺、复合渗工艺及模拟数字化处理技术。
C. 表面强化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表面强化技术源于冷作硬化原理,如抛丸、喷砂、喷丸等,新的表面强化技术如激光表面硬化、激光喷丸表面硬化、超声滚光硬化、化学方法表面硬化,复合各种工艺的表面硬化新技术已在许多领域中被成功应用,如激光一喷丸工艺(激光冲击处理),使用高能脉冲激光在零件表面形成冲击波,使表面材料产生压缩和塑性变形,形成表面残余压应力,从而增强了抗疲劳能力(如抗应力裂纹、耐腐蚀疲劳等)。
D. 表面改性技术
常用的表面改性技术主要有离子注入和表面涂覆。
离子注入是非高温过程,没有冶金学和平衡相图的限制,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注入元素与剂量以获得预期的表面性能。如:注入铬离子以增强基体材料的抗腐蚀和耐疲劳能力;注入硼离子以增强基体的抗磨损能力。
表面涂覆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射频溅射(RF)离子喷镀(PSC),化学镀等。
此外,离子渗工艺在一定真空度下利用高压直流电使被渗元素处于离子状态,使产生的离子流轰击工件表面,在表面形成化合物达到降低摩擦、提高耐磨性的目的。
E. 微细加工与光整技术
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高精度的微细加工与调配、光整技术,也为提高基础零件的抗疲劳能力发挥出重要作用。超精密的研磨加工、涡流光整加工,以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为目的,加工后的表面理化特性、力学特性、接触处的轮廓形状都发生有益的改变,可修正接触应力分布,利于动力润滑油膜的形成,提高疲劳寿命。
F. 协调硬度匹配
不同零件的硬度匹配关系,也能协调滚动接触处的应力与应变传递状态,对延长零件的疲劳寿命产生明显效果。

Ⅳ 轴承损害的原因有哪些

一、轴承安装不当(约占16%)
1、安装轴承时使用不当,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靠滚动体传递力,是造成损坏的主要原因。
2、安装调整不到位,安装有偏差或未装到轴承位,造成轴承游隙过大或小。内外圈不处于同一旋转中心,造成不同心。
3、对于带密封的,很多客户在安装前,喜欢先把密粉拆掉,再填充一些润滑脂,这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密封的直接使用即可,因为在生产时已经填充好了润滑脂,不建议拆封再加油,如有必要,建议把轴承内原装的润滑脂全部清洗后,再换新的润滑脂,避免润滑脂型号不一致,造成轴承过早损坏。
建议:选择适当的或专业的轴承安装工具,安装完毕要用专用仪器检测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二、轴承润滑不良(约占50%)
据调查,润滑不良是造成轴承过早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未及时加注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脂或润滑油未加注到位;润滑脂或润滑油选型不当;润滑方式不正确等等。一般转速低于3000转的,建议采用脂润滑,比如电机上使用的,一般都采用脂润滑。
建议:选择正确的润滑脂或润滑油,使用正确的润滑方式和合理的加注周期。
三、轴承污染(约占14%)
污染也会导致轴承过早损坏,污染是指有沙尘、金属屑等进入轴承内部。主要原因包括:安装前过早打开轴承包装,造成轴承工作表面侵入污染物;安装时工作环境不清洁,造成轴承工作表面侵入污染物;轴承的工作环境不清洁,工作介质污染等。
建议:在使用前最好不要拆开轴承的包装;安装时保持安装环境的清洁,对要使用的轴承进行清洗;增强轴承的密封装置。
四、轴承疲劳(约占34%)
疲劳破坏是轴承常见的损坏方式。常见的疲劳破坏的原因可能是:轴承长期超负荷运行;未及时维修;维修不当;设备老化等。
建议:合理的选择轴承的额定负荷,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滚动轴承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籍中,关于车轴轴承的构造早有记载。从考古文物与资料中看,中国最古老的具有现代滚动轴承结构雏形的轴承,出现于公元前221~207年 (秦朝)的今山西省永济县薛家崖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下,轴承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质快速发展时期。
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产品中,轴承属于高精度产品,不仅需要数学、物理等诸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支持,而且需要材料科学、热处理技术、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数控技术和有效的数值方法及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为之服务,因此轴承又是一个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产品。
滚动轴承的润滑目的是减少轴承内部摩擦及磨损,防止烧粘、其润滑效用如下。

减少摩擦及磨损在构成轴承的套圈、滚动体及保持器的相互接触部分,防止金属接触,减少摩擦、磨损。

延长疲劳寿命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

在旋转中,滚动接触面润滑良好,则延长。相反地,油粘度低,润滑油膜厚度不好,则缩短。排出摩擦热、冷却循环给油法等可以用油排出由摩擦发生的热,或由外部传来的热,冷却。防止轴承过热,防止润滑油自身老化。

其他
也有防止异物侵入轴承内部,或防止生锈、腐蚀之效果。

Ⅵ 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1、接触疲劳失效

接触疲劳失效系指轴承工作表面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材料疲劳失效。接触疲劳失效常见的形式是接触疲劳剥落。接触疲劳剥落发生在轴承工作表面,往往伴随着疲劳裂纹,首先从接触表面以下最大交变切应力处产生,然后扩展到表面形成不同的剥落形状。

如点状为点蚀或麻点剥落,剥落成小片状的称浅层剥落。由于剥落面的逐渐扩大,会慢慢向深层扩展,形成深层剥落。深层剥落是接触疲劳失效的疲劳源。

2、磨损失效

磨损失效系指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导致其工作表面金属不断磨损而产生的失效。持续的磨损将引起轴承零件逐渐损坏,并最终导致轴承尺寸精度丧失及其它问题。磨损失效是各类轴承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按磨损形式通常可分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磨粒磨损是指轴承工作表面之间挤入外来坚硬粒子或硬质异物或金属表面的磨屑且接触表面相对移动而引起的磨损,常在轴承工作表面造成犁沟状的擦伤。

粘着磨损是指由于摩擦表面的显微凸起或异物使摩擦面受力不均,在润滑条件严重恶化时,因局部摩擦生热,易造成摩擦面局部变形和摩擦显微焊合现象,严重时表面金属可能局部熔化,接触面上作用力将局部摩擦焊接点从基体上撕裂而增大塑性变形。

3、断裂失效

轴承断裂失效主要原因是缺陷与过载两大因素。当外加载荷超过材料强度极限而造成零件断裂称为过载断裂。过载原因主要是主机突发故障或安装不当。

轴承零件的微裂纹、缩孔、气泡、大块外来杂物、过热组织及局部烧伤等缺陷在冲击过载或剧烈振动时也会在缺陷处引起断裂,称为缺陷断裂。

应当指出,轴承在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的入厂复验、锻造和热处理质量控制、加工过程控制中可通过仪器正确分析上述缺陷是否存在。但一般来说,通常出现的轴承断裂失效大多数为过载失效。

4、腐蚀失效

有些滚动轴承在实际运行当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水、水汽以及腐蚀性介质,这些物质会引起滚动轴承的生锈和腐蚀。另外滚动轴承在运转过程中还会受到微电流和静电的作用,造成滚动轴承的电流腐蚀。

滚动轴承的生锈和腐蚀会造成套圈、滚动体表面的坑状锈、梨皮状锈及滚动体间隔相同的坑状锈、全面生锈及腐蚀。最终引起滚动轴承的失效。

5、游隙变化失效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由于外在或内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有配合间隙改变,精度降低,乃至造成“咬死",称为游隙变化失效。外界因素如过盈量过大,安装不到位,温升引起的膨胀量、瞬时过载等;内在因素如残余奥氏体和残余应力处于不稳定状态等,均是造成游隙变化失效的主要原因。

(6)轴承失效有什么危害扩展阅读

滚动轴承中的向心轴承(主要承受径向力)通常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滚动体保持架4部分组成。内圈紧套在轴颈上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装在轴承座孔中。

在内圈的外周和外圈的内周上均制有滚道。当内外圈相对转动时,滚动体即在内外圈的滚道上滚动,它们由保持架隔开,避免相互摩擦。推力轴承分紧圈和活圈两部分。

紧圈与轴套紧,活圈支承在轴承座上。套圈和滚动体通常采用强度高、耐磨性好的滚动轴承钢制造,淬火后表面硬度应达到HRC60~65。保持架多用软钢冲压制成,也可以采用铜合金夹布胶木或塑料等制造。

Ⅶ 压力轴承坏了是什么表现

压力轴承坏了表现如下:

1、异响:当减震平面轴承因磨损严重而损坏时,车辆减震器在工作时会发出异常的响声。

2、方向偏移:当减震平面轴承出现损坏时,车辆方向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偏移,难以回正,以及回正力度低等现象。

3、噪音变大:由于减震平面轴承损坏,减震器在工作的过程中,便会将吸收到的震动和冲击毫无保留的由车架传导至驾乘室。

4、原地转向异响:即便减震器没有工作,由于平面轴承的过度磨损和损坏,在原地打动方向盘也会发出非常明显的异响。

解决方案:

如果损坏严重热量产生的会更快,会拉伤车轴和端盖。去汽配城买件找个维修部更换就行。

(7)轴承失效有什么危害扩展阅读:

在汽车前桥立轴专用轴承,包括中间带轴孔的上、下圆压力片,上、下圆压力片之间有带护套的多个滚珠,上、下圆压力片外圆周有圆套,圆套上有通入其内部的注油嘴。

在以往的技术中,汽车前桥立轴专用轴承,包括中间带轴孔的上、下圆压力片其之间有多个圆锥状滚柱体,上、下圆压力片外圆周有冲压成型的薄包套,其缺陷在于。

使用中若向滚柱体内添加润滑油时,需要拆卸轴承,比较费时费力,也存在轴承受力较大时,圆锥状滚柱体被挤出,薄包套变形,影响使用。

Ⅷ 轴承的失效机理

1.接触疲劳失效

接触疲劳失效系指轴承工作表面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材料疲劳失效。

2.磨损失效

磨损失效系指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导致其工作表面金属不断磨损而产生的失效。

3.断裂失效

轴承断裂失效主要原因是缺陷与过载两大因素。当外加载荷超过材料强度极限而造成零件断裂称为过载断裂。过载原因主要是主机突发故障或安装不当。轴承零件的微裂纹、缩孔、气泡、大块外来杂物、过热组织及局部烧伤等缺陷在冲击过载或剧烈振动时也会在缺陷处引起断裂,称为缺陷断裂。

4.腐蚀失效

有些滚动轴承在实际运行当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水、水汽以及腐蚀性介质,这些物质会引起滚动轴承的生锈和腐蚀。另外滚动轴承在运转过程中还会受到微电流和静电的作用,造成滚动轴承的电流腐蚀。

5.游隙变化失效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由于外在或内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有配合间隙改变,精度降低,乃至造成“咬死",称为游隙变化失效。外界因素如过盈量过大,安装不到位,温升引起的膨胀量、瞬时过载等;内在因素如残余奥氏体和残余应力处于不稳定状态等,均是造成游隙变化失效的主要原因。

滚动轴承常见失效模式及对策

1. 沟道单侧极限位置剥落

采取的对策是确保轴承安装到位或将自由侧轴承外圈配合改为间隙配合,以期轴承过载时使轴承得到补偿。

2. 沟道在圆周方向呈对称位置剥落

采取的对策是提高外壳孔加工精度或尽可能不采用外壳孔两半分离结构。

3. 滚道倾斜剥落

采取对策为确保轴承安装质量与提高轴肩、孔肩的轴向跳动精度,或提高润滑油的粘度以获得较厚的润滑油膜。

4.套圈断裂

采取的对策是避免过载冲击载荷、选择适当的过盈量、提高安装精度、改善使用条件及加强轴承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干货!滚动轴承的失效分干货

5. 保持架断裂

a.保持架异常载荷。

b. 润滑不良

c.外来异物的侵入是造成保持架断裂失效的常见模式。

d. 蠕变现象也是造成保持架断裂的原因之一。

e. 保持架材料缺陷(如裂纹、大块异金属夹杂物、缩孔、气泡)及铆合缺陷(缺钉、垫钉或两半保持架结合面空隙,严重铆伤)等均可能造成保持架断裂。

采取对策为在制造过程中加以严格控制。

6. 卡伤

可以通过适当的预压,改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提高轴、轴承箱的精度来解决。

7. 磨损

磨损失效是指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导致其工作表面金属不断磨损而产生的失效。

8.擦伤

解决方法:改善预压,改善轴承游隙,使用油膜性好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改善密封装置等。

9. 压痕

解决方法:改善密封装置,过滤润滑油,改善组装及使用方法等。

10. 烧伤

可以通过改善润滑剂及润滑方法,纠正轴承的选择,研究配合、轴承间隙和预压,改善密封装置,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或改善安装方法来解决。

11. 电流腐蚀

解决方法:在设定电路时,电流不通过轴承,对轴承进行绝缘,静电接地。

12.生锈腐蚀

解决的方法有:改善密封装置,研究润滑方法,停转时的防锈措施,改善保管方法,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干货!滚动轴承的失效分干货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除上述常见的失效形式外,滚动轴承在实际运行中还有很多的失效形式,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综上所述,从轴承常见失效机理与失效模式可知,尽管滚动轴承是精密而可靠的机构基础体,但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早期失效。

一般情况下,如果能正确使用轴承,可使用至疲劳寿命为止。轴承的早期失效多起于主机配合部位的制造精度、安装质量、使用条件、润滑效果、外部异物侵入、热影响及主机突发故障等方面的因素。

阅读全文

与轴承失效有什么危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地意思是什么原因 浏览:640
换下旧机械硬盘怎么用 浏览:567
油点工具箱下载 浏览:182
电动车仪表总成如何加装大灯 浏览:491
c067制冷片需要什么散热器 浏览:538
换轴机械键盘如何设置 浏览:602
贱人工具箱自动标注 浏览:930
机械钳工怎么考试时间 浏览:941
兰州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在什么地方 浏览:237
如何提高供电设备检修质量 浏览:421
合肥峰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5
机床代号是什么 浏览:341
小轴承企业如何生存 浏览:392
实验室制No2发生装置图 浏览:761
生产pvc阀门的是什么机器 浏览:983
台铭超声波清洗机怎么样 浏览:465
宜宾宏一机械厂电话是多少 浏览:189
电传动装置分类 浏览:739
压力机床型号中E是什么意思 浏览:235
自来水阀门口径20什么意思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