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适宜投放运动器材
3~4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先做再想,具有较强的直觉行动性。因此,在提供小型体育器械时要考虑那些有直接动作性的器材,如球落地就会滚动,小圈圈滚出去就必须追回来等。这样,幼儿爱动爱跑的天性才能得到满足,并在与器材互动中发展能力。
4~5岁幼儿主要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加之他们的知识面更广、经验也更丰富了,因而为他们提供的器械应是有趣事物的形象并具有多变的操作形式。如“龙戏珠”活动,幼儿凭借在电视中看过而在脑中存有的表象,通过形象的器械不仅能够复演其中的戏珠动作,而且能够创造出多种新玩法。
5~6岁的幼儿出现了有意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一定的认知方法。遇到问题时他们都会去“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做一做”,直到获得成功。而提供探索性更强的活动器械就会给幼儿创造这样的机会。如“甩辫帽”这一器械,幼儿要想甩动它,不仅要戴好帽子,而且头颈部、腰部及身体协同转动才能把它甩起来。幼儿玩这种活动时,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体现新的方法。
Ⅱ 幼儿园教室活动设施配备的标准,具体有哪些
幼儿园教室活动设施主要是幼儿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公共活动室应配置盥洗室、厕所、挂衣室、储藏室和卧室等。按我国国家建设委员会规定的建筑设计指标,每名学前儿童应占2.5平方米的面积,活动室室内净高不低于3.3米。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室按功能分为多功能活动室、专用活动室和班级活动室三种类型。多功能活动室一般是幼儿园大型活动室,可供开展音乐、体育、游戏、观摩、集会及陈列幼儿作品等活动。专用活动室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活动室,如美术活动室、电脑活动室、图书室,这类活动室一般面积较小,功能较单一。
游戏设施投放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发展的水平各有不同,因此投放的活动材料也应有所区别。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主要直接依赖玩具材料,通常是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了玩具,游戏也就停止了。他们喜欢模仿,往往看到别人玩什么,就扔掉自己手中的玩具,也去玩什么。因此,教师给小班幼儿准备的玩具材料,应该主要是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而且要种类少,数量多,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拿到玩具,避免因玩具数量不够发生争吵,从而影响游戏的进行。
中、大班幼儿想象力更加丰富,游戏主题更加多样化,简单的几种成型玩具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需要提供一些半成品以及废旧品材料,以满足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种类上要做到多样化,并且尽量做到经常更换,让幼儿有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进行主题更丰富的游戏。
Ⅲ 幼儿园如何有效自制体育器械
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户外大型体育器械如滑滑梯、攀登架等形式固定、玩法单一,中小型体育活动材料也都是以球、绳、圈为主,这些都不能满足幼儿体育活动多样化的需求,而自制体育器械因有节约、实用、有趣、灵活等多种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一、自制体育器械的材料特点
1.要考虑材料的多样性。单一地让幼儿玩某一种体育器械,一般不会让幼儿有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应挖掘器械的多种玩法,将多种器械合理搭配,多种材料灵活组合、变通,让熟悉的材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让幼儿乐在其中。
2.要考虑到材料是幼儿感兴趣的。要激发幼儿对运动材料的兴趣,使幼儿既喜欢玩,又乐于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运动材料的运动功能比较显性,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
3.要考虑材料安全、卫生、耐用。器械在活动过程中是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所以材料选择一定要遵循安全、卫生、耐用的原则。
二、自制体育器械的材料投入
1.自制体育器械材料的来源
(1)材料的收集。设立一个“废旧材料搜集区”,放置塑料类(塑料瓶、塑料袋、塑料片等)、纸张类(纸杯、纸盘、纸袋、广告纸、彩色纸等)、自然物类(树皮、草根、石头、动物壳等)、其它类(碎布头、零毛线等)四个纸箱,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家园合作的精神。
(2)材料的筛选。首先要检查材料的安全性。如将一些有棱角的材料进行加工使其光滑(竹竿、木头、瓶罐等),或将一些破烂的瓶罐剔除;其次要检查材料的可利用性。剔除一些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材料,如一些过于破旧的废纸盒等;最后还要检查材料的卫生性。将可清洗物品统一进行清洁,然后利用太阳光或紫外线进行消毒,或将有的不能保证其卫生的材料剔除掉,以确保材料的无毒无害。
(3)材料的分类整理。收集的材料五花八门,教师可针对不同材料的使用价值进行统一分类整理。如零毛线、小药瓶、广告纸等则可整理到美工区内;石头、豆子则可放置在瓶类作为乐器整理到音乐区内;纽扣、塑料袋则可整理到科学区内等等。最后将一些可用在体育活动中的废旧材料集中在一起又进行分类放置,如瓶罐类、纸张类、绳类、棍类、布类等等,一目了然,便于制作。
2.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
在幼儿园提倡“变废为宝”的号召下,我园就自制了大批量的体育玩具。如:废旧布料做的沙包、易拉罐做的高跷和拉力器、碎布和旧丝袜做的流星球、饮料瓶做的“火箭炮”等等。对于自制体育器械,我有以下体会。
(1)从幼儿兴趣出发进行制作。教师要通过对幼儿平日的活动进行细心观察,善于去发现幼儿喜欢些什么、需要些什么,从而有选择性地去制作出幼儿感兴趣的器械。如:根据幼儿园小朋友对小动物袋鼠跳的样子感兴趣,制作出了玩具“布袋娃娃”;由幼儿对蓝猫咕噜噜果奶的喜爱,用其空瓶制作了“保龄球”。
(2)充分利用材料。可以制作成形式多变、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械。例如说可以将同一种材料制作成多种类型的器械开展活动:一个饮料易拉罐可以做成高跷、梅花桩、滚滚车、保龄球、响罐……。同样,同种类型的器械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如“投掷物”:可以用报纸揉成团做成、用布缝制而成、用沙和布(沙包)来制作、用夹子制作等等,可谓是丰富多彩。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的材料以新颖的面目出现这能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断变化着的器械能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积极性更高、兴趣更大。
(3)制作器械时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幼儿有年龄的差异和能力的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之间的不同差异为幼儿准备适合他们的器械。如针对小班小朋友年龄小,身体肌肉发展不完善,各方面能力都较弱的特点,从安全因素出发,本着使用简易的目的,用布与海绵制作成形象生动的“葫芦娃”,提供给小班幼儿,帮助他们练习抛接等动作,以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手肌肉能力的目的。大班的小朋友较之小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则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要求,进一步的发展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可为大班幼儿提供自制器械“布袋娃娃”,让幼儿钻在缝制装饰过的布袋里进行跳跃练习,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控制平衡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自制体育器械的运用
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一定要明确“物尽其用,一物多玩”的指导思想,不拘泥于器械的常规玩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大胆思考出用一种器械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玩法。那么应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制体育器械,真正达到发展幼儿的目的呢?
(1)在晨间体育活动时,根据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器械的区间投放。针对活动场地、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活动的兴趣以及幼儿的基本动作等进行体育玩具的区间投放,做到活动量大的和活动量小的玩具相结合,上肢和下肢的体育玩具相结合等,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主。如晨间体育活动中,小班小朋友喜欢玩报纸制作的大纸球,我们就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投放;中、大班的幼儿动作发展较好,我们在提供玩具时,就提供有挑战性、幼儿感兴趣、体现幼儿两两合作的体育玩具,如:跨越纸盒制作的障碍等,并供幼儿自主摸索其多样的玩法。
(2)在集体体育活动时,重点进行自制体育玩具的一物多玩。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我们重点让幼儿自主探索玩具的多种玩法,让一种材料发展幼儿的多种动作,幼儿在集体的体育活动中进行多种方法的练习,让幼儿在玩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3)将自制体育玩具编排成各种器械操进行展示。如用废旧布条做成的“弹力拉力器”操、用挂历纸做成的“双截棍”操、用旧长丝袜与旧布条做成的“流星球”操、在酸奶瓶中放置黄豆做成的“响瓶”操、还有筷子操、竹竿操等等,让我们的课间操更为丰富多彩。
总之,自制体育器械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参与和体验,身心和动作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今后,我们还将把自制体育器械的活动延伸到家庭,让幼儿在与父母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进亲子情感。
Ⅳ 如何整体规划创设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为幼儿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性的尝试户外体育活动是通过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场地空间,科学的项目设置来促进幼儿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活动的内容一般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纲要》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满足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在活动中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得到发展和提高。注重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性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发挥幼儿创造性的有力举措。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 1、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给幼儿提供的玩具、材料要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选择能引起幼儿进行多种动作的玩具,让他们自主活动。幼儿的活动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为幼儿准备活动器材时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玩具的投放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挑战性,让幼儿自主探索玩具的玩法,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引导幼儿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如在进行球、沙包、圈、轮胎等活动时,球,幼儿既可用手拍、又可用脚踢,还可用头顶、抛接等;沙包,可向远处投掷,既可练习投掷动作,又可练习抛接动作。还可把沙包放在头上顶着走或放在背上学乌龟爬,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圈,老师给幼儿提供的圈可以是大小不同的塑料体操圈和轮胎,供不同水平的幼儿选择,让幼儿自己去感受、探索不同圈的特点和不同玩法,启发孩子说出圈和轮胎在使用时的不同,比如一个很轻松地就能跳过去,一个要用很大力才能跳过去;体操圈既可玩套圈、滚圈、钻圈、转圈、双脚跳、花样跳、侧跳圈,还能用圈玩“开汽车”、“开火车”游戏等等,轮胎能滚、能走、还能跨。同时幼儿熟悉的形象,逼真的场地安排,也能够为幼儿的练习活动营造浓厚的气氛,如练习爬的动作时,我们为孩子准备了用防滑垫制作的坦克履带,幼儿在履带里面爬行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玩具都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提供较为宽松的空间,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自信心和成功感也得到了增加,继而提高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2、营造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因此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不仅在物质环境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我们更应该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使其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欢的快乐,建立自信心。在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幼儿交流,与他们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发现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发展的需求,并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活动之中,宽松和谐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加浓厚,目标达成度更高。 二、激发幼儿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幼儿的主动活动来自主动思维,在活动中教师不再将要求,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注意创设环境氛围,引导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试试,启发幼儿自己去尝试,例如:在“摘果子”的游戏中,我们在场地中悬挂了三组高低不同的水果饰物,让幼儿任意触摸,活动一会儿后,教师引导幼儿回答:这些水果你能摸到几个,有几个摸不到,为什么摸不到,摸到的最高东西是什么,比自己高的东西怎样才能摸到等等,最后请跳得高的小朋友做示范,让其他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他跳得高,并一起总结出好的跳法,大家再一起尝试实践,看看比第一次进步了多少,通过展开的积极讨论,既有益于幼儿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又可以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在意识和行为上自觉接近目标,并逐步能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进而产生成功感和进一步努力的需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能轻松自然地接受要求,思维活跃、活动积极。又如在下雪的时候,不妨带幼儿到雪中玩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让他们亲近大自然,感到雪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孩子不怕寒冷克服困难的品质。在每一次的游戏过程中,老师要细致地观察每个孩子的表情、情绪变化以及呼吸状况、活动密度等,使幼儿不会因达不到运动负荷而懊恼,或超负荷运动而受到损伤,使整个幼儿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愉悦氛围。 三、给予幼儿积极合理的评价《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用欣赏鼓励的目光关注幼儿。面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我们给幼儿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微笑。如在一次组织大班幼儿进行跳绳活动时,发现个别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在那里神情专注地晃动绳子玩,老师便俯下身微笑着小声的对他说:“你在做什么游戏呢”?他惊奇地说:“老师你看它多像一条在爬得蛇”。他发现老师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欣赏他,因此这位幼儿在后来的跳绳活动中也非常投入。老师欣赏激励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唤醒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在组织活动时老师关注了幼儿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到他们的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应答,这样会使幼儿一天都很快乐。其次,用赞赏肯定的目光评价幼儿。每位幼儿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不要吝啬赞赏性的语言,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变化,哪怕幼儿有一点点进步与创新,就应及时当众表扬。尤其是对于胆小、内向、体质较弱、能力较差的幼儿,老师更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尽量不让他们受挫折,教师更不要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再次,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艺术性的评价,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激励作用。评价中能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幼儿不断进步。《纲要》的第四部分围绕着幼儿园教育评价提出了“评价应多角度、多主体、重视过程、重视质性研究”等原则。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只注重对活动结果的简单评价,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发展的评价。重视评价和注重活动的过程并不矛盾,老师要让幼儿读懂你的目光,让幼儿体验到在老师目光下的热情与关爱。因此,注重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评价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应,能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评价,使幼儿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地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总之,幼儿天生好动,户外体育活动本身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教师利用在园时间认真组织幼儿进行此项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智商,同时还锻炼幼儿的意志,提高反应灵敏度。所以我们不应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视为最终目的,而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而不要变成是教师教的过程,同时利用一切契机,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效能,不断增加幼儿的活动密度,扩大活动广度,提高幼儿参与度,使幼儿在增强运动能力的同时,在丰富多样、积极愉快的体育活动
Ⅳ 怎样自制幼儿体育器材
上网找 再发挥你的想象力
Ⅵ 幼儿园教室活动设施配备的标准,有哪些
幼儿园老师必须配备玩具桌椅最好有地方睡觉。生活必需品,玩教具,电脑,空调完好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孩子生活的具体环境,是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是孩子学习和玩耍的主要活动场所。环境是孩子最好最自然的老师。课堂良好环境的创造和利用,会使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对接触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需要考虑的是,老师可以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看到孩子的活动,从而对孩子进行充分的管理,引导孩子的活动。我们还注意各种室内活动区之间的通道畅通,以方便儿童行走,保证儿童可以方便地从一个活动区进入另一个活动区。儿童桌椅一般放在活动室的中间。有些活动是把桌椅搬到走廊上,靠墙排成一排。这种空间调整不仅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和亲切感,激发他们对活动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利于各种活动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