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轴承铸造 > 青铜器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

青铜器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

发布时间:2023-02-10 21:06:10

『壹』 我国古代体积巨大的青铜器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呢

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指从夏朝晚期到先秦两汉的青铜器物。青铜器,顾名思义,其材质为青铜,是铜与锡、铅的合金铸造出来的器物。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的青铜器物,其中不乏体积巨大的青铜器,如商朝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

总结:

再如著名的四羊方尊体型较大,造型复杂,也是用分铸法铸造的。铸造一件体积巨大的青铜器,则往往需要块范法和分铸法的结合,这种铸成过程,实在是一种大规模的生产过程和复杂的工艺过程。

『贰』 古代的青铜器是怎样铸造的

第一步,制模,其实就是用陶泥做出器物的形状,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在陶泥表面上刻画出各类需要的图案。
第二步,翻范,在模型表面刷上一层油,再敷上厚厚的泥土,干了以后再把外层的泥土分块切开,我们把这层泥块叫做“外范”;然后再把模型表面的花纹刮掉,刮掉多厚,将来铸造出来的青铜器就有多厚,我们把刮掉花纹的模型叫做“内范”。
第三步,浇铸,把“外范”和“内范”合在一起,再给形成的空腔里浇铸青铜液。
最后,待冷却之后,打破“外范”,掏出“内范”,一个精美的青铜器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望采纳)

『叁』 商周时期青铜器采用什么方法铸造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合范法,即为后世称为陶范法的铸造工艺。用陶范法铸造的青铜器会留下工艺痕迹,与其后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不同。
所以知道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特点,有助于辨别伪器。陶范法的模和范只能使用一次,青铜器上会留下一些工艺痕迹,这是陶范法的特点。

『肆』 商周时期青铜器,当时采用的是什么铸造法,制作青铜器

商周时期,在青铜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就是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
过程是:1.制模。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2.翻外范。将调合均匀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按在泥模的外面,用力拍压,使泥模上的纹饰反印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后,按照器物的耳、足、鋬、底、边、角或器物的对称点,用刀划成若干块范,然后将相邻的两泥范做好相拼接的三角形榫卯,而后晾干,或用微火烘烤,修整剔补范内面的花纹,这就成了铸造所用的外范;3.制内范。将制外范使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薄层,再用火烤干,制成内范。刮去的厚度就是所铸铜器的厚度;4.合范。将内范倒置于底座上,再将外范块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合拢后,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留下一个浇注孔;5.浇铸。将融化的青铜溶液沿浇注孔注入,等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范,将所铸的铜器取出,经过打磨修整,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就制作完成了。

所以青铜器没有完全一样的。

『伍』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最后将溶化的铜液注入此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
除去内外范即得欲铸器物。
1.块范法铸造的具体过程与浑铸法
(1). 制模
模亦称为“母范”,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具体选用何钟质料要视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
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陶范的泥料黏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现象。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
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
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只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
(2).制范
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一般说来,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颗粒较粗。且在二者之中还拌有植物质,比如草木屑,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
范的泥土备制须极细致,要经过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加入适当的水分,将之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还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性。这样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时才得心应手。
从模上翻范技术性很强,是块范铸造技术的中心环节。对于较简单的实心器物象刀、戈、镞等,只需由模型翻制两个外范即可,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
而制造空心容器的范则复杂多了,简如下:
1.在翻范以前,首先要决定外范应该分为几块及应该在何处分界。
2.翻外范的方法是用范泥往模上堆贴而成,再用力压紧。
3.对于心的制做则有三种方法:一是已从模型上翻制好外范后,利用模型来制芯,即将模型的表面加以刮削,刮削的厚度即是所铸铜器的厚度。二.是把模型做成空心的,从其腹腔中脱出芯,并使拖出的芯和底范连成一块,再在底范上铸耳,此钟方法适用于大型器。三.利用外范制芯。

(3).浇注
将已焙烧的且组合好的范可趁热浇注,不然需在临浇注前进行预热。预热时要将范芯装配成套,捆紧后糊以泥砂或草拌泥,再入窑烧烤。预热的温度以400-500度为佳。焙好的型范需埋置于沙(湿沙)坑中防止范崩引起的伤害,并在外加木条箍紧,也是为了防止铜液压力将范涨开。
范准备好后,将熔化的铜液(1100-1200为宜)注入浇口。器物之所以倒着浇,是为了将气孔与同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器物中上部致密,花纹清晰。浇入铜液时应该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为宜,直到浇口于气孔皆充满铜液为止。待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去范、芯,取出铸件。
一次浇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浑铸”,或“一次浑铸”,或者“整体浇铸”。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铸成。凡以此方法铸成之器,其表面所遗留的线条是连续的,即每条范线均互相连接,这是浑铸的范线特征。

(4).修整
铸件去陶范后还要进行修整,其经过锤击、锯挫、錾凿几打磨,消去多余的铜块、毛刺、飞边,只有这样才算制造完毕。

除浑铸法之外还有分铸法,即器物的歌部位不是一次浇铸完成的,而是分别铸成的,并用连接方法使之连为一体。而连接则主要有铸合法和焊接法。在此就不介绍了。

二.失蜡法

失蜡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然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浇淋,在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再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即做成铸型,最后再烘烤此型模,使蜡油熔化流出,从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得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

『陆』 商周时期青铜器采用什么方法铸造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鼎盛的时代。商朝和周朝使用的铸造方法大体上是采用范铸法,但是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一、商朝时期。商代是中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商代青铜器的铸造采用的是范铸法。铸造青铜器一般主要经历三个工序:制模、翻范、浇铸。
二、西周的青铜制造业由王室百官掌管,青铜工业是西周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当时不仅铸造礼器、武器,而且还铸造生活用品。这时的青铜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模翻制数范的发明和焊接技术的使用。

『柒』 奴隶社会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由范畴法和什么等方法制作完成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范铸法、失蜡法、浑铸法三种。其中范铸法可分为塑模、翻范、合范、浇注、打磨和整修五个步骤,而失蜡法是先使用石蜡和细泥浆制模并硬化铸形,再把铸形烘烧陶化,最后浇注铜水就可以制成青铜器。
1、范铸法
范铸法是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之一,并且是应用较早、最普遍的青铜器制作方法,而范铸法主要分为塑模、翻范、合范、浇注、打磨和整修五个步骤。
2、失蜡法
失蜡法是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流程分为三步,分别是用易熔化的石蜡和细泥浆制成蜡模并硬化成铸形,之后将铸形烘烧陶化,再往内部浇注铜水制成器物。
3、浑铸法
浑铸法死一种一次将器物浇铸成形的铸造方法,如果器物的形体大或形状复杂,还可以将整个器物分成多个部件分别翻范浇铸,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而这种方法也成为分铸法。

『捌』 古代青铜是如何冶炼出来的

古代青铜是用失蜡法冶炼出来的。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西关铜艺),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失蜡法流程:

(1)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2)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3)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中国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8)青铜器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扩展阅读:

青铜考古发现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

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不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2015年3月,河南省周口市在配合项城某基建工地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发掘出土一批精美随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铜剑,保存完好,十分罕见。

『玖』 古代青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

制作一件青铜器步数:

先周居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陕西省扶风、岐山县一带,有着“青铜之乡”的美誉,其中在扶风县法门镇,有一个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工艺研究所”。在这里,学者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试图探索和复原古代青铜器的生产铸造工艺。

第一步:备料

古代青铜器制作通常采用范铸法,也叫模范法,所以要想铸造青铜器,得先制作模范。从考古出土资料来看有陶范、石范、金属范等等,其中以陶范最为常见。

洗泥:给泥洗洗澡

泥土要精选当地无杂质黄土,粗细相间,色泽均匀,然后经研磨、过筛、浸泡取悬浮液、沉淀、晾干等步骤,这样洗出来的泥细滑软道,手感极佳,便于雕刻细腻纹饰。将精选的泥、沙、水等材料经适当比例混合以备使用。

第六步:打磨修整

铜液凝固后打碎外范,去掉内芯,得毛坯铸件。对毛坯件进行打磨修整,消去多余的铜块、毛刺、披缝,这样一件精美的青铜器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拾』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有:模范法,失蜡法,铸合法,焊接法。

1、模范法

简而言之,模范法就是先用陶泥做出“模”(想要铸造的青铜器的样子,也就是青铜器的草稿),“范”(将泥土敷在模上,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轮廓的组成部分)和“芯”(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而后将范和芯组合起来,范、芯之间的空腔就形成了所要铸造器物的形体,再将熔化的青铜液浇注进空腔里,经过冷却侯,分离陶范,修整等步骤,呈现出的就是最后的青铜器了。

如果需要在器物上制作出纹饰,那么还是需要首先在模上就做出纹饰来,这样才能让范上出现镜像式的纹饰,有时候若纹饰要求非常精细,还需要直接在范上进行精加工。由于铸好铜器后陶范就被打碎拆除,所以陶范大多是一次性的。

2、失蜡法

失蜡法的原理也非常简单,采用易融化且便于塑形的材质,如蜂蜡,动物油脂(牛油、羊油等)或松香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随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形成泥壳,再涂上耐火材料。加热烘烤,熔点低的蜡模融化流出,形成空腔。往腔内浇注青铜液,凝固后打碎外范即可得到光洁细密而又精巧的铸件。

这种方法在现代金属成型工艺中仍被广泛应用,称为熔模精密铸造。

3、铸合法、焊接法。

是指青铜器物的器体(以下称主体)与其附件,如耳、足、柱等附件分开铸造,或一件青铜器物整体不是一次浇铸完成的,而是分别铸成的,并用连接方法使之连为一体,而连接则主要有铸合法和焊接法。许多大型的及工艺复杂的青铜器需要分断制作后进行整体组装,所以铸合法、焊接法等新的工艺方法就产生了。

阅读全文

与青铜器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生雕刻工具箱 浏览:417
k5仪表信息怎么调 浏览:936
青岛泰科阀门怎么样 浏览:277
地热总阀门开关拧不动怎么办 浏览:60
03仪表盘模式怎么换 浏览:284
ktv设备有哪些设备 浏览:191
关节轴承怎么安装使用 浏览:838
生产山楂糕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91
机械表后面的飞轮是什么 浏览:163
怎么实现仪表盘ar导航 浏览:722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来 浏览:633
超声波仪器动态范围是什么意思 浏览:11
传动装置分析 浏览:263
风机与阀门连锁怎么实现 浏览:314
消防管道阀门抽检比例 浏览:313
矿用自动除尘喷雾装置生产工艺 浏览:334
铸造灰铁很硬怎么回事 浏览:505
天然气灶没有自动灭火装置会有什么后果 浏览:221
江苏旭润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53
预作用装置开箱检查记录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