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铸造铁水为什么是铁豆
铁水铸成铁块的过程中,铁水落到铁模上会反弹一部分到模外就成为铁豆,有时会因为倒出来的铁水一时过大或者铁水沟用久变窄没有及时处理,铁水就会溢出铁水沟流到地面,也会生成铁豆。
㈡ 铁水温度有多高啊
铁水的温度为1535℃。铁水的成分是单质铁,铁水是液态铁的俗称,为纯净物。
好的铁水,其状态是铁水表面呈黄色,明亮且辉光,最初是细小圆球花样,在铁水表面扩展来回滚动。随着时间的经过,圆球长大,运动缓慢,这种花纹是适合浇注的状态。
通常壁厚越大,浇注温度和过热温度都可适当调低;而随牌号越高,碳当量越低,铁水温度就要升高。值得指出:牌号越高,虽然温度要求越高,但是其过热度不但没升高,反而下降,所以,尽管高牌号铸件的浇注温度较高,但其铁水的流动能力不如浇注温度较低的低牌号铸件的流动能力。
(2)铸造的铁水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铁水温度对铸件性能的影响:
1、铁水温度过低贴士流动性差不能得到外观完整的铸件,铸件薄壁处易出现白口,溶解温度过低时还会产生石墨粗大的现象。
2、铁水温度过高时,会使石墨形态变差,甚至出现自由渗碳体。
3、过低的浇注温度会提高气孔的废品率,而过高的浇注温度会增加缩孔的废品率。所以,在该生产条件下,普遍认为最佳浇注温度是1395~1420℃。
㈢ 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是什么物理现象
铁水铸成零件属于液体变化固体,属于凝固现象。
㈣ 铁水铸成锅是什么物态变化
用铁水铸造铁锅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铁(Ferrum)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26,铁单质化学式:Fe,英文名:iron。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5。纯铁是白色或者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
熔点1538℃、沸点2750℃,能溶于强酸和中强酸,不溶于水。铁有0价、+2价、+3价、+4价、+5价和+6价,其中+2价和+3价较常见,+4价、+5价和+6价少见。
铁在生活中分布较广,占地壳含量的4.75%,仅次于氧、硅、铝,位居地壳含量第四。纯铁是柔韧而延展性较好的银白色金属,用于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铁芯,铁及其化合物还用于制磁铁、药物、墨水、颜料、磨料等,是工业上所说的“黑色金属”之一(另外两种是铬和锰)(其实纯净的生铁是银白色的。
铁元素被称之为“黑色金属”是因为铁表面常常覆盖着一层主要成分为黑色四氧化三铁的保护膜)。另外人体中也含有铁元素,+2价的亚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用于氧气的运输。
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
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早在古埃及4000年前的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就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与“铁”是同一个词。
㈤ 铸造皮带轮的铁水大概在多少度,给铸造沙有关系吗
铁水在1450℃-1500℃,一般铸造用硅砂就行。
㈥ 铁水是怎么炼出来的,都用到什么料
炼铁过程实质上是将铁从其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炼铁方法主要有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其原理是矿石在特定的气氛中(还原物质CO、H2、C;适宜温度等)通过物化反应获取还原后的生铁。生铁除了少部分用于铸造外,绝大部分是作为炼钢原料。
高炉炼铁的冶炼原理
生铁的冶炼虽原理相同,但由于方法不同、冶炼设备不同,所以工艺流程也不同。下面分别简单予以介绍。
高炉生产是连续进行的。一代高炉(从开炉到大修停炉为一代)能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生产时,从炉顶(一般炉顶是由料种与料斗组成,现代化高炉是钟阀炉顶和无料钟炉顶)不断地装入铁矿石、焦炭、熔剂,从高炉下部的风口吹进热风,喷入油、煤或天然气等燃料。装入高炉中的铁矿石,主要是铁和氧的化合物。在高温下,焦炭中和喷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夺取出来,得到铁,这个过程叫做还原。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生铁,铁水从出铁口放出。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及喷吹物中的灰分与加入炉内的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出铁口和出渣口分别排出。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工业用煤气。现代化高炉还可以利用炉顶的高压,用导出的部分煤气发电。
高炉内的还原气体产生于风口前的燃料燃烧,这一过程产生了两大运动流:一个是上升的热煤气流,一个是下降的炉料流(铁矿石、焦炭、熔剂等)。高炉内的一切反应均发生于煤气和炉料的相向运动和相互作用之中。它包括炉料的加热、蒸发、挥发和分解;铁及其它元素的还原;炉料中非铁氧化物的熔化、造渣和生铁的脱硫;铁的渗碳及生铁的形成;炉料和煤气之间的热交换等等,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的总和。
㈦ 求助:铸造铁水发粘 发稠
问题一、铁水温度不是较好,而是不好。铁水发白不等于此时是最恰当的浇注良机。肉眼观看断定为发白,但白的程度有所差异。可以说此时的温度不还不是最恰当的浇注时间!
问题二、当铁水流到球化包时,此时温度迅速降低而使铁水发稠、发粘,温度立即下降是必然的,唯一解决办法;在浇注前想办法给球花包加温后;再取最佳时间进行浇注。
问题三、最好在不影响铸件表面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出气孔的空气流出阻力,同时也可增加铁水降温的时间。哪怕能提高0.5秒的时间也可以解决铁水发稠发粘的问题,使铸件内的空气流出速度大于浇注口的铁水流出速度。
总之;给铁水和球化包增加温度最是关键!
㈧ 铸造铁水硬度
碳2%(质量分数)以下的是钢,2%以上的是铁.生铁比熟铁的含碳量高,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韧性越差.纯铁是理想化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物质. 生铁一般指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又称铸铁.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锻.根据生铁里碳存在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炼钢生铁里的碳主要以碳化铁的形态存在,其断面呈白色,通常又叫白口铁.这种生铁性能坚硬而脆,一般都用做炼钢的原料.铸造生铁中的碳以片状的石墨形态存在,它的断口为灰色,通常又叫灰口铁.由于石墨质软,具有润滑作用,因而铸造生铁具有良好的切削、耐磨和铸造性能.但它的抗位强度不够,故不能锻轧,只能用于制造各种铸件,如铸造各种机床床座、铁管等.球墨铸铁里的碳以球形石墨的形态存在,其机械性能远胜于灰口铁而接近于钢,它具有优良的铸造、切削加工和耐磨性能,有一定的弹性,广泛用于制造曲轴、齿轮、活塞等高级铸件以及多种机械零件.此外还有含硅、锰、镍或其它元素量特别高的生铁,叫合金生铁,如硅铁、锰铁等,常用做炼钢的原料.在炼钢时加入某些合金生铁,可以改善钢的性能钢筋是指热轧钢筋是经热轧成型并自然冷却的成品钢筋,分为热轧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两种. 用加热钢坯轧成的条形钢材.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配筋,是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之一.直径6.9毫米的钢筋,大多数卷成盘条;直径10~40毫米的一般是 12米长的直条.热轧钢筋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即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它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同时,为了满足结构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以及加工成型等要求,热轧钢筋还应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可焊性和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中国的热轧钢筋按强度可分为四级: Ⅰ级钢筋 其强度等级为24/38公斤级,是用镇静钢、半镇静钢或沸腾钢 3号普通碳素钢轧制的光圆钢筋.它属于低强度钢筋,具有塑性好、伸长率高(δ5在25%以上)、便于弯折成型、容易焊接等特点.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可用作中、小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钢筋,构件的箍筋,钢、木结构的拉杆等.盘条钢筋还可作为冷拔低碳钢丝和双钢筋的原料. Ⅱ级钢筋和Ⅲ级钢筋 用低合金镇静钢或半镇静钢轧制,以硅、锰作为固溶强化元素.Ⅱ级钢筋强度级别为34(32)/52(50)公斤级;Ⅲ级钢筋为38/58公斤级,其强度较高,塑性较好,焊接性能比较理想.钢筋表面轧有通长的纵筋和均匀分布的横肋,从而可加强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用Ⅱ、Ⅲ级钢筋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比使用Ⅰ级钢筋可节省钢材40~50%.因此,广泛用于大、中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桥梁、水坝、港口工程和房屋建筑结构的主筋.Ⅱ、Ⅲ级钢筋经冷拉后,也可用作房屋建筑结构的预应力钢筋. Ⅳ级钢筋 其强度级别为55/85公斤级,用中碳低合金镇静钢轧制,其中除以硅、锰为主要合金元素外,还加入钒或钛作为固溶和析出强化元素,使之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保证其塑性和韧性.Ⅳ级钢筋表面也轧有纵筋和横肋,它是房屋建筑工程的主要预应力钢筋.Ⅳ级钢筋在使用前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冷拉处理,冷拉应力为750兆帕,以提高屈服点,发挥钢材的内在潜力,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经冷拉的钢筋,其屈服点不明显,因此设计时以冷拉应力统计值(冷拉设计强度)为依据.但冷拉过的钢筋经数月自然时效或人工加温时效后,钢筋又会出现短小的屈服台阶,其值略高于冷拉应力,同时钢筋有变硬趋势,此现象称作“时效硬化”.因此,钢筋冷拉时在保证规定冷拉应力的同时,要控制冷拉伸长率不过大,以免钢筋变脆.Ⅳ级钢筋含碳量较高,对焊时一般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或对焊后通电热处理的工艺,以保证对焊接头,包括热影响区不产生淬硬性组织,防止发生脆性断裂.Ⅳ级钢筋的直径一般为12毫米,广泛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板类构件以及成束配置用于大型预应力建筑构件(如屋架、吊车梁等).热轧Ⅳ级钢筋作为预应力钢筋使用时,尚需冷拉、焊接,其强度还偏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精轧螺纹钢筋 为了解决大直径、高强度预应力钢筋的连接和锚具问题,已研制成功精轧螺纹钢筋.它是在钢筋表面直接轧出不带纵筋而横肋为梯形螺扣外形的钢筋,可用连接套筒接长,用专用螺帽作为锚具.这种钢筋已在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结构等中使用,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