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轴承铸造 > 铸造皱皮缺陷是什么原因

铸造皱皮缺陷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3-01-27 00:56:20

Ⅰ 消失模铸造的缺陷

皱皮缺陷是由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遇高温金属热解形成大量的碳来不及排出型腔外而保存在磨球上,常出现在金属液最后流到或液流的冷端,一般在磨球的上面。解决途径:
1)发泡磨球模样时选择适宜的材料。低密度的铸造专用泡沫塑料EPS气化快、残留物少。
2)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将磨球浇注温度提高50%-80%,可加快气化。提高浇注速度可减少热损失。
3)提高真空度。有利于排烟、排气,改善气化条件,使残留物、气化产物迅速逸出。
4)提高铸型透气性。选用粗砂和透气性好的涂料。 炭黑直接原因是由于球墨铸铁磨球中的含碳量高造成的,一般磨球的C%=3.3%~3.8%。就会有该缺陷。解决途径:
在浇注和造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艺上应采用润湿性、透气性良好的涂料,浇注时加大抽气量并使用可发性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树脂珠粒EPMMA材料,严格控制模样粘结剂的用量,可有效防止炭黑的形成。 夹杂和夹渣缺陷的造成是因为:
1)球墨铸铁内残余镁量偏高,它提高了球墨铸铁铁液表面氧化膜的生成温度,在较高的温度下就形成了氧化膜,浇注过程中铁液受到二次氧化而形成夹渣。
2)原铁液含硫高,生成的硫化物(MgS、Ce3S4、CeS)多,促使夹杂形成。
3)浇注温度低,不利于夹渣的上浮、清除。
解决途径:
1.保证浇注温度>1300℃,有利于夹杂物聚集上浮,便于清除。
2.在保证球化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残余镁量,降低原铁液硫含量。
3.采用稀土镁合金作球化剂,利用稀土降低铁液氧化膜的结膜温度。
4.浇注时在浇道中加过滤网集渣包。 ①消失模裂解时的发气过程,其气体进入铸件而产生气孔。充型过程中,产生紊流,或顶注、侧注情况下,部分模样被金属液体包围后进行裂解,产生的气体不能从金属中排出,就会产生气孔,此种气孔大而多且伴有炭黑。
防治措施:改进工艺,使浇注充型过程中逐层置换,不出现紊流,提高浇注温度;提高涂层和砂型透气性。
②模样、涂料层干燥不良引起气孔。模样含有水分、涂料干燥不良或发泡剂含量过高,浇注时回产生大量气体极易产生反喷,此种情况下最易产生气孔;若涂层烘干不够,水分含量偏多,此时极易形成侵入性气孔。
防治措施:模样必须干燥;涂层必须干燥。
③模样黏结剂过多引起气孔,模样组合粘结时采用的黏结剂发气量过大,在液体金属浇注充型时,局部产生大量气体,可使金属液在充型过程中翻滚,此时气体又不能及时排出去,铸件就要产生气孔。
防治措施:选用低发气量的模样黏结剂;在保证粘牢前提下,粘结剂用量越少越好。
④浇注时卷入空气形成气孔,消失模铸造浇注过程中,直浇道不能充满,就会卷入空气,这些卷入的空气,若不能及时的排出,铸件就会产生气孔。
防治措施: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浇注时,保持交口杯内有一定的金属液,以保证直浇道处于充满状态。 铸件粘砂缺陷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a.涂料涂层脱落或者开裂,金属液趁此渗入型砂中,容易形成机械粘砂;当涂料选择和金属液不匹配,而干砂中又存在细小沙粒灰尘时,会形成化学粘砂。b.浇注时负压度大小对金属液流动能力的影响。负压度越大,金属液流动性越好,越容易形成粘砂。
解决途径:
对于消失模铸件粘砂缺陷而言,其一般可在不同情况下出现在铸件的各个部分:在无负压情况下,粘砂多出现在铸件底部或者是侧面,以及铸件热节区和型砂不易紧实区;在负压浇铸时,各面均可出现,尤其是铸件转角处和组串铸件浇注时的过热处。

Ⅱ 树脂砂泡沫实型铸造,铸件皱皮如何解决

铸件出现皱皮的原因很多,根据你说这个应该属于是涂层没有刷好,你从新试试,或者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解决你的问题!

Ⅲ 铸造缺陷的原因

若采用砂型铸造,造成缺陷的原因常有:浇注时沙箱内有落砂,导致砂眼;砂型的气孔没做好或者喊水分过大,造成铸造时气体不能很好排除,形成气孔;浇帽口高度太低,浇注压力不够,铸件冷凝收缩过大,铸件尺寸不达标。
另外原料融化温度控制不好等都可能造成铸造缺陷。

Ⅳ 铸件表面缺陷都有哪些

1. 变色:
特征铸件表面呈暗亮不同。
危害:视暗亮程度,影响压铸件是否合格
检验:目测或配合仪器
原因:使用不适合的离型剂,离型剂含有不纯洁的物质,都会造成产品表面变色的现象。
对策:使用适当的离型剂,加强离型剂的管理。

2. 流纹(流痕、花纹):
特征:的流动方向表现在铸件表面。表面流纹是不同的固化区间之间的细结合模线,产品表面形成难看的皱纹。
危害:一般表面流痕及花纹不影响铸件使用,可以通过打磨或喷丸(喷砂)等方法将其去除,有时不将其当成缺陷,能接受的缺陷程度取决于最终的表面质量要求。要求电镀的压铸件对这类缺陷比较敏感,应注意消除。
检验:目测或测量检验,按表面流痕深度和面积评价缺陷程度。
原因:主要原因是模温或料温太低,射出速度太慢或压力太低,而使得充填时间过长。离型剂使用过量。
对策:
 提高模温  提高料温  增加溢流槽  增加射出速度  主要离型剂的使用  必要时改变流道系统

3. 凹陷(缩陷):
特征:压铸件面凹陷。
危害:凹陷区域减小铸件有效壁厚,承载能力降低,严重时会影响铸件使用。凹陷缺陷不可修复,影响铸件外观,一般会根据缺陷程度确定合格与否
检验:目测或测量检验,根据凹陷区域深度和面积评价缺陷程度
原因:模腔局部过热,使得该处冷却凝固缓慢,一般出现在较厚处及壁厚极度不平均的地方。
对策:
注意模具的设计与产品形状的设计,壁厚应均匀。 注意射出压力与延长射出保压时间 注意交口的位置形状与大小

4. 气泡
特征:铸件表皮下有气体聚集,有时看到铸件表面鼓泡,或受热后铸件表面鼓泡
危害:浅小气泡一般不影响铸件使用。气泡不可修复,要根据气泡大小及对铸件表面质量要求确定合格与否。对需要电镀等表面或需要热处理的铸件,一般要作报废处理
检验:目测或测量检验,根据气泡直径、个数及位置确定缺陷程度
原因:气泡是产品表面的残存空气囊。当开模时,若产品的强度无法防止在射出压力状态下的空气膨胀,便会出现气泡。尤其厚度小于1mm的薄产品更容易发生。
对策:此时可降低模温,增加射出压力,来防止气泡产生。

5. 拉模(机械性拉伤)
特征:脱模时在铸件表面的痕迹。
危害:
拉伤会导致铸件表面破坏对受力件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循环应力 轻微拉伤不做废品测量,可以通过打磨等工序清整
检验:目测或测量检验,根据拉伤程度和面积确定缺陷程度
原因:顺着脱模方向,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成为拉伤面。
对策:
修正模具,保证制造斜度。 打光压痕。 合理设计浇注系统,避免金属流对冲型芯、型壁,适当降低填充速度。 修正模具结构。 打光表面。 涂料用量薄而均匀,不能漏喷涂料。

6. 粘附点(粘膜拉伤)和粗糙(粗痕)
特征:由粘附在模具壁上的碎料脱落造成。
危害:与机械拉伤相似
检验: 与机械拉伤相同
原因:模具型腔内有密集小针孔,其表面损伤或受冲蚀,或者型腔表面有锌液附着,就会导致产品表面粗糙现象。
对策:将附着物除去、模具抛光、省模,经常检查模腔。

7. 冷隔(点)
特征:铸件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下陷线性纹路,形状细小而狭长,交接边缘一般比较光滑。冷隔有时一直延展到铸件内部,甚至穿透整个壁厚。较多出现在铸件的薄壁水平面或垂直面、薄厚壁转接或最后充填部位。
危害:
轻微冷隔对铸件的使用没有太大影响,危害性随冷隔的深度和长度增加而加大 穿透性冷隔割裂本体,使铸件受力这情况变差,严重影响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在外力作用下,穿透性冷隔可能导致铸件突然失效 冷隔缺陷不能修复,对于受力件,带冷隔的铸件一般做报废处理
检验:目测、研磨或探伤检验,可根据冷隔深度和长度确定缺陷程度
原因:由于锌液射出的速度太慢,射出的压力不足或模温过低,其前端在模腔内形成氧化膜,使锌液不能完全融合,所产生的残留交界。
对策:
增加射出速度 提高料温与模温 增加横浇道与浇口的截面积 改变浇口的位置 增加溢流槽的设置

8. 裂痕(裂纹)
特征:压铸件本体断裂,在铸件表面呈现裂纹。裂纹一般呈现直线或波浪形,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向
危害:裂纹是铸件最严重的缺陷。尖端处,应力集中强烈,铸件受力情况恶化,铸件可能突然失效,其承载能力、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会受到严重影响。裂纹缺陷不能修复,铸件不允许存在裂,铸件一旦产生裂纹做报废处理
检验:目测、金相检验或探伤检验
原因:
过早开模顶出铸件 顶出时模温可能过高 铸件内部存在大量气孔,当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未建立起来,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泡鼓胀起来而使铸件表面凸起,产生热裂纹。
对策:
压铸过程工艺参数调整,适当调整留模时间; 降低缺陷区域模具温度; 优化模具排气效果; 保持料液干净。
9. 网状毛刺及印痕
特征:在压铸件表面呈现网状发丝凸起或凹陷的痕迹(日常生产中的龟裂),印痕是固定的凹凸的痕迹,与相关的顶杆或成型零件相对应。
危害:不影响产品使用,但增加清理工作量
原因:金属液流入模具型腔后,在压力作用下窜进模具龟裂纹中,凝固后形成网状毛刺。
对策:
消除压铸模具表面龟裂纹 适当降低浇注温度或压铸模具温度 调整顶杆长度或型腔相关零件的配合间隙
10. 冲蚀
特征:压铸件局部位置、浇口附近有麻点或凸纹
危害:可以打磨和喷丸去除,但对电镀和表面粗糙度低的产品要求严格
原因:浇注系统设计不当,造成金属液对压铸模具局部冲刷和模具局部温度过高
对策:
降低压铸模具温度和压射速度 修复压铸模具冲蚀部位并加强冷却 改变浇注系统

Ⅳ 铸造工艺缺陷形成的原因

、气孔 形原: 1. 液体金属浇注卷入气体合金液凝固气孔形式存于铸件 2. 金属与铸型反应铸件表皮皮气孔 3. 合金液夹渣或氧化皮附着气体混入合金液形气孔 解决及修补 1. 浇注防止空气卷入 2. 合金液进入型腔前先经滤网除合金液夹渣、氧化皮气泡 3. 更换铸型材料或加涂料层防止合金液与铸型发反应 4. 允许补焊部位缺陷清理干净进行补焊 二、疏松 形原 1. 合金液除气干净形疏松 2. 凝固部位缩足 3. 铸型局部热、水、排气良 解决及修补 1. 保持合理凝固顺序补缩 2. 炉料静洁 3. 疏松部位放置冷铁 4. 允许补焊部位缺陷部位清理干净补焊 三、夹杂 形原 1. 外物混入液体合金并浇注铸型 2. 精炼效良 3. 铸型内腔表面外物或造型材料剥落 解决及修补 1. 仔细精炼并注意扒查 2. 熔炼工具涂料层应附着牢固 3. 浇注系统及型腔应清理干净 4. 炉料应保持清洁 5. 表面夹杂打磨除必要进行补焊 四、夹渣 形原 1. 精炼变质处理除渣干净 2. 精炼变质静置间够 3. 浇注系统合理二氧化皮卷入合金液 4. 精炼合金液搅或污染 解决及修补 1. 严格执行精炼变质浇注工艺要求 2. 浇注应使金属液平稳注入铸型 3. 炉料应保持清洁炉料处理及使用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五、裂纹 形原 1. 铸件各部冷却均匀 2. 铸件凝固冷却程受外界阻力能自由收缩内应力超合金强度产裂纹 解决及修补 1.尽能保持顺序凝固或同凝固减少内应力 2.细化合金组织 3.选择适宜浇注温度 4.增加铸型退让性 六、偏析 形原 合金凝固析相与液相所含溶质浓度同数情况液相溶质富集及扩散使先凝固部化均匀 解决 1.熔炼程加强搅拌并适静置 2.适增加凝固冷却速度 七、超差 形原 1. 间合金或预制合金均匀或析误差 2. 炉料计算或配料称量错误 3. 熔炼操作失易氧化元素烧损 4. 熔炼搅拌均匀、易偏析元素布均匀 解决 1. 炉前析合格适进行调整 2. 终检验合格同设计使用部门协商处理 八、针孔 形原 合金液体状态溶解气体(主要氢)合金凝固程自合金析形均布形孔洞 解决及修补 1. 合金液体状态彻底精炼除气 2. 凝固程加凝固速度防止溶解气体自合金析 3. 铸件压力凝固防止合金溶解气体析 4. 炉料、辅助材料及工具应干燥

Ⅵ 铸件常见的缺陷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铸件的常见缺陷及其原因有:

1、气孔

造成气孔的原因是有造型材料中水分过多版或含有大量的发气物质;权型砂和芯砂的透气性差;浇注速度过快。

2、砂眼

造成砂眼的原因有型砂强度不够;型砂紧实度不足;浇注速度太快等。

3、缩孔

造成缩孔的原因是铸件在凝固过程中补缩不良。

4、粘砂

造成粘砂的原因是型砂的耐火性差或浇注温度过高。

5、裂纹

裂纹造成的原因是铸件壁厚相差大;浇注系统开设不当;砂型与型芯的退让新差等。

Ⅶ 铸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防止铸件常见缺陷的方法(2)

铸件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防止铸件常见缺陷的方法

防止方法:

1、模具要充分预热,涂料(石墨)的粒度不宜太细,透气性要好。

2、使用倾斜浇注方式浇注。

3、原材料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使用时要预热。

4、选择脱氧效果较好的脱氧剂(镁)。

5、浇注温度不宜过高。

砂眼(砂孔)

特征:在铸件表面或内部形成相对规则的孔洞,其形状与砂粒的外形一致,刚出模时可见铸件表面镶嵌的砂粒,可从中掏出砂粒,多个砂眼同时存在时,铸件表面呈桔子皮状。

形成原因:

由于砂芯表面掉下的砂粒被铜液包裹存在与铸件表面而形成孔洞。

1、砂芯表面强度不好,烧焦或没有完全固化。

2、砂芯的尺寸与外模不符,合模时压碎砂芯。

3、模具蘸了有砂子污染的石墨水。

4、浇包与浇道处砂芯相摩擦掉下的砂随铜水冲进型腔。

防治方法:

1、砂芯制作时严格按工艺生产,检查品质。

2、砂芯与外模的尺寸相符。

3、是墨水要及时清理。

4、避免浇包与砂芯摩擦。

5、下砂芯时要吹干净模具型腔里的`砂子。

裂纹(热裂纹、冷裂纹)

特征:裂纹的外观是直线或不规则的曲线,热裂纹断口表面被强烈氧化呈暗灰色或黑色,无金属光泽,冷裂纹断口表面清洁,有金属光泽。一般铸件的外裂直接可以看见,而内裂则需借助其他方法才可以看到。裂纹常常与缩松、夹渣等缺陷有联系,多发生在铸件尖角内侧,厚薄断面交接处,浇冒口与铸件连接的热节区。

形成原因:

金属模铸造容易产生裂纹缺陷,因为金属模本身没有退让性,冷却速度快,容易造成铸件内应力增大,开型过早或过晚,浇注角度过小或过大,涂料层太薄等都易造成铸件开裂,模具型腔本身有裂纹时也容易导致裂纹。

防治方法:

1、应注意铸件结构工艺性,使铸件壁厚不均匀的部位均匀过渡,采用合适的圆角尺寸。

2、调整涂料厚度,尽可能使铸件各部分达到所要求的冷却速度,避免形成太大的内应力。

3、应注意金属模具的工作温度,调整模具斜度,以及适时抽芯开裂,取出铸件缓冷。

冷隔(融合不良)

特征:冷隔是一种透缝或有圆边缘的表面夹缝,中间被氧化皮隔开,不完全融为一体,冷隔严重时就成了“欠铸”。冷隔常出现在铸件顶部壁上,薄的水平面或垂直面,厚薄壁连接处或在薄的助板上。

形成原因:

1、金属模具排气设计不合理。

2、工作温度太低。

3、涂料品质不好(人为、材料)。

4、浇道开设的位置不当。

5、浇注速度太慢等。

防治方法:

1、正确设计浇道和排气系统。

2、大面积薄壁铸件,涂料不要太薄,适当加厚涂料层有利于成型。

3、适当提高模具工作温度。

4、采用倾斜浇注方法。

5、采用机械震动金属模浇注。

;

Ⅷ 常见的铸造缺陷有哪些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铸造缩孔、铸件表面粗糙不光洁、铸件发生龟裂、球状突起和铸件飞边这是常见的五种铸造缺陷,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

铸造缩孔

原因:有合金凝固收缩产生铸造缩孔和合金溶解时吸收了大量的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合金凝固时放出气体造成铸造缩孔。

解决的办法:

1、放置储金球;

2、加粗铸道的直径或减短铸道的长度;

3、增加金属的用量。

铸件表面粗糙不光洁

原因:型腔表面粗糙和熔化的金属与型腔表面产生了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出下列情况。

1、包埋料粒子粗,搅拌后不细腻;

2、包埋料固化后直接放入茂福炉中焙烧,水分过多;

3、陪烧的升温速度过快,型腔中的不同位置产生膨胀差,使型腔内面剥落;

4、焙烧的最高温度过高或焙烧时间过长,使型腔内面过于干燥等;

5、金属的熔化温度或铸圈的焙烧的温度过高,使金属与型腔产生反应,铸件表面烧粘了包埋料;

6、铸型的焙烧不充分,已熔化的金属铸入时,引起包埋料的分解,发生较多的气体,在铸件表面产生麻点;

7、熔化的金属铸入后,造成型腔中局部的温度过高,铸件表面产生局部的粗糙。

解决的办法:

1、不要过度熔化金属;

2、铸型的焙烧温度不要过高;

3、铸型的焙烧温度不要过低(磷酸盐包埋料的焙烧温度为800度-900度);

4、避免发生组织面向铸道方向出现凹陷的现象;

5、在蜡型上涂布防止烧粘的液体。

铸件发生龟裂

原因:1、通常因该处的金属凝固过快,产生铸造缺陷(接缝);2、因高温产生的龟裂。

解决的办法:使用强度低的包埋料,尽量降低金属的铸入温度,不使用延展性小的.较脆的合金。

球状突起

原因:包埋料调和后残留的空气(气泡)停留在蜡型的表面而造成。

解决的办法:

1、真空调和包埋料,采用真空包埋后效果更好;

2、包埋前在蜡型的表面喷射界面活性剂;

3、先把包埋料涂布在蜡型上;

4、采用加压包埋的方法,挤出气泡;

5、包埋时留意蜡型的方向,蜡型与铸道连接处的下方不要有凹陷;

6、防止包埋时混入气泡;

7、灌满铸圈后不得再震荡。

铸件飞边

原因:因铸圈龟裂,熔化的金属流入型腔的裂纹中。

解决的办法:

1、改变包埋条件。使用强度较高的包埋料,石膏类包埋料的强度低于磷酸盐类包埋料,故使用时应谨慎,尽量使用有圈铸造,无圈铸造时,铸圈易产生龟裂。

2、焙烧的条件。勿在包埋料固化后直接焙烧(应在数小时后再焙烧),应缓缓的升温,焙烧后立即铸造,勿重复焙烧铸圈。

(8)铸造皱皮缺陷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铸造缺陷一直是铸造行业无法避免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修复不合格铸件,常规方法主要是进行焊补,需要熟练工人,耗费时间,并消耗大量材料。有时受部件材质的影响,焊接还会导致损坏加剧,造成部件报废,加大了企业设备的生产成本。现市面上有一种金属修补剂专门针对铜、铁、钢、铝等不同材质进行修复,替代焊补工艺,避免应力损坏,为企业挽回巨大经济损失。

Ⅸ 铸造产品起皮是什么原因

起皮的原因主要是:

1、模温控制不当;

2、耐磨铸件浇注系统开设不合理,合金液进入型腔有紊流现象;

3、耐磨铸件压射时金属液飞溅严重;

4、耐磨铸件磨具或压射室(熔杯)未清理干净;

5、耐磨铸件压射压力不够(还需注意压射时动模有退让现象)

阅读全文

与铸造皱皮缺陷是什么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某学生用图的实验装置测物块 浏览:568
摊铺轴承坏了怎么办 浏览:158
硅胶洗油设备哪里生产 浏览:651
金科五金机电城D区商业门面价 浏览:343
超声波什么时候有雾气 浏览:502
iphone怎么选择播放设备 浏览:854
兆丰轮毂轴承多少钱 浏览:160
江湖多功能电动工具 浏览:995
光驱如何改装机械硬盘吗 浏览:480
工具箱汉化smart 浏览:133
铸造除尘器为什么要做保温层 浏览:617
怎么看机械表要保养 浏览:517
小学生雕刻工具箱 浏览:417
k5仪表信息怎么调 浏览:936
青岛泰科阀门怎么样 浏览:277
地热总阀门开关拧不动怎么办 浏览:60
03仪表盘模式怎么换 浏览:284
ktv设备有哪些设备 浏览:191
关节轴承怎么安装使用 浏览:838
生产山楂糕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