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的主要流程有:
模具生产部分:按照图纸要求制作制作模具,一般单件生产可以用木模、批量生产可以制作塑料模、金属模,大批量铸件可以制作模板。
2.混砂阶段:按照砂型制造的要求及铸件的种类不同,配制合格的型砂,以供造型所用。
3.造型(制芯)阶段:包括了造型(用型砂形成铸件的形腔)、制芯(形成铸件的内部形状)、配模(把坭芯放入型腔里面,把上下砂箱合好)。造型是铸造中的关键环节。
4.熔炼阶段:按照所需要的金属成份配好化学成份,选择合适的熔化炉熔化合金材料,形成合格的液态金属液(包括成份合格,温度合格)
5.浇注阶段:把合格的融熔金属注入配好模的砂箱里。浇注阶段危险性比较大,要特种注意。
6.清理阶段:浇注后等融熔金属凝固后,把型砂清除掉,打掉浇口等附设件,就形成了所需要的铸件了。
(1)黄铜铸造模具怎么防粘渣扩展阅读
总体概述
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的铸造砂是硅质砂。硅砂的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使用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特种砂。为使制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搬运、合型及浇注液态金属时不致变形或损坏,一般要在铸造中加入型砂粘结剂,将松散的砂粒粘结起来成为型砂。应用最广的型砂粘结剂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水溶性硅酸盐或磷酸盐和各种合成树脂作型砂粘结剂。砂型铸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结剂及其建立强度的方式不同分为粘土湿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种。
粘土湿砂
以粘土和适量的水为型砂的主要粘结剂,制成砂型后直接在湿态下合型和浇注。湿型铸造历史悠久,应用较广。湿型砂的强度取决于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土浆。型砂一经混好即具有一定的强度,经舂实制成砂型后,即可满足合型和浇注的要求。因此型砂中的粘土量和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工艺因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砂型铸造所用铸型一般由外砂型和型芯组合而成。为了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层涂料。涂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的粉状材料和粘结剂,另外还加有便于施涂的载体(水或其他溶剂)和各种附加物。
粘土湿砂型铸造的优点是:①粘土的资源丰富、价格便宜。②使用过的粘土湿砂经适当的砂处理后,绝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③制造铸型的周期短、工效高。④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时间长。⑤砂型舂实以后仍可容受少量变形而不致破坏,对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缺点是:①混砂时要将粘稠的粘土浆涂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设备,否则不可能得到质量良好的型砂。②由于型砂混好后即具有相当高的强度,造型时型砂不易流动,难以舂实,手工造型时既费力又需一定的技巧,用机器造型时则设备复杂而庞大。③铸型的刚度不高,铸件的尺寸精度较差。④铸件易于产生冲砂、夹砂、气孔等缺陷。
粘土干砂型制造这种砂型用的型砂湿态水分略高于湿型用的型砂。
粘土砂芯用粘土砂制造的简单的型芯。
❷ 压铸脱模剂的功能有哪些
压铸脱模剂的功能是提高铸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将工作场所和废水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从脱模角度而言,任何阻碍铸件从模具顺利脱模的因素均是问题。根据我们长期从事压铸行业的经验,包括我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压铸研究基金会认定为行业领先企业时所做的研究以及我们多年来与客户肩并肩在车间共同工作的经验,我们深谙您在压铸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粘膜粘膜是熔融合金与模具钢粘连产生的结果。高温和腐蚀会加重粘模问题,且多见于模具的特殊区域。在熔融金属和工具钢之间形成屏蔽涂层可防止产生粘模膜现象。某些合金更容易产生粘膜现象。肯天采用先进技术开发出多种压铸润滑剂,以此满足不同温度范围和合金材料的要求。肯天专有的聚合物确保高温条件下的卓越压铸效果,无硅系列脱模剂可应用于温度较低的模具表面。
2、多孔多孔是压铸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压铸工艺常常用于使用轻金属制造轻质部件,以取代钢质或铁质部件。由于轻金属的固有强度低于钢质部件,因此应避免产生任何降低部件强度的情况。铸件横截面的小孔会对其抗张强度产生较大影响。
主要有两类孔,一类是气孔。气孔是金属熔液高速注入模具过程产生的结果。然而,模具内含有水分或者模具或料缸内任何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均会加重气孔现象。由于所有模具和冲头润滑油均可能含有水分、有机物或两者皆有,这些物质均可能导致产生气孔问题。肯天精心设计的产品仅产生微量分解物,且所有水分在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之前已被蒸发或吹干,因此可最大限度减少气孔现象。
还可通过设置溢流与排气口将气孔现象降至最少,这两种方法可使模具腔内的空气和任何分解物在金属固化之前从铸件逸出。采用恰当尺寸的料缸和填料速度均可最大程度减少气孔现象,但排气孔的正确位置和排气渣包尺寸对于生产优质铸件至关重要。另外,压铸脱模剂的选择也会影响排气孔的效果。压铸润滑剂通常喷在模具腔内,但无论如何操作,喷涂的脱模剂均可能超出目标区域,例如喷在排气孔上。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过量喷涂。
随着水分蒸发,排气孔表面会形成润滑膜。与模具腔内的润滑膜不同,排气孔表面形成的润滑膜在铸件脱离模具时无法彻底清除,随着时间推移,会阻碍逃逸气体的流动路径。肯天近期重点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我们最新的压铸脱模剂能够将一般压铸脱模剂的过量喷涂水平降至最低,从而进一步提高铸件质量。
产生缩孔的原因是多数铸造金属的液态密度略低于固态密度。这意味着金属在固化过程中体积会减小。只要液态金属能够在固化之前进入铸件,将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缩孔现象。
不幸的是,由于铸件有许多不同横截面,模具过热点的出现不可避免。这部分铸件在其他部分固化之后仍保持液态,因此固化时会形成缩孔。解决缩孔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改进模腔、强化压力和金属温度的设计。肯天压铸脱模剂通过改进冷却性能控制过热区的产生,从而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3、腔内结垢/积碳
模腔内的深色杂质被称作碳或腔内结垢。这与焊合存在很大区别,因为这些杂质并非黏在金属上,而是无需化学溶解合金即可清除的附于表面的薄膜层。压铸脱模剂喷涂在模具表面时,水分蒸发之后仅留下压铸脱模剂的一层薄膜,可帮助脱模并避免产生焊合。这层薄膜通常在铸件脱离时去除。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当模具温度低于额定温度时,这层润滑膜无法彻底清除,因此会在模具腔内产生结垢。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减少压铸脱模剂用量。然而,由于复杂模具各部分的局部温度可能相差很大,为了减少结垢而减少压铸脱模剂用量可能产生焊合现象。肯天压铸脱模剂能够在高温与低温模具表面形成薄膜达到完美平衡,从而在形成统一保护的同时缓解上述问题。
产生腔内结垢的主要原因是稀释脱模剂的水。通常情况下,稀释压铸脱模剂推荐使用软化水。如使用硬水,溶解的钙和镁盐会在水分蒸发之后沉淀。这些成分无法被熔融金属分解,因此容易在模腔内形成堆积。腔内残留物的化学成分分析通常会显示存在压铸脱模剂成分,但固体盐类的根本成因是稀释脱模剂的水分。水软化系统混乱会导致模腔内固体沉积。
4、冷隔铸件表面有时呈现出熔融金属流经路线留下的暗线痕迹。这种情况在镁合金和薄壁铸件截面尤其明显。极端情况下,铸件甚至无法完全填满。其他情况下,铸件表面会出现类似裂痕的东西,实际上是两层金属表面固化时没有完全融合留下的痕迹。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作冷隔。这种情况表明铸件在填料未满的状态下已开始凝固。这可能是由于模具温度过低、熔化温度过低或过度冷却而造成。肯天压铸脱模剂可用于调节模具传热速度,从而有效避免铸件填料不满可能产生的问题。
5、白点对于压铸脱模剂的一个常见担心是对铸件在涂料、镀层或胶合等操作过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由于脱模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铸件和模具表面之间粘连,使用脱模剂可能影响涂料的附着力或镀层,若在清洗过程中未完全去除脱模剂,则可能产生白点缺陷。可在采用喷涂或电镀工艺之前使用碱洗液轻松洗净肯天脱模剂。
6、环境挑战
最早开发的脱模剂属于油剂,在注入熔融金属之前手动用于热模具。这对人体健康和安全会造成重大危害,肯天率先开发出更加安全的替代型脱模剂。现在的水性压铸脱模剂可用于多数压铸操作领域。水性润滑剂通常是浓缩乳状液,使用之前在压铸现场用水稀释。作为行业领先企业,肯天始终致力于开发独特新配方,以此满足行业不断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过去十年间,我们通过增加稀释比和降低环境影响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最近开发的创新产品不仅可用于极端高温的模具,而且能够大幅减少模具表面过量喷涂产生的结垢并显著提高压铸操作的生产效率。想了解我们的压铸加工助剂为生产带来的切实益处,请参考以下案例分析 : 辅助产品增加价值 , 通过产品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与 产品性能节省运营成本。
使用稀释水会产生大量液态水。为解决该问题,肯天开发出一系列干粉压铸脱模剂,此类产品可依靠静电或空气粘附于模具表面。此类产品在与炽热的模具表面接触后会融化并流过模具表面,从而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薄保护膜。干粉压铸脱模剂不会对模具表面产生热冲击,因此可最大程度地减轻金属疲劳现象并延长模具寿命。
肯天还针对周期较短、模具温度较低的应用领域开发一系列溶剂型压铸脱模剂。在有效应用过程中,此类产品的低频应用和低操作温度不仅可将着火风险降至最低,还可生产洁净光亮的铸件。
❸ 紫铜能用铁模铸造吗怎样避免气孔和黏模谢谢
梓潼是可以用铁模铸造的,但一定要保证起模内壁的光滑,这样就能被气孔了
❹ 怎么解决黄铜铸造抽坑的问题
件合金的热处理按其应用可分为:
1、消除应力退火目的在于消除铸造和补焊后产生的内应力。
2、强化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目的在于提高合金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蚀性。
3、消除铸造缺陷的热处理铸造锡青铜当加热至400-500℃时,α枝晶间的δ相扩散溶入α相中,引起合金的体积膨胀,从而堵塞锡青铜的显微缩孔,改善其耐压性。
在铸铜件铸造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1.金属液在浇注系统内能否干净、平稳地流动,不会产生分离和涡流。
2.有没有尖角区或亡区存在。
3.浇注系统是否有截面积的变化。
4.排气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够大,是否会被堵住,气体能否有效、顺畅排出?应用计算机模拟充填过程,就是为了分析以上现象,以作判定来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
5.涂料产生气体分析涂料性能:如发气量大对铸件气孔率有直接影响。
6.决压铸件气孔的办法先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气孔,再来取相应的措施。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是比较经济的毛坯成形方法,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
❺ 黄铜铸造工艺流程
黄铜铸造其实是一种比较早的金属热加工工艺。黄铜铸造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黄铜铸造工艺的定义:是指将固态黄铜溶化为液态黄铜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除了铸造黄铜之外,也可以对铜、铁、铝、锡、铅等进行铸造。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镁砂、锆砂、铬铁矿砂、镁橄榄石砂、兰晶石砂、石墨砂、铁砂等)。
黄铜铸造工艺所需的最低温度:一般来说是960度,已经快结晶了,一般至少用980,是最低的铸造温度,这是高锌黄铜,低锌黄铜还要高点。
黄铜铸造工艺的优点:制造成本低,工艺灵活性大,可以获得复杂形状和大型的铸件,在机械制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机床占60~80%,汽车占25%,拖拉机占50~60%。
常用的黄铜铸造方法:一般有三种黄铜铸造方法,被证明是适合于黄铜铸造。金属脚轮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不应让自己受到限制。
1、失蜡铸造:
通常与失蜡铸造青铜铸造,但也可用于黄铜和真正用于任何其它金属。通过使用蜡模,陶瓷外壳覆盖,工匠能够注入熔化的合金取代蜡。小打小闹的外壳就会露出黄铜片。失蜡铸造是使用时需要一个高度重视细节。创建装饰铜件或雕塑的艺术家或金属脚轮会发现,失蜡铸造技术,将满足他们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他的技术和方法更好。
2、压铸铸造:
压铸黄铜铸造用另一种方法。压铸通常用于商业代工厂,因为最初的启动成本小家铸造厂的不良。通过创建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模具,从钢铁,施法者将能够创建分数相同的产品。如果施法者或艺术家规划,使一个产品的倍数,可以找到一个可行的市场那件模具用黄铜铸造,应使用。
3、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可能是最古老的铸造,仍然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对小型铸造厂。黄铜倒入砂模,可以创建一个独特的外观,这可能是工匠的首选。砂型铸造,往往是经济最明智的小型铸造厂,如果铸件不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吸引力,那么这种方法是许多可取的。
黄铜铸造工艺通常包括:
1、铸型(使液态金属成为固态铸件的容器)准备,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铸型准备的优劣是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2、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铸造金属(铸造合金)主要有各类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金属及合金;
3、铸件处理和检验,铸件处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铸件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凸出物以及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等。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黄铜铸造增加硬度的方法:
在铝黄铜(72.5Cu-22.7Zn-3.4Al)中添加微量钴(0.2%,0.4%,0.6%),研究微量钴、熔炼铸造工艺及加工工艺参数对轧制法生产的带材的机械性能的影响。探索采用铝黄铜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弹性铜合金材料。锡磷青铜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钴能有效减少铸态合金的晶粒尺寸、改变晶粒的形状,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并保证合金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铝黄铜中添加0.4%钴。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黄铜带具有比锡磷青铜更优异的性能,0.25mm厚的带材,其抗拉强度可达840.4MPa,伸长率为2.8%;维氏硬度值为228,比特硬状态的QSn6.5-0.1带材的抗拉强度最大值(805MPa)提高了4.4%,满足弹性元件的使用要求;同时由于该黄铜中含有22.7%的锌,可有效降低成本,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❻ 压铸成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压铸
压铸是铸造模锻的一种方法。 压铸模锻工艺是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另外,该工艺生产出来的毛坯,外表面光洁度达到7级(Ra1.6),如冷挤压工艺或机加工出来的表面一样,有金属光泽。所以,我们将压铸模锻工艺称为“极限成形工艺”,比“无切削、少余量成形工艺”更进了一步。 压铸模锻工艺还有一个优势特点是,除了能生产传统的铸造材料外,它还能用变形合金、锻压合金,生产出结构很复杂的零件。这些合金牌号包括:硬铝超硬铝合金、锻铝合金,如LY11、LY12、6061、6063、LYC、LD等)。这些材料的抗拉强度,比普通铸造合金高近一倍,对于铝合金汽车轮毂、车架等希望用更高强度耐冲击材料生产的部件,有更积极的意义。
一、 压铸简介 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一种将熔融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 压铸区别于其它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压和高速。①金属液是在压力下填充型腔的,并在更高的压力下结晶凝固,常见的压力为15—100MPa。②金属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还可超过80米/秒,(通过内浇口导入型腔的线速度—内浇口速度),因此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约0.01—0.2秒(须视铸件的大小而不同)内即可填满型腔。 压铸机、压铸合金与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谓压铸工艺就是将这三大要素有机地加以综合运用,使能稳定地有节奏地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内在质量好的、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甚至优质铸件。 1、 压铸机 (1) 压铸机的分类 压铸机按压室的受热条件可分为热压室与冷压室两大类。而按压室和模具安放位置的不同,冷室压铸机又可分为立式、卧式和全立式三种形式的压铸机。 热室 压铸机 立式 冷室 卧室 全立式 (2) 压铸机的主要参数 a合型力(锁模力) (千牛)——KN b压射力 (千牛)——KN c动、定型板间的最大开距———mm d动、定型板间的最小开距———mm e动型板的行程———mm f大杠内间距(水平×垂直)———mm g大杠直径———mm h顶出力————KN i顶出行程———mm j压射位置(中心、偏心)———mm k一次金属浇入量(Zn、Al、Cu)———Kg l压室内径(Ф)————mm m空循环周期———s n铸件在分型面上的各种比压条件下的投影面积 注:还应有动型板、定型板的安装尺寸图等。 2、 压铸合金 压铸件所采用的合金主要是有色合金,至于黑色金属(钢、铁等)由于模具材料等问题,目前较少使用。而有色合金压铸件中又以铝合金使用较广泛,锌合金次之。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压铸有色金属的情况。 (1)、压铸有色合金的分类 受阻收缩 混合收缩 自由收缩 铅合金 -----0.2-0.3% 0.3-0.4% 0.4-0.5% 低熔点合金 锡合金 锌合金-----0.3-0.4% 0.4-0.6% 0.6-0.8% 铝硅系--0.3-0.5% 0.5-0.7% 0.7-0.9% 压铸有色合金 铝合金 铝铜系 铝镁系---0.5-0.7% 0.7-0.9% 0.9-1.1% 高熔点合金 铝锌系 镁合金----0.5-0.7% 0.7-0.9% 0.9-1.1% 铜合金 (2)、各类压铸合金推荐的浇铸温度 合金种类 铸件平均壁厚≤3mm 铸件平均壁厚>3mm 结构简单 结构复杂 结构简单 结构复杂
铝合金 铝硅系 610-650℃ 640-680℃ 600-620℃ 610-650℃
铝铜系 630-660℃ 660-700℃ 600-640℃ 630-660℃
铝镁系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
铝锌系 590-620℃ 620-660℃ 580-620℃ 600-650℃
锌合金 420-440℃ 430-450℃ 400-420℃ 420-440℃
镁合金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
铜合金 普通黄铜 910-930℃ 940-980℃ 900-930℃ 900-950℃
硅黄铜 900-920℃ 930-970℃ 910-940℃ 910-940℃
注 注:①浇铸温度一般以保温炉的金属液的温度来计量。 ②锌合金的浇铸温度不能超过450℃,以免晶粒粗大。 二、 压铸模 压铸模是压铸生产三大要素之一,结构正确合理的模具是压铸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并在保证铸件质量方面(下机合格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压铸工艺的特点,正确选用各工艺参数是获得优质铸件的决定因素,而模具又是能够正确选择和调整各工艺参数的前提,模具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压铸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预计的综合反映。如若模具设计合理,则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少,铸件下机合格率高。反之,模具设计不合理,例一铸件设计时动定模的包裹力基本相同,而浇注系统大多在定模,且放在压射后冲头不能送料的灌南压铸机上生产,无法正常生产,铸件一直粘在定模上。尽管定模型腔的光洁度打得很光,因型腔较深,仍出现粘在定模上的现象。所以在模具设计时,必须全面分析铸件的结构,熟悉压铸机的操作过程,要了解压铸机及工艺参数得以调整的可能性,掌握在不同情况下的充填特性,并考虑模具加工的方法、钻眼和固定的形式后,才能设计出切合实际、满足生产要求的模具。 刚开始时已讲过,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金属液的比压和流速很高,这对压铸模来说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再加上激冷激热的交变应力的冲击作用,都对模具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模具的使用寿命通常是指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造,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结合良好的维护保养下出现的自然损坏,在不能再修复而报废前,所压铸的模数(包括压铸生产中的废品数)。 实际生产中,模具失效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热疲劳龟裂损坏失效;②碎裂失效;③溶蚀失效。 致使模具失效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因(例浇铸温度高低、模具是否经预热、水剂涂料喷涂量的多少、压铸机吨位大小是否匹配、压铸压力过高、内浇口速度过快、冷却水开启未与压铸生产同步、铸件材料的种类及成分Fe的高低、铸件尺寸形状、壁厚大小、涂料类型等等)。也有内因(例模具本身材质的冶金质量、坯料的锻制工艺、模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浇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模具机(电加工)加工时产生的内应力、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各种配合精度和光洁度要求等)。 模具若出现早期失效,则需找出是哪些内因或外因,以便今后改进。 ① 模具热疲劳龟裂失效 压铸生产时,模具反复受激冷激热的作用,成型表面与其内部产生变形,相互牵扯而出现反复循环的热应力,导致组织结构二损伤和丧失韧性,引发微裂纹的出现,并继续扩展,一旦裂纹扩大,还有熔融的金属液挤入,加上反复的机械应力都使裂纹加速扩展。 为此,一方面压铸起始时模具必须充分预热。另外,在压铸生产过程中模具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中,以免出现早期龟裂失效。同时,要确保模具投产前和制造中的内因不发生问题。因实际生产中,多数的模具失效是热疲劳龟裂失效。 ② 碎裂失效 在压射力的作用下,模具会在最薄弱处萌生裂纹,尤其是模具成型面上的划线痕迹或电加工痕迹未被打磨光,或是成型的清角处均会最先出现细微裂纹,当晶界存在脆性相或晶粒粗大时,即容易断裂。而脆性断裂时裂纹的扩展很快,这对模具的碎裂失效是很危险的因素。为此,一方面凡模具面上的划痕、电加工痕迹等必须打磨光,即使它在浇注系统部位,也必须打光。另外要求所使用的模具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好、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均好。③熔融失效 前面已讲过,常用的压铸合金有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和铜合金,也有纯铝压铸的,Zn、Al、Mg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它们与模具材料有较好的亲和力,特别是Al易咬模。当模具硬度较高时,则抗蚀性较好,而成型表面若有软点,则对抗蚀性不利。但在实际生产中,溶蚀仅是模具的局部地方,例内浇口直接冲刷的部位(型芯、型腔)易出现溶蚀现象,以及硬度偏软处易出现铝合金的粘模。 压铸生产中常遇模具存在的问题注意点: 1、 浇注系统、排溢系统 例(1)对于冷室卧式压铸机上模具直浇道的要求: ① 压室内径尺寸应根据所需的比压与压室充满度来选定,同时,浇口套的内径偏差应比压室内径的偏差适当放大几丝,从而可避免因浇口套与压室内径不同轴而造成冲头卡死或磨损严重的问题,且浇口套的壁厚不能太薄。浇口套的长度一般应小于压射冲头的送出引程,以便涂料从压室中脱出。 ② 压室与浇口套的内孔,在热处理后应精磨,再沿轴线方向进行研磨,其表面粗糙≤Ra0.2μm。 ③ 分流器与形成涂料的凹腔,其凹入深度等于横浇道深度,其直径配浇口套内径,沿脱模方向有5°斜度。当采用涂导入式直浇道时,因缩短了压室有效长度的容积,可提高压室的充满度。 (2)对于模具横浇道的要求 ① 冷卧式模具横浇道的入口处一般应位于压室上部内径2/3以上部位,以免压室中金属液在重力作用下过早进入横浇道,提前开始凝固。 ② 横浇道的截面积从直浇道起至内浇口应逐渐减小,为出现截面扩大,则金属液流经时会出现负压,易吸入分型面上的气体,增加金属液流动中的涡流裹气。一般出口处截面比进口处小10-30%。 ③ 横浇道应有一定的长度和深度。保持一定长度的目的是起稳流和导向的作用。若深度不够,则金属液降温快,深度过深,则因冷凝过慢,既影响生产率又增加回炉料用量。 ④ 横浇道的截面积应大于内浇口的截面积,以保证金属液入型的速度。主横浇道的截面积应大于各分支横浇道的截面积。 ⑤ 横浇道的底部两侧应做成圆角,以免出现早期裂纹,二侧面可做出5°左右的斜度。横浇道部位的表面粗糙度≤Ra0.4μm。 (3)内浇口 ① 金属液入型后不应立即封闭分型面,溢流槽和排气槽不宜正面冲击型芯。金属液入型后的流向尽可能沿铸入的肋筋和散热片,由厚壁处想薄壁处填充等。 ② 选择内浇口位置时,尽可能使金属液流程最短。采用多股内浇口时,要防止入型后几股金属液汇合、相互冲击,从而产生涡流包气和氧化夹杂等缺陷。 ③ 薄壁件的内浇口厚件要适当小些,以保证必要的填充速度,内浇口的设置应便于切除,且不使铸件本体有缺损(吃肉)。 (4)溢流槽 ① 溢流槽要便于从铸件上去除,并尽量不损伤铸件本体。 ② 溢流槽上开设排气槽时,需注意溢流口的位置,避免过早阻塞排气槽,使排气槽不起作用。 ③ 不应在同一个溢流槽上开设几个溢流口或开设一个很宽很厚的溢流口,以免金属液中的冷液、渣、气、涂料等从溢流槽中返回型腔,造成铸件缺陷。 2、 铸造圆角(包括转角) 铸件图上往往注明未注圆角R2等要求,我们在开制模具时切忌忽视这些未注明圆角的作用,决不可做成清角或过小的圆角。铸造圆角可使金属液填充顺畅,使腔内气体顺序排出,并可减少应力集中,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铸件也不易在该处出现裂纹或因填充不顺而出现各种缺陷)。例标准油盘模上清角处较多,相对来说,目前兄弟油盘模开的最好,重机油盘的也较多。 3、 脱模斜度 在脱模方向严禁有人为造成的侧凹(往往是试模时铸件粘在模内,用不正确的方法处理时,例钻、硬凿等使局部凹入)。 4、 表面粗糙度 成型部位、浇注系统均应按要求认真打光,应顺着脱模方向打光。由于金属液由压室进入浇注系统并填满型腔的整个过程仅0.01-0.2秒的时间。为了减少金属液流动的阻力,尽可能使压力损失少,都需要流过表面的光洁度高。同时,浇注系统部位的受热和受冲蚀的条件较恶劣,光洁度越差则模具该处越易损伤。 5、 模具成型部位的硬度 铝合金:HRC46°左右 铜:HRC38°左右 加工时,模具应尽量留有修复的余量,做尺寸的上限,避免焊接。 压铸模具组装的技术要求: 1、 模具分型面与模板平面平行度的要求。 2、 导柱、导套与模板垂直度的要求。 3、 分型面上动、定模镶块平面与动定模套板高出0.1-0.05mm。 4、推板、复位杆与分型面平齐,一般推杆凹入0.1mm或根据用户要求。 5、模具上所有活动部位活动可靠,无呆滞现象pin无串动。 6、滑块定位可靠,型芯抽出时与铸件保持距离,滑块与块合模后配合部位2/3以上。 7、浇道粗糙度光滑,无缝。 8、合模时镶块分型面局部间隙<0.05mm。 9、冷却水道畅通,进出口标志。 10、成型表面粗糙度Rs=0.04,无微伤
❼ 铸造黄铜工艺品出现很多小气孔的原因
黄铜工艺品铸造,是翻砂过程,是将铜水灌注在石膏模当中,铜水灌冷去注容易产生气孔,在后期抛光打模的时候可以铜焊条焊接补掉铜孔。像铜像,铜摆件工艺品都是这样铸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