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轴承内圈与轴应该用什么配合过渡还是过盈配合
1,要看使用条件,是外圈固定还是内圈固定,例如车轮,内圈固定在轴上,则轴用h7配合,使他在轴上有微量的移动,不至于固定在一点磨损。
2,变速器或机床主轴,要求外壳有微量移动,轴用过渡配合或紧配合,一般有精度要求的都用过度配合。
配合公差(fittolerance)是指组成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它是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孔和轴的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组成了配合公差。 孔和轴配合公差的大小表示孔和轴的配合精度。 孔和轴配合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表示孔和轴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 配合公差的大小=公差带的大小;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配合性质。
㈡ 滚动轴承里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是如何配合的
滚动轴承的配合是指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故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配合的松紧程度根据轴承工作载荷的大小、性质、转速高低等确定。
转速高、载荷大、冲击振动比较严重时应选用较紧的配合,旋转精度要求高的轴承配合也要紧一些;游动支承和需经常拆卸的轴承,则应配合松一些。 对于一般机械,轴与内圈的配合常选用m6、k6、js6等,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常选用J7、H7、G7等。
由于滚动轴承内径的公差带在零线以下,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比圆柱公差标准中规定的基孔制同类配合要紧些。如圆柱公差标准中H7/k6、H7/m6均为过渡配合,而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中就成了过盈配合。
(2)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用什么配合扩展阅读:
滚动轴承优点
1、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小,机械效率高,易起动;
2、尺寸标准化,具有互换性,便于安装拆卸,维修方便;
3、结构紧凑,重量轻,轴向尺寸更为缩小;
4、精度高,负载大,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5、部分轴承具有自动调心的性能;
6、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
7、传动摩擦力矩比流体动压轴承低得多,因此摩擦温升与功耗较低;
8、起动摩擦力矩仅略高于转动摩擦力矩;
9、轴承变形对载荷变化的敏感性小于流体动压轴承;
10、只需要少量的润滑剂便能正常运行,运行时能够长时间提供润滑剂;
11、轴向尺寸小于传统流体动压轴承;
12、可以同时承受径向和推力组合载荷;
13、在很大的载荷-速度范围内,独特的设计可以获得优良的性能;
14、轴承性能对载荷、速度和运行速度的波动相对不敏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滚动轴承
网络-轴承套圈
㈢ 轴和轴承用什么配合
轴和轴承的配合: (1)轴承配合一般都是过渡配合,但在有特殊情况下可选过盈配合,但很少; (2)因为轴承与轴配合是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使用的是基孔制,本来轴承是应该完全对零的,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也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但为了防止轴承内圈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配合时产生内圈滚动,伤害轴的表面,所以我们的轴承内圈都有0-几um的下偏公差来保证内圈不转动,所以轴承一般选择过渡配合就可以了,即使是选择过渡配合也不能超过3丝的过盈量; (3)配合精度等级一般就选6级,有的时候也要看材料,还有加工工艺,理论上7级精度有点偏低了,5级配合的话就要用磨; (4)一般选用是: 轴承内圈与轴配合,轴选k6; ??.外??孔??,孔选K6或K7 轴和皮带轮的配合: 电机轴和皮带轮间隙配合,然后加的定位键,如果是过度配合的话,电机轴发热膨胀会涨坏皮带轮,因此要有间隙!
㈣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轴承座孔之间的配合各有什么特点其配合在装配图中如何标注
滚动轴承内外圈都是标准件,内孔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从工作情况看,与轴的配合需要传递扭矩,要求轴承内孔与轴同步转动精度高,为此采用过盈配合,即配合要紧一些。可以选择过盈配合中基本偏差k。
轴承外径与箱体孔的配合主要起支撑作用, 两者在工作时都是固定不动的,可以采取过渡配合,可以稍微紧一点,一般采用基本偏差J。
在装配图上的标注,只需要标注需要加工的偏差,可以简写,如下图。
㈤ 轴承内圈与轴应该用什么配合
轴承内圈和轴之间不允许出现相对运动,内圈和轴实际上是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一起。无论多大的公差也必须是过盈配合,不允许间隙配合。所以将轴承安装在轴径上,需要预先加热轴承再安装,冷却后内圈收缩,与轴承紧固在一起。即轴承内圈与轴只能用“过盈配合”。
㈥ 滚动轴承内套与轴的派和一般采用什么配合
内径与轴为过盈配合,外径与座孔为过盈配合或者小间隙配合
㈦ 轴和轴承用什么配合
轴和轴承的配合:
(1)轴承配合一般都是过渡配合,但在有特殊情况下可选过盈配合,但很少;
(2)因为轴承与轴配合是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使用的是基孔制,本来轴承是应该完全对零的,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也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但为了防止轴承内圈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配合时产生内圈滚动,伤害轴的表面,所以我们的轴承内圈都有0-几um的下偏公差来保证内圈不转动,所以轴承一般选择过渡配合就可以了,即使是选择过渡配合也不能超过3丝的过盈量;
(3)配合精度等级一般就选6级,有的时候也要看材料,还有加工工艺,理论上7级精度有点偏低了,5级配合的话就要用磨;
(4)一般选用是:
轴承内圈与轴配合,轴选k6;
…….外……孔……,孔选K6或K7
轴和皮带轮的配合:
电机轴和皮带轮间隙配合,然后加的定位键,如果是 过度配合的话,电机轴发热膨胀会涨坏皮带轮,因此要有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