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自由铸造能够保证金属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送到国家的造币厂铸成铸币;造币厂代表公民铸造,或不收取费用,或收取较低的熔炼打造的成本;公民有权把铸币熔化,但却严格禁止私自铸造。
产生背景
从1880年到1896年,物价水平下降了23%。西部大多数农民是债务人,他们的债权人是东部的银行家。物价水平下降导致这些债务实际价值上升,这样就富了银行家,亏了农民。当时,美国采用金本位制,黄金的数量决定了货币供给,从而决定物价水平。一些政治家认为,应该允许自由铸造银币,这样就会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导致物价上升,从而可以减轻农民的债务负担。
有关银币的争论成了19世纪90年代焦点。189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廉·杰尼斯·布赖恩就是一个著名的自由银币拥护者。他在演讲时说:“你们不应将人类钉死在金十字架上。”然而,他在竞选中输给了共和党人威廉·麦金莱,美国继续实行金本位制。
政策内涵
自由铸造的意义,在于可以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因为铸币的市场价值如偏高,人们会把贵金属运到造币厂,要求铸成铸币,流通中铸币数量增加;如偏低,人们会把铸币熔成金银锭,流通中铸币数量减少。随着流通中贵金属铸币的日益减少乃至完全退出流通,这种机制也就不存在了
『贰』 为什么本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还会出现“劣币驱良币”现象
解释“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举例在16世纪的英国,贵金属不敷造币使用,必须在新铸造的货币之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故当时市场上就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原先不含杂质的货币,另一种是被加入其他金属的货币。虽然两种货币在法律上的价值相等,但人们却能加以辨认,并且储存不含杂质的货币,将含杂质的货币拿去交易流通。故市面上的良币就渐渐被储存而减少流通,市场上就只剩下劣币在交易。(此处的良币指的是不含杂质的货币。)举例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是良币。 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时出现的理论。当时,金和银都是法偿货币,在法律上按一定比价具有相同的价值。但在现实情况中,金银的开采成本、市场供求是不太可能完全同步变化的,于是当金相对于银来说更为贵重时,人们必然地储存更有价值的金而使用相对来说没有价值的银,因为交换时是以法定比价而不是实际比价来计算的。如果银相对来说更为贵重时,劣币就成了金,银变成了良币。原因问题的根源在于,劣币驱良币并不是产生于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每一套货币的发行,都是由国家强制人民接受的,尽管付款的一方很乐意使用劣币,但收款的一方却不会甘愿接受,只有在国家能保证收款方接受的劣币能够继续流通的时候,劣币才能得以继续存在,这条规律才能继续起作用。换句话说,如果国家滥用发行货币的权利,通过“劣币驱良币”的把戏来掠夺民间财富,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强政府消费自己的信誉的过程。当这个消费过程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的时候,人民也是有可能拒绝所谓的法偿货币,通过自由的选择使得货币自发地建立新规律的。参考资料网络:ke./item/%E5%8A%A3%E5%B8%81%E9%A9%B1%E9%80%90%E8%89%AF%E5%B8%81/8559145?fr=aladdin
『叁』 什么是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规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币材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货币制度。但是哪种物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不是国家随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在法律上加以肯定。目前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对货币材料不再做明确规定。
2、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
在信用货币尚未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在黄金非货币化后,确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币的汇率。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
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
4、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
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则是有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国家对各种货币形式支付能力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明确和绝对。
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自由铸造指公民有权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在国家造币厂铸造铸币,一般而言主币可以自由铸造;
限制铸造指只能由国家铸造,辅币为限制铸造。信用货币分散发行指各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发行,早期信用货币是分散发行,目前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机构。
6、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
(3)为什么主币自由铸造扩展阅读:
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2、汇率制度的安排;
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
保持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收支失衡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肆』 <在线等答>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为什么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而辅币由国家统一发行
本位币是等值货币,也就是具有价值,不仅有货币的使用作用,也就是还有储藏等价值,可以视为一般的商品,铸造不过是外形变了而已,但是价值不变,比如金属。而辅币不是足量货币,和纸币类似,本身的价值是不足以对比具有的货币所对应价值的,多了以后自然会有贬值发生。
『伍』 什么是自由铸造
自由铸造:指任何公民都有权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在国家造币厂铸造铸币,是限制铸造的对称。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主币可以自由铸造。
『陆』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具有什么能力
具有私自熔化,自由铸造,超值铸造的性质辅币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人类文明史上出现的货币之一。金属货币所以能在流通使用中逐渐取代了自然物货币和其他商品货币,这是世界各国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货币是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尺码,商品价值有大小,这种量的差别应当在货币身上反映出来,金属作为单纯的物质来说,这一块和那一块往往是相同的,这种质的同一性,就使它们能够成为一个标准的尺码,而其他商品作货币就相形见绌了。
一、金属货币坚固耐磨,不易腐蚀,既便于流通,也适合于保存。因为货币既然作为交换媒介,就需要长久地在商品生产者中间流通,要经过无数人的手接触抚摸。有些人还把货币作为储藏手段,长期保存,以备不时之需,而布帛、粮食、茶砖,可可等商品货币就缺乏这种性能。
二、金属质地均匀,便于任意分割,分割后也可以再熔化后恢复原形,这一点特别适合于作货币。牛与牛之间有大小肥瘦之分,粮食与粮食,皮毛与皮毛之间也有质的差别,就是海贝、龟板也有大小不等的区别。而金属可以任意分割,只要重量相等,它们的价值就相等,用其来表示商品量的多少,既准确又方便,如果需要,还可以把小块金属熔化,重新铸成大块,恢复原先形状。这样就比布帛、禽畜、海贝、珠玉都优越得多。如果用绵羊作货币换盐,至少要买值一头羊的盐,因为羊是不能任意分割的,如果一分割,活羊就成了死羊,而且羊的每一部份肉的品质也是不相同的,布匹、皮革同样如此。自然货币海贝也不能一分为二,分开后就会失去了其原来的价值,所以文字学家才创造了“分贝”为“贫”这个字来。正因为金属货币具有上述种种优特点,因而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逐渐取代了实物货币和自然物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