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轴承钢做的菜刀如何淬火,回火温度是多少
淬火后肯定要回火,以稳定组织及应力,只是回火温度较低而已。
Ⅱ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包括正火、退火等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个主要环节。GCr15钢是一种合金含量较少、具有良好性能、应用最广泛的高碳铬轴承钢。GCr15轴承钢热处理后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高的接触疲劳性能。
山东聊城百沃钢管有限公司为您整理
(1)预先热处理
①正火:铬轴承钢正火工艺,工件透热后保温40~60min,冷却需要较快,正火之后立即转为球化退火。
②球化退火:GCr15铬轴承钢常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790℃被认为是最佳的球化加热温度。退火前需加热到900~920℃,保温2/3~1h后正火。
保温时间随工件大小、加热炉的均匀性、装炉方法及装炉量、退火前的原始组织均匀性而定。
低温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冷冲球、冷挤压套圈的再结晶退火。
普通球化退火、等温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锻造套圈、热冲球以及横锻球的退火。铬轴承钢球化退火工艺。
(2)最终热处理
①轴承零件:一般采用淬火和低温回火,其目的是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与抗疲劳性能。GCr15钢淬火温度在820~860℃,油淬临界直径为25mm。一般采用油冷淬火。加热保温时间比合金工具钢长,盐浴加热系数取值0.8~1.5min/mm。空气炉加热系数1.5~2min/mm。
160℃±10℃的低温回火,回火时间一般为2~4h。
精密轴承零件为稳定尺寸,淬火后应进行-60~80℃冷处理,保温时间为2~4h,冷处理后零件恢复到室温,在4h内进行回火,以防止零件开裂。
低温回火时未能完全消除的残留应力在磨削加工后会重新分布。这两种应力会导致零件尺寸发生变化,甚至会产生龟裂。为此,应再进行一次补充回火,回火温度为120~160℃,保温5~10h或更长。
②工模具GCr15热处理:由于此钢容易产生白点缺陷,大型工模具热处理容易开裂,采用缓慢加热或690℃长时间(大于5h)分段等温可以降低开裂概率,奥氏体化温度选择810℃±10℃,保温系数a=1.6~0.9min/mm。大于60mm直径的工件需要水油双液淬火。
Ⅲ 轴承刚做了刀,只有氧气烧,怎么淬火最硬
轴承钢是合金钢,淬火时应该放在油中冷却,低温回火,就可以得到高硬度。
Ⅳ 轴承钢做刀怎么淬火
回火的时候温度低一点就可以,200多度应该比较合适.GCR15球化退火工艺:加热到790-810度.保温.2-4小时.等温700-720度.保温.1-3小时,随炉冷至500度出炉空冷.淬火温度850.C.油淬. 回火温度240.C 保温90-120分钟.硬度HRC59。具体如下
一、淬火钢的定义
淬火钢是指钢件经过热处理后获得马氏体组织,其硬度(大于HRC50) 高,强度也高,几乎没有塑性的一类钢件。
由于淬火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广泛应用于交通行业,风电行业,机床行业,模具行业等领域,典型零部件有齿轮,齿轮轴,轴承,滚珠丝杠,同步器,模具等。
五、总结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淬火钢件出现在机械加工车间,机械制造商一直在寻找高效率低成本的车削刀具,这对于刀具行业来说,只有不断研发出高性能高质量的刀具材料或刀具材质,才能占领刀具市场,并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4)轴承如何放进淬火炉扩展阅读: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Ⅳ 请教各位刀客,轴承钢如何淬火
你好,我是凯美瑞(KMR)轴承工程师
回火的时候温度低一点就可以,200多度应该比较合适. GCR15球化退火工艺:加热到790-810度.保温.2-4小时.等温700-720度.保温.1-3小时,随炉冷至500度出炉空冷. 淬火温度850.C.油淬. 回火温度240.C 保温90-120分钟.硬度HRC59。我在这里不是想说上面的办法有什么不对,但是对我们这样的穷鸟来说条件有点够不上了。我要说的方法是自己在铁匠铺就能做的方法,可能还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希望高手指教。直径在220~250MM的轴承一般就是传说的Gcr-15(52100)了,我用气焊切开就直接锻了。师傅锻的时候说钢料在黄的时候就可以锻了,发白就过了,锻到钢变正红色就应该停了,继续就容易锻裂了。我上次做的料子刀身长45CM厚0.7CM宽4.5CM(刀舌长12CM不算在内)就以它为例子吧,先粗磨外形,刃留到1MM左右厚度。我做的是凹磨刃型宽2.5CM。热处理前先把钢料全身烧到浅黄再抽出来风冷到钢成暗红然后埋进煤灰,这样是消除磨大型的时候造成局部的硬度不均衡。料子冷后抽出来直接烧刃到浅黄(约850~900度)就放到废机油里约1.5~2秒(不能淬到全冷),然后快速抽出来埋到煤灰里放冷。这样就做完了淬火和回火,得到的料子刀口硬度测试估计HRC58~59,刀身约HRC50。感觉过得去,架在板砖上刀身前后各3CM我150斤站上去不断。介绍这个办法不是为了显示什么技术,而是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能有个选择。在摸索经验的过程里我也出现过弄出来的刀不利的情况,不要以为是硬度不够。其实是晶体过粗刀口的精细度磨不出来,会磨刀的朋友摸摸刀口就能感觉出来。原因是回火不够,我也是失败了两把刀才摸出来的。最后说一下退火的办法:我是乘铁匠下午准备收工的时候把钢烧到800~850度然后弄两铲煤盖上去,关上鼓风机第二天早上扒出来的时候就能随便钻了。
Ⅵ 滚动轴承钢的最终热处理怎样操作
1.普通退火:790-810度加热,炉冷至650度后,空冷—HB170-207
2.等温退火:790-810度加热,710-720度等温,空冷—HB207-229
3.正火: 900-920度加热,空冷—HB270-390
4.高温回火:650-700度加热,空冷—HB229-285
5.淬火: 860度加热,油淬—HRC62-66
6.低温回火:150-170度回火,空冷—HRC61-66
7.碳氮共渗:820-830度共渗1.5-3小时,油淬,-60度至-70度深冷处理 +150度至+160回火,空冷—HRC67。
Ⅶ 轴承钢怎么淬火
整体淬火,淬火温度大约828-840度,油淬后160度回火(没有特殊要求);
也可以高频感应淬火处理!
Ⅷ 轴承滚珠的加工方法是什么
一种轴承滚珠的加工方法,属于轴承零件加工技术领域。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滚动轴承是常用轴承中的一种,保证其功能的实现的主要部分为滚珠,以滚动方式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和提高机械动力的传递效率。因此,滚珠的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滚动轴承的性能及使用寿命。因此,研发一种可靠的、高标准的轴承滚珠的加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滚珠的加工方法,能够提高滚珠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提高滚珠的综合力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滚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锻造毛坯:选择GCr15SiMn钢作为原材料,墩粗后放入锻压机内在1000-1200℃的温度下进行锻造,得到滚珠毛坯;
2)退火处理:对步骤1)中的毛坯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00-900℃,保温4-7h,冷却;
3)挫削:利用挫削机对步骤2)中的毛坯进行挫削加工,出去滚珠毛坯表面的毛刺;
4)粗磨:利用数控磨床对步骤3)得到的毛坯进行粗磨加工,磨削后进行清洗处理;
5)淬火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毛坯放入淬火炉进行淬火,温度为700-850℃,保温3-5h后,冷却;
6)细磨:对步骤5)得到的毛坯进行细磨直至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优选地,步骤1)中锻压温度为1100℃。
优选地,步骤2)中,退火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6.5h。
优选地,步骤5)中淬火的温度为770℃,保温时间为4h。
本发明加工滚珠的原材料为GCr15SiMn钢,通过热锻压、先退火、后粗机加工、再淬火后精磨的程序,提高了滚珠内部组织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滚珠的硬度、耐磨性、韧性以及使用寿命,提高了滚珠的综合力学性能,进而保证了轴承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轴承滚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锻造毛坯:选择GCr15SiMn钢作为原材料,墩粗后放入锻压机内在1000℃的温度下进行锻造,得到滚珠毛坯;
2)退火处理:对步骤1)中的毛坯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00℃,保温4h,冷却;
3)挫削:利用挫削机对步骤2)中的毛坯进行挫削加工,出去滚珠毛坯表面的毛刺;
4)粗磨:利用数控磨床对步骤3)得到的毛坯进行粗磨加工,磨削后进行清洗处理;
5)淬火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毛坯放入淬火炉进行淬火,温度为700℃,保温3h后,冷却;
6)细磨:对步骤5)得到的毛坯进行细磨直至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实施例2:
一种轴承滚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锻造毛坯:选择GCr15SiMn钢作为原材料,墩粗后放入锻压机内在1200℃的温度下进行锻造,得到滚珠毛坯;
2)退火处理:对步骤1)中的毛坯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900℃,保温7h,冷却;
3)挫削:利用挫削机对步骤2)中的毛坯进行挫削加工,出去滚珠毛坯表面的毛刺;
4)粗磨:利用数控磨床对步骤3)得到的毛坯进行粗磨加工,磨削后进行清洗处理;
5)淬火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毛坯放入淬火炉进行淬火,温度为850℃,保温5h后,冷却;
6)细磨:对步骤5)得到的毛坯进行细磨直至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实施例3:
一种轴承滚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锻造毛坯:选择GCr15SiMn钢作为原材料,墩粗后放入锻压机内在1100℃的温度下进行锻造,得到滚珠毛坯;
2)退火处理:对步骤1)中的毛坯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50℃,保温6.5h,冷却;
3)挫削:利用挫削机对步骤2)中的毛坯进行挫削加工,出去滚珠毛坯表面的毛刺;
4)粗磨:利用数控磨床对步骤3)得到的毛坯进行粗磨加工,磨削后进行清洗处理;
5)淬火处理:将步骤4)得到的毛坯放入淬火炉进行淬火,温度为770℃,保温4h后,冷却;
6)细磨:对步骤5)得到的毛坯进行细磨直至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得到的滚珠的表面硬度能够≥64HRC,相对于传统方法得到的硬度为25HRC的滚珠,本发明得到的滚珠的性能更加优良。
Ⅸ 轴承皮怎么淬火
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的组织与性能 组织: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未溶(残留)碳化物 组成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倍数一般低于1000倍) 马氏体可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类典型组织,一般淬火后为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或称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形态--枣核状马氏体--轴承行业上所谓的隐晶马氏体、结晶马氏体 在高倍电镜下:其亚结构可分为位错缠结和孪晶。其具体的组织形态主要取决于基体的碳含量 奥氏体温度越高,原始组织越不稳定,则奥氏体基体的碳含量越高,淬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越多,片状马氏体越多,尺寸越大,亚结构中孪晶的比例越大,且易形成淬火显微裂纹。 基体碳含量低于0.3%时,马氏体主要是位错亚结构为主的板条马氏体;基体碳含量高于0.6%时,马氏体是位错和孪晶混合亚结构的片状马氏体;基体碳含量为0.75%时,出现带有明显中脊面的大片状马氏体,且片状马氏体生长时相互撞击处带有显微裂纹。 随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淬后硬度提高,韧性下降,但奥氏体化温度过高则因淬后残余奥氏体过多而导致硬度下降。 常规马氏体淬火后的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一般为6~15%。 残余奥氏体为软的亚稳定相,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回火、自然时效或零件的使用过程中),其失稳发生分解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分解带来的后果是零件的硬度提高,韧性下降,尺寸发生变化而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甚至正常工作。 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零件,一般希望残余奥氏体越少越好,如淬火后进行补充水冷或深冷处理,采用较高温度的回火等。 残余奥氏体可提高韧性和裂纹扩展抗力,一定的条件下,工件表层的残余奥氏体还可降低接触应力集中,提高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这种情况下在工艺和材料的成分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留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并提高其稳定性,如加入奥氏体稳定化元素Si、Mn, 进行稳定化处理等。
Ⅹ 轴承淬火有几种热处理方法
机械加工的热处理可以分为两类:
1、预先热处理:轴承是部件,可根据零件分为内圈、外圈、滚动体和支撑架。内圈、外圈、滚动体采用轴承钢制作,一般情况下热处理工艺有锻后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机加工后去应力退火,对于精密级轴承,还有均匀化退火、去氢退火。
2、最终热处理:一般轴承钢通常采用淬火+低温回火,对于渗碳轴承钢必须进行渗碳处理+淬火+低温回火,对于高温轴承则采用淬火+高温回火,对于精密轴承有采用淬火+低温回火+冷处理的,也有采用淬火+低温回火+附加回火的,不一而足。
预先热处理安排在机加工前,最终热处理安排在机加工后,磨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