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轴承间隙标准是多少
根据轴承用途而定。
游隙值根据大小分三组,一组是基本组(或者叫普通组)、小游隙组(C2)、大游隙组(C3、C4)。日本的NSK、NTN等品牌还有专门的CM组(电机专用游隙)。
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宜优先选择基本组;
大游隙组适用于内、外圈配合过盈量较大、或者内外圈温度差大、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者需要改善调心性能、或者需要提高轴承极限转速和降低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
小游隙组适用于较向高的旋转精度、需要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要减小振动和噪音的场合。
(1)轴承推力间隙是什么扩展阅读:
装配轴承注意事项:
1、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使轴承游隙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2、承受径向载荷的轴承,其径向游隙G为:沿径向任意角度方向,在无外载荷作用时外圈相对于内圈从一个径向偏心极限位置,移向相反极限位置的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3、在两个方向上承受轴向载荷的轴承,其轴向内部游隙G为:无外载荷作用时,一个套圈相对另一套圈,从一个轴向极限位置移向相反的极限位置的轴向距离的平均值。
㈡ 轴向位移和推力间隙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联系吗
轴向位移是动静部分的间隙,零位一般在工作瓦上定的,推理间隙是推力瓦和推力盘检修
㈢ 轴承为什么要有推力间隙和膨胀间隙
因为轴承在高速运鞋中会产生高温,受热膨胀系数大,给它有一定满足膨胀系数的间隙,从而保持转动自如,保证转动面与静止面之间的不相互磨擦。
轴承(Bearing)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㈣ BA泵的滚动轴承与轴承端盖的轴向推力间隙是多少
答:BA泵的滚动轴承与轴承端盖的轴向推力间隙是0.25--0.5mm之间。
更多详情请点击"查看原帖"
㈤ 什么是轴承间隙
就是两个轴承之间的缝隙。
㈥ 轴承间隙怎么计算
在各种传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轴承的间隙问题,蜗轮减速机与齿轮减速机作为最常见的传动设备,下面对减速机滚动轴承的间隙产生原因及调整方式进行介绍:
一、滚动轴承的故障原因
滚动轴承依靠主要元件之闻的滚动接触来支持转动零件。滚动轴承因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起动容易、能自动调整中心以补偿轴弯曲及适量的装配误差等优点,故以滚动轴承的滚动摩擦取代了滑动轴承的滑动摩撩,因而在现代机器设备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生产运用中,滚动轴承也易发生故障,究其主要原因为间隙调整不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滚动轴承在机器设备中最常见的故障有:脱皮剥落、磨损、过热变色、锈蚀裂纹和破碎等。
制造质量不合格及润滑保养不良问题,只需在检修安装前仔细检查,检修安装后建立起严格的定期加油保养制度,就能克服由此而引起的轴承故障。因此,间隙调整不当就成为轴承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
滚动轴承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4部分组成。内圈与轴颈装配,外圈与轴承座装配。当内外圈相对转动时,滚动体即在内外圈的滚道问滚动。
三、齿轮减速机滚动轴承的间隙及其量方法
1、滚动轴承的间隙
轴承问隙是保证油膜润滑和滚动体转动畅通无阻所必须的。其间隙数值均有标准或规定。根据轴承所处的状态不同,其间隙有原始间隙、配合间隙和工作间隙。
原始间隙是轴承未装配前自由状态下的间隙值。
配合间隙是轴承安装到轴和轴承座后的间隙。由于配合的过盈关系,配合间隙永远小于原始间隙。
工作间隙是轴承工作时的间隙。由于内外圈的温差使工作间隙小于配合间隙,又由于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滚动体和内外圈产生弹性变形,工作间隙又大于配合间隙(一般情况下,工作间隙太于配合间隙)。
2、间隙的测量
测量原始间隙可用百分表。测量配合间隙时,可用塞尺或铅丝放入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盘动转子,使滚动体滚过塞尺或铅丝,其塞尺或被压扁铅丝厚度即为轴承的径向配合间隙。轴向配合间隙可用深度卡尺测量或压铅丝法测量。
四、间隙的调整
齿轮减速机运行时转轴温度较高,调整后,将垫片增加到0.20ram。即:调整后膨胀端径向间隙(ram):0.014-}-0.20:0.214
膨胀间隙可根据公式计算,该引风机设计运行温度为135℃,室温按20℃计算,因此为115℃(135—20),两轴承座中心距离f为5m。故:膨胀间隙f(mm):1.2×(115+SO)×C100—9·9。
根据引风机要求还应考虑冷缩间隙,一般冷鳍间隙为0.50mm。因此,通过加垫片调整,把膨胀间隙调整到11.5mm,同时解决冷缩间隙。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造成引风机轴承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来的两端轴承径向间隙太小,受热后膨胀,产生紧力,导致膨胀端无法游动,所以轴承温升。
㈦ ucfc210轴承窜动间隙是多少
滑动轴承的间隙一般是0.01到0.02毫米。滑动轴承间隙的取值范围是要根据其使用的部位精度来确定的,例如:磨床与车床分度头主轴承配合的精度为H7/g6、农业机械用的轴承配合精度为H11/d11。滑动轴承的间隙有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两种。径向间隙又分为顶间隙和侧间隙;轴向间隙也叫轴间窜动量。滑动轴承之所以要留有一定的径向间隙,有以下目的,第一,径向间隙是实现轴与轴承活动连接的起码条件;第二,径向间隙是控制轴的运转精度的保证。当然,径向间隙愈小,轴的运转精度愈高,但不能随意减小径向间隙,径向间隙过小,不仅难于形成润滑油膜,而且可能导致烧瓦抱轴事故;第三,径向间隙是形成液体润滑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动压轴承,润滑油膜的形成主要靠轴与轴承间的楔状间隙。径向间隙分顶间隙和侧间隙,前者的数值约为后者的两倍。这两个间隙是轴颈和轴承之间形成的楔形油膜所必须的。要留有一定的轴向间隙,这指的是轴线方向的窜动间隙,又分为推力间隙和膨胀间隙。推力间隙是对推力轴承而言,是为允许有的轴向窜动而留的间隙。膨胀间隙是对轴承随径向负荷而言,为保证转轴自由膨胀而留的间隙。间隙的大小与机器在运转中的精确度有关,径向间隙愈小,精确度就愈高,但间隙缩小至一定程度就不能保证液体润滑。间隙过大,在转动中会产生跳动,也不能形成稳定的油膜润滑。故径向间隙数值不能随意规定,应符合机器技术文件的要求。滑动轴承的径向间隙十分重要,过大、过小都极为有害。间隙过大,轴承中的润滑油膜难于形成,保证不了液体润滑,而且会降低机器的运转精度,甚致会产生剧烈振动和噪声,严重时会引起事故;间隙过小,润滑油膜也难于形成,还会产生高热,严重时也会发生事故。滑动轴承要留有轴向间隙,是为了使轴在温度变化时有自由伸缩的余地。一般来说,为了提高轴的运转精度,轴向间隙小些为宜。但也不能过小,轴向间隙过小,运转中发生高热时可能产生咬伤现象,甚至损坏轴承,发生事故。
㈧ 描述测量汽轮机推力间隙的步骤
3.1.9.2测量推力间隙:
1) 推力轴承在组合状态,盖上推力轴承的外盖,打入销子,拧紧水平中分面螺栓。
2) 在推力轴承外壳上装一百分表,测量杆支在推力瓦球枕上且与轴平行,以测量瓦枕的轴向移动量。
3) 另一只百分表测量杆支持在转子的某一平面上,并与轴线平行,用千斤顶两只,将转子来回推向前后极限位置,读出百分表的最大与最小的指示值。转子百分表的差值便是总窜动量,此窜动量减去瓦枕移动量。即为推力间隙,推力瓦的轴向位置及轴向间隙都可通过调整瓦枕外轴向调整环垫片解决。另外在轴瓦沿轴线上装一百分表用来监视轴瓦的移动量,要求不超过0.15mm,作为一个参考值。
㈨ 推力轴承间隙怎么调整 调整推力轴承间隙的两个方法介绍
1、调整垫片法:
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填放一组软材料(软钢片或弹性纸)垫片;调整时,先不放垫片装上轴承端盖,一面均匀地拧紧轴承端盖上的螺钉,一面用手转动轴,直到轴承滚动体与外圈接触而轴内部没有间隙为止;这时测量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的间隙,再加上轴承在正常工作时所需要的轴向间隙;这就是所需填放垫片的总厚度,然后把准备好的垫片填放在轴承端盖与轴承座端面之间,最后拧紧螺钉。
2、调整螺栓法:
把压圈压在轴承的外圈上,用调整螺栓加压;在加压调整之前,首先要测量调整螺栓的螺距,然后把调整螺栓慢慢旋紧,直到轴承内部没有间隙为止,然后算出调整螺栓相应的旋转角。例如螺距为1.5mm,轴承正常运转所需要的间隙,那么调整螺栓所需要旋转角为3600×0.15/l.5=360;这时把调整螺栓反转360,轴承就获得0.5mm的轴向间隙,然后用止动垫片加以固定即可。
㈩ 轴承的间隙是怎么规定的
轴承出厂时根据一些国家或国际标准,有一个恒定游隙值。
径向内部游隙代号有这么几种:
C0:标准游隙代号,此代号一般在轴承型号中省略不做标记。
C2:比标准游隙略小的游隙。
C3:比标准游隙略大的游隙。
C4:比C3游隙略大的游隙。
C5:比C4游隙略大的游隙。
在安装轴承时,轴承与轴、轴承与轴承室的配合,会使轴承的游隙有一定的减少量。这时会有一个游隙值。
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旋转时,因材值的温差也会市轴承的内部游隙有一定的减少量。
轴承达到最理想的寿命,必须有合适的游隙,游隙值=设计游隙(出厂游隙)-内圈配合产生的游隙减少量-外圈因配合产生的游隙减少量加上或减去因温差产生的游隙减少量或增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