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国四大轴承市场在哪里
一,轴承(Bearing)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friction coefficient),并保证其回转精度(accuracy)。
二, 目前,中国轴承企业大概有4000-5000家,规模化企业有1500多家,主要分布在四大产业集聚区。
1,辽宁瓦房店地区是我国的轴承产业集聚区,有轴承企业约700家;
2,河南洛阳轴承产业聚集区是我国技术积淀深厚的轴承产业集聚区;
3,江苏省是我国滚针轴承生产的大省,主要集中在“苏锡常”地区;
4,浙江省是我国球轴承生产大省,其轴承产量占全国近一半。
三,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轴承的需求。由于汽车轴承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具备汽车行业配套资格的本土企业大概有30多家,比较知名的有人本集团、瓦轴、洛轴、钱潮轴承、新火炬等,本土企业的产品主要用于乘用车中低端市场和商用车领域,一些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企业也有进入乘用车高端市场的,不过配套比例较小。
根据中国轴承行业协会对2013年全国96家主要轴承生产企业的统计,2013年中国轴承生产企业销售额排名前20名的企业企业名单如下:
中国轴承生产企业排行榜(按销售额排序)
排名企业名称企业简称
1人本集团有限公司人本
2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
3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瓦轴
4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洛轴
5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马
6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五洲新春
7慈兴集团有限公司慈兴
8大连冶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大冶
9湖北新火炬集团公司新火炬
10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哈轴
11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集优
12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襄轴
13宁波更大集团有限公司更大
14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长江
15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光洋
16摩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摩士
17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环驰
18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林
19福建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龙溪
20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轴研科技
❷ 为什么中国不能生产高端轴承
1、我国轴承产业技术落后是与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密切相关,全国轴承企业技术人才在年龄结构上普遍存在断层现象。
2、轴承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可作为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当今世界科技、工业强国无一例外是轴承研发、制造强国。我国之所以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轴承产业大而不强。2012年我国轴承产业销售额达1420亿元人民币,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则主要依靠进口。
3、高端轴承成为木桶原理中的“短板”
目前,以航空发动机的轴承为例,我国正在全力研发航空发动机所需的关键部件之一的轴承,这是一条没有其他选择的道路。轴承虽是零部件,但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如航空发动机)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轴承技术的落后给我国工业各行业带来严重的影响。民机所用航空发动机虽可以从西方引进,但西方不会把航空发动机中配置的高端轴承单卖给中国,以防止中国正在研制的航空发动机装上引进轴承而成为其竞争对手。这一短板如果得不到解决,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制约与影响。
4、轴承巨头垄断渐成事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156项”工业化奠基项目中专设两个轴承项目即现在的洛轴集团和哈轴集团。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洛轴时提出“建成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然而在几年前这家企业甚至有被国外同行收购的危险。目前,高端轴承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基本上被世界四大轴承巨头即美国铁姆肯、日本NSK、瑞典SKF,德国舍弗勒(FAG)所垄断。2006年,德国舍弗勒(FAG)一直企图并购洛轴集团,虽说洛轴集团当时身处严重亏损的困境,但却被舍弗勒视为未来的潜在对手而欲“吞并”。
而另一家更小的轴承企业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的圆锥滚子轴承领域的龙头企业,相对于铁姆肯来说是典型“轻量级”选手,两家企业却打了十多年的官司。十多年前,甘肃海林被铁姆肯以所谓低价倾销的指控告上美国法庭,2002年,海林在美赢得了美国商务部“永久性反倾销税率”的裁定。而在中国市场上,据海林公司副总经理何克鸿介绍,美国铁姆肯公司每年出口到中国的轴承产品数量在递增,而平均价格却在递减;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的售价低于其在美国的售价,也低于在其他地区的售价,属于倾销行为。为此,中国轴协发声支持,这是首次就中国海林公司申请调查美国铁姆肯公司在中国涉嫌倾销一事的正式发声。
如何遏制中国轴承产业向高端轴承领域迈进的势头可能已成为世界轴承巨头对中国轴承产业遏制战略的重中之重。
5、轴承技术人才青黄不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三基规划”),但却忽视了与“三基”相关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方面轴承产业是个典型。
我国轴承产业技术落后是与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密切相关,全国轴承企业技术人才在年龄结构上普遍存在断层现象。众多企业轴承专业的技术人才断层现象首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上岀现断层,因为这段时间原有的七八家工科院校的轴承专业以所谓发展“宽口径专业”为名而被裁减合并到综合性机械工程专业中,成为依附于机械专业的一门课目(专业课),轴承专业毕业人数急剧减少。
现在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成了全国仅存的“独生子”,迄今为止该校已为全国轴承行业培养了近2000名本科生和硕士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已成为轴承行业的技术骨干,河南科技大学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但该校轴承专业每年仅提供60多名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上千家轴承厂的需求。
6、加强轴承研究教育迫在眉睫
日本轴承巨头NSK,其总部竟有1800个研发人员,这是中国轴承同行不敢想象的。在许多外行人看来,轴承是种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有必要配备这么多研发人员吗?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轴承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技术复杂程度是低端轴承无法相比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认为,高端轴承研发涉及材料、油脂及润滑、制造、设计、轴承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与材料组织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
卢院士这番话表明了高端轴承技术的极端复杂性,其难度非常大。这同时也说明为轴承专门设置一个工科专业是很必要的。而一个学综合性、宽口径的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尽管也学过数十小时的轴承课时,但如此短的学时,只学到了轴承这门高深学问的皮毛,如这样的本科生投身轴承行业,几乎等于从头开始学,那就太费时间,胜任工作时间太长,用人单位还得进行费时费力对其进轴承专业知识的大量培训。
如前文,高端轴承的短板,并不仅仅存在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在高精密机床设备、高速铁路、仪器仪表等领域,这种短板依然存在,也只有我们加大在高端轴承研制上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中国才能实现由轴承大国到轴承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❸ 国产轴承和进口轴承之间的差别具体有哪些
1、轴承的精度
国产的轴承的尺寸偏差和旋转精度虽然和进口轴承已经非常的接近。但是与德国进口轴承在离散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早已开始研究和应用“不可重复跳动”这样精细的旋转精度指标,而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
2、在振动、噪声与异音方面
日本已推出静音及超静音轴承,而中国轴承的振动极值水平与日本轴承相比,一般要相差10dB以上。
3、在寿命与可靠性方面
以深沟球轴承为例,国外名牌产品的寿命一般为计算寿命的8倍以上(最高可达30倍以上),可靠性为98%以上(或追求与主机等寿命),而中国轴承的寿命一般仅为计算寿命的3至5倍,可靠性为96%左右。
(3)轴承产业图谱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当前我国轴承行业主要面临三大突出问题:分别是行业生产集中度低、研发和创新能力低、制造技术水平低。
第一,行业生产集中度低。在全世界轴承约3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世界8大跨国公司占75%~80%。德国两大公司占其全国总量的90%,日本5家占其全国总量的90%,美国1家占其全国总量的56%。而我国瓦轴等10家最大的轴承企业,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24.7%,前30家的生产集中度也仅为37.4%。
第二,研发和创新能力低。全行业基础理论研究弱,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力度弱,少原创技术,少专利产品。
当前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仿,产品开发能力低,表现在:虽然对国内主机的配套率达到80%,但高速铁路客车、中高档轿车、计算机、空调器、高水平轧机等重要主机的配套和维修轴承,基本上靠进口。
❹ 烟店为何没被评为轴承之都
这是由于瓦房店市已经形成了以瓦轴集团为龙头,规模企业为主体,大中小轴承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中国轴承之都”复审专家组在对辽宁省瓦房店市轴承产业进行了深入考察后,一致同意继续授予瓦房店“中国轴承之都”称号。瓦房店市地处辽东半岛南部,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2007年,瓦房店被授予“中国轴承之都”荣誉称号,2012年瓦房店顺利通过了“中国轴承之都”第一次复审。
瓦房店市充分利用“中国轴承之都”品牌优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轴承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产品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4)轴承产业图谱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轴承之都的相关发展:
1、瓦房店对轴承产业布局进行了新的规划,全市总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分别由西郊工业园区、祝华工业园区、瓦窝工业园区、太阳工业园区、九龙工业园区和岗店工业园区6个板块组成。
2、承担着国家重大装备、重点项目和国防建设重点工程的配套任务,地区的轴承产业已拥有一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的“试验室”以及“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共获得国家专利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26项,有1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瓦轴等4家公司的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❺ 请问“形成了南北纵横,横贯东西的轴承产业链”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是什么
Has formed the north and sou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crossesthe thing the bearing instry chain
❻ 轴承原理图
轴承是一种将相对运动限制在所需的运动范围内并减少运动部件之间摩擦的机械元件。轴承的设计可以提供运动部件的自由线性运动或围绕固定轴线的自由旋转,也可以通过控制作用在运动部件上的法向力的矢量来防止运动。大多数轴承通过最小化摩擦来促进所需的运动。轴承可以按照操作类型、允许的运动或施加到零件上的载荷(力)的方向等不同方法进行广泛地分类。
旋转轴承支撑机械系统内的杆或轴等旋转部件,并将轴向和径向载荷从载荷源传递到支撑它的结构。最简单的轴承是滑动轴承,它由在孔中旋转的轴组成。通过润滑来减少摩擦。在滚珠轴承和滚子轴承中,为了减少滑动摩擦,在轴承组件的座圈或轴颈之间放置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滚柱或滚珠的滚动元件。各种各样的轴承设计可以正确地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以实现效率最大化、提高可靠性和耐用性。
Bearing(轴承)一词来源于动词“承受”,[1] 轴承是允许一个零件支承(即支撑)另一个零件的机器元件。最简单的轴承是轴承表面,通过切割或成形为零件,对表面的形状、尺寸、粗糙度和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他轴承是安装在机器或机器零件上的独立装置。对精密有最严苛要求的设备中,精密轴承的制造需要满足当前技术的最高标准。
木制滚柱形式的滚动轴承的发明是非常古老的,可以在轮子发明之前。
尽管有人声称埃及人曾在雪橇下使用树干形式的滚子轴承,[2]但这只是现代人的猜测。[3]在杰胡蒂霍特普(Djehutihotep)墓[4]发现的画中描绘了埃及人在液体润滑的滑道内使用雪橇移动巨大的石块,这个滑道就构成了一个滑动轴承。同时发现的还有手钻轴承图纸。[5]
最早发现的滚动轴承是一个木制滚珠轴承,它支撑着意大利内米湖罗马内米号船残骸上的旋转工作台。沉船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年。[6][7]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在1500年左右的直升机设计中包含有滚珠轴承的图纸。这是首次在航空航天设计中使用轴承。然而,阿戈斯蒂诺·拉梅利(Agostino Ramelli)是第一个发布滚子和推力轴承草图的人。[2]滚珠轴承和滚子轴承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滚珠或滚柱的相互摩擦会造成额外的摩擦,将滚珠或滚柱封装在保持架内可减少这种摩擦。捕获的或笼状的滚珠轴承最初是由伽利略(Galileo)在17世纪提出的。
❼ 建立高端轴承产业联建机制的意义是什么
提升洛阳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高端轴承产业联建机制充分发挥轴承产业优势,抢抓“风口”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轴承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轴承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打造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轴承产业集群
❽ 轴承是怎么分类各有哪几种类型
按照传力介质,可分为:球轴承、圆柱轴承、圆锥轴承。
按照运动方式,可分为:滑动轴承、滚动轴承。
按照受力方式,可分为:径向轴承、角轴承、轴向轴承。
(8)轴承产业图谱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在一定载荷作用下,轴承在出现点蚀前所经历的转数或小时数,称为轴承寿命。
滚动轴承之寿命以转数(或以一定转速下的工作的小时数)定义:在此寿命以内的轴承,应在其任何轴承圈或滚动体上发生初步疲劳损坏(剥落或缺损)。
然而无论在实验室试验或在实际使用中,都可明显的看到,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的外观相同轴承,实际寿命大不相同。
此外还有数种不同定义的轴承“寿命”,其中之一即所谓的“工作寿命”,它表示某一轴承在损坏之前可达到的实际寿命是由磨损、损坏通常并非由疲劳所致,而是由磨损、腐蚀、密封损坏等原因造成。为确定轴承寿命的标准,把轴承寿命与可靠性联系起来。
由于制造精度,材料均匀程度的差异,即使是同样材料,同样尺寸的同一批轴承,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使用,其寿命长短也不相同。
若以统计寿命为1单位,最长的相对寿命为4单位,最短的为0.1-0.2单位,最长与最短寿命之比为20-40倍。90%的轴承不产生点蚀,所经历的转数或小时数称为轴承额定寿命。
❾ 什么是产业生态图谱招商
产业生态图谱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在发展新型招商引资模式的时候,许多政府园区通常会委托谷川联行等招商中介公司为其进行招商服务。
❿ 洛轴基本情况
河南洛阳报道
5月30日,世界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德国舍弗勒集团与河南洛阳市国资委、洛轴集团签订协议,拟11亿元整体收购洛轴集团。此后,永煤集团、浙江天马、国机集团等内资企业相继宣布有意收购洛轴,一时间,群雄纷争、内外资对决的收购战愈演愈烈。
凯雷收购徐工案至今悬而未决,对外资收购国内装备业的质疑之声席卷而来。外资舍弗勒这一次出手同样引发了类似质疑声音,在多家内资企业的夹击之下,舍弗勒是否要重演凯雷收购徐工的那一幕?
然而,舍弗勒这次收购似乎仅仅是虚晃一枪。在完成竞购者“鲇鱼”角色之后,收购协议在7月中旬就终止了。激战还未开始,舍弗勒就全身而退。
这场并购战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真相,洛轴重组将走向何方,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国企走到了怎样的关口?
7月27日,古都河南洛阳,骄阳似火。
“前一阵听说(洛轴)要卖给外国人了,后来听说要卖给浙江人了,最近都听不到说了,最新的说法好像是新公司(LYC)继续收购老公司……”洛阳城街头的一位王姓市民这样议论着关于洛轴重组的事情。LYC系永煤与洛轴集团合资公司,原洛轴集团80%优质资产已注入该公司。
7月27日正午,洛轴集团厂区门口停满了“豫A”(郑州)、“豫C”(洛阳)牌照的十几辆小轿车。记者在厂门口逗留的片刻中,不断有车开进。
“我现在特别忙,今天省市来了不少领导,你也看到楼下停了很多车,他们也是为洛轴重组的事而来的。”电话那头声音嘈杂,洛轴集团董秘栗先生称因太忙暂时没时间接待记者。
“这个事情现在很复杂啊,与舍弗勒的收购协议早在7月中旬就终止了……”栗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栗秘书称,终止外资收购是迫于外界压力以及因舍弗勒在收购方面提出的苛刻条件。
但“德国人不来了”在洛轴集团普通员工中已是公开秘密。至于为什么不来了,有工人表示“听说是在LYC品牌问题上谈崩了吧,洛轴想保留LYC品牌,德国人不同意。”
舍弗勒收购协议流产
在各界反对声中,最初牵头人省市国资委也松动了,洛轴方面曾与舍弗勒谈判试图保留LYC品牌,但舍弗勒态度坚决。最终,双方终止了这份协议。
今年3月9日,德国舍弗勒代表团访问洛阳,与洛轴开始收购谈判。5月30日,洛轴与德国舍弗勒集团签订了合资合作框架协议。
记者在洛轴集团党委办公室看到了这份协议。按照协议,洛阳轴承集团除了军工、众诚金切和钢材制品三个分厂外,整体将由舍弗勒以11亿元的价格收购。
协议注明:德方收购公司中包括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协议中还声明,舍弗勒完成整体收购后不再使用LYC品牌,重组后的新公司将使用新的品牌。
在引进舍弗勒问题上,栗秘书介绍,洛阳市政府认为,排名全球轴承企业第二的舍弗勒进入,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洛轴的巨额债务、职工身份置换等问题,可以带动洛阳轴承产业发展,这与洛阳市政府积极促进洛阳轴承产业发展,保持洛阳在中国轴承产业三大基地的地位相符合。
而以洛轴部分基层干部和老职工为代表的“反对派”旗帜鲜明地反对舍弗勒收购,他们认为,德国企业买下洛轴后是否会在洛阳大力发展轴承工业是个未知数。然而,舍弗勒可以利用买下的洛轴,在中、低端产品上对中国轴承工业发起攻势,打垮瓦轴(大连瓦房店轴承集团)、哈轴(哈尔滨轴承集团),直至独霸中国轴承市场。
“反对派”还举出例证。
2001年底,西北轴承与舍弗勒合资成立了宁夏西北富安捷铁路轴承公司。但到了2004年,西北轴承被迫退出合资公司,西北轴承还不得不把产品设计图纸、NXZ品牌、铁道部颁发的生产资质等留下,并且从此不能再生产铁路轴承。
7月3日,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紧急上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强烈反对洛轴被舍弗勒整体收购,理由有二:一是“洛轴”的去向事关国家的产业安全;二是就整个行业来说,以往“市场换技术”都流于失败。中国轴协代秘书长郑如辰公开表态,支持外资参股合作,但反对整体收购。
■链接
洛轴意向重组方
德国舍弗勒:总部设在德国,是轴承和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领先制造商、世界500强之一,拥有3个著名商标:INA、FAG和LUK.永煤集团:是河南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中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在洛轴最为艰难的时期介入了它的重组。
国机集团:总资产256亿元,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之一,列2005年度中国企业500强第90位。
浙江天马:是一家创立于1987年的民营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达11.26亿元,利税2亿多元。预计2006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5亿元,利税将达到3亿元。
美国铁姆肯:美国最大的轴承制造商。
洛轴争购战舍弗勒不战而退
在各界反对声中,最初牵头人省市国资委也松动了,洛轴集团董秘栗先生表示,洛轴方面曾与舍弗勒谈判试图保留LYC品牌,但舍弗勒态度坚决反对。最终,双方终止了这份协议。
对于引进舍弗勒,在洛轴员工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人家德国企业根本就不想来,国资委一厢情愿把德国人拉过来,不成也给洛轴造造势啊。”事实上,正是由于舍弗勒参与竞购,洛轴重组在气势上显得红红火火。
LYC成重组平台
国机集团收购计划过于庞杂,洛轴已经等不起。而浙江天马并不具备并购洛轴的实力。
永煤控制下的LYC公司正成为重组洛轴的当然角色。
舍弗勒撤退了,还有谁能挺身而出拯救洛轴。
在舍弗勒与洛轴达成并购意向的同时,国机集团以及民营企业浙江天马轴承公司也向洛轴表达了收购意向。国机集团提出的计划是全面并购哈、瓦、洛三大家轴承公司,而浙江天马则表示坚决对垒外资,确保洛轴不落入外资手中。
知情人士透露,国机集团收购计划过于庞杂,洛轴已经等不起。而浙江天马并不具备并购洛轴的实力。
据了解,浙江天马拥有职工3000多人、固定资产10亿元,这2项数据均不及洛轴集团三分之一。
“拯救洛轴还是靠我们自己。”几位车轴承分厂员工表露了这样的心声。永煤控制下的LYC公司正成为重组洛轴的当然角色。
在洛轴厂区,LYC公司被称为“新公司”,而洛轴集团被称为“老公司”。在洛轴员工看来,洛轴集团与永煤控股的LYC公司原本就是一家人,而洛轴与永煤也是一对亲人。
洛阳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LYC公司将成为重组洛轴的一个平台。
LYC公司党委工作部负责人告诉记者,2004年下半年,洛轴就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破产企业。当时洛轴公司账面总资产32亿元,债务24亿元,净资产约8亿元,而在总资产中有10亿元为应收账款,其中只有2亿多元能找到债主。
据洛阳当地一家媒体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2004年洛轴资金链完全断裂,原材料没有一点库存,企业开工率年初到9月份仅为正常年份同期的三分之一。洛轴形势危急,河南省政府出面主导永煤集团出资重组洛轴。
2004年12月5日,洛阳LYC轴承公司成立。永煤注入2.5亿元现金作为合资公司股本,又拿出2亿元作为新公司流动资金,洛轴集团则将旗下大部分经营状况较好子公司资产注入LYC.永煤控股62.5%,洛轴集团控股37.5%.永煤集团这一次出手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洛轴集团。
LYC公司成立后,经营日渐好转。2005年,LYC公司实现盈利3700多万元,销售收入达15亿元,超过重组前洛轴集团的历史最高水平。
记者从LYC党委工作部看到的2006年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LYC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亿多元,同比增长50%以上;实现回款6亿多元,同比增长130%以上,产销率达到108%.
资产移交为重组前提
目前,河南省、洛阳市政府和国资委正在积极协调洛轴集团的减债问题及新老公司一体化整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包括中国工业集团公司、天马集团、铁姆肯、舍弗勒等国内外轴承行业的战略投资者。
LYC经营日渐红火,但洛轴集团与永煤方面的矛盾却开始激化。主要矛盾就在于,自从组建LYC公司之后,洛轴集团相关资产一直未能全部实现移交到新公司。
据了解,2004年LYC公司成立后,永煤出资的2.5亿元人民币就已到账。但洛轴集团出资的1.5亿元固定资产中,有2100多万元房屋资产已经抵押给了国家进出口银行,无法办理过户登记。到2005年11月份,洛轴通过用热处理机器资产置换,才把出资实物资产合法手续办好,实现出资到位。
同样的资产注入纠纷也出现在洛轴锻造厂、工模具公司、铁路轴承公司、东升轴承公司4家子公司的股权过户上。
LYC公司党委工作部负责人表示,“股权转移中,却发现铁路轴承公司和东升轴承公司的轴承生产设备已经抵押给了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涉及评估值5147万元;工模具公司的房产也涉及抵押;一些国家明令强制报废的设备等不良资产和坏账也列入了收购股权资产范围。
之前,永煤曾提出一个三步重组方案:第一步,完成LYC的资产移交。第二步,洛轴集团实施破产减债。第三步,由LYC托管经营洛轴集团价值3.37亿元的有效资产。
这个方案所指的第一步即是率先完成之前LYC公司的资产移交。
经过无数变局后,永煤方面提出的分三步重组方案已经被搁置。洛阳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组已经不可能按照原来提出的这个方案实施了。
LYC公司党委工作部负责人称,在收购洛轴的实力上,永煤不存在问题。并表示,将按照省政府的有关决定和要求来处理洛轴问题。
洛阳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河南省、洛阳市政府和国资委正在积极协调洛轴集团的减债问题及新老公司一体化整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包括中国工业集团公司、天马集团、铁姆肯、舍弗勒等国内外轴承行业的战略投资者。
小轴承厂依附洛轴生存
洛轴集团原来有4个分管销售的副总,6个销售主体单位,“一个订单来,公司内部先打成一团,低价抢订单,一些中层甚至高层在外都有自己的公司或控股公司,大量的客户订单就直接被截留了”。
在洛轴集团厂区旁边,散布着七八家小轴承公司。
据了解,在2004年洛轴集团逐渐走向衰败的时候,洛轴厂区周边就出现了第一批私营轴承公司,而这些公司的老板很多就是从洛轴集团走出来的职工。
在一个小轴承厂中,记者见到了一位工人师傅的工作服上赫然印着“LYC”标记。这位姓李的师傅今年51岁,是洛轴集团退休职工,之前曾在新组建的LYC公司工作了一年多。
这家私营轴承厂在贴牌生产LYC产品。洛轴集团工人解释,“周边小轴承厂只要交钱,就可贴牌生产。”李师傅告诉记者,他是按照厂里有关政策“内退”的,现在就在这家私营的轴承公司打工,每月可以挣到1000多元,“好多以前同事都在私营轴承公司打工,我们一般的技术工挣得少,原来厂里退休的工程师现在能挣2000多元。”李师傅说:“最早一批出来办厂的,这两年的净利润都在30万元以上,他们越办越好,也不知道洛轴这么大的企业怎么就搞不好”。
对于小轴承厂贴牌生产LYC产品,LYC党委工作部负责人表示,他们也很委屈。
他告诉记者,LYC公司形式上是吸收了洛轴80%的有效资产进入新公司,但洛轴集团的其他公司还保留着一定的轴承生产能力,这些剩余生产能力兼并了山东文登轴承厂,在洛南新开发区重建了特大型轴承生产线,生产与LYC公司相同的产品,而且周边的小轴承厂也可为他们贴牌生产。
据车轴承分厂的工人透露,洛轴集团里面共有30多个分厂,这些分厂的生产业务只有1/3来自总厂统一订单,更多的则是自己从外面承接业务,而在这两个环节上,周边的小轴承厂都可以插入。
知情人士称,洛轴集团原来有4个分管销售的副总,6个销售主体单位,“一个订单来,公司内部先打成一团,低价抢订单,一些中层甚至高层在外都有自己的公司或控股公司,大量的客户订单就直接被截留了”。
9月底破产后重组
目前洛轴集团一部分资产已被查封,一旦法院裁定,洛轴资产将可能被肢解。“按企业目前的状况和重组形势,洛轴很可能在9月底进入破产程序,之后开始重组。”在洛阳,洛轴无人不知。
“太大了,进去一天都转不完”。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介绍,洛轴集团繁盛的时候,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都有,连职工医院都有。这个大厂有着2万多员工,总占地面积上百公顷。
8层多的洛轴集团大楼在周边低矮的建筑中显得格外显眼。“LYC”标志已镶在楼的最顶层,而“洛轴集团”标志只是低悬在大楼入口上方。
大楼前5米多高的毛主席像巍然屹立,大楼之后则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一排排的厂房。
而在轴承行业,洛轴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
这家成立50多年的国有大型企业,曾连续7年进入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列,被国务院确定为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是轴承行业惟一一家进入国家120家试点集团的企业。
然而,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国企,目前银行借款本息合计已达15.43亿元,经营性负债5.3亿元,欠职工各种款项1.83亿元,债务合计22.56亿元。如果加上分流安置职工等必须支出的费用约3亿元,共外欠25亿元左右。
而在这样濒临绝境的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就拿车轴承分厂来说吧,厂里共有1600多个工人,其中办公室人员就占到100多个,除去清洁的、保卫的,真正干活的不到1000人,肯定有人闲着”。一员工透露。
据介绍,洛轴集团下面的30多个分厂里,每个厂里少则五六个办公室,多则10多个办公室,这些办公室里一般都设有八九个工作人员。
谈及重组前景,分厂里几位工人立即来了精神,“我们当然希望被收购啊,我们工人反正都是干活,收购重组后,公司效益好了,我们的收入也会高些啊”,“新公司里与我们同样工作量的工人,每月工资比我们高两三百元呢。”“不想被收购的,是那些干部,他们出了这个厂就不值钱了”。
由于“濒临破产”,洛轴重组才显得尤为紧迫。洛轴员工透露,晚重组不如早重组,重组没定下来,员工根本没有心思工作。
今年2月,就在洛轴和永煤准备依照协议进行资产移交之际,几家银行相继就洛轴1.1亿元和1.25亿元的欠款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查封洛轴的土地和地面资产。
据洛轴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洛轴集团一部分资产已被查封,一旦法院裁定支持银行诉讼请求,洛轴资产将可能被肢解。
洛阳市国资委有关人士透露,“按企业目前的状况和重组形势,洛轴很可能在9月底进入破产程序,之后开始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