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经过那6个阶段,这些阶段对应的年代分别是什么朝代
根据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一。【形成期】
据古文献上纪载,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二。【鼎盛期】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三。【转变时期】
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②按历史时间大致上分为: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以后三类。
一。【商周时期】
最开始原始先民们只会做石器和陶器。后来,人们学会了开采冶炼金属,上层社会开始用铜铸造器物。早期青铜器大体上是模仿陶器制作的,没有独特的风格。到了晚商时期,青铜器在上层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完全进入了青铜时代。这一时期,青铜器用于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造型精美,巧夺天工,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能力。西周以后,青铜器进一步发展,表现为酒器衰落饮食器兴起,铸造的铭文很长,历史价值超高。但是,商代铜器的神秘,雄奇的气象减少了。
二。【春秋战国】
春秋时,青铜器开始衰落,纹饰变得简单,程式化,器形减少。但新工艺开始出现,铜器上出现了金银错,即用于装饰图案,又用于铭文。到战国时,在南方的荆楚地区出现了失蜡法铸造,同时,部分铜器的纹饰和铭文采用刀刻。另外,这一时期的铜器铭文逐渐减少,铭文的性质发生了质变,历史价值降低,由早起的记录历史事件变为记录铸造工匠官府名称。
三。【秦汉时期】
秦汉以后,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彻底衰落了。但是,仍有部分器物用铜铸造,比如铜镜。总之,青铜器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珍爱的器物。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收藏青铜器,一直到今天一直到今天,青铜器都是国内外博物馆的重要藏品。,青铜器都是国内外博物馆的重要藏品。
⑵ 铜器的铸造是在什么时候
据史料记载,夏王朝初期就开始了铜器的铸造。“昔有夏后(启)使蜚镰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说明夏代建国之初就在各地开采铜矿,用来铸造兵器和礼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夏王朝的国都遗址,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不仅出土了许多青铜器物,而且还发现了铸造青铜器的作坊,从这些考古发现就可以看出夏代青铜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后来夏朝为商所灭,九鼎就迁于商朝的都城亳邑。商朝为周所灭,九鼎又迁于周朝的镐京。后来成王在洛邑营造新都,又将九鼎安置在洛邑,谓之定鼎。这就是所谓的“鼎在国在,鼎失国亡”。
九鼎作为镇国之宝、传国之鼎仅传三代。约2000年后,因周末战火频仍而神秘失踪,至今不知所在,成为千古之谜。
⑶ 青铜器时代是哪个朝代
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被称为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青铜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中国的青铜时代是指哪三代
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早期。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加上山西夏县东下冯、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人牲。
2、中期。
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时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约当公元前16——13世纪,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 ,此时期奴 隶 制 国 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礼器,贝币大量出现,人殉、人牲更为普遍。后一阶段,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当公元前13——前10世纪(穆王以前)。此时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
3、晚期。
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此时期列国都城形成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金属货币大量流通。青铜铸造工艺取得突出发展,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工艺技术。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制造业才逐渐衰落。
青铜器在哪个朝代时期最发达
商周时期,青铜器最发达。
相当于商二里冈文化期。郑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测定碳14年代为公元前1620年,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上下层青铜器的差别不是属于风格方面,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商代早期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由于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邑之故。重要的有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的墓葬或窖藏。大体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东南角。在城的东北和西面,也有埋青铜器的墓地。在河南北部发现了商代早期青铜器多起。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也有重要的发现。以上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以二里冈上层的居多。
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计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觚、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二里冈上层青铜器的器形更为发展,商代青铜礼器的体制业已形成。属于二里冈下层的青铜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冈上层的青铜器,有的器壁巳相当厚重。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
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商代早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经测定:含铜量在67.01——91.99%之间,含锡量在3.48——13.64%之间,含铅量在 0.1——24.76%之间,成分不甚稳定。但含铅量较高,使铜液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能,与商代早期青铜器器壁很薄的工艺要求是相适合的。
⑷ 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夏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始,但这一时期青铜兵器的数量不多,主要仍使用石、骨、木制原始兵器。商周时期,军队与战争规模扩大,对兵器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避免遭到更大杀伤,还开始用青铜制造各种防护装备。与此同时,青铜冶铸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也为制造青铜兵器和青铜防护装备创造了条件。因此,商周时期兵器和防护装备的面貌大为改观,它们铸造精美、种类繁多,成了这一时期刀光剑影战争奇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⑸ 青铜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青铜时代指的是约从公元4000年至公年初期的这一阶段。青铜时代处在铜石并且用时代以后,早于铁制品时代以前,世界各国进到这一时代的时代有早有晚。伊朗南边、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在公元4000~前3000年已应用青铜器,欧洲在公元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拥有青铜器。埃及、北非之外的非洲应用青铜比较晚,大概不迟于公元1000年~公年初期。南美洲直到接近公年11新世纪,才发生冶铜核心。中国则在公元3000年前把握了青铜冶炼厂技术性。
中国的青铜文化艺术始于黄河河段,起源于公元21新世纪,止乎公元5新世纪,大致等同于参考文献记述的夏、商、西汉至春秋战国时期,约经历了1500很多年的历史时间。青铜时代在地质学上是以应用青铜器为标示的人们文化发展的一个环节。处在铜石并且用时代以后,初期铁制品时代以前,在全世界范畴内的编年范围大概从公元4000年至公年初期。世界各国进到这一时代的时代有早有晚。已有了青铜器和随着的提升,农牧业和手工业者的生产率能力提升,物质条件标准也逐渐丰富多彩,青铜铸造术的创造发明,与石器时代时代对比,起了划时代的功效。
⑹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的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工艺精美,种类繁多,青铜器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高度发展,生产规模大。造型奇特的青铜四羊方尊和巨大的司母戊鼎等,就出自商朝。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铸品,此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制造雄伟,工艺高超,纹饰华丽,据说,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而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曾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像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曾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商朝代表着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商朝人在青铜冶炼技术的基础上,认识了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金属一一铁,并最先发明了锻铁工艺,这对人类有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