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轴承损坏的原因有哪些
◆剥离
损伤状态
轴承再承受载荷旋转时,内圈、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动体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
原因
载荷过大。安装不良(非直线性)力矩载荷异物侵入、进水。润滑不良、润滑剂不合适轴承游隙不适当。轴承箱精度不好,轴承箱的刚性不均轴的挠度大生锈、侵蚀点、擦伤和压痕(表面变形现象)引起的发展。
措施
检查载荷的大小及再次研究所使用的轴承改善安装方法改善密封装置、停机时防锈。使用适当粘度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检查游隙。
◆卡伤
损伤状态
所谓卡伤是由于在滑动面伤产生的部分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滑道面、滚动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滚子端面的摆线状伤痕靠近滚子端面的轴环面的卡伤。
原因
过大载荷、过大预压。润滑不良。异物咬入。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
措施
检查载荷的大小。预压要适当。改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检查轴、轴承箱的精度。
◆擦伤
损伤状态
所谓擦伤,是再滚道面和滚动面商,有随着滚动的打滑和油膜热裂产生的微小烧伤的汇总而发生的表面损伤。产生带有粘着的表面粗糙。
原因
高速轻载荷急加减速润滑剂不适当。水的侵入
措施
改善预压改善轴承游隙使用油膜性好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改善密封装置
◆断裂
损伤状态
所谓断裂是指由于对滚道轮的挡边或滚子角的局部部分施加乐冲击或过大载荷而一小部分断裂。
原因
安装时受到了打击。载荷过大。跌落等使用不良。
措施
改善安装方法(采用热装,使用适当的工具夹)。纠正载荷条件。轴承安装到位,使挡边受支承。
◆压痕
损伤状态
咬入了金属小粉末,异物等的时候,在滚道面或转动面上产生的凹痕。
由于安装等时受到冲击,在滚动体的间距间隔上形成了凹面(布氏硬度压痕)。
原因
金属粉末等的异物咬入。组装时或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载荷过大。
措施
冲击轴套。改善密封装置。过滤润滑油。改善组装及使用方法。
◆烧伤
损伤状态
滚道轮、滚动体以及保持架在旋转中急剧发热直至变色、软化、熔敷和破损。
原因
润滑不良。过大载荷(预压过大)。转速过大。游隙过小。水、异物的侵入。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轴的挠度大。
措施
研究润滑剂及润滑方法。纠正轴承的选择。研究配合、轴承间隙和预压。改善密封装置。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改善安装方法。
◆生锈,腐蚀
损伤状态
轴承的生锈和腐蚀有滚道轮、滚动体表面的坑状锈、全面生锈及腐蚀。
原因
水、腐蚀性物质(漆、煤气等)的侵入。润滑剂不合适。由于水蒸气的凝结而附有水滴。高温多湿时停转。运输过程重防锈不良。保管状态不合适。使用不合适。
措施
改善密封装置。研究润滑方法。停转时的防锈措施。改善保管方法。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贰』 为什么轴承会生锈
轴承生锈和材质、使用环境有关,轴承钢自身含有碳的成分,遇到水汽会发生反应。想不让轴承生锈就要做好防锈处理。或者选用不锈钢材质的轴承
『叁』 进口轴承腐蚀的原因及日常预防方法
轴承腐蚀这种损坏方式常见于开式或半开式设备中,轴承往往不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导致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到了水之类的易腐蚀液体。
典型的成因包括轴承在装配前包装损坏、存储方式不当等,这种情况轴承在装配前其实已经发生了腐蚀,只是当时可能还不很明显。还有就是设备的密封已经磨损或损坏,致使设备进入了易腐蚀的液体。
引起进口轴承腐蚀的因素
轴承腐蚀是由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所引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金属表面光洁度、氧浓度腐蚀。
2、金属材料本身化学成分和结构。
3、与金属表面接触的溶液成分及氢离子浓度指数;
4、环境温度和湿度。
5、与金属表面相接触的各种环境介质。
6、另外,人的汗液也是引发轴承腐蚀。所以为了防止手汗引起锈蚀,安装和生产人员应带上手套,不要随便用手接触进口轴承。
涂防锈油防止进口轴承生锈
1. 浸泡法
一些小型进口轴承采用浸泡在防锈油脂中,油膜厚度可通过控制防锈油脂的温度或粘度来达到。使其表面粘附上一层防锈油脂的方法。
2. 刷涂法
刷涂时注意均匀的涂抹在进口轴承表面,不要产生堆积,也要注意防止漏涂。
3. 喷雾法
一些大型防锈物不适合采用浸泡法涂油,一般用大约0.7Mpa压力的过滤压缩空气在空气清洁地方进行喷涂。喷雾法适用溶剂稀释型防锈油或薄层防锈油。此种方法必须采用完善的防火和劳动保护措施。
『肆』 轴承损害的原因有哪些
一、轴承安装不当(约占16%)
1、安装轴承时使用不当,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靠滚动体传递力,是造成损坏的主要原因。
2、安装调整不到位,安装有偏差或未装到轴承位,造成轴承游隙过大或小。内外圈不处于同一旋转中心,造成不同心。
3、对于带密封的,很多客户在安装前,喜欢先把密粉拆掉,再填充一些润滑脂,这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密封的直接使用即可,因为在生产时已经填充好了润滑脂,不建议拆封再加油,如有必要,建议把轴承内原装的润滑脂全部清洗后,再换新的润滑脂,避免润滑脂型号不一致,造成轴承过早损坏。
建议:选择适当的或专业的轴承安装工具,安装完毕要用专用仪器检测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二、轴承润滑不良(约占50%)
据调查,润滑不良是造成轴承过早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未及时加注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脂或润滑油未加注到位;润滑脂或润滑油选型不当;润滑方式不正确等等。一般转速低于3000转的,建议采用脂润滑,比如电机上使用的,一般都采用脂润滑。
建议:选择正确的润滑脂或润滑油,使用正确的润滑方式和合理的加注周期。
三、轴承污染(约占14%)
污染也会导致轴承过早损坏,污染是指有沙尘、金属屑等进入轴承内部。主要原因包括:安装前过早打开轴承包装,造成轴承工作表面侵入污染物;安装时工作环境不清洁,造成轴承工作表面侵入污染物;轴承的工作环境不清洁,工作介质污染等。
建议:在使用前最好不要拆开轴承的包装;安装时保持安装环境的清洁,对要使用的轴承进行清洗;增强轴承的密封装置。
四、轴承疲劳(约占34%)
疲劳破坏是轴承常见的损坏方式。常见的疲劳破坏的原因可能是:轴承长期超负荷运行;未及时维修;维修不当;设备老化等。
建议:合理的选择轴承的额定负荷,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滚动轴承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籍中,关于车轴轴承的构造早有记载。从考古文物与资料中看,中国最古老的具有现代滚动轴承结构雏形的轴承,出现于公元前221~207年 (秦朝)的今山西省永济县薛家崖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下,轴承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质快速发展时期。
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产品中,轴承属于高精度产品,不仅需要数学、物理等诸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支持,而且需要材料科学、热处理技术、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数控技术和有效的数值方法及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为之服务,因此轴承又是一个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产品。
滚动轴承的润滑目的是减少轴承内部摩擦及磨损,防止烧粘、其润滑效用如下。
减少摩擦及磨损在构成轴承的套圈、滚动体及保持器的相互接触部分,防止金属接触,减少摩擦、磨损。
延长疲劳寿命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
在旋转中,滚动接触面润滑良好,则延长。相反地,油粘度低,润滑油膜厚度不好,则缩短。排出摩擦热、冷却循环给油法等可以用油排出由摩擦发生的热,或由外部传来的热,冷却。防止轴承过热,防止润滑油自身老化。
其他
也有防止异物侵入轴承内部,或防止生锈、腐蚀之效果。
『伍』 造成减速机轴承锈蚀的原因
轴承套圈的车削余量和磨削余量偏小,外圆上的氧化皮、脱碳层未能完全去除也是原因之一。
在生产中使用的防锈润滑油、清洗煤油等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工艺技术规定的要求。
减速机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减速机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按照传动级数不同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减速机;按照齿厂轮形状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机、圆锥齿轮减速机和圆锥-圆柱齿引轮减速机;按照传动的布置形式又可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进轴式减速机。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 。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
轴承(Bearing)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friction coefficient),并保证其回转精度(accuracy)。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严格的说是由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架、密封、润滑油 六大件组成。主要具备外圈、内圈、滚动体就可定意为滚动轴承。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
『陆』 对轴承生锈的原因有了解的吗
1)在磨削加工中,瞬间的高温会使工件表面达到熔融状态,钢表面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极薄(20--30nm)的铁氧化膜。倘若在之后的加工中没有完全去除,即使将轴承涂上防锈油,一段时间后内部的腐蚀也会呈现到轴承的表面上。
2)轴承在精研或超研时,未达到规定的精度,在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凹坑,一旦空气中的腐蚀颗粒或湿气进入这些凹坑,腐蚀就会渐渐显现出来。
3)轴承酸印刻字后,如果清洗不干净或中和不彻底,就会引起腐蚀。
4)涂防锈油的方式不合理。一是用一块浸渍过防锈油的抹布,将轴承在这抹布上一滚的方法,手上的汗液、抹布上沾上的腐蚀物以及防锈油没有被涂到的轴承部位都会引起腐蚀;二是将轴承叠放在一起,然后用喷雾器喷洒防锈油,而轴承与轴承的叠加面之间很难被淋到防锈油,这样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接触腐蚀就慢慢产生了。
5)湿度的影响。钢铁的临界湿度在65%左右,但许多小规模的生产厂家,生产环境湿度大多超过65%,有的甚至达到80%,这就很容易使轴承产生锈蚀。
6)当轴承用水清洗后,未进行脱水或脱水不干净或采用不经干燥的空气压缩机吹干,也会引起轴承的严重腐蚀。
7)当轴承被装配和被检验时,操作人员直接用手接触轴承零部件导致手上的汗液全都滞留在轴承表面,会造成轴承外圈产生锈蚀。
8)空气中的大量潮气和带有盐份的腐蚀性物质吹落到轴承表面,而且由于通风引起产品的温度下降产生 “凝露”,也会引起轴承生锈。
9)轴承钢材质不符合要求,如钢材中非金属杂质含量偏高(钢材中硫含量的升高使材料本身抗锈蚀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