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轴承滚子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1.圆柱滚子轴承的工艺历程
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环带→软磨滚道面→软磨双端面→热解决→前粗磨滚动面→粗磨双端面→后粗磨滚动面→终磨双端面→细、终磨滚动面→超精加工滚动面→清洗、枯燥→终检外观、尺寸分组→涂油包装。
2.圆锥滚子轴承的工艺历程
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环带→软磨滚道面→软磨双端面→热解决→粗磨滚动面→细磨滚动面→磨球基面→终磨滚动面→超精加工滚动面→清洗、枯燥→终检外观、尺寸分组→涂油包装。
以上两种滚子能够做成凸度形母线滚动面,若凸度量小于0.005mm,个别可间接在超精加工滚动面工序中进行;若凸度量大于0.005mm,个别可在最后一次终磨滚动面工序磨出凸度,再进行超精加工。
3.滚针的工艺历程
毛坯成型→去毛刺→热解决→粗、细、终磨滚动面→超精加工滚动面或锯屑抛光。
对平头和锥头滚针,如毛坯成型难以保障长度尺寸公差,则可在磨滚动增添磨双端面工序。若须要凸度形母线滚动面,可间接在超精加工滚动面或窜光工序中进行。
4.非对称型球面滚子的工艺历程
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环带→软磨滚道面→软磨双端面→热解决→磨非球端面→磨球端面→粗、细、终磨滚动面→抛光→清洗、枯燥→终检外观、尺寸分组→涂油包装。
对称型球面滚子的工艺历程是:
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环带→软磨滚道面→软磨双端面→热解决→粗磨滚动面→粗、终磨双端面→细、终磨滚动面→抛光→清洗、枯燥→终检外观、尺寸分组→涂油包装。
② 滚针轴承的滚针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光洁度这么高
滚针的工艺过程:毛坯成型 → 去毛刺 → 热处理 → 粗、细、终磨滚动面 → 超精加工滚动面或锯屑抛光。
对平头或锥头滚针,如毛坯成型难以保证长度尺寸公差,则可增加磨双端面工序。若需要凸度形母线滚动面,可直接在超精加工滚动面或窜光工序中进行。
滚针轴承(needlebearing)是带圆柱滚子的滚子轴承,相对其直径,滚子既细又长。这种滚子称为滚针。尽管具有较小的截面,轴承仍具有较高的负荷承受能力,滚针轴承装有细而长的滚子(滚子直径D≤5mm,L/D≥2.5,L为滚子长度),因此径向结构紧凑,其内径尺寸和载荷能力与其它类型轴承相同时,外径最小,特别适用于径向安装尺寸受限制的支承结果。根据使用场合不同,可选用无内圈的轴承或滚针和保持架组件,此时与轴承相配的轴颈表面和外壳孔表面直接作为轴承的内、外滚动表面,为保证载荷能力和运转性能与有套圈轴承相同,轴或外壳孔滚道表面的硬度,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应与轴承套圈的滚道相仿。此种轴承仅能承受径向载荷。冲压外圈滚针轴承为具薄型冲压成型外圈的滚针轴承。
③ 用什么方法可以不喷砂到轴承位
用小型喷砂机,喷砂面积小,IBIX移动机密喷砂,还可以对轴承位进行遮挡防护。
④ 滚子加工工艺过程是什么样的
滚子是轴承运转时承受负荷的元件,是滚子轴承中最薄弱的零件,它的制造质量对轴承工作性能(如旋转精度、振动、噪声和灵活性等)有很大的影响,是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滚子的种类较多,按形状和尺寸分有圆锥滚子、圆柱滚子、球面滚子、螺旋滚子和各类滚针等。按精度分为0,Ⅰ,Ⅱ和Ⅲ级,各级滚子都有相应的技术条件,对滚针分为三个等级:G2,G3,G5。
滚子属滚动体,与钢球同是轴承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轴承行业使用最多的滚动体。滚子的质量直接影响轴承质量。
圆锥滚子技术条件:
圆锥滚子的大头称为基面。有圆锥基面、平基面和球基面,锥角φ为1°~4°20′,由于球基面的工作性能较好,下面就只讨论球基面。
滚动轴承标准对滚子各项公差定义和具体制造公差值作了规定,各项公差定义如下:
圆度误差:线(外)表面的外接圆与线上任意点间的最大径向距离。
单一平面直径变动量VDWP:单一径向平面内,滚子最大与最小单一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基准端面圆跳动:圆锥基准端面上一距滚子最大倒角尺寸1.2倍处,且圆心在该滚子轴心线上的圆周,在此圆周上的各点距一径向平面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圆锥角偏差Δ2φ:在滚子任一轴向平面内,滚子圆锥表面两素线的夹角与滚子公称圆锥角之差。
规值批直径变动量VDWL:在同一规值批中,具有最大单一平面平均直径的滚子与具有最小单一平面平均直径的滚子,其单一平面平均直径之差。
规值批圆锥角变动量V2φL:在同一规值批中,具有最大圆锥角的滚子与最小圆锥角的滚子,其圆锥角之差。
圆锥滚子加工过程:
圆锥滚子的制造过程随滚子的精度等级、尺寸大小、生产批量和加工方法不同而不同,但基本的制造过程大体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制造Ⅲ级圆锥滚子的工艺过程为:投料(矫直、倒角)——冲压成形——窜去环带——选出料头——软磨外径——软磨端面——热处理——窜氧化皮——粗磨外径——窜软点——软点检查——热清洗防锈——磨端面——热清洗防锈——细磨外径——终磨外径——超精外径——热清洗、干燥擦净——终检选别——涂油包装。为分析方便,可将制造过程划分为六段:毛坯加工——热处理前的软磨——热处理——热处理后硬磨——精加工——质量检查与选别。
毛坯加工:
毛坯加工方法有冷镦、热镦和车削等,其中冷镦方法效率高,滚子内在质量较好,对于直径大于30mm的滚子多在单轴或多轴自动车床上用集中工序法车削或普通车床上用分散工序法车削,对于大型滚子毛坯用热锻成形法。
①冷镦滚子的优点
冷镦滚子是在常温下利用模具迫使金属料段产生塑性流动,充满凹模与冲头构成的空间,从而获得滚子毛坯的一种方法。它有下列优点:①滚子机械性能有所提高,因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材料发生冷作硬化,金属流线不被切断,金属原有的缺陷会被压实;②节约原材料;③生产率较高,一般冷镦机的自动化程度高,70~100个/min;④滚子尺寸形状精确,表面粗糙度值低,模具及机床的精度可保证滚子的尺寸形状精度,冷镦中金属表面在高压下受到模具光滑表面的熨平,表面粗糙度值低。
②冷镦滚子的力分析
冷镦圆锥滚子时,成形之前除滚子小端倒角区域和柱心部分受三向压应力外,大部分基体均受一向压应力和两向拉应力,越靠近滚子大端其拉应力越大,其拉应力会导致金属晶间变形,使金属塑性下降。因此,当毛坯或模具形状尺寸设计不合理,材料差,工艺不当,冷镦滚子往往在大端倒角处产生开裂。
此外,冷镦中毛坯与模具间的摩擦、材料内部组织不均匀及模具尺寸形状不合理,还会引起滚子内部产生附加应力,降低金属塑性,增加金属的变形抗力,在滚子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这附加应力会引起滚子的尺寸形状变化和降低工艺性能等。特别是外摩擦引起的附加应力,对滚子质量和加工工艺不利,它主要发生在滚子小端倒角的轴向区域,使滚子倒角处的内外质量降低,同时增加模具磨损及降低模具寿命。影响摩擦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性能、模具结构形状、表面质量与润滑效果。
由于冷镦滚子是在室温下进行,变形抗力很大,特别是在料段充满模具空间使滚子毛坯成形时,其整个滚子实体基本上全受三向压应力,这时变形抗力极大,且滚子越大,变形抗力也越大。另外,当滚子冷镦变形程度超过材料本身许用变形程度时,在滚子圆周表面就会形成裂纹。
⑤ 轴承倒角弄成像NSK轴承一样又黑又亮怎么弄。
SKF,NSK倒角发黑(实际应该是发蓝)是热处理的结果,国内假冒人员一般都热处理后精车倒角,单独发黑进行处理!
⑥ 请问轴承滚子加工过程是什么
轴承滚子加工过程
1.圆柱滚子的工艺过程毛坯成型→
去毛刺
或环带→软磨滚道面→软磨双端面→热处理→前
粗磨
滚动面→粗磨双端面→后粗磨滚动面→终磨双端面→细、终磨滚动面→
超精加工
滚动面→清洗、干燥→终检外观、尺寸分组→涂油包装。
2.圆锥滚子的工艺过程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环带→软磨滚道面→软磨双端面→热处理→粗磨滚动面→细磨滚动面→磨球
基面
→终磨滚动面→超精加工滚动面→清洗、干燥→终检外观、尺寸分组→涂油包装。以上两种滚子可以做成
凸度
形母线滚动面,若凸度量小于0.005mm,一般可直接在超精加工滚动面工序中进行;若凸度量大于0.005mm,一般可在最后一次终磨滚动面工序磨出凸度,再进行超精加工。
3.滚针的工艺过程毛坯成型→去毛刺→热处理→粗、细、终磨滚动面→超精加工滚动面或锯屑抛光。对平头和
锥头
滚针,如毛坯成型难以保证长度
尺寸公差
,则可在磨滚动增加磨双端面工序。若需要凸度形母线滚动面,可直接在超精加工滚动面或窜光工序中进行。
4.非对称型球面滚子的工艺过程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环带→软磨滚道面→软磨双端面→热处理→磨非球端面→磨球端面→粗、细、终磨滚动面→抛光→清洗、干燥→终检外观、尺寸分组→涂油包装。对称型球面滚子的工艺过程是: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环带→软磨滚道面→软磨双端面→热处理→粗磨滚动面→粗、终磨双端面→细、终磨滚动面→抛光→清洗、干燥→终检外观、尺寸分组→涂油包装。若终磨滚动面工序能达到
表面粗糙度
要求,则可不进行抛光。
公司是一家集生产与销售一体的综合性轴承企业.现在天津开设销售贸易有限公司,成为专业传动部件代理供应商,代理销售进口
瑞典SKF
,德国FAG,
INA.
日本NSK
.NTN
.KOYO
NACHI,
IKO,
EZO.美国TIMKEN等轴承.同时和哈尔滨HRB,瓦房店ZWZ,洛阳LYC等保持着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备有大量库存,各种系列轴承深沟球TIMKEN
进口轴承
、圆柱滚子TIMKEN进口轴承、球面滚子轴承TIMKEN进口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TIMKEN进口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TIMKEN进口轴承、
滚针轴承
TIMKEN进口轴承等多种其他类型的轴承
⑦ 轴承除锈有什么好方法
轴承防锈的方法
1、浸泡法:一些小型物品采用浸泡在防锈油脂中,交叉圆锥滚子轴承让其表面粘附上一层防锈油脂的方法。油膜厚度可通过控制防锈油脂的温度或粘度来达到。
2、刷涂法:用于不适用浸泡或喷涂的室外建筑设备或特殊形状的制品,刷涂时既要注意不产生堆积,也要注意防止漏涂。
5、表面干燥清洗干净后可用过滤的干燥压缩空气吹干,或者用120——170 ℃的干燥器进行干燥,也可用干净纱布擦干。
⑧ 表面处理强化技术:轴承钢表面强化方法有哪些
轴承零件工作表面和心部在状态、结构和性能要求方面是有较大的差别的,而整体热处理往往使二着不能兼顾,材料的潜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应用材料表面强化技术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表面和心部在结构和要求方面的差异,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使表面获得某些特殊的工作性能,以满足在特定条件下工作的轴承对工作表面性能的要求。这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传统的表面强化方法,工艺上属于热处理的范畴。而近代发展起来的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表面强化方法,不仅将一些高新技术应用于材料的表面强化,而且在工艺上已经超出了传统的热处理范畴,形成了新的技术领域。因此现在的表面强化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形成多种分类方法,按表层强化技术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五大类:表面变形强化、表面热处理强化、化学热处理强化、表面冶金强化、表面薄膜强化。
1.表面变形强化
通过机械的方法使金属表面层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硬化层,这种表面强化方法称为表面变形强化,也称为加工硬化。包括喷丸、喷砂、冷挤压、滚压、冷碾和冲击、爆炸冲击强化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强化层位错密度增高,亚晶结构细化,从而使其硬度和强度提高,表面粗糙度值减小,能显著提高零件的表面疲劳强度和降低疲劳缺口的敏感性。这种强化方法工艺简单、效果显著,硬化层和基体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结构连贯,不易在使用中脱落。其多数方法已在轴承工业中得到应用:滚动体的表面撞击强化就是这类方法的应用,精密碾压已成为新的套圈加工和强化方法。
2.表面热处理强化
利用固态相变,通过快速加热的方法对零件的表面层进行淬火处理称为表面热处理,俗称表面淬火。包括火焰加热淬火、高(中)频感应加热淬火、激光加热或电子束加热淬火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表面局部加热淬火,工件变形小;加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很轻微。该方法特别是对提高承受一定冲击载荷的大型和特大型轴承零件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效果显著。
3.化学热处理强化
利用某种元素的固态扩散渗入,来改变金属表面层的化学成分,以实现表面强化的方法称为化学热处理强化,也称之为扩散热处理。包括渗硼、渗金属、渗碳及碳氮共渗、渗氮及氮碳共渗、渗硫及硫氮碳共渗、渗铬、渗铝及铬铝硅共渗、石墨化渗层等等,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渗入元素或溶入基体金属形成固溶体,或与其他金属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总之渗入元素即能改变表面层的化学成分,又可以得到不同的相结构。渗碳轴承钢零件的处理工艺和滚针轴承套的表面渗氮强化处理均属这一类强化方法。
4.表面冶金强化
利用工件表面层金属的重新融化和凝固,以得到预期的成分或组织的表面强化处理技术称为表面冶金强化。包括表面自溶性合金或复合粉末涂层、表面融化结晶或非晶态处理、表面合金化等方法。特点是采用高能量密度的快速加热,将金属表面层或涂覆于金属表面的合金化材料熔化,随后靠自己冷却进行凝固以得到特殊结构或特定性能的强化层。这种特殊的结构或许是细化的晶体组织,也或许是过饱和相、亚稳相、甚至是非晶体组织,这取决于表面冶金的工艺参数和方法。
滚动轴承行业在微型轴承工作表面做过激光加热强化研究,效果良好。
5.表面薄膜强化
应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在金属表面涂覆于基体材料性能不同的强化膜层,称为表面薄膜强化。它包括电镀、化学镀(镀铬、镀镍、镀铜、镀银等)以及复合镀、刷镀或转化处理等,也包括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高新技术:如CVD、PVD、P-CVD等气相沉积薄膜强化方法和离子注入表面强化技术(也称原子冶金技术)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均能在工作表面形成特定性能的薄膜,以强化表面的耐磨性、耐疲劳、耐腐蚀和自润滑等性能。例如离子注入技术强化轴承工作表面,能使轴承工作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轴承的使用寿命得到成倍的增长。
⑨ 什么叫油浸喷砂法轴承热处理用的。
不清楚。如果需要。可以联系。这个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