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延时摄影需要什么设备
三脚架是必备的。好的相机(或者好的智能手机),快门定时器(有的智能手机这样的APP),后期制作软件AE和EDIUS。选择合适的拍摄场景来放三脚架。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一旦开始拍摄了,三脚架就不要挪动位置了。设置你的相机或者智能手机,让自动拍摄的时间间隔是一样的。对已相机,如果有预装的定时快门共能最好了,如果没有,可以自己另外外接一个。对于智能手机一般软件市场里面有自动拍照的APP,下载一个装上就可以了。关于照片的格式,有两种比较好的选择:Raw和JPEG格式。新手适合Raw格式,老手可以选择JPEG格式。
组装你的设备。不管是相机还是只能手机你都要牢牢的固定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也要放好了,防止位移和抖动。实在不行,就在三脚架下面坠上个沉的东西拉住她。(相机借出去了,暂时用DV替代一下吧。)开始拍摄的时候,你就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看看书,听听音乐,什么都行。只是注意,开始拍摄之前电量和存储空间一定要检查好了。别到时候没有电了或者空间不足。空间不足的问题你可以用链接笔记本电脑来解决。拍摄完成后,导出你所拍摄的照片。先备份后进行后期处理。在导入后期软件的时候,先设置视频文件的帧速率(一般是25帧每秒),选中第一张后,再点选“序列文件”,这样就导到了后期软件里面了。接下来的时候就是特效和音乐的制作添加了,音画具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呀!以上是固定镜头的延时摄影简单制作方法。如果想要实现运动的镜头效果,就需要另外添加地轨或者导轨之类的附加设备了。
2. 延时摄影有什么特殊的技巧
你一定在电影电视上看到那种云动得很快,日出、日落,植物生长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那种画面——那就是延时摄影。一种对展现眼前事物充满表现力的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延时摄影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前期准备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款拍摄器材。目前来说,像单反、摄像机、运动DV、手机等大部分有拍照功能的设备都能满足我们拍摄延时摄影的需求(部分产品内置了延时的功能,没有的,像手机,可以用相关的App来解决)。总之,拍摄器材的选择十分宽泛,只要本身或者通过外部条件让你的设备可以实现;间隔拍摄;这一硬性条件即可。 准备拍摄器材(滑轨、脚架、相机)
然后,就是相关的拍摄附件。如果你打算拍摄一个固定的延时镜头,那么你需要准备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如果是拍摄一个小范围的移动延时,那么你可能要准备一个有定时移动功能的导轨;如果你是拍摄大范围的运动延时,那你可能还要根据情况准备一些推车啊、标尺啊什么的最好。
二、拍摄制作
尼康D7200可以机内直接生成延时视频,也可以使用照片间隔拍摄,后期合成
准备好这些硬件设备后,我们就可以正式进入拍摄环节了。从实现手段上,目前有两种主流方式,一种是设备机内本身可以自动生成延时视频的,另一种则是需要拍摄间隔照片,然后通过后期软件进行合成。第一种方式制作起来比较简单,第二种后期自由度更大。以下案例中使用尼康D7200进行,尼康D7200在延时拍摄方面功能齐全,除了机内本身可以自动生成全高清延时视频外,也可以利用间隔照片拍摄功能,制作更高分辨率的视频。为了让各位全面了解,以下这两种方式都有涉及,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固定延时前期拍摄
在菜单中调整好间隔时间,然后开始拍摄
这个环节,我们先来试试机内直接生成全延时视频拍摄的方法。我们把相机固定在脚架上,调整好固定的曝光参数、焦距、画幅比例,调整好间隔拍摄时间,然后按下快门苦等即可。
固定延时视频(拍摄完成后,将相机中自动生成的视频拷贝出来即可)
拍摄完毕后,相机里就有了完整的一段延时视频。机内自动生成延时视频比较简单,后期不需要特别处理,我们只需要重复上面的步骤,拍摄不同的镜头用作后期剪辑即可。
2、小范围移动延时拍摄
在这个环节我们使用照片间隔的方式进行,首先,还是需要把相机调整好固定的曝光参数、焦距、画幅比例,还有最重要的间隔时间。
相机固定在滑轨上(小范围移动有前景做参考,运动效果明显)
然后,把相机固定在延时滑轨上,设置好滑轨的运动速度(专业延时滑轨支持间隔时间运动),接下来就可以正式拍摄了。
拍摄完成后,是一组文件名连续的图像
拍摄完成后,相机内得到了一个文件名连续的图像序列,到了这里就完成了一段平滑的运动延时拍摄。那么面对成百上千张序列照片怎么能成为一段连续的视频?我们使用PR为大家讲解。
非编软件导入素材时点选图像序列,导入后就是一段完整视频
打开软件,在导入素材时只需要点选序列导入,导入后的片段就是一段成型的延时摄影,十分简单。注意,一定要点选序列导入,否则,导入的素材就是单针的静态图像,如果出现素材中断的情况,请检查你的文件名是否是连续的。
AE自带命令变形稳定器稳定
针对某些视频需要稳定处理的,我们可以把片段导入到Adobe After Effects中,然后利用AE自带命令变形稳定器加给片段即可。就这样,我们把不同的延时镜头放在一起进行剪辑配乐,最后就形成一段完整的作品。
大范围移动延时拍摄相对就比较难一些,也是近两年大家比较追捧的一种拍摄方式。在拍摄一段大范围移动延时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最后想要的镜头效果想清楚,是平行的运动?围绕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随心所欲的运动?这个在拍摄前必须清楚,因为只有确定了这个,我们才能设计机器与人的运动路径。
找准视角参考点和机位运动路径(参考地面黑色瓷砖)
围绕一个物体运动的延时拍摄,首先我们需要在这个物体上找到一个固定的视角参考点,比如以上的建筑,我就使用了红色框的位置作为参考点。然后把相机调整为中央点对焦的方式,每张图像拍摄时,把对焦点都放在红框的位置;然后,规划一个大概的机位移动的路径以及每次平均移动的距离,每次间隔多长时间。确定好后,就可以遵照这些设定逐步拍摄即可。
接下来再说说平行运动延时拍摄,这个在拍摄时我们需要寻找不是一个点,而是两条线,一条是镜头运动的视点参考线,一条则是机身运动的参考线,我们只要按照这两条参考线,保证每次的移动距离还有间隔时间一致就可以了(曝光参数最好也一致)。
平行运动延时拍摄,使用了小推车 平行移动时,我们最重要的是找到机位运动的参考物,比如在广场上,我们就可以以地砖的线作为参考,天桥上,我们以栏杆作为参考等等约精确越好,如果是平滑的地面或公路,用推车也是不错的方式。
如果拍摄的是单帧序列图像,在后期制作上,与小范围移动延时一样,这里不做另外讲解。至于其它不规则移动延时与上面讲到的拍摄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只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每个动作的间隔时间还有移动距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是一致的就好,就能出来一个流畅的延时视频。
三脚架
如果使用摄录机拍摄,因为每秒钟能拍下24格或更多的相片,就算在没有防震下拍摄,一般只会出现影像摇晃的情况。
若我们用相机拍摄延时摄影,我们会把时间压缩,通常会每半秒至数十秒才按下快门一次,在手持的情况下,绝对没有人能对准相同的位置。没有三脚架的帮助下,组合了的影像不但摇晃,更会出现上下左右跳动的情况。再者,延时摄影动辄用上数分钟,手持相机一小时已足以令人断臂。
因此,三脚架是拍摄延时摄影的必需品,而且一开始拍摄时,就不要再动三脚架了,直至整组相片的拍摄完成为至。
不要水平移动和变焦
在进行延时摄影时,可以把画面慢慢向水平方向移动吗? 不可以,因为脚架不能够准确地以均速转动很微小的角度,一旦画面移动的角度不均,又或移动的速度时快时慢,拍出来的画面跟本不会好看。拍摄单一场景时,静止地对准某一处就可以了。
同样地,拍摄的途中,也不要胡乱变焦,因为没有人能均速转动变焦环,也没有人能每次都转动相同又微小的角度。
自动快门控制器 (Intervalometer)
拍摄延时摄影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如果快门的操控是通过人手来控制的话,我猜那个人早已累得半死,每十秒一按,连续拍摄两小时。
幸好,世上有件好东西叫自动快门控制器 ,尼康相机内置已有一个 (不过有些限制),佳能的用家就要额外购置了,不论是佳能或尼康的外置快门自动控制器,原厂的起码要一千元,幸运地,幅厂的,二百多元就有了。
快门自动控制器其实只是配上了电子定时器的快门线而已,它容许我们设定按下快门的相隔时间,拍摄张数等 。基本上,把它设定好,按快门的工作已经自动化了。在拍摄时,记紧多带一部游戏机、一部相机或一本书,不要浪费真贵的光阴。
使用M 模式
所有的半专业或以上的数码相机已配备了光圈先决和快门先决,在拍摄风景方面,最多人使用的是光圈先决,不过在拍摄 Time Lapse 时, 应该避免使用光圈或快门先决。假如云层从天空漂过,云层所做成的阴影会影响曝光量,从要影响快门的速度 (A Mode 下) 。
假如,相机的测光是百分百准确,当然整辑相片的曝光也会很一致,不过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环境的光阴转变了,自动测光有时会过曝,有时会曝光不足,以至拍出来的相片时明时阴。完成后的影片便会有光暗闪烁的问题,看起来很不专业。
因此,我们要做的,便是固定ISO、光圈和快门的值。假如一朵白云从画面掠过,那刻的画面会昏暗一些,不过这样的影片才是真实。把曝光固定了,画面会根据云层的位置,流畅地变暗,待它离开时,画面又会渐渐地变得明亮。若果使用光圈先决,画面或会突然变暗,又突然变亮,取决于相机当时给予的数值,有点赌运气的感觉。
转到M Mode 前,可以先使用 A Mode,设好 ISO 值和所要的光圈,然后半按快门,相机便会显示所需的快门速度,这组 ISO、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大致上就是我们所需的曝光组合。然后,转到 M Mode,设回同样的 ISO,光圈和快门,按下快门试拍一张,如有需要,可以在快门方面作少许修改,使曝光更为准确。
快门的速度
拍摄延时摄影时,快门的速度是十分讲究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话怎讲?在阳光下拍摄,快门的速度很易做出 1/1000 或 1/2000,这样的高快门,可以把大部份的东西清晰地凝固了,以单一相片来看,那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延时摄影最终会以影片的形式呈现于大家眼前,那些清晰的相片,在高速播放时(如 24 fps) 会出现影像跳动的情况,特别在运动的影片中。
举例,如果以每秒24格来拍摄110米飞人刘翔的比赛,由于快速的动作,第一格和第二格之间,刘翔在画面中的位置已有明显的分别,如果每格都把刘翔清楚地冻结着,播放时,刘翔的动作看起来便有少许“舜间转移”的不连贯感觉。
3. 延时摄影的器材选择
延时摄影又称缩时录影。是以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目前也多叫作缩时录影。其拍摄的是一组照片或是视频,后期通过照片串联或是视频抽帧,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过程压缩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那么延时摄影的器材选择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延时摄影的器材及单反延时摄影的优缺点
器材
主要器材:相机、三脚架
辅助器材:定时快门线、延时轨道、镜头滤镜、赤道仪等
拍摄机器:延时摄影其实是一种有要求的摄影方式,所以所有能够拍摄照片或视频的摄影设备都可以拍摄延时摄影。一般为了达到较好的影像效果,延时摄影主要以单反相机拍摄为主。
定时快门线: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延时摄影,需要等时间间隔拍摄一系列照片,不太可能完全用手按动快门。很多相机不具备间隔拍摄功能,这就需要外部定时器了。
延时轨道:装有步进电机与快门控制器的摄影轨道。通过精密的电子和机械控制,使相机每拍摄一张照片便在轨道上移动一定距离,达到移动拍摄的目的。延时轨道是一种比较专业延时拍摄设备。
三脚架:延时摄影的拍摄需要稳定的拍摄平台,任何的晃动都会造成后期视频画面抖动晃动。三脚架可以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对于大范围位移延时,三脚架更是不能缺少。
镜头滤镜:主要分三种,一种ND镜,用来过滤光线减低镜头进光量;第二种是偏色镜,用来调整拍摄体的自身色彩;另一张是星芒镜,用来调整光斑形状。
赤道仪:较为专业的延时摄影配件,用来拍摄星体,拍摄星空时可以拍出天不转地转的效果。
单反拍延时的优缺点
优势
1、 数码单反可以拍摄大分辨率的图像。现在高清视频的分辨率是1920x1080,也就是说是200多万的像素,而现在主流数码单反拍摄的图像像素都在千万以上,全幅机甚至高达两三千万。高像素使延时视频画面质量大幅提升,画面品质远超很多专业级摄像机。同时高像素也给后期处理留有了相当大的余地,可以轻松制作包括画面推拉、平移之类的效果。
2、 可以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RAW文件保留了大量的信息和画面动态范围,色彩的宽容度也更大,为后期视频校色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3、 可以全面掌握曝光的过程。光圈、快门、ISO、白平衡都是可控的。
4、 可以随时查看拍摄的照片,控制拍摄的进程和效果。
劣势
1、 文件大小是优势也是劣势。高分辨率的图像文件和RAW文件会限制相机拍摄的'间隔。不同相机的缓存有差异,过大的文件会影响到相机的处理速度,一旦处理速度跟不上,相机会停止拍摄。所以有时候只能放弃拍摄RAW,改用JPG格式甚至小分辨率的JPG格式以获取较短的拍摄时间间隔。
2、 使用数码单反拍摄,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视频闪烁(flicker)的问题。无论多么小心,都有一定的概率遇到这一现象,尤其在光线变化比较大的环境中。这给后期带来一定的难题。
4. 延时摄影拍摄星轨的方法有哪些
璀璨的星空,总让人浮想联翩,这么美丽的景色。如何用相机记录下来呢?那么,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延时摄影拍摄星轨的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延时摄影拍摄星轨的方法
1、地点选择:需要找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找一个合适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这样可以避免地平线附近较强的光污染,拍到天顶更明显的星星。
2、时间选择:要避开日光,差不多日落后两个小时开始拍,拍到日出前两个小时。还要避开月光,农历15,满月附近那几天是没法拍摄的,初1附近那几天几乎整晚都可以拍摄,其他时候可以上网查具体的月出月落时间,避开月亮即可。月光的照射下,月明星稀,星轨会很稀疏,但是地面景物会被照亮,也别具一格。传统的单次长曝法面对月光下的天空基本没什么办法,最多也只能曝光几分钟,而叠加法不受曝光时间限制,可以拍摄很长时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色。
3、天气选择:必须是非常通透,万里无云的好天。注意晚上郊外天气非常冷,做好防寒 措施 。
4、器材选择:最好有超广角,最好有大一点的光圈,机器的高感不要太差。还有一点很重要,定时快门线,用来设定间隔拍摄。最好是有线的,有遥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线的连线,因为长时间曝光,用遥控容易出现信号中断。
延时摄影拍摄星轨的技巧
a、对焦:漆黑夜空想获得星空的准确对焦不容易。而单纯的手动拧到无穷远的方法也未必就管用。中高端机身的中央对焦点是比较强大的,可以对着金星、天狼星等最亮的星星完成自动对焦。这个我用D7000和D700都尝试过成功了。一旦对上焦之后,就要在对焦标尺上记住位置,下次就可以手动拧到此处了。对于低端机身无法对星星完成聚焦的,在有月亮的时候对着月亮完成聚焦,然后记住位置。或者对着很远处的灯光完成一次聚焦,然后拍一张星空看看焦点准不准。实在不行的情况下,就只能手动拧到无穷远,然后稍微往回一点,然后试拍校正焦点。
b、测光、构图:可以先用最大光圈最高感光度短时间曝光(10秒)试拍一张,根据回放直方图确定需要的曝光量,再根据倒易率计算出实际需要的曝光参数。这样同样可以在漆黑的夜晚试验一下构图。且对单次长曝法和叠加法都适用。
c、露水:潮湿的夜晚容易结露水,摘掉uv,安上遮光罩都可以有效防止镜片结露水,不同的镜头,结露水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可以适当选用。如果天气比较潮湿,就要小心定期检查一下镜头是否结了露水。如果实在太潮湿,就不要拍摄,以免损伤相机和镜头。
延时摄影拍摄星轨的窍门
1.晴朗的夜空,星星要多些。
2.三脚架并使用快门线,因为需要至少20分钟以上的曝光时间,手按会抖动并且坚持不久。单反电池必须保持电量全满。
3.对准星空,光圈可以大些,比如F2-F4;构图中最好在星空下方放入一些景物,比如山峰或湖面等。但是这些景物不能发光,否则会过曝。清晰对焦。广角镜头更佳。
4.使用定时快门线曝光20分钟以上。20分钟的曝光基本上可以使星轨在画面拖出1/5左右的长度,如果要比较长的,可以拍摄30~50分钟。
5.如果想在画面里的星轨围绕一个圆圈旋转,那么要把北极星拍进去,所有星星会围绕北极星旋转。记住,不是北斗七星。
5. 延时摄影需要什么设备怎么拍摄
主要器材:相机、三脚架。
辅助器材:定时快门线、延时轨道、镜头滤镜、赤道仪等。
拍摄时间间隔从几秒钟到数分钟不等,各种类型的延时摄影的时间间隔参考:
1、大风天快速移动的云层:1-2秒。
2、慢速的云:5-10秒。
3、太阳在地面上移动的影子:10-20秒。
4、太阳在晴朗天空的轨迹:20-30秒。
5、星星在天空中运行的状态:10-60秒。
6、日落时对太阳的特写:1-2秒。
7、城市的人群:1-2秒。
8、植物生长的状态:5-40分钟。
用机器拍摄延时摄影的过程类似于制作定格动画(StopMotion),把单个静止的图片串联起来,得到一个动态的视频。长时间定时定格延时拍摄。亦称低速摄影或定时定格摄影、“缩时”摄影。定时、间断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的手段。
譬如花蕾的开放约需3天3夜,即72小时。每半小时拍它的一个画幅,以顺序记录开花动作的微变,共计拍摄144个画幅,再通过放映机按正常频率放映(每秒24幅),在6秒钟之内,重现3天3夜的开花过程。
(5)延时摄影器材怎么选择扩展阅读:
延时摄影的注意事项:
1、稳定压倒一切。一定要将摄像机牢牢固定在坚固的三脚架上,避免刮风等原因造成摄像机的晃动导致拍摄失败。
2、避免不必要的杂物进入画面。如在马路上拍摄,为避免行人进入画面,一定将摄像机架在远离人行道的地方。
3、准备充足的备用电池、储存卡,延时拍摄一般要工作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所以一定要根据所需素材的时长准备充足的附件,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最好接通交流电进行拍摄。
4、注意对机器的保护。因为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为了保护摄像机的安全,避免自然、人为等因素的破坏,延时拍摄时一定注意看管好摄像机,同时避免暴晒和低温。
6. 运动延时摄影技巧
延时摄影可以认为是和高速摄影相反的一个过程。延时摄影通常应用在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生物演变等等题材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运动延时摄影技巧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运动延时摄影技巧 一、
1、等间隔曝光
这是延时摄影最基本的要素,否则对于云彩、慢速运动物体,画面将失去起码的连续性。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一般是机内定时拍摄或采用定时快门线,确保拍摄间隔一致。当然,有些时候可以欺骗一下,在无云、较大间隔的场合,时序参照物不多,可以进行非等间隔曝光,这样便于采用手工快门。即便是有云的场合,拍摄间隔相差15%也一般看不出来。
2、等距离移动
视频需要匀速移动,而在时间间隔相等的前提下,匀速就是等距离。每次拍摄等距离移动是自动滑道的一个特性,也是运动延时摄影的另一个基本要素。同样,人工移动也必须遵从这个原则,每次移动的距离偏差不要超过15%,否则拍出的画面就能发现一顿一顿的。至于每次到底移动多远的距离,要视运动方式、主体距离和自己的偏好来确定。每次移动的距离越大,角度的变化也越大,最后视频的画面运动就越快。一般的原则是,距离主目标越远则每次移动的距离就可以越长。换算成角度,横向拍摄时每次移动的视角变化为0.3度到1度比较合适,0.6度是常规速度,0.3度是慢速,而每次1度的话节凑较快。按照每步0.6度计算,就相当于1%弧度,而1弧度就是距离等于弧长。也就是说,如果拍摄距离主体50米,那么每次移动距离可以选0.5米左右。
3、始终瞄准焦点
我们经常能看到直升飞机绕一个主体飞行,或者斯坦尼康稳定器绕一个人拍摄的视频,这种就是环绕拍摄,理想状态下是距离主体的半径不变,镜头中心一直对向物体,揭示物体的各个角度,形成强烈的三维感。采用弧形滑道,并把主体防砸圆心,就可以比较理想的达到这个目的`。但实际上弧形滑道太少,也不通用(半径固定),所以往往用直线滑道替代。
直线滑道要想模拟出弧线滑道的效果,必须把平移和摇摆结合起来,一边走,一边回头。弧形滑道有一个自然的圆心,把主体放置这个焦点上,拍摄的过程中就相机就绕着转。而直线滑道要想取得这一结果,就必须时刻让相机盯住某个物体。如果按角度度看,回头的转角速度是不固定的。具体说,要在画面中间找到一个焦点,拍摄的时候,每走一步,要把相机精确的重新对准到这一点。
焦点的选择有几个原则:
--固定的、不消失的、全过程可见;
--反差大,清晰,独特,便于快速瞄准;
--靠近画面中间;
--在不被遮挡的原则下尽量低一些。
有关瞄准点高低,理论上如果与相机同高度,仰角就不会因为走进、走远而有俯仰角变化。否则,假设焦点选的比较高,那么走进的时候必须仰角很大,而远离后又会恢复,产生一种平视-仰视-平视的结果,这是应该加以避免的。
当然,如果有轻微的平-仰-平的幻化,可以后期进行校正。
我们看一下相机如果没有瞄准好,靠后期位移调整,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左边的图表示一个方框型目标,瞄准点在正中的场合。如果拍摄的时候瞄准点偏左了,整个目标在画面中的位置就会偏右,这样由于一般用广角镜头,就会产生梯形变形,靠近边角的地方物体就变大,如中间的图。此时后期如果只靠简单的位移,把中心部分对准,但边角的部分形变就没有得到纠正。
4、相机保持水平
只保持主体稳定、焦点固定是不够的,因为相机如果左右方向不保持水平,就会产生麻烦。当瞄准点不在镜头的正中心位置,后期通过旋转方法就不能完全纠正,画面的边缘就会产生摆动。Zweizwei等早期的片子就有这个弊病。具体说,镜头成像从中心到外围,放大倍率是不一样的,广角镜头尤其如此,边缘的部分会被拉伸。如果相机不保持一定的水平位置,边缘物体的成像位置距离画面的中心就忽大忽小,伸缩就不一样了。
人眼对水平的的晃动还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边缘有参照物的场合下,只要有不到半个像素的移动就清晰可辨,对胡1080p的视频从中心算起来距离是960像素,角度就是1/2000弧度,即0.03度。为了达到无暇,优质延时片的水平颤抖要做到0.02度以下。
运动延时摄影技巧 二、
1.前期准备:
器材:定时快门线、三脚架、滤镜(依情况而定)。机身镜头自备,存储卡最好在8G以上,4G也可以。
软件:Photoshop、会声会影X4(Corel VideoStudio Pro X4),最好用X4版,里面有导入延时图像序列功能。
2.拍摄方法:
(1)机身设置:
*M档,ISO手动。
注:除特殊情况,如地铁因为场景单一(不影响测光系统),光线变化较大,所以我使用自动ISO200—ISO1600。
*白平衡手动,可以用预设,也可以手动调节K值。
*JPG直出,彩色,1000W像素以上机型,选择图片质量最高,图片尺寸为中等。
*关闭机身高感降噪、关闭机身自动暗部补偿(尼康的D-lighting,佳能的高光优先模式、索尼和宾得的自动HDR)。
注意点:在傍晚和日出的时候,光线变化较大。根据经验,冬季30分钟内,光线变化最高可达2~3EV,请适当调整曝光。
(2)快门线设置:
只需要设置INTVL选项(永诺MC-36b),这一项是每次拍摄的间隔时间。
1)在拍摄城市白天的车流和行人时,间隔时间设置为1秒,机身设置快门速度在1秒以内。
2)在拍摄城市夜晚的车流时,间隔时间设置为2秒到5秒之间,机身设置快门速度为间隔时间减1。(例:间隔时间为3秒,机身设置快门速度为2秒)
3)在拍摄天空云层运动时,依云层运动速度,设置间隔时间为3秒到10秒不等,云层运动速度越慢,间隔时间最越长。
(3)拍摄过程:
三脚架固定相机、取景:预判位置(由于后期视频编辑的长宽比是16:9,务必注意图片的上下部分需要裁减)。
注意点:
*不要升起三脚架的中轴,以保证稳定;
*使用中长焦(50mm以上)镜头务必保证三脚架稳定;
*拍摄时要加上目镜盖,防止后部光线入射影响照片的曝光(没有的话可以用深色的衣服或布蒙住取景器,固定好)。
(4)确定拍摄时长
拍摄时长(分钟)=间隔拍摄的时间(秒)×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60;
拍摄张数=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
例:我最终想要一段20秒的延时摄影片段,间隔拍摄时间为3秒,那么拍摄时长为:
3×24×20÷60=24(分钟),拍摄张数为:20×24=480张;
注意点:一般尽量多拍,假如需要一个10秒的片段,那么最好原始片段在15秒到20秒,为视频后期的转场留下空间。
3.后期处理
将存储卡内的照片导入电脑,每个场景的照片一个文件夹。
(1)PS批处理
以这一步来调整最终视频的色调,彩色、黑白均适用。因为调整空间大,保留细节多,所以使用PS而不用普通视频编辑软件。
录制动作,在录制中必要的几步:
*锐化:用PS自带的USM锐化就可以。依情况而定,不要太夸张;
*裁剪:裁剪像素为2048×1152;
设置16:9的比例,为什么是这个数值,因为会声会影所能保存的影像片段的最大宽度是2048像素。
有些插件是支持动作批处理的,比如nik software的color efex和silver efex,不过要注意图层的使用,还有使用插件批处理速度较慢,配置低的用户需谨慎。
录制完动作,打开PS菜单——文件——自动——批处理,选择动作、目标文件夹、输出文件夹,开始批处理。
7. 手机怎么拍摄延时影像
手机拍摄延时摄影的方法1:什么是延时摄影
延时摄影又叫缩时摄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拍摄方式,它能摄影师们所拍摄的风景动态化,生动化,让单纯静止的画面更为更为跳跃,更有故事性。而从技术上来说,延时摄影就是一种单时间进行压缩的摄影方式,它能把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年的时间变化过程缩短在短短的几秒钟或者几分钟之内,并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
毫无疑问,不少小白用户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有难度和有技巧的高阶摄影方式,但其实对于现时的智能手机来说,要拍摄延时视频的难度并没有想象之中大,下面就由笔者手把手带领着大家一起学习手机拍摄延时视频的小技巧,一起领略延时摄影的魅力。
手机拍摄延时摄影的方法2:器材准备
1.功能正常的手机
既然是手机摄影教程,最重要的当然是先准备一台功能正常的拍照手机,以OPPO R7s为例,其自带的拍照程序中就内置了“快镜头”模式,它可以让我们拍摄视频比正常的速度快2-10倍,从而达到延时摄影的效果,不过对于更为专业的用户来说,可能10倍于正常速度的视频拍摄还无法满足我们一些特殊的场景需求,这时我就需要借助一些第三方的“延时摄影”APP来实现更加专业的拍摄效果。比方“Lapse It”和“Timelapse Pro”等软件都是不错的选择。
OPPO R7s 自带快镜头拍摄功能
2.手机支架 or 三脚架
摄影器材准备好后,我们还需要一些辅助设备才能达到更佳的拍摄效果,像一般的手机支架或者是微型三脚架都是不错的选择,以笔者为例就选择了一支能随意固定的八爪鱼三脚架,它可以将手机随意固定在不同的位置,只要能让手机在拍摄过程中保持静止即可。
一支稳固的手机支架
3.旋转云台 & 电动滑轨 (进阶设备)
为了提升拍摄效果,不少专业的用户还会特意选购像旋转云台、电动滑轨等高端的辅助设备,在这些设备的辅助之下,我们还可以拍摄出更为生动有趣的`延时摄影效果。以旋转云台为例,它可以让我们手机以固定的速度下进行选择拍摄,从而从拍摄的画面从静止不动变成往一个方向缓缓移动,让观看者拥有更佳的视觉体验。
手机拍摄延时摄影的方法3:拍摄技巧
相对于专业相机来说,使用手机进行延时摄影可谓是简单的多,因为一些需要在前期需要调整的拍摄参数和后期需要合成处理的单张照片都已经在手机APP和内置的软件中一步完成,可谓是傻瓜式的拍摄方法,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的拍摄技巧,以增加我们在日常拍摄中的成功几率:
1.寻找合适的景物
在实际拍摄中首先需要掌握的技巧就是寻找合适的景物了,众所周知,延时摄影是一个表达相对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首先需要避免的是拍摄画面中大面积变化或者大面积静止的景物,大面积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拍摄到画面的凌乱和无次重点之分,而大面积的静止景物则可能导致拍摄到画质变成非常的沉闷和毫无生动感,所以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应该挑选一部分相对静止的前景并搭配一部分活跃的背景来实现相对的动态变化感,让视频主题鲜明而又不失呆板。另外,我们还需要适当躲避不必要的前景元素出现在画面之中,例如像工地,垃圾堆,脏乱的地面等,这些元素的出现将会大大地影响画面的美感。
2.合理地固定设备
拍摄延时摄影的第二大技巧就是好好地固定好设备,这可谓是影响我们拍摄成败的关键,由于智能手机的延时拍摄软件和APP大多采用自动合成的方式进行拍摄,这就导致我们可以后期处理的空间非常之少,若在拍摄过程中出现了轻微的晃动或者是疏忽都可能导致长时间的拍摄变成功亏一篑,所以前期的固定工作变成尤为地重要,我们除了需要选择一个牢固的固定设备或固定方式外,还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干扰因素,比方说人多热闹的地方可能会出现行人碰撞到机器或大面积遮挡了拍摄画面的情况,这都需要加以避免。
3.预估每张照片的间隔时间和总的拍摄时长
当前两项准备工作都做足以后,我们即刻正式开始拍摄了,但在你正式按下拍摄快门之前,我其实还有一点需要认真考虑,就是拍摄所需要的时间和拍摄之中每一张照片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来说,笔者建议大家都把拍摄照片的间隔设置为2秒,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正常速度50倍的拍摄效果,但对于部分运动速度较慢的物体(比方云层)来说,拍摄间隔就应该适当延长到5-10秒每张,不过当然了,拍摄一些照片并没有任何坏处,它可以让你的后期拥有更多调整空间,如果你嫌拍摄的画面速度太慢,你还可以使用后期的软件来进行加快,但如果你原本拍摄到的画面就已经太快,我们就无法通过后期来减慢视频了。所以超量拍摄总好过缩量拍摄。
8. 延时摄影入门技巧分享
导语:延时摄影指长时间定时定格延时拍摄,亦称低速摄影或定时定格摄影,是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图像或者视频,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画面的摄影技术,是一种定时、间断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的手段。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分享延时摄影的入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要器材: 单反相机、三脚架
辅助器材: 定时快门线、延时轨道、镜头滤镜等。
主要器材
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延时摄影,需要等时间间隔拍摄一系列照片,不太可能完全用手按动快门。很多相机不具备间隔拍摄功能,这就需要外部定时器了。
延时轨道
装有步进电机与快门控制器的摄影轨道。通过精密的电子和机械控制,使相机每拍摄一张照片便在轨道上移动一定距离,达到移动拍摄的目的。延时轨道是一种比较专业延时拍摄设备。
镜头滤镜
主要分三种,一种ND镜,用来过滤光线减低镜头进光量;第二种是滤色镜,用来调整拍摄体的自身色彩;另一张是星芒镜,用来调整光斑形状。
三脚架
延时摄影的拍摄需要稳定的拍摄平台,任何的晃动都会造成后期视频画面抖动晃动。三脚架可以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对于大范围位移延时,三脚架更是不能缺少。稳定压倒一切。一定要将摄像机牢牢固定在坚固的三脚架上,避免刮风等原因造成摄像机的晃动导致拍摄失败。
准备充足的备用电池、储存卡,延时拍摄一般要工作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所以一定要根据所需素材的时长准备充足的附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接通交流电进行拍摄。
机身设置
M档,ISO手动。光圈通常不宜过小,小光圈虽然能带来大景深,但也会带来镜头和CCD上灰尘的印迹以及光线的衍射。F8往上都是比较合适的光圈。白平衡手动,可以用预设,也可以手动调节K值。关闭机身高感降噪、关闭机身自动暗部补偿(尼康的D-lighting,佳能的高光优先模式、索尼和宾得的自动HDR)
注意点:在傍晚和日出的时候,光线变化较大。根据经验,冬季30分钟内,光线变化最高可达3EV,请适当调整曝光。
快门线设置
只需要设置INTVL选项(永诺MC-36b),这一项是每次拍摄的间隔时间。比如在拍摄城市白天的车流和行人时,间隔时间设置为1秒,机身设置快门速度在1秒以内。在拍摄城市夜晚的车流时,间隔时间设置为2秒到5秒之间,机身设置快门速度为间隔时间减1。(例:间隔时间为3秒,机身设置快门速度为2秒)在拍摄天空云层运动时,依云层运动速度,设置间隔时间为3秒到10秒不等,云层运动速度越慢,间隔时间最越长。
三脚架固定相机、取景
拍摄时长(分钟)=间隔拍摄的时间(秒)×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60
拍摄张数=24×最终想要片段的时长(秒)
例:最终想要一段20秒的延时摄影片段,间隔拍摄时间为3秒,那么拍摄时长为:3×24×20÷60=24(分钟),拍摄张数为:20×24=480张
注意点:一般尽量多拍,假如需要一个10秒的片段,那么最好原始片段在15秒到20秒,为视频后期的转场留下空间。
准备充分后就可以开始拍摄了。例如按照24帧的视频来算,一段15秒的视频需要360张照片。如果4秒钟一个时间间隔,则至少需要24分钟时间来拍摄。
后期制作
将拍摄好的照片导入lightroom或PS中,使用批处理对全部照片使用相同的操作调整。这里以PS为例,教你进行批处理。
1、打开ps软件,选择文件>自动>批处理。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执行操作的动作命令,然后定位到源目标文件夹,即所需要修改大小的图片所在位置。然后,点击确定。
将连续照片拼合成视频的软件很多。比如有:Photolapse 3、VirtualDub、QuickTime Pro、Adobe Premiere Elements、Lightroom、Final Cut Pro、Adobe After Effects。这些都可以制作视频,且不局限于这些,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能力去选择。
当然,后期制作决不只有拼合照片这一点,一段优秀的`延时摄影视频需要加入音乐,而且应用大量的剪辑片段。
那么面对成百上千张序列照片怎么能成为一段连续的视频?下面我们使用PR为大家讲解。
打开软件,在导入素材时只需要点选序列导入,导入后的片段就是一段成型的延时摄影,十分简单。注意,一定要点选序列导入,否则,导入的素材就是单针的静态图像,如果出现素材中断的情况,请检查你的文件名是否是连续的。
针对某些视频需要稳定处理的,我们可以把片段导入到Adobe After Effects中,然后利用AE自带命令变形稳定器加给片段即可。就这样,我们把不同的延时镜头放在一起进行剪辑配乐,最后就形成一段完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