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青铜器失蜡法的实验材料和步骤
失蜡铸造也叫精密铸造。艺术品也常用此种方式浇注。古代的艺术品大部分是此种方法。材料:蜡、制壳耐火材料(如石英砂、铝矾土等)、粘结剂(如水玻璃、硅酸乙酯、硅溶胶等)第一步,设计工艺第二步,制作模具第三步,向模具里打蜡,再把蜡件取出。蜡件的形状即浇注后铸件的样子第四步,修理蜡件第五步,将蜡件组到浇注系统上第六步,制壳。首先将组好的蜡件放到浆料桶中,沾上浆料,然后取出,把蜡件放到砂子中,这样蜡件表面就会沾上一层砂子。晾干。待这一层干燥后,继续这样的程序,一般五至六层即可。最后一层只沾浆料,不沾砂子第七步,脱蜡。在制壳时,蜡件表面不是完全被砂子包住,而是在水口顶露出一部分,这时把蜡件放到设备中,加热,把蜡熔化,流出。第八步,浇注。浇注时需要把壳预热一下。第九步,振壳最后,清理
Ⅱ 什么是失蜡铸造
失蜡法也称“熔模法”,在过去,它曾被用来制作佛像、鈡、鼎等,但现在却被用来制作各种产品、零件。例如,我们熟悉的一些产品如戒指,以及一些连杆、曲柄等零件,应用非常广泛。
通常有以下步骤:
刮蜡制作原型;
用铸砂等硬化原型;
融化蜡形成空腔;
将熔融金属倒入型腔。
以戒指的铸造为例,用作戒指原型的材料是“蜡”,因此可以轻松切削。使用特殊的工具手动刮蜡制作原型。当前,还可以在PC上设计3D CAD,CG等原型,然后通过3D打印制作原型。
接着用石膏在原型周围固化并融化蜡可产生空腔。然后,将金属倒入型腔并制成环。
简单的文字可能说不清楚,失蜡法也是很重要的铸造方法,详细文章讲解:原文链接
Ⅲ 失蜡铸造金饰常见的限制
限制如下:
形壳要洁净;形壳焙烧温度要足够,且保温;浇注温度要稍高;形壳要埋在沙堆里;半小时后方可移动浇注后的形壳。
失蜡法(英文lostwaxcasting),又称脱蜡法,是一种铸造方法,中国古代在青铜器铸造上已经使用这种方法,现代的精密铸造中称为熔模精密铸造。一般用于铸造立体结构非常复杂的、用常见合范法(模具组合法)所不能胜任的产品。失蜡法首先用蜂蜡、松香和牛油混合的蜡料雕出要铸的产品(蜡型),然后往蜡型上浇粘土澄洗出的泥浆,撒石英砂、碎植物纤维、锯末(木屑渣子)等。待干后再浇粘土和黄泥混和澄洗出的泥浆,再撒砂子。反复多次在蜡型外制好型壳后,将型壳拿到火上加热。蜡遇热融化成液态,从型壳中流失。此后将型壳烧结(不能陶化,故而烧结温度一般不超过800℃),再向型壳内倒入融化的金属液体进行铸造。冷却后敲掉型壳,就得到了和蜡型形状一模一样的铸造产品。
Ⅳ 失蜡法铸造工艺
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中国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4)失蜡铸造需要什么扩展阅读:
脱蜡法在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楚共王熊审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云纹铜禁和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青铜盘尊也是失蜡法制作的典型器物。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中国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Ⅳ 失蜡法铸造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
失蜡法铸造工艺流程是:
1.模型制作。
艺术家或模具制造商用蜡、粘土或其他材料创建原始模型。蜡和油基粘土比较常用,因为这些材料比较柔软。
2. 倒模。
用原始模型进行倒模。一般有刚性外模加上较软的内模,内模就是原始模型的精确负形。内模通常由乳胶、聚氨酯橡胶或硅树脂制成,由外模支撑。外模可以由石膏制成,但也可以由玻璃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
3. 铸蜡。
一旦模具完成后,将熔融的蜡倒入其中并且晃动使其在内表面形成通常约1/8英寸(3mm)厚的均匀涂层。
4. 去除蜡。
从模具中取出原始模型的中空蜡版本。可以重复使用模具制作多个副本,这仅受模具的耐久性限制。
5. 抛光。
对每个空心蜡复制品进行抛光,用加热的金属工具擦除分模线。蜡模表面不能有任何任何缺陷,看起来就像成品一样。单独模制的蜡模现在可以加热并组合在一起。
6. 开浇道。
蜡复制品被做成树状结构的蜡树,其最终将为熔融铸造材料提供流动并使空气逸出的路径。通常从顶部开始有一个蜡“杯”,蜡模通过蜡柱连接在各个点上。
7. 上浆。
将蜡树浸入二氧化硅浆料中,然后浸入砂状灰泥中,或一定晶粒尺寸的结晶二氧化硅。浆料和砂砾组合被称为陶瓷模具。干燥并重复该过程,直到至少半英寸的涂层覆盖整个部件。物体越大,壳体需要越厚。
8. 烧除。
将陶瓷外壳涂层放置在窑中,热量将二氧化硅涂层硬化成壳体,将蜡熔化并排出。熔化的蜡可以回收和重复使用,不过一般就简单地烧掉。现在,原始物品的形状就是硬化的陶瓷外壳内部,也就是以前由蜡所占据的负形。进料管现在也是空心的。
9. 测试。
让陶瓷壳冷却,然后进行测试以查看水是否会自由流过进料器和排气管。裂缝或泄漏物可用厚耐火膏进行修补。为了测试厚度,可以在外壳中打孔,然后打补丁。
10. 浇注。
在窑炉中再加热壳体,以便加固补片并除去所有水分,然后将口向上放入装满沙子的水桶中。金属在炉中的坩埚中熔化,然后小心地倒入壳中。外壳必须很热,否则温度差会破坏它。然后将填充的壳冷却。
11. 脱模。
外壳被敲掉,去除粗糙的铸件。金属浇口也被切断,回收用于下次浇筑。
12. 金属抛光。
最后对金属铸件进行打磨和抛光
Ⅵ 失蜡铸造(又称熔模精密铸造)用什么原材料铸铁还是铸钢牌号是多少谢谢!
一般是精密铸造不锈钢,如不锈钢304、316等。合格铸件表面细腻、饱满、尺寸精准。
Ⅶ 失蜡法铸造工艺流程是什么
制作模种→翻模具→翻制蜡型→配制石膏浆料→真空灌浆→硬化、干燥→脱蜡,焙烧→熔铜→真空浇注→炸石膏→清理→切割水口→打磨、抛光、着色→成品入库。
古代的工艺是在蜡模外面精细地涂上潮湿的粘土,然后一层一层厚厚的粘土涂上去,为下一步形成浇注青铜融液的空腔做准备。现代方法是先把蜡模在水玻璃溶液里浸泡,水玻璃又叫泡花碱,化学名称叫偏硅酸钠,是一种黏合剂。在外面挂上5-6层的耐火材料,稍大型的物件甚至要挂8-9层之多。
失蜡法铸造工艺的特点
曾侯乙墓尊盘底座为多条相互缠绕的龙,它们首尾相连,上下交错,形成中间镂空的多层云纹状图案,这些图案用普通精密铸造工艺很难制造出来,而用失蜡法精密铸造工艺,可以利用石蜡没有强度、易于雕刻的特点。
用普通工具就可以雕刻出与所要得到的曾侯乙墓尊盘一样的石蜡材质的工艺品,然后再附加浇注系统,涂料、脱蜡、浇注,就可以得到精美的曾侯乙墓尊盘。
Ⅷ 失蜡法铸造是什么
失蜡法铸造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由于蜂蜡较软可以进行精细的雕刻和热加工,工匠们可以对蜂蜡模具进行精细加工,从而制成复杂的铸件模具。模具制好后,再用耐火的泥料等材料填充模具的空芯部分形成泥芯,并进一步对模具包敷制成外范。
外范固化定型后,对整个模具加热烘烤,蜂蜡受热后熔化并流失,这时整个铸模就变成可以浇铸的空壳。铜水灌注在“空壳”的模具内冷却后,便铸成器物。
通常有以下步骤:
1.刮蜡制作原型。
2.用铸砂等硬化原型。
3.融化蜡形成空腔。
4.将熔融金属倒入型腔。
以戒指的铸造为例,用作戒指原型的材料是“蜡”,因此可以轻松切削。使用特殊的工具手动刮蜡制作原型。当前,还可以在PC上设计3D CAD,CG等原型,然后通过3D打印制作原型。
Ⅸ 失蜡法铸造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
失蜡法铸造工艺流程是用泥料塑造熏炉腹部内芯,阴干后在芯上贴蜡片,并在蜡片上雕空、刻纹饰,形成腹部蜡模。
用蜡料塑制出熏炉的蟠龙形底座;然后,还是用蜡料,在底座下面塑制出一个浇冒口;接着,将带有浇冒口的蜡质底座,与腹部蜡模焊接组装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蜡模。
在蜡模表面,用稀释的泥浆反复涂敷,形成能够承受铜液冲击的厚度;阴干后,在泥浆层外,用草拌泥包覆,制成整体泥范。
石蜡法的步骤
将泥范的浇冒口朝上,向内浇注铜液。等铜液冷却后,去除外范内芯,打磨精加工。将泥范的浇冒口朝下,入窑低温烘焙。经过烘焙后,泥范不仅变硬,而且使得泥范内的蜡模融化,顺着浇冒口流出。这样,就自然而然在泥范与内芯之间形成了空腔,这个空腔就是即将铸造成型的熏炉的造型。
失蜡法,是失模法的一种。失模法,就是用耐火造型材料包覆于可失性模之外,成为无范线的整体铸型。这种可失性模的材料,是所有可融、可挥发、或经燃烧后只剩余少量灰烬、因而易于清理的可成形材料,例如:坚硬的动物脂肪、蜂蜡、松香、植物纤维等。
Ⅹ 失蜡法铸造工艺流程是什么
工艺过程:
将蜡制成所要制作的型器样式,后将耐高温细泥浆淋至蜡型表面,并撒细沙在泥浆表层,反复多次,使之形成完整的型壳,干燥后加温使蜡质熔出,形成型腔,用以浇铸铜液(即:紫铜加铅、锌、锡等金属元素的溶液)。
完成浇铸后,经去壳、打磨、做旧,一件精美绝伦的仿古青铜器就展现于您的面前。
一般用于铸造立体结构非常复杂的,用常见合犯法既模具组合法所不能胜任的产品。
模型制作:
艺术家或模具制造商用蜡、粘土或其他材料创建原始模型。
蜡和油基粘土比较常用,因为这些材料比较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