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轴承怎么安装
1、使用轴承安装拆卸专用工具
先进的安装工具可以避免安装时工具和操作不当造成的轴承损伤,例如,安装轴承时,工作人员采用铜棒敲击法,轴承轴向受力不均匀,保持架变形,滚动体损伤,游隙变大,铜棒敲击中,铜末飞入轴承保持架,轴承故障容易发生。
2、安装前进行轴承检查
旧轴承需要检查滚珠(柱)表面是否有毛刺、伤痕、裂纹,旧轴承的径向间隙,轴向间隙是否合格,一般只测量径向间隙。对于新轴承,首先要检查轴承新型号是否正确,滚动轴承的径向间隙标准参照表1。例如,型号6318深沟球轴承,轴承内径90mm,其径向间隙范围为0.06~0.046mm,轴承最大磨损量为0.25mm
3、检查轴承与转子轴的配合尺寸
电机组装时,轴承与转子轴的配合尺寸(表2)
4、控制轴承和轴承室内油的数量
轴承和箱内油量过多,轴承滚动体滑动,滚动体由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轴承滚动体损坏,轴承油量过多,轴承箱内自由空间小,轴承运行温度上升一般电机端盖侧设有轴承油室(设计为双密封轴承的电机例外)根据电机的转速,轴承室的油注油量可以参照以下标准执行,电机转速<1500rmin时,加油,量为轴承室容积的2/3。转速在1500~3000r/min之间为轴承容积的1/2。转速&共同;3000r/min时,轴承容积的1/3以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高温高转速运行的轴承,尽量不使用带密封面的轴承,增加马达油盖的油量,安装加油嘴,可以提高马达轴承的运行寿命。
5、保证绝缘完好
外圈有绝缘设计的轴承,绝缘完好安装时破坏轴承绝缘时,薄轴承油膜被轴电压破坏,油膜破坏后,滚动体的润滑条件。不仅差,而且产生的电火花对于轴承滚动体产生电蚀,滚动体表面不仅加速了轴承的磨损。
2. 轴承的安装有几种方式方法
轴承的安装有几种方式方法有多种方法,一般是安踏槽直接往里放就可以的。
3. 轴承安装技巧
轴承的安装,需要注意受力均匀。
轴承安装在轴上,轴表面需要打磨去掉杂物避免出现明显阻力,必要时候可以抹一层薄薄的黄油。将轴承装入到轴承位,需要用到套筒,顶在轴承内圈,再用均匀的力敲击直到到达台阶处。
轴承装入到端盖等轴承位也同理,敲击过程避免损坏防尘盖。
4. 轴承安装的正确方法视频
一、使用轴承安装拆卸专用工具
先进的安装工具,能够避免安装时由于工具及操作不当带来的轴承损伤。例如,安装轴承时,工作人员曾采用铜棒敲入法,易造成轴承轴向受力不均,引起保持架变形,滚动体受损,游隙变大,且铜棒在敲击过程中,铜末飞入轴承保持架内,易造成轴承故障。
二、安装前做好轴承的检查工作
对于旧轴承,需检查滚珠(柱)表面是否存在毛刺、划痕、裂纹。旧轴承的径向间隙、轴向游隙是否合格,一般只测量径向间隙。对于新轴承,首先要检查轴承型号是否正确。
三、检查轴承与转子轴的配合尺寸
电机组装时,还需仔细检查轴承安装时轴承与转子轴的配合尺寸,轴承外圈与端盖孔的配合尺寸。
四、控制好轴承及轴承室内油的数量
轴承及箱内油量过多,会引起轴承滚动体打滑,造成滚体由滚动摩擦变滑动摩擦,损坏轴承滚动体,由于轴承油量过多,轴承箱内自由空间小,轴承的运行温度会上升,润滑脂赫度降低,滚动体润滑油膜变薄,润滑条件差,易造成轴承异音,表面失滑,缩短轴承的寿命。一般电机端盖侧设有轴承油室(设计成双密封轴承的电机例外),按电机的转速,轴承室可注油量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电机转速<1500r/min时,加油量为轴承室容积的2/3。转速在1500~3000r/min之间时为轴承室容积的1/2。转速>3000r/min时,应小于或等于轴承容积的1/3。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高温高转速运行的轴承,应尽量少用带密封面的轴承,增加电机油盖存油量,并装设加油嘴,可提高电机轴承运行寿命。
五、注意保证绝缘完好
对于外圈有绝缘设计的轴承,需注意保证绝缘完好。安装时若破坏了轴承绝缘,很薄的轴承油膜将被轴电压击穿,油膜击穿后,不仅使滚动体润滑条件恶劣,同时产生的电火花会对轴承滚动体形成电蚀,引起滚动体表面不光,加速轴承的磨损。
5. 怎样按装皮带机
安装
安装前应根据验收规则进行验收,并熟悉安装技术要求和输送机图纸要求。安装技术要求见设备使用说明书和GB50270-98标准的相关规定。
A、 安装顺序:
一般是:划中心线――安装机架(头架――中间架――尾架)――安装下托辊及改向滚筒――将输送带放在下托辊上、安装上托辊――安装拉紧装置,传动滚筒和驱动装置――将输送带绕过头尾滚筒――输送带接头――张紧输送带――安装清扫器等。
B、 安装注意事项:
1)、全部滚筒、托辊、驱动装置安装后应转动灵活。
2)、重型缓冲托辊安装时,应按图纸要求保证弹簧的予紧力。
3)、输送带接头时,应将拉紧滚筒放在最前方位置,并尽量拉紧输送带。
4)、安装调心托辊时,应使挡轮位于胶带运行方向上辊子的后方。
5)、弹簧清扫器、空段清扫器、按照安装总图规定的位置进行焊接。弹簧清扫器与机架焊接时要保证压弹簧的工作行程有20毫米以上,并使清扫下来的物料能落入漏斗。各种物料的易清扫性能不同,应视具体情况调整压簧的松紧来改变刮板对输送带的压力,达到既能清扫粘着物又不致引起助力过大的程度。
6)、安装垂直拉紧装置时,可在上部两个改向滚筒间用钢板掩盖,以防止物料散落在拉紧滚筒里损坏输送带。
7)、导料槽与输送间压力应适当。
8)、安装驱动装置时,应注意电动机轴线和减速机高速轴同心,应保证尼龙柱销联轴器两半体平行径向位移小于0.1毫米,在最大圆周上轴向间隙小于0.5毫米(带制动轮的尼龙柱销联轴器要求同此)
9)、直线段机架中心线直线度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并保证在任意25m长度内的偏差不大于4mm。
输送机长度(m)
≤10
10~30
30~50
50~100
100~300
直线度(mm)
3
4
5
20
30
输送机长度(m)
3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5000
>5000
直线度(mm)
50
80
150
200
250
2.3、试运转
A、 新安装的输送机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应进行2小时空载及8小时负载试运转。试运前,除一般检查输送机的安装是否符合安装技术要求外,尚需检查:
1)、减速器和电动滚筒内应按规定加够润滑油;
2)、清扫器,卸料车清扫器诸部件限位器安装情况;
3)、电气信号及控制装置的布置及接线正确性;
4)、点动电动机,观察滚筒转动方向是否正确;
B、 试运转期间应进行下列工作:
1)、检查输送机个运转部位应无明显噪音;
2)、各轴承无异常温升;
3)、各滚筒,托轮的转动及紧固情况;
4)、清扫器的清扫效果;
5)、卸料车带料正,反向运行的情况及停车后无滑移;
6)、卸料车通过轨道接头时应无明显冲击;
7)、输送带不得与卸料车行走摩擦;
8)、调心托辊的灵活性及效果;
9)、输送带的松紧程度;
10)、各电气设备,按扭应灵敏可靠;
11)、测定带速、空载功率、满载功率。
2.4、调整:
A、 在头部输送带的跑偏,调整头部传动滚筒。调整好后将轴承座处的定位块焊死。此时驱动装置可以不再跟随移动。
B、 在尾部输送带跑偏,调整尾部改向滚筒或螺旋拉紧装置,调整好后将轴承座处的定位块焊死(垂直拉紧尾架)。
C、 在中部输送带跑偏,调整上托辊(对上分支)及下托辊(对下分支)当调整一组托辊不足以纠正时,可续调整几组,但每组的偏斜角度不宜过大。在局部地区局部时期的跑偏,用调心托辊可以自动调整解决。
D、 若上述办法仍不能消除跑偏,则应检查:
1)、输送带接头是否平直,必要时应重接;
2)、机架是否倾斜;
3)、导料槽两侧的橡胶压力是否均匀。
E、 上述调整,应在输送机空载和满载时反复进行,使输送机至拖轮边缘有0.05B(B为带宽)左右的余量为准。
F、 调整输送带的予紧力:使输送机在满载启动及运转时输送带与传动滚筒间不产生打滑,并且使输送带在托辊间的垂直度小于托辊间距的百分之二十五。
G、 调整导料槽及清扫器的橡胶板位置,使其与输送带间不产生过大的摩擦。
2.5、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
A、 输送机的长期正常运转,是否正确安全操作,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有直接的关系,不正确的操作回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造成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物料砸坏输送带和跑偏撕裂输送带。
B、 必须尽量降低落料高度以减少物料的冲击,当物料高度超过1.2米时设计导料槽和给料漏斗时应使物料不直接冲击到输送带面上。输送混有大块物料时,应在物料达到输送带之前经过特别的倾斜的删格让粉状和小块物料经过物格先落到输送带上,而大块物料则沿着删格滚到已铺有小块物料的输送带上,从而防止大块物料直接冲击带面。
C、 必须及时排除引起跑偏的因素。引起人身事故的原因通常是在输送带运转是进行清理或更换零、部件。因此,坚持维修制度是避免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若机尾滚筒后方设有人行道时,应在机尾一侧设立栏杆或护罩,防止人员不慎被输送带卷入。在车式拉紧或垂直拉紧装置的重锤块下方应设立护栅防止人员走入重锤下方发生危险。
D、 输送机应尽量在带上物料卸净后停车。并以空载启动为宜,在多台联合使用组成运输系统时,亦应按此要求编制先启后闭的电气控制系统。
E、 每台输送机应有使用维修记录,作好交接班工作根据输送机的不同工作条件,可参照下列内容编制维护保养制度。
6. 轴承要怎么安装
轴承的安装
安装轴承时,如铁锤等直接敲击轴承端面可能损伤轴承,因此务须在轨道环圆周上 施加均等压力来装入轨道环。又,如对某一方的轨道(譬如外环)施加压力,经由滚动体将另一方的轨道环(譬如内环)压入则轨道面会发生压痕或伤痕,应予避免。
安装轴承须备有清洁剂干燥的工作场所。特别是超小及特小滚珠轴承的组装若有尘埃侵入即大为影响轴承的性能,因此应在无尘室进行,且必须检查轴承安装部位的尺寸 、精度、形状精度和光度,确认这些量度都在容许公差内。除以上事项外,其他应注意事项如下:
(1)轴及轴承箱(壳)之配合面
毛边、碰伤、凸出部、锈伤、油污等去除,另外,端面一小段予以涂上油润滑,如Spindle油插入时会更容易。
(2)组装用制工具
冲或压床等组装用制工具,选择合适之尺寸于轴承接触部位;安装工具上的污垢、毛边、切削等都必须除去。
(3)轴承
轴承须在安装前才拆封。又,轴承是在非常干净之制程中生产之高精密制品,请不要再作任何其他之加工,如清洗。
(4)紧度较小之轴承
紧度较小的轴承组装,大致可区分为压入轴、压入轴承箱(壳)和均等压入轴及轴承箱(壳),组装方法系在常温下利用套筒压住轨道环端面,借套筒将轴承压入,压入 力作用于轴承的中心。
其他应注意事项,如不可用铁锤以敲打之方式组入造成损伤及避免灰尘浸入。
7. 固定轴承的安装步骤有哪些
固定轴承的安装步骤:
1、往轴上安装轴承前,必须先拔下固定轴承外套的固定销,同时将轴颈表面打磨光滑干净,并在轴颈处涂油防锈兼润滑(允许轴承在轴上有稍微转动)。
2、在轴承座与轴承配合面涂润滑油,把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装入轴承座内。然后将装配好的轴承与轴承座一起套在轴上,推至所需位置处进行安装。
3、固定轴承座的螺栓先不要拧紧,要让轴承外套在轴承座内能转动。同样装好同一根轴上的另一端轴承和座,将轴转动几圈,让固定轴承本身自动找正位置后。再将轴承座螺栓紧固好。
4、装偏心套。先将偏心套套在轴承内套的偏心台阶上,并用手顺轴的旋转方向拧紧.然后再将小铁棍插入或顶住偏心套上的沉孔.用手锤顺轴的旋转方向敲击小铁棍.使偏心套安装牢固,最后锁紧偏心套上的内六角螺钉。
固定轴承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推力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固定端轴承使用的是能够承受联合(径向和轴向)载荷的径向轴承。这些轴承包括:深沟球轴承、双列或配对单列角接触球轴承、自调心球轴承、球面滚子轴承、配组的圆锥滚子轴承、NUP型圆柱滚子轴承或带HJ角圈的NJ型圆柱滚子轴承。
8. 轴承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轴承的安装方法,因轴承结构、配合、条件而异,一般,由于多为轴旋转,所以内圈需要过盈配合。圆柱孔轴承,多用压力机压入,或多用热装方法。锥孔的场合,直接安装在锥度轴上,或用套筒安装。
安装到外壳时,一般游隙配合多,外圈有过盈量,通常用压力机压入,或也有冷却后安装的冷缩配合方法。用干冰作冷却剂,冷缩配合安装的场合,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轴承的表面。所以,需要适当的防锈措施。
轴承的安装是否正确,影响着精度、寿命、性能。因此,设计及组装部门对于轴承的安装要充分研究。希望要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安装。作业标准的项目通常如下:
(1)清洗轴承及轴承关连部件
(2)检查关连部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
(3)安装
(4)安装好轴承后的检查
(5)供给润滑剂
(8)皮带机轴承怎么装扩展阅读
轴承日常检修要点
1、轴承质量
首先,检查润滑油脂是否有变质、结块、杂质等不良情况,这是判断轴承损坏原因的重要依据。
其次,检查轴承有无咬坏和磨损;检查轴承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表面的光洁度以及有无裂痕、锈蚀、脱皮、凹坑、过热变色等缺陷,测量轴承游隙是否超标;检查轴套有无磨损、坑点、脱皮,若有以上情况应更换新轴承。
2、轴承的配合
轴承安装时轴承内径与轴、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非常重要,当配合过松时,配合面会产生相对滑动称做蠕变。
蠕变一旦产生会磨损配合面,损伤轴或外壳,而且磨损粉末会侵入轴承内部,造成发热、振动和破坏。
过盈过大时,会导致外圈外径变小或内圈内径变大,减小轴承内部游隙。
为选择适合用途的轴承,要考虑轴承负荷的性质、大小、温度条件、内圈外圈的旋转状各种条件因素。
3、 轴承间隙的调整
轴承间隙过小时,由于油脂在间隙内剪力摩擦损失过大,也会引起轴承发热,同时,间隙过小时,油量会减小,来不及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提高轴承的温升。
但是,间隙过大则会改变轴承的动力特性,引起转子运转不稳定。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和使用条件选择核实的轴承间隙。
9. 轴承的装配方法,有哪几种
轴承的装配方法有以下三种:
1,锤击法
用锤子垫上紫铜棒以及一些比较软的材料后再锤击的方法,要注意不要使铜末等异物落入轴承滚道内,不要直接用锤子或冲筒直接敲打轴承的内外圈,以免影响轴承的配合精度或造成轴承损坏。
2,螺旋压力机或液压机装配法
对于过盈公差较大的轴承,可以用螺旋压力机或液压机装配。在压前要将轴和轴承放平,并涂上少许润滑油,压入速度不宜过快,轴承到位后要迅速撤去压力,防止损坏轴承或轴。
3,热装法
热装法是将轴承放在油中加热到80℃-100℃,使轴承内孔胀大后套装到轴上,可防止轴和轴承免受损伤。对于带防尘盖和密封圈,内部已充满润滑脂的轴承不适用热装法。
(9)皮带机轴承怎么装扩展阅读:
轴承的结构:
滑动轴承:滑动轴承不分内外圈也没有滚动体,一般是由耐磨材料制成。常用于低速,轻载及加注润滑油及维护困难的机械转动部位。
关节轴承:关节轴承的滑动接触表面为球面,主要适用于摆动运动、倾斜运动和旋转运动。
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其中径向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为0的向心轴承,向心角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轴承。
轴向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为90的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轴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