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去尼泊尔旅游要带什么摄影器材
尼泊尔是一个以人文摄影为主的国家,当然也有风景创作的摄影部分,因此必须携带的镜头是广交、中焦和长焦,一般来说广角得达到17mm,长焦得具备200mm即可。
1、尼康用户推荐携带镜头的顺序为:24-70 70-200 14-24 16mm鱼眼镜头 增距镜。说这么多并不是让你带齐这么多镜头,而是尽量带齐,别到时候想要拍特别的效果却没有镜头,找人借的话又不怎么方便。假如你只想带一个镜头的话,那就带24-70,带两个必然就是增加70-200了,到时候拍大风景照可以用到。
2、其它摄影器材:三脚架、闪光灯(必须带,各位切记)。附件:偏振镜、中灰渐变镜。三脚架的话,航空公司是要托运的,所以在启程的时候这个需要注意一下,可以整个摄影团一起托运。
3、如果你有随时都背着摄影包的习惯,那么建议你带一个小点的包就足够了,因为我们摄影团的话一般都是长时间离开汽车在大街小巷进行摄影采风的,体力如果不是很强盛的话,还是不需要背大摄影包了。到时候如果拍风光的话,会建议带大的摄影包。
4、为了在尼泊尔更好的创作,请各位随身携带一些糖果和零食文具等,送给当地小朋友的礼物,当需要他们摆拍一些摄影题材的时候,也可以更方便的交流。
Ⅱ 你在出去旅游的时候觉得用什么相机好啊
如果是我自己的话,我会选择5D4作为基础机身,24-70LII或者24-105LII作为主力镜头。广角可以考虑11-24L、sigma14mm定焦、16-35LIII等,长焦考虑100-400L2。这样的思路,大概3枚镜头就把11mm-400mm的焦距囊括。当然,出国旅游的话,如果去非洲,肯定要带大炮,328、540少不了。如果去南北极拍极光,大光圈超广角也必不可少。
Ⅲ 打算在非洲工作一段时间,想把家里的电脑、相机、及一些摄影设备带到非洲去,怎么办
走海运吧,相对便宜些。我一哥们刚移民澳洲,基本都是靠海运运过去的。
Ⅳ 一名专业的旅行摄影师外出必须要准备哪些摄影器材
在旅行摄影方面,你需要进行研究并只打包旅行的必需品,不必要拖着设备和配件,这些设备和配件会给你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使体验变得不那么愉快。如果你正在考虑您的第一次旅行摄影之旅,这里是你想要随身携带的必需品。
1. 相机
雨袖(一个很好的替代品是浴帽,通常可以在您入住的酒店找到)
倾斜布和镜头笔,以保持你的装备清洁无尘。
10. 保险
旅行摄影会带来很多风险,而且你可能会携带昂贵的装备,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可能损坏你的配件或相机的事故,保险是旅行摄影师的必备品。
我们希望您已经考虑到这个有用的列表,为你的下一次旅行摄影外出打包,以便你可以轻装上阵。
Ⅳ 东非旅游摄影攻略:器材准备与注意事项
导语: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前往特殊景点旅游摄影,但鲜少人写要怎样为这可能是一生一次的经验留下回忆做好准备,所以虽然技术不佳,还是写写一些自己前往东非时的心得分享。
准备前先问问题
首先就是要去照什么,去哪里照,与什么时间去?其实东非(这边指的是肯亚,坦尚尼亚)不外乎是照动物,风景,而许多人的首选为6-9月间,因为那是动物大迁移的时间,常常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牛羚,其中又以猫科的猎杀与鳄鱼的扑杀,渡河最为有名。人文来说主要是当地的市集与马赛村落为主。
旅游方式则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不同地貌的国家公园,然后进行每日约两次的GAME DRIVE,就是司机开车带你在国家公园内找各种不同的动物拍摄。国家公园内是不可以下车的。
由于主题太不一样,每个摄影者的喜好,对品质的要求都不同,很难写出一个大家都会认可的摄影器材选择,我也只能分享一些我的配件与方法,让大家参考。
两个机身
你永远不知道哪个机身会坏,所以我永远带两个机身。个人的选择是Canon 5D III+7D,主要是因为两者使用相同的镜头,记忆卡与电池,携带上非常方便。这样的组合除了有个安全的备份,同时可装上不同焦距的镜头,避免临时要换镜头却没拍到的窘境,还可大大降低入尘的机率。
▲Canon 100-400mm我大多拿这来当特写用的镜头
你所需要的镜头
我都是轻便为主,所以带的是24-105mm、100-400mm、50mm定焦镜、APS-C专用的18-200mm旅游镜。两台机身,加上这样的组合,可以涵盖24-400mm(在APS-C机身上可达到600+)的焦距,可以满足我大多时候的需求。
由于非洲国家公园内的旅馆大多节约用电,所以还是需要大光圈的镜头,我选50mm/F1.4 主要是因为小巧。至于18-200mm,主要是用在需要不同焦距,但环境恶劣无法更换镜头,也不适合带两组机身的状况下,热气球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超广角部分我都是使用接图来代替。旅游时因为考虑要保留背景,同时大多是白日出游,我几乎不使用大光圈镜头。
▲50mm/f1.4 很适合于光线不足的旅馆拍摄
三脚架
非洲使用三脚架的机率不高,因为国家公园内是不能下车的,同时车上放三脚架意义也不大,因为有一堆摄影者车上走来走去根本稳定不了。唯一比较有可能的是于旅馆拍夜景与星轨,问题是,这两个主题我都没兴趣。非洲是疟疾疫区之一,晚上蚊子多,我不想冒险。车子上我推荐简易的沙包,让人可以在车窗等附近放置相机,减少手晃的机率。
▲大景我比较喜欢用接图多过广角
▲大家都花时间在构图与故事性
四颗电池
虽然目前电池的续航力很好,同时电池状况机身都会检查,不像以前突然说死就死,但多备无患。首先是因为拍照的关系有时候常常在外面,虽说不大可能,但还是有机会一天用完一整颗电池的用量。
第二就是回旅馆休息的时间有时候不久,没有足够的时间充电,所以这时候是直接留一颗用耗尽的电池在旅馆里充电,外带含两个机身内的只有三颗,一颗备用,不算多。
▲旅游镜望远端的压缩效果也很适用于远方的物体
尽量多带记忆卡(或大容量记忆卡)
基本上第一次到非洲的人都会忍不住不停地按快门,毕竟什么事都新鲜,大家不是用最大图档就是用RAW,一天六小时下来,不用几天记忆卡就用完了。我个人很讨厌带许许多多的记忆卡,它容易造成混淆、遗失、跟档案输入时的重复档名,所以我都是买64G 高速卡。相同的这样造成记忆卡损坏的风险,所以我只买爱用的SanDisk。一次旅程下来,我带了一张64GB SD卡、一张64GB CF卡和一张32GB CF卡,其实最后我只用到一半不到。
▲在非洲你的焦距永远是不够的
一台可修图的电脑
虽然时间不多,但基本上还是有时间可以用电脑,除了与文明社会联系的网路之外,就是检视与备份自己的照片。我所遇过的摄影者不论多强,也都有检视自己拍摄照片的习惯,确认与自己想样的感觉相同。这些小小的光圈,快门,对焦与杂讯比例与差异,对一些摄影爱好者是很重要的,而相机上的小萤幕不容易看出来。所以,还是带台小笔电吧。
多移动你的双脚、尝试不同的构图与技术
这真的是自行发挥,可以说出一套原则的话那就变成每个人都拍得一模一样,也没有意义了。自己试试看不同的`构图,拍摄组合,检视结果然后修正,这也是摄影好玩的地方之一:「预期准备与检视结果」。
▲用长颈鹿带背后的足球场
▲用牛带头上的小鸟
其他注意事项
带相机去极地摄影就是拿去操的,所谓的「防滴防尘」是保险,不是保证。个人很推荐电池充电器带「无电线的」,然后多国插头使用CARD牌的,因为可以同时接插头和USB充电,LENSPEN镜头清洁笔记得带。
许许多多的人说旅游应该要用眼睛去看,这在非洲不大一样,因为大家本来就常常要透过望远镜看,所以用相机也没差。同时东非也是最适合带两个机身旅游的景点,因为绝大时间是待车上看动物,并不造成身体的负荷。
摄影器材因为怕遗失我从不离身,所以我都是用手托运的,尤其是非洲。要注意手托运承重限制为大约七公斤,同时三脚架因为飞安规定不可放置。
▲山谷用狒狒点缀
▲热气球上你真的从广角到望远都需要
我跟我的朋友们用的器材从全幅、APS-C、手机、DC、底片机。镜头从大三元、小三元、旅游镜、定焦镜,全部都有。只能说完全是个人喜好问题。非洲我去过两次,约两个月的时间,强烈推荐对摄影品质有进阶要求的人,使用一定品质的器材,毕竟去的费用不低,不必在这地方反而省下来(摄影器材可保值且好的镜头容易转卖)。
不是每种极地我都推荐「双机流」或单眼。南北极很适合一机一镜,海岛很适合防水相机,这以后我有机会会慢慢一一介绍。
别想着要拍出啥惊世大作,放松心情,那照片不管怎样都会保留自己当下快乐的感觉与回忆,毕竟这些照片八成不是用来得奖或赚钱的,何必在意?
▲构图反而比技术更能诠释摄影者的美感
Ⅵ 十一去非洲天气怎么样 国庆节去非洲旅游要准备什么
非洲很大,看您去哪里? 北非有突尼斯、摩洛哥;东非有东非的动物大迁徙;中部非洲看维多利亚大瀑布;还有南非的好望角,纳米比亚的红沙漠。如果您想国庆期间来东非看动物大迁徙,需要准备:
东非入境黄皮书(小黄本),往返机票; 坦桑尼亚入境可以直接办理落地签,肯尼亚入境则需提前网上办理电子签。
摄影器材:单反加长焦镜头(至少200镜头),脚架(便于拍摄),望远镜(选备)
防蚊虫叮咬药品。
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特别需要准备的了.
Ⅶ 旅行摄影最实用的镜头组合是什么
旅行拍摄的题材,无外乎风景风光,人文纪实,人物人像。
对于携带什么样子的镜头组合,根据情况的不同,给出大家三个组合的建议。
一、 自驾游形式的专业旅拍,并且拍摄主题需要兼顾内容较多。因为有车的便利性,配备一个大的镜头包,一个随身的相机包。带齐大或小三元(16-35、24-70、70-200)三个焦段的镜头,然后加上14mm、35mm、85mm等定焦镜头,如果有野外远摄和打鸟需求,长焦镜头也要带上。
实际拍摄中,根据需求,更换挂机头,其他镜头和器材放在车上就可以了。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相机的配备更好。
这是比较完善和专业的旅拍配备。当然器材和镜头很多,很重,是绝对不适合自驾之外的其他旅拍方式的。
二、专业度要求不高的,随性随意的旅行拍摄,交通工具经常变换,而且还可能长途跋涉。建议搭配镜头 24-105 加 50定,如果有大光定广角镜头,可以带上,没有就算了。一般题材风景、人像,应该可以足够应对了。
三、品质要求较好的旅拍,但是非自驾形式,器材不宜太笨重、繁琐。建议镜头16-35mm,兼顾广角风景到人文纪实,然后再带上50mm定和85定就可以了。当然,缺少长焦镜头的组合,就不要奢望“打鸟”之类的拍摄题材了。
有人会建议,旅行拍摄的室外拍摄,一定要带上70-200mm这个镜头。如果是短途旅行的话,这个镜头还可以考虑;如果是长途跋涉的话,体力好的男摄或许还可以,女摄的话,真心不建议。
2016年,我曾带着70-200mm镜头去斯里兰卡旅拍过,当时只考虑,这支中长焦镜头在室外人像的优异表现了。整个行程转机倒车,带着这么个大家伙,真的是苦不堪言。
这是心有体会的肺腑之言,想带没问题,找好小哥哥专门给你背镜头哦。
旅行摄影最实用的镜头组合是什么?
这个要看你是风光为主还是人文为主。如果在大三元里面考虑,风光为主就带16—35/2.8加24—70/2.8;人文为主就带24—70/2.8加70—200/2.8,当然,别忘带上三脚架和快门线。
第一、16—35/2.8是风光尤其是“大”风光拍摄利器 。它的特点是视角范围大,适当夸张的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成像 优质 自然,色彩还原度高,拍摄大风光就是首选。
第二、24—70/2.8是人文、活动拍摄利器 。这款镜头适应强,能够兼顾风光、人文、人物活动和人像的拍摄,画面变形很小,尤其适合城市风光、人物活动的拍摄,人像拍摄也有良好的表现。
第三、70—200/2.8是人物和“小”风光利器 。它是人像拍摄的利器,焦段较长,与人物的拍摄距离适中,不会有被拍者很拘谨和尴尬的情形,适合大场景人物活动的拍摄,近能特写,远能全景;拍摄风光也有不错的表现,如果觉得它的视角还不够大的话,可以借助接片手段,也能拍摄中上场景的自然风光。
究竟使用深样的组合,主要看本趟旅行拍摄的主要内容和个人使用喜好,不能绝对的看待。
旅行应该是边玩儿边拍,将自己走过的地方比较有特点的内容记录下来,这个就需要个人负重越轻越好,这样才能玩儿的高兴,要是带的东西重的自己都受不了,那还有心情旅行拍摄呢?
建议:根据自己 的 旅行目的,取舍摄影器材,如果去非洲大草原,建议带长焦;如果去风景区,16—35或24—70:如果去人文味道浓厚的地方,建议带24或35定。
18--200;24--240
这些是我常用的设备,来张合影先,漫漫旅行路上,谁不希望一路出大片,留给以后的自己细细品味、回忆,当然,在设备上,就不能马虎,都说手机也可以出大片,那是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不是给追求完美的我们!
旅行拍摄,近交!远攻!怎么说呢,由于我们要不断的更换新鲜拍摄环境,近摄和远摄尽量能够满足快速切换,这样在旅途上才不会错过一些瞬间即逝的美妙风景、还有那些人,那些事!
所以设备上我个人使用的是双机双镜,5d3+a7r3,镜头35 1.4+70-200 2.8,这种镜头组合能够在我尽量保持能够保证画质的条件下能够快速的切换。当然,单机也可,就是换镜头稍微耽误时间。
35mm1.4 L镜头应用范畴很广,人文,风景,特写,星空,她几乎全能,在有模特的情况下,可以较近距离拍摄,方便与模特沟通,画质上更不用说,用过的都知道她的好:)不废话,最具实用价值镜头非他莫属!(个人习惯问题,不喜就喷哈)
70-200 2.8,虽然与35画质有一定差距,好在是大光圈变焦,在远处自己无法到达的区域,使用能够及时抓拍有效镜头,不错过每一寸风景,旅行必备佳品!
我的配置基本就是这样,和莱卡大咖们的追求比肯定不如了,不过我觉得还是蛮实用的,图片均为本人拍摄!仅供参考,互相学习。
旅行摄影,我个人理解,首要的是旅行,次要的才是摄影,与纯粹的外出摄影创作不同(自驾游除外)。
我喜欢“跟团游”,也喜欢摄影。我使用的是尼康D810相机, 旅游 时镜头组合是:尼康“大灯泡”(14-24f2.8)+“大竹炮”(70-200f2.8)。两种金圈变焦头,不仅画质不输定焦,而且拍摄起来也方便。无论是拍风光、建筑等大场景,还是拍人文、人像、动植物,尤其是手持夜景,都能应对自如。
有人喜欢带24、28、35、50大光圈定焦,加“大竹炮”也是可行的。
下面分享的照片,是我 旅游 时拍摄的,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师友们的指点。
旅行大多拍摄题材就是风光,人文和人像。
各题材又可细分,比如风光,有些人又倾重于星空,有些人又是生态摄影,专业打鸟。
所以旅行没有最佳镜头组合,根据你的拍摄目的和需求。
当然,如果你只是一个旅行摄影爱好者,不拘泥于某一题材创作,或者是风光,人文,人像都会涉猎,那么建议大三元都带上,然后户外再带个35/1.8定焦镜头,我觉得就足够了。至于“大三元”是哪些镜头,解释如下:
“大三元”镜头指的就是恒定F2.8最大光圈的三只变焦镜头的总称。这三只镜头一只是负责超广角、一只负责标准变焦,一只负责长焦,三者加起来可以覆盖从超广角到长焦的最常用焦段(佳能和索尼是16-200mm,尼康是14-200mm,宾得是15-200mm),因此,就被称为“大三元”。同时,只有最高档次的恒定光圈镜头,才能被冠以“大三元”之名。
除此之外,你的机身装备和体力状况,你的镜头拍摄使用经验,拍摄技术水平,旅行目的地环境(大海,沙漠……),旅行方式(长距离徒步或其它方式)都会影响到带什么镜头,因为毕竟镜头又重,换镜也麻烦 。
总结一下,只有根据旅行目的地,拍摄需求和个人兴趣,挑选最适合此次旅行的拍摄装备和镜头。如果只带3个镜头,非要最实用,我选35定焦头和24-70,还有70-200。如果只带一个,我选24-70焦段。
求所必而弃不必 ,欢迎各位摄友,驴友补充,指正,交流。
广角1635,长焦70 200。
本人也喜欢经常旅行,看看不同地方的美景及人文,试过背一些器材出去,还有无人机gopro 之类的都背出去过,但久而久之意识到很多时候背太多器材都是用不上的,反而给旅行带来不小负担,所以推荐一镜到3镜,出去旅行毕竟是带有人文色彩,拍人的时候最好带一些周围环境的风情,所以不太推荐背长炮出去,除非是有拍野生动物鸟类等需求。
一镜24-105
二镜24-105+35定
三镜24-105+35定+12或14定
四镜大三元+85定
五镜大三元+35定+85定
再多可以都换成定焦头了,不过那样的旅行就像抗袋面在路上走,实在让人受不鸟,极大的降低了旅行的乐趣。
其实旅行摄影只是一个大的范围,旅行途中也会有人像创作,风景小品,甚至微距摄影等等,所以没有一镜走天下的镜头,只能根据自己旅行途中主要的拍摄题材来选择,因为各自用的品牌和机型不同,所以就不推荐具体的镜头组合了,就从镜头类型方面来说一下。旅行摄影里面风景拍摄自然占大多数,所以要有一款画质比较好的广角镜头,为了构图方便最好是广角变焦镜头,光圈适中即可。因为有时候还需要有夜晚和星空的拍摄,所以可以再上一款超广角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拍摄宏大场景的片子。中间焦段来说可以选择24-70适合平时当做挂机头,风景人文都可以搞定,然后长焦可以再搭配一只70200,只要不打鸟不射月,基本的都可以满足了。
Ⅷ 到两极拍摄所需要哪些装备
导语:两极指的是南极与北极,由于这两地范围实在太大,所以大多人说去过两极,其实指的是南极洲与北极圈。南极中心点一般人不太能去,北极中心点因为环保问题去过的也不敢太招摇。
我去的是北极圈的冷岸群岛与南极圈的Falkland,南乔治亚为主,两者都有人类居住,不须破冰船,同时也是CP值较高的生态摄影路线。
至于要什么时候去?要拍什么?基本上两极都是要夏天才能去(白昼与温度问题),但因为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大约11-2月出发,北极则是6-8月。至于要拍什么则差异很大,南极动物是拍杀人鲸、鲸鱼、企鹅、海狮等,北极则是拍白鲸、北极熊、鲸鱼、海狮等。但对于大多人来说,就是南极拍企鹅,北极拍北极熊。
两极旅游因为白昼的关系通常没有夕阳
两地都有美丽的冰河,其余的我也不多述,毕竟两地都极大,像是不可能简短几字形容完台湾生物地貌一样,会意即可。
至于极光团则不大一样,时间地点会落于北极圈9-3月间,大多在北欧,阿拉斯加与加拿大拍摄。
和东非摄影须知一样,每个人选用的器材,拍摄的目的与喜好都不一样,我只能供给个人经验分享。一些基础的配件会与非洲篇类似。请注意,以下设备推荐主要是以欧美旅行社QUARK EXPEDTION的两极行程为主,在两极夏日出发,旅游方法主要为“住船上,小艇上岸探索”,但不是每一家公司或所有极地行程都是这样的。
两个机身
你永远不知道哪个机身会坏,所以我永远带两个机身。我的选择是Canon 5D III+7D,主要是因为两者使用相同的镜头,记忆卡与电池,携带上非常方便。这样的组合除了有个安全的备份,同时可装上不同焦距的镜头,避免临时要换镜头却没拍到的窘境,还可大大降低入水的机率。不同于非洲,两极更换镜头怕的是入海水、雾、雨,跟温差时产生的湿气。
高倍率变焦镜品质真的不好,但很方便
北极熊的拍摄距离常常是以公里计
企鹅的拍摄距离常常是几公尺内
你所需要的镜头
我都是以轻便为主,所以带的是24-105、100-400与APS-C专用的18-200。不同于非洲,两极摄影常常需要坐小艇和走路,背着两套相机非常不方便,所以我大多是根据每次的状况选择要搭配的机身与镜头,不足的部分通常是广角端,我会用iPhone来替代,还可录像。18-200是一只品质不好的万用镜,可以用于需要广焦段,但不一定需要高倍望远时使用,比如说不上岸的小艇探索行程。假设容许的话,我认为28-300是最适合北极的镜头,可惜那价钱我实在买不下去。
三脚架
三脚架可以当拐杖使用,但实际用来拍摄机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下岸的时间大多是不断的探索与步行,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停下来拍照。两极行程的时间又多为永昼(没有夜晚),所以连带也不需要常曝的夜景与夕阳。真的很要求的人还是可以带啦,不过我看带的人大多是用来录像的。
救难队,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三到四节电池
必须再一次提醒,两极不一定适合带两组机身拍摄,因为有太多的'恶劣天气因素。也因为这样,我推荐每次只带一机一镜,与导游确认每次参观的景点比较适合哪种组合即可。许多人问电池是否冷天气比较容易用完电,个人使用过Cano 450D、 5DIII、7D、Nikon D80和Sony A55,目前没有这方面困扰。真的很担心的话多带两节电池,放在夹克内衬保暖即可。
大容量记忆卡
与非洲一样,许多人第一次来会很兴奋地把相机当机关枪用,配合着越来越大的RAW档,很快就用完所有的存储卡。所以我建议多带。我爱用的还是SanDisk,个人经验中它的稳定度较高。因为考虑到可能会用相机录像,用的都是Extreme 64G。我通常都是带一张64G SD、一张64G CF,加上一张32G CF备用。我从没用完过。当然,也是因为我鲜少用RAW,同时也没那么喜欢拍不停。
大多时候特殊的构图与美感反而比较容易让人注意
别忘记人也是美丽的风景之一
你永远不知道会要去拍什么
一台可修图的电脑+IPAD
因为两极船只待船上的时间很多,运气不好被浮冰包围就整日无法下岸,推荐至少带一台电脑,外加一台iPad。这样的组合不但可以修图,还有些闲暇时的娱乐。
两极拍摄重点在于全手动,因为常会需要依据状况改变快门,光圈与曝光的设定。个人推荐曝光时多使用光圈优先,ISO上限全幅不要超过3200(平常控制在400之下,快门不低于1/640,光圈则是看自己的喜好而定。)当然,这是一个参考值,依据每个人的喜好与想诠释的意境而变。
其他
不论是哪里一个国家,我习惯手提自己的重要摄影装备,两极也是一样,记住手提行李不要超过七公斤,三脚架不能放手提行李中,不然会被没收。
基本上我摄影与重要物件一定是陪我一起登机的
每一次搭小艇前先跟船务确认今日是否有要登岸?要去拍什么?与哪支镜头比较推荐。QUARK都有配置摄影师,都很专业,所以问一下最安全。
构图来说推荐低一点,不要都用俯视的角度,比较生动。
眼睛里的倒影
远处抓痒的北极熊
多带些零食,尤其是速食面与牛肉干在我印象中都特别受欢迎。我几乎都是一个满的手提箱去空的回来。我是帮六人带,不是我一人吃完。
请携带基本的相机雨套,没有的话用旅馆的浴帽。那边的小艇的水常常会有水泼上来,外加大雾与下雨。
万一相机掉进水里,取出电池与记忆卡,不要继续使用。相机是机械,开启电源可能会烧毁里面的IC,所以最安全的方法是带回去修理。有可能不会完全报销。
两极的海域都带有大量盐巴,当清理时你可能会发现白色盐巴结晶。注意要先清理掉所有的盐巴,才可变焦或擦拭镜片,避免伤害镜头。由于盐巴与湿气都很容易侵蚀相机,所以拉环与塑料皮都可能会剥落,这是正常。
相机去极地摄影就是拿去用的。去过两极、非洲与海岛摄影后,那台基本上也算的上是神话了,能用就好,别在意些许的摔伤与擦伤,器材能被好好使用寿终正寝也算是幸福的。
Ⅸ 准备去肯尼亚旅行需要做哪些功课
5、动物大迁徙:一般是7-8月,有时候也会由于季节问题,推迟道9-10月,可是即便是错过动物大迁徙如此壮观的时间,也会看到非常多的动物,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6、相关书:很多要准备的东西,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但是去之前要多读一些肯尼亚相关的故事,让这趟旅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有了厚度。肯尼亚有太多的故事,这里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旅行指南孤独星球出版的《肯尼亚》,一本是目前绝版,但是可以找到二手书的《白色马赛》。内容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