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运动器材有哪些
运动器材大多起源于劳动工具和战斗武器。如标枪和弓箭,既是古人类狩猎用的工具又是古代士兵的武器,后来演变成为现代投掷和射箭运动的器材,又如以刀、枪、棍、棒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体育器材,就是由古代的各类兵器发展而来的。
运动器材主要有3种分类方法:依据体育运动的项目分类这是将所有与同一运动项目有关的器材和装备等归为一类的方法,如田径器材、举重器材、冰雪器材等。依据体育器材的性质分类一般可分为指定器材、自备器材、场地器材和其他器材等 4类。指定器材类是竞赛双方共同使用的,为避免产生分歧而需事前加以指定器材的牌号(商标)、生产厂家及规格型号;自备器材类是运动员自己使用的器材,如球拍、帆船和赛艇、船桨、运动服装、护具、鞋帽等;场地器材类是指竞赛和训练场馆的设施装备器材用具,如各种球门、球架、挡板、计时记分装备、裁判用具等等;其他器材主要指非竞赛使用的器材,一般是体能训练、健身活动、体育游艺用器材。依据体育器材的用途分类分为竞技体育器材、国防军事体育器材、中国民间体育器材、健身健美体疗康复器材、儿童体育游艺器材、伤残人竞技器材、辅助性器材等。
运动器材( sporting equipment) 是竞技体育比赛和健身锻炼所使用的各种器械、装备及用品的总称。体育器材与体育运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 潜艇应该有哪些仪器
一艘潜艇上的仪器有成千上万,其中专门只属于潜艇的最主要的仪器有:回
1、压缩空气(两个用途:(1)用来答排出水箱里的水,控制潜艇的上升;(2)潜艇在水下进行鱼雷发射,也需要压缩空气的帮助,才能把鱼雷推出鱼雷发射筒)
2、声纳(重要性人所共知,相当于潜艇的耳目,潜艇没有声纳,在水下就是聋子瞎子)
3、深度计(不解释)
4、制氧机(不解释,注:只有核潜艇有)
5、潜望镜(不解释)
6、通气管(不解释,注:只有常规潜艇有)
7、通讯浮标(用于水下接受卫星的通讯)
8、长波电台(用于水下无线电通讯)
9、空气净化机(不解释)
10、水下厕所(不解释)
11、水箱控制阀(不解释)
③ 海军经过怎样的锻练才不晕船
主要是平时多进行适应性训练。比如:在专业的船艇模拟器上训练、利用简单的训练器材等。
另外,在海军船艇上或基地都会备有抗晕船的药物以供不时之需。当船艇出海需要恶劣天候,造成船艇的严重纵摆和横摆时,为防止晕船,舰上官兵还会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比如减少走动,将自己的身体绑在固定物上等。
当然,为了防止晕船,除了以上这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平时加强综合体能锻炼。但即便如此,头几次出海时仍然会遇到晕船的情况也实属正常。次数多了,应该能渐渐适应的。
④ 赛艇附属构件名称
竞赛器材
艇
赛艇是一种专门用于比赛、训练的船艇,两头尖瘦、艇身狭长,艇身主要由玻璃钢、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制成。最长的八人艇全长17-18米,最宽处为57厘米;最小的单人艇长8米,最宽处仅29厘米。安全球所在的位置为船头,稳舵所在的位置为船尾。与龙舟等传统船艇不同的是,赛艇桨手坐在艇上时,背朝着船头,面对着船尾。在多人赛艇中,将每一个桨位从船尾至船头进行编号。
桨
桨是赛艇的重要配套器材,是供运动员划动赛艇前进的主要工具,一般用优质木材、碳纤维或两种材料相结合制成。桨的一端为圆杆,称为桨柄,划桨时运动员握住这一部分后拉和推桨;另一端为桨叶,呈斧形或柳叶形,其作用为抓住水中支点,利用杠杆原理,支撑船艇前进。
安全球
赛艇运动员背向前进方向,无法看见划行前方的情况。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定在赛艇的船头上必须安装一个直径为4厘米、用软橡胶制成的白色圆球作为安全缓冲装置,称为安全球。
桨架
桨架通常由四五根铝合金细管组合焊接而成,其外端是一个可以打开和闭合的桨环。桨放在桨环间,桨叶在水中,运动员划桨时,力量传递到桨栓柱上,利用杠杆原理推动赛艇前进。
脚蹬架
脚蹬架位于船舱的最前端,上有专门供运动员穿着的运动鞋,固定在船艇上,有助于运动员划桨时蹬腿发力。运动鞋的搭扣通常由一细绳相连,方便穿脱,在出现意外或翻艇时,运动员能很快地拉开鞋带脱离赛艇,因此它被称为安全绳脚蹬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与划桨的入水角、出水角直接相关,正确安装脚蹬架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正确的划桨姿势。
滑座
滑座又叫座板,以凹形的一侧为后,朝着船头的方向,其下端有四个相同的可以灵活滑动的轮子。滑座的顺畅滑动有利于赛艇运动员充分运用腰背和腿部力量进行划桨。
滑轨
滑座下有两条平行于赛艇纵轴的滑轨,滑座的四个轮子沿着滑轨前后运动,不同类别赛艇的滑轨间距和长度均有所差别。为了保证划水的有效长度,滑轨的长度一般为70-85厘米从靠近船头处的滑轨顶端到垂直于桨栓柱横联线的长度不少于65厘米。
稳舵
稳舵是赛艇艇壳下部的固定装置,状如鱼鳍,故又称鳍舵。它一般用金属制成,安装在艇壳下面纵轴线上,靠近艇的尾部,起着控制行进方向、保持稳定的作用
⑤ 那赛艇有哪些器材呢
正力(positive ror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各种类型船艇的动力来源,有的是发 动机有的是风帆。无论是发动机驱动的螺施桨或一帆满风吹 着风帆,其动力都是连续不断的。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却是断断 续续的,因为运动员拉桨时,桨叶在水里有力的作用,这时产 生推进船艇前进的积极力量,这是正力。当桨叶出水后,船艇 只依靠惯性力作用,这里正力的作用消失。
负力(negative for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赛艇运动的推进力和其它船艇不一 样,当运动员拉桨时,桨叶在水里可以产生积极的推进力。而 桨叶出水后就没有推进力的作用,而且由于滑座的运动和身 体质量的方向转换,对船艇产生一个很大的负力,这个负力对 抗前进着的船艇,是一个消极力量。赛艇技术好与差的标志之 一,就是要限制消极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积极力量。
划距(stroke distanc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比赛中每划一桨船艇移动的距离, 即比赛全程距离除以该艇所划的桨数。例如赛艇比赛全程为 2000米,某艇共划了250桨,说明其每桨的划距为8米。因此 划距反映了运动员划水的效果,它与运动员的划幅、桨频等因 素有关。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应强调划距,从每桨的划分效 果来改进划桨技术。
划桨周期(stroke eycl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次划桨动作的全过程。赛艇运动 的划桨周期由桨叶入水、桨划分、某叶出水、回桨所组成。从运 动员的动作来说,是提桨、拉桨、按转桨、推桨。整个划桨周期 是连贯而不间断的。如果以每分钟划40桨计算,每一桨的周 期时间约为1.5秒。 划桨节奏(stoke rhythm)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是指一个划桨周期内部各阶段速度 和力量的比例。在一个划桨周期中,通常要求拉桨快而回桨慢,拉桨用力而回桨时放松。例如,假定每分钟划40桨,则每 一桨的周期为1.5秒。划桨节奏要求拉桨用0.5—0.6秒,而回桨要用0.9一1秒。划桨节奏是运动员技术是否合理的标志
平桨(feathering)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是指运动员将桨叶平放在水面上,平桨时运动员身体放松,桨叶背面着水,桨叶的前面向天。平桨 也是一种口令,当运动员在划进中,遇到障碍物或靠近码头需 要停止划桨时,舵手或教练员可以用“平桨”口令,要运动员停 止划桨。
回桨(recovery)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桨叶出水后,运动员两手轻快流畅地 把桨柄向前推出。当两臂完全伸直把桨柄推过膝盖后,滑座 才起动向前移,同时上体也随着自然前到下一桨的预备姿势。 整个回桨过程中,桨叶水平地在空间前移,离开水面约15—20厘米。回桨时要求身体平稳、自然、放松,动作比拉桨的速 度相对要慢,回桨与拉桨的时间比例约为2:1。如果一桨的 周期为1.5秒,则回桨约需0.9—l秒,而拉桨为0.5—0.6 秒。由于回桨时较为放松,使运动员每次拉桨都能得到短暂的 体力恢复。因此可以认为回桨与拉桨是放松与用力的交替。
拉桨(drive,ll)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桨叶入水后,运动员的体重通过腿部 用力传递到脚蹬架上,与此同时运动员动用各部分肌肉积极 地拉桨。从肌肉用力的顺序看,一般认为拉桨开始时主要依靠 腿部力量,然后是背部肌肉,最后是肩臂积极用力。蹬腿拉桨 开始时,滑座在滑轨上向艇首移动,这时要求运动员充分利用 自身体重,有如悬挂在桨柄上以便把力量全部传递到桨叶上 去。从另一方面看,桨叶在水中的移动越小,划水的效果就越 好。在整个划桨周期中,拉桨阶段是使赛艇推进的动力阶段, 这个阶段要使运动员充分发挥其体能。
按桨(press)
赛艇技术名词。拉桨后,两腿在转道上蹬直,躯干在滑座 垂直位置后仰35度左右。双臂曲拉至膈肌部位,双手用掌心轻 夺桨柄移至腹部,用手腕关节作弧形下按动作,使桨叶迅速垂 直出水。要求干净利落,动作快而轻巧。否则,桨叶掠水,会影 响速度。这是赛艇划桨动作进入第2周期的准备过程。
桨叶入水(entry)
赛艇运动技术名词之一。运动员在回桨以后,自然地使两 臂充分向前,桨叶的正面即划水面从向上已转向向前,桨叶与 水面垂直或稍微前倾,利用桨叶的首身重量下落,两臂和两手 则同时自然上抬.使桨叶切入水中,形成桨叶和桨颈没入水中 的最佳深度。这时运动员通过抬体和手臂牵拉,迅速使桨叶抓 住水,同时把自身体重和力量完全传递到脚蹬架上,使船艇受 到力的作用而推动向前进。桨叶入水是一个划桨周期的开始, 要求动作迅速而不是猛力,要求没有水花飞溅。
桨叶出水(release)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在两腿蹬直拉桨结束时,上体后仰大 约25度,同时屈臂拉桨至膈肌部位。这时用掌心和掌根轻轻 压桨柄,作弧形的按转动作,使桨叶从水中垂直地跳出水面, 并迅速转成水平状态。这一按转桨的动作要求轻柔而迅速,使 桨叶出水时干净利落,没有挑水或停顿的现象。因为拉桨结束 后,船艇获得了推进力,正以最快的速度在滑行。如果桨叶出 水的动作慢于艇速.就形成了桨叶挡水,从而影响艇的前进速度。
桨频(tempo)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指单位时间内的划桨次数。即比赛全 程所划的桨数除以比赛成绩。从生物力学观点看,船速是由划 桨频率和划距决定的。这两个变量又受到技术和器材等方面 的影响。因此提高船速主要从划距和桨频两个方面提高,但是 桨频不可能无限地增加,更不能为了增加桨频而降低划水的 效果。赛艇比赛的桨频从30—40桨/分不等。以男子八人赛 艇的桨频为最高,尤以起航时的桨频更为突出,甚至高达48 桨/分。在训练中不同的桨频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训练强度。
倒桨(backwater,go astern)
赛艇运动技术术语。赛艇正常划行时,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以桨叶正面拉桨,船艇则背着运动员方向前时。倒桨时,正好相反,运动员把桨叶放在水中,以桨叶正面推桨,船艇向着运动员前方即尾方向划进。倒桨通常在离、靠码头或其它应急情况时运用。
提桨(lift)
赛艇技术名词。将桨叶对水面转为垂直角度时立即提桨柄,桨叶自水面插入水中,深至桨颈为止。人体重心从蹬脚板上用力蹬腿迅速后移,手臂与背肌同时间后用力牵拉。要求动 作迅速有力,扎住水的支撑点,使舟艇受水支撑点的反作用力 而被推向前进,是周期性划桨时发力的第一阶段。
⑥ 运动器材有哪些
运动器材主要有3种分类方法:
①依据运动的项目分类,这是将所有与同一运动项目有关的器材和装备等归为一类的方法,如田径器材、举重器材、冰雪器材等。
②依据运动器材的性质分类,一般可分为指定器材、自备器材、场地器材和其他器材等 4类。指定器材类是竞赛双方共同使用的,为避免产生分歧而需事前加以指定器材的牌号(商标)、生产厂家及规格型号;自备器材类是运动员自己使用的器材,如球拍、帆船和赛艇、船桨、运动服装、护具、鞋帽等;场地器材类是指竞赛和训练场馆的设施装备器材用具,如各种球门、球架、挡板、计时记分装备、裁判用具等等;其他器材主要指非竞赛使用的器材,一般是体能训练、健身活动、体育游艺用器材。
③依据运动器材的用途分类,分为竞技体育器材、国防军事体育器材、中国民间体育器材、健身健美体疗康复器材、儿童体育游艺器材、伤残人竞技器材、辅助性器材等。
⑦ 赛艇的比赛器材
(canoe)
赛艇是一种专门用于比赛、训练的船艇。艇身狭长,两头尖瘦,状如织布的梭子。赛艇的制作材料,除优质木材外,有玻璃钢、铝合金及碳素纤维等。最长的八人艇长达17~18米,宽只有57厘米。最小的单人艇有8米长,最宽处仅29厘米。赛艇规格见表。 (oars)
桨(oars)是赛艇的附属器材,是供运动员划动赛艇前进的主要工具,分双桨(scull)和单桨(sweep)两种。用优质木材或碳素纤维或两种材料相结合制成。桨的一端为圆杆,用于运动员握住后拉推桨,称为桨柄;另一端为桨叶,呈长铲状。桨叶的大小和形状是非常重要的。
赛艇器材改革的成功之处就是使用斧形桨,斧形桨把桨叶面改变成斧形并加大,使用相同的力量于桨柄会产生更大的推进力。 (bow-ball)
赛艇运动员背向前进方向,无法看见划行前方的情况。为了安全和尽可能地减轻伤害事故,规则规定赛艇的船头上必须装置一个直径为4厘米、用软橡胶或类似材料做成的白色圆球作为保护措施,称为安全球。 (rigger,oar-rack)
早期的赛艇运动没有桨架,只用两臂牵拉和上体摆动来划桨。桨架的结构和形式有多种,通常用4~5根铝合金细管组合成一个桨架。桨架的外端是一个类似桨叉的桨环,可以开启和闭合。桨放在桨环间,桨叶在水中,运动员划桨时,力量传递到桨栓轴,利用简单的杠杆作用推动赛艇前进。桨架在双桨艇上是左右对称的,在单桨艇上则左右交错排列。 (stretcher,footstretcher)
脚蹬架使运动员在艇上用力拉桨时有一个很好的立足点。脚蹬架上有供运动员穿着的专门运动鞋。这种鞋既要使运动员相对牢固地结合在艇上,又使运动员拉桨、推桨运行自如。在鞋跟处有一细绳与脚踏板相连,在出现意外或翻艇时,运动员两脚能很快地脱出,称为快脱型鞋。
脚蹬架的安置如果过于靠近船头,会造成入水角大而出水角小;如果过于靠近船尾,又会造成入水角小而出水角大。因此,脚蹬架的正确安置,可以保证运动员有一个正确的划桨结束姿势和合理的划水幅度。 (slide seat)
滑座又叫座板。座板下有四个可以灵活转动的轮子。赛艇运动员对滑座轮子要求很高,不能有松动或过度磨损,更不能因轮子有差异而造成滑行困难。滑座的使用,可使赛艇运动员腰背和腿部力量得到充分地发挥。 (tracks)
滑座下有两条平行于赛艇纵轴的滑轨,滑座的四个轮子在滑轨上前后运动。不同艇别的赛艇,滑轨的间距不同,如宽18厘米、23厘米和28厘米等。滑轨的长度从65厘米到85厘米不等。为了保证划水的有效长度,滑轨的长度一般为70厘米到85厘米,而从靠近船头处的滑轨顶端到垂直于桨栓横联线的长度不少于65厘米。 (fin-rudder)
稳舵是赛艇艇壳下部的固定装置。因状如鱼鳍,故又称鳍舵。稳舵一般用金属制成,安装在艇壳下面纵轴线上,靠近艇的尾部,对赛艇起着稳定的作用,不需要人力操纵。
⑧ 赛艇技术训练有哪些
(1)分解定位训练
目的:原地分解学习和掌握划桨各阶段动作。
方法:艇静止于水面,练习是在艇保持平衡及原地不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双臂握桨向水平高度前伸,躯干及下肢向艇尾慢慢收拢,并以肩关节为轴心,两臂做上提动作,当桨叶扎进水时,动作停止。检查提桨动作是否正确,桨叶入水是否到位,上体是否收紧等。
桨叶背向上,面向水面,在空中放回按桨状态,桨叶放入水中,桨柄放置胸腹前10厘米左右的按桨位置,躯干呈后仰10°~20°之间,双臂沿躯干两侧后拉,前臂到水平状态时,动作停止。检查按桨是否到位,后仰是否正确。
要求:在每次训练课前或课中,可重复练习多次,做到严格要求每一个动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长距离持续练习
长距离持续法在赛艇水上训练的应用主要有2种方式:持续稳定长划和持续变速长划。
持续稳定长划通常持续划30~90分钟,桨频18~26。低速稳定长划(桨频18~22),用于技术训练,提高氧利用能力和补偿恢复体力的训练;中速稳定长划(桨频24~28),用于提高技术的经济性和无氧阈能力及基本耐力。长距离持续划也可以用划行的距离来计算,例如划8千米、10千米或更长距离。
持续变速长划通常持续15~60分钟,桨频在1~6分钟或2~8分钟之间由24桨/分,变换到32桨/分。用于发展专项基础耐力、专项速度耐力和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能力。
(3)不转桨划练习
目的:增加按桨出水和推桨时平衡的难度,保持推桨的直线性。
方法:在提桨和按桨时,手腕不转动桨柄,桨叶垂直水面推桨和垂直入水。
要求:出水迅速,干净利落,注意一致性和平衡性。
(4)重复练习法
赛艇水上训练使用的重复训练法包括各种距离或形式的重复划,分别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训练中应用。
①起航划:规定起航快划距离,规定桨频,反复进行起航练习。例如,10~25米起航快划,超过比赛桨频(38桨/分),反复划数次(组)。
②短距离速度划:短距离速度划距离短(50~250米),持续时间短(15~45秒),间歇要求充分恢复。例如,最高艇速划15~45秒,桨频超过比赛桨频5%~10%,每组重复数次,完成数组。速度划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快速供能的强度,提高划船技术动作的速度和力量,改进和完善高桨频技术。
③中等距离重复划:通常练习距离为500~1000米,持续划90秒~3分钟,负荷强度为90%~100%强度。例如,3×5×600米重复划,90%~100%强度。中等距离重复划主要用于提高专项代谢能力、专项耐力和专项速度耐力。
④长距离重复划:练习距离为1000~1500米,持续划3~4.5分钟,强度为比赛速度和比赛桨频。例如,3×1000~1500米重复划。长距离重复划主要用于提高机体心血管能力,发展实战能力,体验比赛速度和节奏,发展速度耐力。
⑤超比赛距离划:练习距离为2000~4000米,持续划6~12分钟。超比赛距离划用于发展心血管系统氧运输能力,提高专项耐力、力量耐力和持续完成拉桨技术动作的能力。
(5)出水休息划练习
目的:加强按桨出水的动作感觉和提高转换节奏感觉的能力。
方法:当拉桨到腹前10厘米左右时,借助拉桨加速的惯性产生制动作用。
要求:动作自然。
(6)间歇练习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完成一次(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间歇时间进行某种方式的系统的供能,提高肌肉在缺氧达到极限条件下的工作能力,改善无氧活动的调节机制,发展速度耐力。间歇划划距通常为750~1250米,持续划3分钟左右,强度为比赛艇速和比赛桨频,间歇方式为休息或慢划。例如,4×750米或5×750米,95%~100%强度,3~5分钟间歇慢划。这类间歇划能有效地提高有氧-无氧混合供能能力,发展专项速度耐力和耐力,提高实战能力。
(7)还原休息划练习
目的:体会手主动带动身体转换的感觉。
方法:在桨叶离水后,平稳匀速推桨到身体成准备姿势时停顿。
要求:滑座保持不动,两腿保持对脚蹬板的支撑用力,两手自然伸直。
(8)低频技术划练习
目的:增加对桨和平衡能力的控制。
方法:每一桨,尽可能快速用力拉,尽可能慢慢地推,每分钟频率在8~12划。
要求:桨叶保持离开水面,不打水,推桨要平稳匀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