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翻砂厂是做什么的
铸造厂(你所说的“翻砂厂”)铸造轴承座所用的生铁都是有专门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它并不是“大型钢铁厂的下脚料”。
Ⅱ 翻沙厂是做什么的
翻砂是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而获得产品的生产方法。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铸铁制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约占全车重量的60%左右,如气缸体、变速器箱体、转向器壳体、后桥壳体、制动鼓、各种支架等。制造铸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为主,并与粘结剂、水等混合而成。
砂型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合强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状并能抵御高温铁水的冲刷而不会崩塌。为了使砂型内塑成与铸件形状相符的空腔,必须先用木材制成模型,称为木模。炽热的铁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
空心的铸件需要制成砂芯子和相应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在制造砂型时,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取出,还要考虑铁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
砂型制成后,就可以浇注,也就是将铁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浇注时,铁水温度在1250~1350度,熔炼时温度更高。然后还要经过除砂、修复、打磨等过程,才能够成为一件合格铸件。
50年代翻砂的铸造工艺
50年代初期,经过私营联营,私营翻砂厂相对集中人力物力,生产设备也有所改进,手拉鼓风机改为电动鼓风机,旧式熔炉改为分节式熔炉。
1952年 ,月熔铁量已达81.8吨,其中工业用铸件占全部生产量的80%。
1953年,为城建部门铸制的水管季产量为825吨。
1954年,由于节约钢铁 材料,铸铁管开始用水泥制造,外地的铸造厂也不断发展,加之武汉地区铸造 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以致产销阻滞,处于半停产状态。
1956年,建立的公私合营武汉铸造工厂,是当时武汉最大的专业铸造厂。
1959年转为国营,易名武汉铸造厂。国家先后投资49万元,建立了6个铸造车间、1个模型车间、1个服务车间和1个实验室,添置了混砂机、碾砂机、吊式筛砂设备及清铲机械,并自行制造安装了1部“牵牛式”吊车。年生产能力为3500吨。全厂职工增至712人。
1956年,该厂试制成功铸铁新产品——马铁,投入批量生产,翌年又推出 可锻铸铁,填补了武汉铸造行业的两项空白。
1959年,铸造行业年产量达20 400吨,工业总产值7 686万元。
1960年,武汉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不宜锻造、减少切削和达到无切削铸造新工艺——熔模精密铸造工艺。
Ⅲ 翻砂铸造的翻砂-铸造的俗称
“砂型铸造” 时先将下半型放在平板上,放砂箱填型砂紧实刮平,下型造完,将造好的砂型翻转180度,放上半型,撒分型剂,放上砂箱,填型砂并紧实、刮平,将上砂箱翻转180度,分别取出上、下半型,再将上型翻转180度和下型合好,砂型造完,等待浇注。这套工艺俗称--“翻砂”。
翻砂是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而获得产品的生产方法。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铸铁制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约占全车重量的60%左右,如气缸体、变速器箱体、转向器壳体、后桥壳体、制动鼓、各种支架等。制造铸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为主,并与粘结剂、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合强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状并能抵御高温铁水的冲刷而不会崩塌。为了使砂型内塑成与铸件形状相符的空腔,必须先用木材制成模型,称为木模。炽热的铁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空心的铸件需要制成砂芯子和相应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在制造砂型时,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取出,还要考虑铁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砂型制成后,就可以浇注,也就是将铁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浇注时,铁水温度在1250—1350度,熔炼时温度更高。然后还要经过除砂、修复、打磨等过程,才能够成为一件合格铸件。
Ⅳ 什么是翻砂铸造法
先将下半型放在平板上,放砂箱填型砂紧实刮平,下型造完,将造好的砂型翻转180度,放上半型,撒分型剂,放上砂箱,填型砂并紧实、刮平,将上砂箱翻转180度,分别取出上、下半型,再将上型翻转180度和下型合好,砂型造完,等待浇注
Ⅳ 翻砂铸造
传统铸造就是把金属加热熔化倒入砂型或模子里,使凝固成为器物。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溶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镁砂、锆砂、铬铁矿砂、镁橄榄石砂、兰晶石砂、石墨砂、铁砂等)。
因为跟砂子打交道,所以铸造俗语成翻砂。
Ⅵ 翻砂的铸造工艺
1980年,汉口铸造厂试制成功耐热中硅球墨铸铁,发展了球铁新品种。当年,这个厂已能生产的定型品种达100余种1 000多个规格,广泛应用 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产品中。同年成立武汉铸锻热总厂,武汉铸造厂迁至汉阳大院(见〔通用机械〕),武汉水泵厂铸造车间分出,成立武汉第二铸造 厂,使汉阳大院中的武汉铸造厂、武汉第二铸造厂、武汉可锻铸铁铸造厂和料 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的铸造工业小区。? “六五”计划期间,武汉铸造行业加强了技术改造,使其工艺水平和能力进一 步得到提高。武汉铸造二厂冷硬树脂砂扩大工艺试验和改造工程完工,计有5 620平方米铸铁车间补建工程、新建659平方米熔化工部土建工程,增 加设备仪器68台(套),其中包括从日本引进的树脂砂再生设备11台(套 )。所有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成,形成年产6 000吨的能力,其中树脂砂 铸件为年产3 000吨。汉口铸造厂开发的奥氏体—贝氏体球铁(A.O.T), 是国际上球铁向强韧性发展的趋势,在国内为第一家通过鉴定的企业,处于同行业领 先地位。武汉精密铸造厂开发了真空精密铸造硅酸乙脂浆料与 水玻璃复合涂料工艺,以及陶瓷型精铸锻模的开发,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能向汽车、电梯、轻纺、军工等行业提供几何形状复杂、不易锻造成型、单位 重量50克~6万克、光洁度为▽3~▽4、精度为国际14级的各 种材质的精密铸钢件,1985年年产586吨。? 灰口铸铁 即普通铸铁,是铸造业中的基本产品 ,生产历史在铸造业中最为悠久。80年代,武汉精密铸造厂在开拓新产品新工艺中,用 传统的铸造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铸制出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的文物 复制品、仿制品、铜像及金属工艺品。1983年,这个厂与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复制出楚曾侯乙编钟,其工艺达到形声俱似的水平。1985年,武汉精密铸造厂为秭归县铸制了高3.9米、重3吨的屈原青铜铸像。同年,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铸制了闻一多青铜铸像,高1.25米、重620公斤。两尊铜 像现已分别安放在屈原故乡和闻一多曾任教过的武汉大学原文学院旧址旁的小广场上。?
Ⅶ 翻砂铸造
翻砂及砂型铸造,一般分铸铁件和铸钢件。
金属制品加工制造的范围涵盖热加工和冷加工;
铸铁金属件制造的范围偏向于热加工:
应该说翻砂属于金属制品加工制造的铸铁金属件制造。
非专业人士!
SKYPE:HAPPYCOUPLE717
Ⅷ 翻砂铸造的翻砂铸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化学粘结砂蓬勃发展的今天,粘土湿型砂仍是最重要的造型材料,其适用范围之广,耗用量之大,是任何其他造型材料都不能与之比拟的。据报道,美国钢铁铸件中,用粘土湿型砂制造的占80%以上;日本钢铁铸件中,用粘土湿型砂制造的占73%以上。 适应造型条件的能力极强,也是粘土湿型砂的一大特点。1890年震压式造型机问世,长期用于手工造型条件的粘土湿型砂,用于机器造型极为成功,并为此后造型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奠定了基础。近代的高压造型、射压造型、气冲造型、静压造型及无震击真空加压造型等新工艺,也都是以使用粘土湿型砂为前提的。 各种新工艺的实施,使粘土湿型砂在铸造生产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也使粘土湿型砂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促使我们对粘土湿型砂的研究不断加强、认识不断深化。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速发展,各产业部门对铸件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铸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的铸造厂,造型设备的生产率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果不能使型砂的性能充分适应具体生产条件,或不能有效的控制其稳定、一致,则不用多久就可能将铸造厂埋葬于废品之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粘土湿型砂的铸造厂,一般都适合其具体条件的砂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旧砂的处理、新砂及辅助材料的加入、型砂的混制和型砂性能的监控。 粘土湿砂系统中,有许多不断改变的因素。如某一种或几种关键性能不能保持在控制范围之内,生产中就可能出现问题。一个有效的砂处理系统,应能监控型砂的性能,如有问题,应能及时加以改正。 由于各铸造厂砂处理系统安排不同,选用的设备也不一样,要想拟定一套通用的控制办法是做不到的。这里,打算提出一些目前已被广泛认同的控制要点。各铸造厂认真地理解了这些要点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确定可行的控制办法。而且,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厂的实际能力(包括人员和资金)不断改进对型砂系统的控制 。
计算比较: 型砂的比热大致是:9.22×102J/kg·℃, 水的比热是:4.19×103J/kg·℃, 水的蒸发热是:2.26×106J/kg, 1吨砂中加20℃的水10kg(加水1%),使其温度升到50℃,所能带走的热量为4.19×103 ×10×30,即12.57×105J。 1吨砂温度降低1℃,需散热9.22×102×1000 J,即9.22×105 J。 所以,在旧砂中加水1%,只能使温度降低24.5℃。 使1吨砂中的水分蒸发1%(10kg),能带走的热量为2.26×107J,却可使砂温降低24.5℃。 以上的分析表明:简单地向皮带机上加水或向砂堆洒水,冷却效果是很差的。即使加水后向砂表面吹风,也不能有多大的改善。加水后,要使水在型砂中分散均匀,然后向松散的砂吹风,使水分迅速蒸发,同时将蒸汽排除。 目前,型砂冷却装置的品种、规格很多,主要有冷却滚筒、双盘冷却器和冷却沸腾床等,都是利用水分蒸发冷却型沙。其中,冷却沸腾床效果较好。
2.旧砂的水分控制 几乎所有的铸造厂都检查和控制混成砂的水分,但是,对于严格控制旧砂水分的重要性,很多铸造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进入混砂的旧砂水分太低,对混砂质量的影响可能并不亚于砂温过高。 试验研究和经验都已证明,加水润湿干膨润土比润滑湿膨润土难得多。型砂中的膨润土和水,并非简单的混在一起就行,要对其加搓揉,使之成为可塑状态。这就像用陶土和水制陶器一样,将水和土和一和,是松散的,没有粘接能力;经过搓揉和摔打,使每粒土都充分吸收了水分,就成为塑性状态,才可以成形,制成陶器毛坯。 铸型浇注以后,由于热金属的影响,很多砂粒表面上的土-水粘结膜都脱水干燥了,加水使其吸水恢复塑性是很不容易的。旧砂的水分较低,在混砂机中加水混碾使之达到要求性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由于生产中混砂的时间是有限的,旧砂的水分越低,混成砂的综合质量就越差。目前,各国铸造工作者已有了这样一种共识:进入混砂机的旧砂,水分只能比混成砂略低一点。 较好的做法是:在旧砂冷却过程中充分加水冷却后所含的水分略低于混成砂。这样,从砂冷却到进入混砂机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水可以充分润湿旧砂砂粒表面上的膨润土。 更好的做法是:在系统中设混砂机对旧砂进行预混,冷却后的旧砂在预混混砂机中加水进行预混,以改善旧砂中膨润土和水的混合状态。国外,有的铸造厂预混时,将需补加的新砂、膨润土、煤粉等附加料全部加入。天津的新伟祥铸造公司,用德国制造的EiRich混砂机预混。经过预混的旧砂,进入混砂机后加水量很少,只是略微调整。型砂中的膨润土和水在混砂机进一步得到调制,型砂的性能就更为稳定一致。
3.旧砂的粒度 对于用粘土湿型砂制造的铸铁件,型砂的粒度以细一些为好。由于混砂时旧砂用量一般都在90%以上,决定型砂粒度的因素主要是旧砂。新砂加入量很少,不可能靠加入新砂来改变型砂的粒度。所以,应该经常检测旧砂的粒度。 检测粒度时,取样后先清洗除去泥分(可用测定含泥量时剩下的砂样),烘干后筛分。 对粒度有以下两点要求。 (1)140目筛上的砂粒应在10-15%之间。保持较多的细砂,可以减轻铸件表面粘砂。而且,会增加砂粒之间粘结桥的数量,从而降低型砂的脆性,避免冲砂缺陷。此外,这对提高型砂的温强度、干强度和水分迁移后增湿层强度都有好处。 (2)200目筛、270目筛和底盘上细砂的总和应尽量地少。这样的细砂对改善铸件表面质量的作用不大,却会使混成砂的水分较高,而且会使型砂的透气性降低。细砂的总和一般应少于4%。 4.吸水细粉的含量 吸水细粉中主要是死粘土,还包括焦化了的煤粉细粒和其他细粉。 吸水细粉的含量并非越低越好,最好将其控制在2-5%之间。 吸水细粉,混砂时会和膨润土争夺水分,使混成砂达到可紧实性目标值所需的水分增高。但是,据目前大家的认识,吸水细粉的吸水能力比膨润土强,而保持水分的能力却低于膨润土。因此,在型砂中加水量略有不当时,吸水细粉对型砂性能有一定的微调和稳定作用。水分高时,细粉首先吸水,膨润土所吸收水可较稳定一致;混成砂在输送过程中水分蒸发时,吸水细粉所吸的水先蒸发,粘结砂粒的粘土膏中的水分较为稳定,型砂的性能也就较小波动。 吸水细粉含量太高也不好,会使型砂的水分较高,易于导致铸件上产生针孔、表面粗糙和砂孔的缺陷。 吸水细粉含量太低,则型砂的性能(尤其是可紧实性)不易稳定。
Ⅸ 翻砂铸造的介绍
翻砂铸造是用粘土粘结砂作造型材料生产铸件,是历史悠久的工艺方法,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工艺方法。说起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论其应用范围,则可说世界各地无一处不用。
Ⅹ 翻砂铸造工艺
翻砂铸造包括:混砂工序、造型工序、熔炼工序、浇注工序、清理工序。混砂不用说了,造型工序:模型-造型-(制芯-下芯)-合箱-浇注;熔炼工序:铁料-熔炼-炉前处理-浇注;(造型和熔炼工序在浇注工序汇合);浇注-落砂-清理-(返工返修)-入库!括号内代表可有可无,针对部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