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轴承使用一段时间后滚动体出现麻点是什么原因!
滚动体出现的麻点 分为:梨皮状点蚀 和电蚀两种。
下面分别说明:
第一种:梨皮状点蚀:一般出现在滚道面上产生的弱光泽的暗色梨皮状点蚀
产生的原因:润滑过程中出现的异物咬入;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而结露; 润滑不良。
防范措施:改善密封装置。充分过滤润滑油。使用合适的润滑剂。
第二种:电蚀:电流在旋转中的轴承的滚道轮和滚动体的接触部分流动时,通过薄薄的润滑 油膜发出火花,其表面出现局部的地熔融和凹凸现象。
产生原因:外圈与内圈间的电位差
防范措施:在设定电路时,电流要不流过轴承部分。对轴承进行绝缘。
Ⅱ 角磨机碳刷处火花大是什么问题碳刷轴承转子都是新的。
这是转子与碳刷接触不良,虚接造成打火大,在更换转子时要检查转子上下轴承是否完好,最好起更换,安装后碳刷也可磨一点弧度,与转子接触面大一些,安装后用手转动转子应有很小的间隙,间隙大了就会出现过热的毛病的。
Ⅲ 轴承的失效原因和失效的形态是什么
轴承的失效原因: 一,轴承往往因安装不合适而导致整套轴承各零件之间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轴承在不正常的状态下运转并过早失效。根据轴承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要求,对运转中的轴承所承受的载荷、转速、工作温度、振动、噪声和润滑条件进行监控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查找原因,进行调整,使其恢复正常。此外,对润滑脂质量和周围介质、气氛进行分析检验也很重要。 首先,结构设计合理的同时具备有先进性,才会有较长的轴承寿命。轴承的制造一般要经过锻造、热处理、车削、磨削和装配等多道加工工序。各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稳定性也会影响到轴承的寿命。其中影响成品轴承质量的热处理和磨削加工工序,往往与轴承的失效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近年来对轴承工作表面变质层的研究表明,磨削工艺与轴承表面质量的关系密切。 轴承材料的冶金质量曾经是影响滚动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因素。随着冶金技术(例如轴承钢的真空脱气等)的进步,原材料质量得到改善。原材料质量因素在轴承失效分析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但它仍然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选材是否得当仍然是轴承失效分析必须考虑的因素。 轴承失效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大量的背景材料、分析数据和失效形式,找出造成轴承失效的主要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延长轴承的服役期,避免轴承发生突发性的早期失效。 轴承失效基本形态: 1.粘附和磨粒磨损失效 是各类轴承表面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轴承零件之间相对滑动摩擦导致其表面金属不断损失称为滑动摩损。持续的磨损将使零件尺寸和形状变化,轴承配合间隙增大,工作表面形貌变坏,从而丧失旋转精度,使轴承不能正常工作。滑动磨损形式可分为磨粒磨损、粘附磨损、腐蚀磨损、微动磨损等,其中最常见的为磨粒磨损和粘附磨损。 轴承零件的摩擦面之间由外来硬颗粒或金属磨削引起摩擦面磨损的现象属于磨粒磨损。它常在轴承表面造成凿削式或犁沟式的擦伤。外来硬颗粒常常来自于空气中的尘埃或润滑剂中的杂质。粘附磨损主要是由于摩擦表面的轮廓峰使摩擦面受力不均,局部摩擦热使摩擦表面温度升高,造成润滑油膜破裂,严重时表面层金属将会局部溶化,接触点产生粘着、撕脱、再粘着的循环的过程,严重时造成摩擦面的焊合和卡死。 2.接触疲劳(疲劳磨损)失效 接触疲劳失效是各类轴承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是轴承表面受到循环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而产生的失效。轴承零件表面的接触疲劳剥落是一个疲劳裂纹从萌生、扩展到裂纹的过程。初始的接触疲劳裂纹首先从接触表面以下最大正交切应力处产生,然后扩展到表面形成麻点状剥落或小片状剥落,前者被称为点蚀或麻点剥落;后者被称为浅层剥落。如初始裂纹在硬化层与心部交界区产生,造成硬化层的早期剥落,则称为硬化层剥落。 参考资料: http://www.ttzcw.com/college/coll_info/tp1/2010102915210020504.html
Ⅳ 研磨机下边光打火是什么原因
研磨机下边光打火咋回事石粉研磨机的主要动力来源主电动机通常采用大型的节能电机进行生产工作,但由于设备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且有些用户需要机器24小时工作,这无疑给电机带去巨大的损耗。通常我们建议机械设备工作十多个小时之后要停机一次,除了给设备必要的降温除尘之外,对其它部件也要彻底的检修,防患于未然。
2.堵粉
研磨机堵粉也较为常见,其主要的原因还是用户加工的物料过于潮湿。石粉过潮,附着力增加,容易吸附在排粉口附近造成成品排不出去,引起设备堵塞,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如果物料含水量过高的话还是采用烘干设备先将物料水分排出,等达到研磨标准后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3.轴承温度高
研磨机当中有很多口重要的轴承,但由于设备的工作环境较差,所以轴承密封不好的话很容易进灰尘,这就容易造成磨粉机轴承短时间内温度升高,并且容易造成零件损坏。所以轴承使用过程中除了保证正常的润滑之外,密封除尘工作也要十分注意,一旦发现温度过高应及时做出处理
Ⅳ 三轮车离合器拉筋打火是怎么回事呀
给你几点可能性,自己去排除一下:
一、离合器打滑
1、故障现象三轮车功率明显不足,低挡起步困难,重载无法起步,而发动机仍然稳定运转。
2、故障原因及排除(1)摩擦片表面有油污、引起打滑。应拆开离合器,用汽油清洗摩擦片和从动盘。(2)压力弹簧弹力变小或折断,导致正压力减小、摩擦力不足。应更换弹簧。(3)摩擦片磨损过大或铆钉露出,使摩擦力减小。应换摩擦片或重新铆好。(4)从动盘、摩擦片烧损或变形。应进行校正或更换新件。(5)离合器调整间隙过小或不一致,导致踏板无自由行程。应调整间隙到规定范围内,并使三个分离杠杆在同一平面内。
二、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1、故障现象将离合器踏板踩到底,离合器主动、从动盘之间的动力仍不能完全切断,致使挂挡困难、打齿或不能停车、离合器发热。
2、故障原因及排除(1)离合器三个分离爪与分离轴承之间的间隙过大。应调整至0.3-0.5毫米范围内。(2)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应调整至20-40毫米范围内。(3)离合器从动盘翘曲变形严重或锈蚀。应校正或更换新件或清除锈蚀。(4)离合器轴花链磨损严重,导致从动盘不能移动。应修整或更换新件。(5)三个分离杠杆不易在同一个回转平面上,造成弹簧力清除不一。应按规定重新调整。(6)摩擦片破裂。应更换新片。离合器轴承损坏,致使分离离合器时离合器产生轴向移动。应更换新轴承。
三、离合器颤动
1、故障现象起步时整车抖震,特别是怠速运转、挂低挡逐渐放松离合器踏板起步时,车出现连续性冲击。
2、故障原因及排除(1)三个分离杠杆头部端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应正确调整离合器。(2)压盘各弹簧的弹力不相同或有个别弹簧折断。应检查弹簧,需要时更换。(3)摩擦片拱曲变形。应校正、修理或更换。
四、离合器响声异常
1、故障现象当踩下离合器踏板少许时,分离轴承内端面与分离杠杆刚一接触,离合器即发出“嚓、嚓、嚓”的连续响声;起步时接合或行进中分离时产生响声并伴有发抖。
2、故障原因及排除(1)分离轴承缺有或损坏。应向分离轴承加注润滑油,无效则更换。(2)从动盘或压盘破裂。应分解离合器,更换损坏机件。
Ⅵ 滚动轴承是烧坏的原因有哪些
滚动轴承烧坏的原因有:
(1)初级损坏形式(指未造成事故性损坏时的状态):
1)轴承滚道、内径、外径、滚动体表面的磕伤、划伤、压痕;
2)轴承工作表面的磨损;
3)轴承内径或外径表面转动打滑痕迹;
4)轴承配合表面和工作表面腐蚀;
5)滚子端面与挡边表面摩擦粘连。
(2)后期损坏形式(指造成停机损失时的损坏状态):
1)轴承载荷区工作表面疲劳剥落;
2)轴承内圈轴向贯穿断裂,内圈碎裂;
3)轴承外圈径向断裂,外圈掉边,外圈碎裂;
4)轴承套圈、滚子歪曲变形,滚道形成压坑;
5)滚动体碎裂;
6)保持架歪曲变形,过梁断裂。
(3)轴承损坏原因分析:
轧辊用轴承事先应当对轴承尺寸进行选择,然后注重安装、配合、润滑、密封和运行维护几个环节。否则,即使是内在质量无可挑剔的轴承也会很快失效。轴承运行时应连续监控,发现微小的异常应及时判断排除,不要等到引发恶性循环阶段,此时,轴承已损坏得面目全非,主次故障原因混淆,真正原因已无法分析清楚。
Ⅶ 轴承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滚动轴承是旋转设备中使用最广泛的机械零部件之一,也是很容易出现故障零部件。据统计,在使用滚动轴承的旋转设备中,约有30%的机械故障是由滚动轴承引起的。滚动轴承有几种常见的故障类型。
1. 疲劳剥落(点蚀)当滚动轴承工作时,滚动元件和滚道之间存在点接触或线接触。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表面之间存在很大的循环接触应力,这很容易在表面形成疲劳源。疲劳源产生微裂纹。由于其高硬度和脆性,微裂纹难以深入发展。它们以小颗粒剥落并且在表面上具有良好的点蚀。这是疲劳点蚀。在严重的情况下,表面剥落形成凹坑;如果轴承继续运转,将形成大面积的剥落。疲劳点蚀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冲击负荷,从而增加设备的振动和噪音。然而,疲劳点蚀是滚动轴承的正常,不可避免的失效形式。轴承寿命是指在第一个疲劳剥落点发生之前的总转数。轴承的额定寿命是指轴承的90%寿命,没有疲劳点蚀。 (使用轴承故障检测器诊断轴承)
2. 磨损 润滑不良,外界尘粒等异物侵入,转配不当等原因,都会加剧滚动轴承表面之间的磨损。磨损的程度严重时,轴承游隙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不仅降低了轴承的运转精度,而且也会设备的振动和噪声随之增大。
3. 胶合 胶合是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粘附到另一个表面上去的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油、缺脂下的润滑不足,以及重载、高速、高温,滚动体与滚道在接触处发生了局部高温下的金属熔焊现象。 通常,轻度的胶合又称为划痕,重度的胶合又称为烧轴承。 胶合为严重故障,发生后立即会导致振动和噪声急剧增大,多数情况下设备难以继续运转。
4. 断裂 轴承零件的裂纹和断裂是最危险的一种故障形式,这主要是由于轴承材料有缺陷和热处理不当以及严重超负荷运行所引起的;此外,装配过盈量太大、轴承组合设计不当,以及缺油、断油下的润滑丧失也都会引起裂纹和断裂。
5. 锈蚀 锈蚀是由于外界的水分带入轴承中;或者设备停用时,轴承温度在露点以下,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吸附在轴承表面上;以及设备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轴承密封不严,从而引起化学腐蚀。锈蚀产生的锈斑使轴承表面产生早期剥落,同时也加剧了磨损。
6. 电蚀 电蚀主要是转子带电,电流击穿油膜而形成电火化放电,使表面局部熔焊,在轴承工作表面形成密集的电流凹坑或波纹状的凹凸不平。
7. 塑性变形(凹坑和压痕)对于速度极低(n <1 r / min)或间歇摆动轴承的轴承,失效模式主要是永久塑性变形,即凹槽在滚道上以最大力形成。坑。塑性变形主要是由于过度的挤压应力,例如过大的工作载荷,过大的冲击载荷和热变形。当轴承有凹痕时,会产生很多振动和噪音。另外,当硬颗粒从外部进入滚动体和滚道时,在滚道表面上形成凹痕。
8. 保持架损坏 润滑不良会使保持架与滚动体或座圈发生磨损、碰撞。装配不当所造成的保持架变形,会使保持架与滚动体或座圈之间产生卡涩,从而加速了保持架的磨损。保持架磨损后,间隙变大,与滚动体之间的撞击力增大,以致使保持架断裂。
滚动轴承有许多类型的故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最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故障类型通常只有三种类型,即疲劳剥落(点蚀),磨损和胶合。其中,从粘合的发生到轴承的完全损坏的过程通常非常短,因此通常难以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
Ⅷ 刚换上新的轴承会发热什么原因
1.
轴承磨损或者生锈,假如轴承与泵不配套也会产生过热现象。外部工作环境温度高导致轴承发热。无润滑油或润滑油不足导致轴承发热。
2.
轴承失效种类来看,无外乎两种失效形式:疲劳点蚀和塑性变形。疲劳点蚀是在推力轴承工作过程中,滚动体和内钢圈(或外钢圈)不断地转动,滚动体与滚道接触表面受变应力作用。此变应力可近似地看作脉动循环应力。由于接触变应力作用,首先在轴承表面下一定深度处产生疲劳裂纹,继而扩展到接触表面,从而形成疲劳点蚀。轴承发生疲劳点蚀后,会产生嘈声和振动,导致轴承温度升高现象。轴承温度的升高和轴承振动,进一步加大了轴承的承受接触变应力的作用,促使轴承点蚀加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轴承损坏。
3.
水泵的轴承损坏不仅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而且给检修和运行维护人员带来诸多不便;一般情况下,更换一台水泵轴承检修工作量为5人×10天,同时消耗一定数量的材料和轴承备品,造成经济上的不必要的损失。
0
Ⅸ 轴承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滚动轴承发热的原因及其排除方法:
1、轴承精度低
选用规定精度等级的轴承。
2、主轴弯曲或箱体孔不同心
修复主轴或箱体。
3、润滑不良
润滑对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摩擦、磨损、振动等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润滑是保证轴承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据统计,40%左右的轴承损坏都和润滑不良有关。
4、安装不当
安装不当是轴承发热的另一重要原因。因为轴承安装的正确与否,对其寿命和主机精度有着直接影响,故安装时要求轴与轴承孔的中心线必须重合。
如果轴承安装不正,精度低,轴承存在挠度,转动时就会产生力矩,引起轴承发热或磨损。另外,轴承还会产生振动,噪声增大,也会使温升递增。
5、轴承内外壳跑圈
更换轴承及相关磨损部件 。
6、轴向力太大
清洗、调正密封口环间隙要求 0.2~0.3mm 之间,更正叶轮平衡孔直径及校验静平衡值 。
7、轴承损坏
更换轴承。
(9)轴承完好拖轮表面打火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轴承日常检修要点
1、轴承质量
首先,检查润滑油脂是否有变质、结块、杂质等不良情况,这是判断轴承损坏原因的重要依据。
其次,检查轴承有无咬坏和磨损;检查轴承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表面的光洁度以及有无裂痕、锈蚀、脱皮、凹坑、过热变色等缺陷,测量轴承游隙是否超标;检查轴套有无磨损、坑点、脱皮,若有以上情况应更换新轴承。
2、轴承的配合
轴承安装时轴承内径与轴、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非常重要,当配合过松时,配合面会产生相对滑动称做蠕变。
蠕变一旦产生会磨损配合面,损伤轴或外壳,而且磨损粉末会侵入轴承内部,造成发热、振动和破坏。
过盈过大时,会导致外圈外径变小或内圈内径变大,减小轴承内部游隙。
为选择适合用途的轴承,要考虑轴承负荷的性质、大小、温度条件、内圈外圈的旋转状各种条件因素。
3、 轴承间隙的调整
轴承间隙过小时,由于油脂在间隙内剪力摩擦损失过大,也会引起轴承发热,同时,间隙过小时,油量会减小,来不及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提高轴承的温升。
但是,间隙过大则会改变轴承的动力特性,引起转子运转不稳定。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和使用条件选择核实的轴承间隙。
Ⅹ 轴承损害的原因有哪些
一、轴承安装不当(约占16%)
1、安装轴承时使用不当,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靠滚动体传递力,是造成损坏的主要原因。
2、安装调整不到位,安装有偏差或未装到轴承位,造成轴承游隙过大或小。内外圈不处于同一旋转中心,造成不同心。
3、对于带密封的,很多客户在安装前,喜欢先把密粉拆掉,再填充一些润滑脂,这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密封的直接使用即可,因为在生产时已经填充好了润滑脂,不建议拆封再加油,如有必要,建议把轴承内原装的润滑脂全部清洗后,再换新的润滑脂,避免润滑脂型号不一致,造成轴承过早损坏。
建议:选择适当的或专业的轴承安装工具,安装完毕要用专用仪器检测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二、轴承润滑不良(约占50%)
据调查,润滑不良是造成轴承过早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未及时加注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脂或润滑油未加注到位;润滑脂或润滑油选型不当;润滑方式不正确等等。一般转速低于3000转的,建议采用脂润滑,比如电机上使用的,一般都采用脂润滑。
建议:选择正确的润滑脂或润滑油,使用正确的润滑方式和合理的加注周期。
三、轴承污染(约占14%)
污染也会导致轴承过早损坏,污染是指有沙尘、金属屑等进入轴承内部。主要原因包括:安装前过早打开轴承包装,造成轴承工作表面侵入污染物;安装时工作环境不清洁,造成轴承工作表面侵入污染物;轴承的工作环境不清洁,工作介质污染等。
建议:在使用前最好不要拆开轴承的包装;安装时保持安装环境的清洁,对要使用的轴承进行清洗;增强轴承的密封装置。
四、轴承疲劳(约占34%)
疲劳破坏是轴承常见的损坏方式。常见的疲劳破坏的原因可能是:轴承长期超负荷运行;未及时维修;维修不当;设备老化等。
建议:合理的选择轴承的额定负荷,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滚动轴承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籍中,关于车轴轴承的构造早有记载。从考古文物与资料中看,中国最古老的具有现代滚动轴承结构雏形的轴承,出现于公元前221~207年 (秦朝)的今山西省永济县薛家崖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下,轴承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质快速发展时期。
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产品中,轴承属于高精度产品,不仅需要数学、物理等诸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支持,而且需要材料科学、热处理技术、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数控技术和有效的数值方法及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为之服务,因此轴承又是一个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产品。
滚动轴承的润滑目的是减少轴承内部摩擦及磨损,防止烧粘、其润滑效用如下。
减少摩擦及磨损在构成轴承的套圈、滚动体及保持器的相互接触部分,防止金属接触,减少摩擦、磨损。
延长疲劳寿命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
在旋转中,滚动接触面润滑良好,则延长。相反地,油粘度低,润滑油膜厚度不好,则缩短。排出摩擦热、冷却循环给油法等可以用油排出由摩擦发生的热,或由外部传来的热,冷却。防止轴承过热,防止润滑油自身老化。
其他
也有防止异物侵入轴承内部,或防止生锈、腐蚀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