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润滑轴承与轴的配合
自润滑轴套推荐压配合对于压配合圆筒状轴颈轴承一般都是用一装配心轴将轴承压装于轴承座中。
对于刚性足以承受压配合而不会产生明显变形的轴承座,和对于壁厚约为轴承外径1/8或更大的轴承,推荐采用其他之压配合。例如,对于一直径12.5mm的轴承,可采用的轴承座孔直径为12.43~12.47mm。推荐用心轴支撑着内径将轴承压入轴承座孔中。
例如,对于一内径为19mm的轴承,心轴直径应比所要求的最终尺寸大0.008mm左右。最好采用心轴安装而不要用铰刀最终铰孔,因为铰削可能会封闭表面孔隙。
㈡ 轴承是怎样组装的
轴承的安装方法,因轴承结构、配合、条件而异,一般,由于多为轴旋转,所以内圈需要过盈配合。圆柱孔轴承,多用压力机压入,或多用热装方法。锥孔的场合,直接安装在锥度轴上,或用套筒安装。
安装到外壳时,一般游隙配合多,外圈有过盈量,通常用压力机压入,或也有冷却后安装的冷缩配合方法。用干冰作冷却剂,冷缩配合安装的场合,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轴承的表面。所以,需要适当的防锈措施。
(2)油润滑轴承如何装配扩展阅读
1、结构设计与先进的同时,将有一个较长的轴承寿命。轴承制造会经过锻造,热处理,车削,磨削和装配的多道工序操作。处理的合理性,先进性,稳定性也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影响轴承的热处理和磨削工艺,往往与轴承的故障有更直接的关系相关的产品质量。
2、轴承材料的冶金质量的影响是主要因素滚动轴承的早期失效。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如轴承钢,真空脱气等),提高了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质量因素在轴承故障分析中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但它仍然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是否恰当仍是必须考虑的轴承故障分析。
3、轴承安装结束后,为了检查安装是否正确,要进行运转检查。小型机械可以用手旋转,以确认是否旋转顺畅。检查项目有因异物、伤痕、压痕而造成的运转不畅,因安装不良,安装座加工不良而产生的力矩不稳定,由于游隙过小、安装误差、密封摩擦而引起的力矩过大等等。如无异常则可动以开始力运转。
如果轴承因某种原因发生严重故障而发,热则应将轴承拆下,查明发热原因;如果轴承发热并伴有杂音,则可能是轴承盖与轴相擦或润滑油脂干枯。
此外,还可用手摇动轴承外圈,使之转动,若没有松动现象,转动平滑,则轴承是好的;若转动中有松动或卡涩现象,则说明轴承存在缺陷,此时应进一步分析和查找原因,以确定轴承能否继续使用。
㈢ 轴承要怎么安装
轴承的安装
安装轴承时,如铁锤等直接敲击轴承端面可能损伤轴承,因此务须在轨道环圆周上 施加均等压力来装入轨道环。又,如对某一方的轨道(譬如外环)施加压力,经由滚动体将另一方的轨道环(譬如内环)压入则轨道面会发生压痕或伤痕,应予避免。
安装轴承须备有清洁剂干燥的工作场所。特别是超小及特小滚珠轴承的组装若有尘埃侵入即大为影响轴承的性能,因此应在无尘室进行,且必须检查轴承安装部位的尺寸 、精度、形状精度和光度,确认这些量度都在容许公差内。除以上事项外,其他应注意事项如下:
(1)轴及轴承箱(壳)之配合面
毛边、碰伤、凸出部、锈伤、油污等去除,另外,端面一小段予以涂上油润滑,如Spindle油插入时会更容易。
(2)组装用制工具
冲或压床等组装用制工具,选择合适之尺寸于轴承接触部位;安装工具上的污垢、毛边、切削等都必须除去。
(3)轴承
轴承须在安装前才拆封。又,轴承是在非常干净之制程中生产之高精密制品,请不要再作任何其他之加工,如清洗。
(4)紧度较小之轴承
紧度较小的轴承组装,大致可区分为压入轴、压入轴承箱(壳)和均等压入轴及轴承箱(壳),组装方法系在常温下利用套筒压住轨道环端面,借套筒将轴承压入,压入 力作用于轴承的中心。
其他应注意事项,如不可用铁锤以敲打之方式组入造成损伤及避免灰尘浸入。
㈣ 轴承装配过程
这是滚动轴承的装配过程
1.成套轴承外圈的径向跳动Kea外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时,外径表面与相对内圈一固定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在上述点的角位置或在其附近两边处的滚动体均应于内、外圈滚道或内圈背面挡边(圆锥滚子轴承)内面相接触即轴承零件处于正常的相对位置。
2.成套轴承内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ia内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时,在距内圈轴心线径向距离等于内圈滚道接触直径之半处,内圈基准端面与相对于外圈一固定点之间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内、外滚道均应与所有滚动体相接触。
3.成套轴承外圈端面对滚道的跳动Sea外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时,在距外圈轴心线径向距离等于外圈滚道接触直径之半处,外圈基准端面与相对于内圈一固定点之间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内、外滚道均应与所有滚动体相接触。
4.端面对内孔的跳动Sd在距内圈轴心线的径向距离等于其滚道接触直径之半处,垂直于套圈轴心线的平面与套圈基准端面间的最大与最小轴向距离之差。
5.接触角
垂直于轴承轴心线的平面(径向平面)与经过轴承套圈或垫圈传动给滚动体的合力作用线(公称作用线)之间的夹角。
6.球组内(外径)轴承内一列球的内(外)接圆柱体的直径。
7.滚子组内(外)径径向接触滚子轴承内一列滚子的内(外)接圆柱体的直径。
8.轴承公称宽度套圈两理论端面(垫圈背面)间的距离。用以限定向心轴承宽度(推力轴承高度)。
9.轴承实际宽度向心轴承的轴心线与限定轴承宽度的套圈实际端面的两个切平面交点间的距离。用内圈端面及外圈端面限定轴承宽度。
10.轴承实际宽度偏差轴承实际宽度与公称宽度之差。
11.成套轴承内圈的径向跳动Kia内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时,内孔表面与相对外圈一固定点间的最大与最小径向距离之差。在上述点的角位置或在其附近两边处的滚动体应与内、外圈滚道或内圈背面挡边(圆锥滚子轴承)内面相接触即轴承零件处于正常的相对位置。
参考资料:
www.zcjob88.com
㈤ 如何正确装配滑动轴承
(1)整体式滑动轴承(轴套)的装配
轴套装到机体内的作业程序是压入、固定轴套,装配后检验、修整。装配时,根据轴套的尺寸和配合的过盈量大小以及轴套在机体上的位置,可用冷压、加热机体或冷却轴套的方法来装入轴套。
①压入轴套的方法和工具。根据轴套在机体上的位置和轴套的尺寸,可用手锤或压力机将轴套压入。图9-39a所示为一种最简单的压入方法(用垫板和手锤打入)。打入轴套时,开始必须放正位置,边压边检查,待找正后,再加大力打入。否则会使配合表面擦伤,使轴套变形。
图9-42 轴瓦的不正确配合
为了保证轴瓦与轴颈配合良好,在装配时,应进行必要的检验和修刮。先在轴颈上涂好显示剂,接着把轴放在装有下半轴瓦的轴承座上,将轴转动2~3圈,然后把轴取下来,按照研出的斑痕来判断轴瓦与轴颈的配合情况。如果在轴瓦上的斑痕很大而且不均匀,必须进行修刮。当在轴瓦的全长上都有了斑点以后,再将上半轴瓦装上,拧紧上盖的螺栓,使轴紧紧地转动几圈后,按着色情况刮削上下轴瓦,直到轴瓦上出现要求的斑点数目为止。刮完轴瓦后,还要用垫片调整轴瓦与轴颈的间隙,以保证形成油膜而达到液体润滑。
轴瓦上的油槽,可用油槽錾子錾出,也可用车床车出或铣床铣出。
㈥ 滚动轴承的装配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1)压入法
当轴承内孔与轴颈配合较紧,外圈与壳体配合较松时,应先将轴承装在轴上,如图9-33a所示;反之,则应先将轴承压入壳体上,如图9-33b所示。如轴承内孔与轴颈配合较紧,同时外圈与壳体也配合较紧,则应将轴承内孔与外圈同时装在轴和壳体上,如图9-33c所示。
图9-38 油池加热法
取出轴承后,用比轴颈尺寸大0.05mm左右的测量棒测量轴承孔径,如尺寸合适应立即用干净布揩清油迹和附着物,并用布垫着轴承并端平,迅速将轴承推入轴颈,趁热与轴径装配,在冷却过程中要始终用手推紧轴承,并稍微转动外圈,防止倾斜或卡住(图9-38c),冷却后将产生牢固的配合。如果要把轴承取下来,还得放在油中加温。也可放在工业冰箱内将轴承或零件冷却,或放在有盖密封箱内,倒入干冰或液氮,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装配。
㈦ 轴承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轴承的安装方法,因轴承结构、配合、条件而异,一般,由于多为轴旋转,所以内圈需要过盈配合。圆柱孔轴承,多用压力机压入,或多用热装方法。锥孔的场合,直接安装在锥度轴上,或用套筒安装。
安装到外壳时,一般游隙配合多,外圈有过盈量,通常用压力机压入,或也有冷却后安装的冷缩配合方法。用干冰作冷却剂,冷缩配合安装的场合,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轴承的表面。所以,需要适当的防锈措施。
轴承的安装是否正确,影响着精度、寿命、性能。因此,设计及组装部门对于轴承的安装要充分研究。希望要按照作业标准进行安装。作业标准的项目通常如下:
(1)清洗轴承及轴承关连部件
(2)检查关连部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况
(3)安装
(4)安装好轴承后的检查
(5)供给润滑剂
(7)油润滑轴承如何装配扩展阅读
轴承日常检修要点
1、轴承质量
首先,检查润滑油脂是否有变质、结块、杂质等不良情况,这是判断轴承损坏原因的重要依据。
其次,检查轴承有无咬坏和磨损;检查轴承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表面的光洁度以及有无裂痕、锈蚀、脱皮、凹坑、过热变色等缺陷,测量轴承游隙是否超标;检查轴套有无磨损、坑点、脱皮,若有以上情况应更换新轴承。
2、轴承的配合
轴承安装时轴承内径与轴、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非常重要,当配合过松时,配合面会产生相对滑动称做蠕变。
蠕变一旦产生会磨损配合面,损伤轴或外壳,而且磨损粉末会侵入轴承内部,造成发热、振动和破坏。
过盈过大时,会导致外圈外径变小或内圈内径变大,减小轴承内部游隙。
为选择适合用途的轴承,要考虑轴承负荷的性质、大小、温度条件、内圈外圈的旋转状各种条件因素。
3、 轴承间隙的调整
轴承间隙过小时,由于油脂在间隙内剪力摩擦损失过大,也会引起轴承发热,同时,间隙过小时,油量会减小,来不及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提高轴承的温升。
但是,间隙过大则会改变轴承的动力特性,引起转子运转不稳定。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和使用条件选择核实的轴承间隙。
㈧ n 318em p 5轴承如何安装
固定轴承的安装步骤:
1、往轴上安装轴承前,必须先拔下固定轴承外套的固定销,同时将轴颈表面打磨光滑干净,并在轴颈处涂油防锈兼润滑(允许轴承在轴上有稍微转动)。
2、在轴承座与轴承配合面涂润滑油,把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装入轴承座内。然后将装配好的轴承与轴承座一起套在轴上,推至所需位置处进行安装。
3、固定轴承座的螺栓先不要拧紧,要让轴承外套在轴承座内能转动。同样装好同一根轴上的另一端轴承和座,将轴转动几圈,让固定轴承本身自动找正位置后。再将轴承座螺栓紧固好。
4、装偏心套。先将偏心套套在轴承内套的偏心台阶上,并用手顺轴的旋转方向拧紧.然后再将小铁棍插入或顶住偏心套上的沉孔.用手锤顺轴的旋转方向敲击小铁棍.使偏心套安装牢固,最后锁紧偏心套上的内六角螺钉。固定轴承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推力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固定端轴承使用的是能够承受联合(径向和轴向)载荷的径向轴承。这些轴承包括:深沟球轴承、双列或配对单列角接触球轴承、自调心球轴承、球面滚子轴承、配组的圆锥滚子轴承、NUP型圆柱滚子轴承或带HJ角圈的NJ型圆柱滚子轴承。
㈨ 滚动轴承装配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滚动轴承装配】
锤击法:
用手锤通过铜锤或软金属套筒把外力加在轴承内圈或外圈上而实现装配的方法。只适用于小型轴承的装配。
压入法:
即用压力机代替人工加载进行轴承的装配。
加热法:
最常用的方法。用于较大的机械设备中。将轴承放在油箱中均匀加热至100℃左右,取出后立即装到轴上。加热时轴承不可置于油箱底面而应离油箱底面50~70mm为宜。可以在油箱里放一网栅或将轴承用钩吊起的方法来实现。可用电炉加热,也可火烧等。如用轴承加热器加热轴承,则根据轴承大小选定加热时间
滚动轴承装配前的准备
首先将滚动轴承中残留的润滑脂及防锈油清除干净。
先用煤油冲洗滚动轴承,再用汽油洗净,并用干净的布擦干。
也可用其它清洗剂清洗,并将轴承用布擦干净。
不要用脏油或脏布、棉纱清洗或擦干轴承。
【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是将运转的轴与轴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损失的一种精密的机械元件。与滑动轴承比较,滚动轴承的径向尺寸较大,减振能力较差,高速时寿命低,声响较大。
㈩ 滑动轴承的装配要点是什么
(1)整体式滑动轴承(轴套)的装配
轴套装到机体内的作业程序是压入、固定轴套,装配后检验、修整。装配时,根据轴套的尺寸和配合的过盈量大小以及轴套在机体上的位置,可用冷压、加热机体或冷却轴套的方法来装入轴套。
①压入轴套的方法和工具。根据轴套在机体上的位置和轴套的尺寸,可用手锤或压力机将轴套压入。图9-39a所示为一种最简单的压入方法(用垫板和手锤打入)。打入轴套时,开始必须放正位置,边压边检查,待找正后,再加大力打入。否则会使配合表面擦伤,使轴套变形。
图9-42 轴瓦的不正确配合
为了保证轴瓦与轴颈配合良好,在装配时,应进行必要的检验和修刮。先在轴颈上涂好显示剂,接着把轴放在装有下半轴瓦的轴承座上,将轴转动2~3圈,然后把轴取下来,按照研出的斑痕来判断轴瓦与轴颈的配合情况。如果在轴瓦上的斑痕很大而且不均匀,必须进行修刮。当在轴瓦的全长上都有了斑点以后,再将上半轴瓦装上,拧紧上盖的螺栓,使轴紧紧地转动几圈后,按着色情况刮削上下轴瓦,直到轴瓦上出现要求的斑点数目为止。刮完轴瓦后,还要用垫片调整轴瓦与轴颈的间隙,以保证形成油膜而达到液体润滑。
轴瓦上的油槽,可用油槽錾子錾出,也可用车床车出或铣床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