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顿润滑油的机油怎么样有用过的说说
我开汽修的,这个油不错,很正的机油,说实话不比进口油差,机油看用料,现在国际化,产品透明,企业正规比啥都重要的,这个机油主打产品700u是个经典,这个需要体会了
㈡ 滚动轴承6310的油膜间隙为多少
没有油膜间隙这种说法的,润滑油会在滚动体和内外圈之间形成润滑油膜,起到润滑作用,防止轴承的磨损,
你问的应该是游隙吧
6310
深沟球轴承,内径50,游隙0.006~0.023mm
㈢ 液压轴承的油膜厚度一般取多少
到底是滑动轴承的油膜间隙?
还是静压轴承的油膜间隙?
㈣ 选购油膜轴承油有哪些建议
您好,选择轴承油一般要看它抗乳化和抗水解性能、抗氧化性能、抗泡沫性,挤压性能是否都好,还要有好的防锈性能。
㈤ 热轧1450支承辊油膜轴承进油压力是多少
0.8-1.2公斤可以满足使用,如果润滑站能力可以的话可以适当提高到2-2.5公斤
㈥ 关于冷轧机的问题
中国冷轧机油膜轴承技术,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 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回顾总结、研究中国轧机油膜轴承技术,对于认识、促进、发展中国轧机油膜轴承技术是有益处的。 轧机油膜轴承技术,是个系统工程技术,同时,也是个多学 科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它的发展速度和所形成的配套能力,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与所达到的水平。兹从运行技术、 制造技术、测试技术、理论研究、产品开发、成套能力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1. 运行技术,包括轧机油膜轴承零部件的储放、清洗、安装、调试、运转、维修、诊断、管理等一整套知识与技能。运行技术的正确运用,是轴承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 50年代初期,我国只有鞍钢冷轧厂的可逆轧机装备了油膜轴承。其运行管理,完全按照苏联的有关规程进行。传统工艺,轧制压力不大,轧速也低,润滑系统也很简单,运行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但在实际运行中,有关管理、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工 作都十分认真,严格按规程办,积累了使用、维护经验。但由于缺乏对轴承工作原理的深入了解,一些不太合理的规程却一直沿袭了几乎两个年代,比如,轴承部件装好之后,要做35N/cm2的打压试验,如果漏油,即调紧回转密封,直至不漏为止。可是,经过这样一个试压调整之后,使用起来效果并不好,而且,密封件 的寿命也短。这种密封是带骨架的“J”型密封,是靠唇口密封的, 试压调紧之后,就不再是唇口密封了,而是一种死死抱住回转表面的带状密封。但毕竟瑕不掩瑜,轧机油膜轴承的成功运行,还是从这里开始的。 60—70年代初,我国自行装备的轧机油膜轴承投入运行,以舞阳钢铁公司4200mm特厚板轧机的φ1300mm轧辊油膜轴承、 φ300mm机架辊油膜轴承和本溪钢铁公司φ1700mm热连轧机支承辊φ1100mm油膜轴承为代表的一批新轴承投入运行,前者是单机架轧机,后者是多机架连轧机。多家多机架轧机油膜轴承的投入运行,使我国轧机油膜轴承运行技术得以普及和提高。在管理方面,有了一支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有专用的工作场地,油膜轴承工作间实行封闭,油膜轴承维修人员、润滑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分工日益精细,管理更趋科学、规范。 由于轴承结构的改进和润滑系统的更新,在轴承安装调试和润滑系统的维护操作上,都比50年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加之连轧机油膜轴承的成功使用,使运行技术向现代水平又靠近了一步。 70~80年代,在我国相继成套引进武汉钢铁公司的1700mm热、冷板材连轧机和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的2050mm及2030mm 热、冷板材连轧机的同时,也随之成套引进了摩戈伊尔(MORGOIL)轴承和麦斯塔(MESTA)轴承,其主要运行人员,包括技术人员、技术工人都进行了岗位培训,而在设备投产之后,又确保了轴承的连续、安全运行,这就标志着我国轧机油膜轴承运行技术,已经接近当时的世界水平。 进入90年代以来,又成套地引进了轧机和轧机油膜轴承——主要是摩戈伊尔轴承,而更多的是在买进二手轧钢设备时,又带进了油膜轴承,其主要类型也是摩戈伊尔轴承。这样,在一些主要类型的轧机上,比如线材轧机、单机架可逆轧机、半连轧机、连轧机以及型材轧机等都装备了油膜轴承;从轴承种类上说,有苏联型液体摩擦轴承,中国TZ牌油膜轴承,美国麦斯塔油膜轴承和摩戈伊尔(油膜)轴承,可称得上是当今世界拥有轧机油膜轴承(包括润滑系统)品种最齐全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二十几家钢铁公司(厂),近200架轧机装备了油膜轴承,数量不能不谓巨大。这种情况,足以说明轧机油膜轴承运行技术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并且已经达到了当今世界的新水平。 2. 制造技术,我国轧机油膜轴承主要零件的研制,始于50年代后期,是在一无图样、二无资料、三无专有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研制轧机油膜轴承主要零件,并非易事,从材料选择、工艺路线、加工方法到专用工装设计与制造等有着一整套的工作程序。从材料选择上,要考虑到锥套与减摩材料的配对,锥套的锻造工艺性,衬套钢套与减摩材料的结合,钢套的工艺过程;从工艺路线上,要满足锥、衬套的技术要求,同时还要利用已有加工设备, 这本身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结合,比如,在钢套的内表面如何 进行物理(包括机加工)与化学处理,才能增加结合力;在加工 方法上,我们知道,锥套与衬套是民品中加工精度最高的,锥套 表面粗糙度为Ra0.05μm(衬套为Ra0.2μm),几何精度高,变形难以控制,表面粗糙度低,必须进行超精加工,表面不允许出现多棱柱、螺旋、振纹等;专用工装的设计与制造,也是很重要的,是实现加工方法,保证加工精度的关键。 60年代初期,完成了在普通机床上研制油膜轴承主要零件的制造。 60年代末期,太原重机厂建成了轧机油膜轴承专业化生产车间,开始了我国整套制造轧机油膜轴承的新时期。 3. 测试技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零件加工的测量技术,另一部分为试验研究中的测量技术。 由于油膜轴承主要零件的加工精度高,要求测量精确、快捷。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有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具)和与之相配套的辅助仪器(具),同时,对加工中的测量和加工完成后的质检测量,必须执行科学的测量方法和具有娴熟的技术。为此,除了购买、定制高精度测量仪器(具)外,还设计、制造了专用仪器(具)及附具,执行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和程序。这就保证了测量重复性好,精度高。 为深入了解油膜轴承工作时的参数情况,探讨规律性,太原重机厂从1972年开始做了大量的试验室的台架测量和轴承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的承载、转动、耗电、供油等外部内部参数的测量工作。测试范围,包括轴承内部工作区域的油膜压力场、油膜厚度场和油膜温度场等,这些场量的测量属于非常规性的,从测量传感器到二次仪表,均无现成的可买,所以,要自行研制。以太原重机厂强度试验室为主体,建成一支专业测试队伍,与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进行了测试技术和仪器仪表的研究、研制工作,先后进行了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和电涡流式测试技术与 一、二次仪器的研究和研制,并成功地获得了大量数据,重复性好,规律性强,测量精度高。同时,还对相关技术,包括定标、抗干扰、回转信号的输送,以及多种信号的同步测量、记录、打印等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4 理论研究,在轧机油膜轴承主要零件研制成功后,原机械部把产品开发与理论研究的任务同时下达给太原重机厂,60年代初期的理论研究工作,主要是产品的设计计算,其基础是以经验为主。 随着轧机装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轧机油膜轴承的理论研究工作,真正自主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始于1974年。当时的主要工作是探讨工作机理,从经典润滑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方法,准解析方法等,把理论研究又引深一步。鉴于经典理论的油膜峰值压力达100MPa以上,继而进行了弹流理论的应用研究工作,当时,研究弹流的一些学者,只注重了反形接触的高副弹流的研究,而对滑动轴承,认为是非典型弹流问题,甚至有人认为重载油膜轴承不属于弹流范畴。 本文地址: http://www.nskfag.org/news/201011_32243.html
㈦ 什么是动静压油膜轴承
静压轴承得原理:轴颈和轴承被外界供给的一定压力的承载介质完全隔开,从而减低轴颈和轴承间相对摩擦,介质膜体的形成不受相对滑动速度的限制,在各种速度(包括零速度)下,均有较大承载能力。
根据介质不同,静压轴承可分为液体静压轴承,气体静压轴承。
主轴浮量是指压力油进入油腔形成的液压力同主轴或载荷达到平衡,主轴浮起的位移值。
静压轴承是利用外部油源产生承载能力的油膜轴承,动静压混合轴承是一种既综合了液体动压和静压轴承的优点,又克服了两着缺点的新型多油楔油膜轴承。它利用静压轴承的节流原理,使压力油腔中产生足够大的静压轴承载力,从而克服了液体动压轴承启动和停止时出现的干摩擦造成主轴与轴承磨损现象,提高了主轴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及精度保持性;轴承油腔大多采用浅腔结构,在主轴启动后,依靠浅腔阶梯效应形成的动压承载力和静压承载力叠加,大大地提高了主轴承载能力,而多腔对置结构又极大地增加了主轴刚度;高压油膜的均化作用和良好的抗振性能,保证了主轴具有很高旋转精度和运转平稳性。目前,在改造旧精密磨削设备方面,用得较多的是北京中航设备改造厂的wmb型表面节流液体动静压混合轴承。
㈧ 油膜轴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油膜轴承的工作原理
油膜轴承是一种以润滑油作为润滑介质的径向滑动轴承,其工作原理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制力 的作用,迫使辊轴轴颈发生移动,油膜轴承中心与轴颈的中心产生偏心,使油膜轴承与轴颈之间的间隙形 成了两个区域,一个叫发散区(沿轴颈旋转方向间隙逐渐变大),另一个叫收敛区(沿轴颈旋转方向逐渐减小)。当旋转的轴颈把有粘度的润滑油从폑散区带入收敛区,沿轴颈旋转方向轴承间隙由大变小,形成一种油楔,使润滑油内产生压力。油膜内各点的压力沿轧制方向的合力就是油膜轴承的承载力。当轧制力大于承载力时,轴颈中心与油膜轴承中心之间的偏心距增大。在收敛区内轴承间隙沿轴颈旋转方向变陡,最小油膜厚度变小,油膜内的压力变大,承载力变大,直至与轧制力达到平衡,轴颈中心不再偏移,油膜轴承与轴颈完全被润滑油隔开,理论上形成了全流体润滑。
从油膜轴承的工作原理可知道油膜轴承系统内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就是最小油膜厚度。如果最小油膜 厚度值太小,而润滑油中的金属杂质颗粒过大,金属颗粒的外形尺寸在数值上大于最小油膜厚度时,金属 颗粒随润滑油通过最小油膜厚度处时,就像造成金属接触,严重时就会烧瓦。另外如果最小油膜厚度值太小,当出现堆钢等事故时,很容易造成轴颈和油膜轴承的金属接触而导致烧瓦。最小油膜厚度值的大小与 油膜轴承的结构尺寸及材料、相关零件的加工精度及油膜轴承系统的安装精度、润滑油及轧制力的大小等有关。
㈨ 什么是油膜轴承油
油膜轴承是精密轴承的一种,它没有滚珠,实际上就是一个内表面粗糙度数值很小(旧标准叫表面光洁度,光洁度越高表面越光滑)的孔。当轴高速旋转时靠一层薄薄的润滑油(因润滑油有一定张力)把轴支承悬空。轴静止时轴与轴承是接触的。一个简单的例子:电风扇电机的含油轴承就是一种简单的油膜轴承。
㈩ 什么是挤压油膜轴承
轴承高速旋转的时候 里面的润滑油会形成一层油膜 起到保护转子的作用。
至于挤压时一种方法 达到产生油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