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轧机工作辊轴承损坏的原因
工作辊轴承抱死损坏的原因分析
(一)轴承油雾润滑量不足
由于铝箔轧机一般在高轧制速度下运行,一般粗中轧机轧制速度在700~900m/min,如此高的轧制速度作用在轴承上时,轴承转速在850r/m以上,通常铝箔轧机工作辊轴承的润滑采用油雾润滑。轴承高速旋转时产生巨大热量,轴承滚子受热膨胀,造成轴承间隙减少,从而挤压轴承内外环,导致圆锥滚子磨损加剧,轴承润滑量不足,无法及时带走轴承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热量,最终必将引起轴承抱死。
(二)工作辊轴承箱装配不当
铝箔轧制对轧辊辊形及轧辊辊身表面质量要求非常高,铝箔轧机需要经常更换工作辊,需要对轴承箱进行多次拆卸。每次拆装轴承箱时都要充分注意轧辊轴承间隙。间隙较小时圆锥滚子挤压轴承内外圈,轴承高速旋转时,圆锥滚子磨损加剧,轴承温度迅速升高,造成轴承烧结,轧机装入新工作辊辊系开机后很短的时间内即发生轴承抱死。间隙过大时,圆锥滚子轴承受力范围减少,从而导致轴承局部疲劳损伤,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三)轴承本身质量的原因
轴承本身质量有问题也是引起轧辊轴承抱死的原因之一,有时在拆下工作
辊抱死轴承后,会发现圆锥滚子轴承的保持架完全碎裂,这种情况可以断定是轴承本身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因为通过多次实践发现,在圆锥滚子轴承的保持架有细微
裂纹时,如果继续使用则使轴承高速旋转并承受负荷的状态下,保持架断裂并使滚子无法正常转动,引起轴承烧伤,最后导致轴承抱死。
(四)铝箔轧制工艺的影响
由于铝箔轧制过程中对工作辊弯辊和倾斜的使用比较频繁,有时来料板形较差时,操作工人倾斜使用过大,对于轴承来讲,其承受的轴向负荷过大,易损坏轴承并导致轴承抱死。随着操作水平和轧制工艺的不断提高和改进,该原因造成的工作辊轴承抱死已经很少发生。
B. 电机轴承损坏原因
电机轴承损坏原因:
1、电机轴向没有窜量,轴承外盖与轴承外套之间间大小。电机运转时,转子受热膨胀时伸长,致使轴承发热。
2、轴承的润滑脂过多,其熔化流出,甩到绕组上,腐蚀绕组。
3、轴承安装不当或安装带轮不正确,外力使轴承内外圈装歪,致使转动不灵活,轴承发热损坏。
4、轴承滚柱滚珠,内外套圈滚珠支架严重磨损和发生金剥落,造成电机异响,以致电机扫镗烧毁。
5、电机端盖没上好,止口没有靠紧,或轴承盖上不均,使滚珠偏出轨道旋转而发热。
6、防护不好,轴承内进水或粉尘,使轴承得不到良好润滑而损坏。
防范措施:轴承的润滑脂的选择要合适,应根据其类型尺寸和运行条件来选择。润滑脂填充量要合适,一般为轴承室1/2-2/3为宜
C. 在减速齿轮箱中,圆锥滚子轴承老是损坏的原因分析
可能原因:
1、由于轴承超时使用和滑油质量差,造成轴承的滚珠材料疲劳损坏,直至碎裂。减速齿轮箱内的滑油可能也很脏。
2、存在轴颈尺寸超公差,轴承预紧过度的问题。
解决措施:
1、调整端盖垫片的厚度
2、不能为赶班期而加大负荷运行,以避免机件疲劳损坏,引发事故。
3、对主要运动部件,尤其是轴承,应认真做好时间统计,如有遗漏,要及时补正,避免部件超时使用。
4、做好重要轴承的备件清查、记录,对消耗光的重要轴承,要及时申请订购。
D. 滚动轴承损坏的原因是什么损坏后产生的现象
滚动轴承的故障现象一般表现为两种,一是轴承安装部位温度过高,二是轴承运转中有噪音。损坏的原因是金属退让性差(变形后无法复原)、抗冲击性能差、抗疲劳性能差、负荷过大等等,具体如下:
1、轴承温度过高。
在机构运转时,安装轴承的部位允许有一定的温度,当用手抚摸机构外壳时,应以不感觉烫手为正常,反之则表明轴承温度过高。
轴承温度过高的原因有: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润滑油粘度过高;机构装配过紧(间隙不足);轴承装配过紧;轴承座圈在轴上或壳内转动;负荷过大;轴承保持架或滚动体碎裂等。
2、轴承噪音。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允许有轻微的运转响声,如果响声过大或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撞击声,则表明轴承有故障。
滚动轴承产生噪音的原因比较复杂,轴承内、外圈配合表面磨损。由于这种磨损,破坏了轴承与壳体、轴承与轴的配合关系,导致轴线偏离了正确的位置,在轴在高速运动时产生异响。
当轴承疲劳时,其表面金属剥落,也会使轴承径向间隙增大产生异响。此外,轴承润滑不足,形成干摩擦,以及轴承破碎等都会产生异常的声响。轴承磨损松旷后,保持架松动损坏,也会产生异响。
(4)轴承架碎是怎么回事扩展阅读
轴承生产的专业化为其生产自动化提供了条件。在生产中大量采用全自动、半自动化专用和非专用机床,且生产自动线逐步推广应用。如热处理自动线及装配自动线等。
基本特点好处:
(1)、节能显著。由于滚动轴承自身运动的特点,使其摩擦力远远小于滑动轴承,可减少消耗在摩擦阻力的功耗,因此节能效果显著。
主轴承采用滚动轴承的一般小型球磨机节电达30%~35%,中型球磨机节电达15%~20%,大型球磨机节电可达10%~20%。由于球磨机本身是生产中的耗能大户,这将意味着可节约一笔及其可观的费用。
(2)、维修方便,质量可靠。采用滚动轴承可以省去巴氏合金材料的熔炼、浇铸及刮瓦等一系列复杂其技术要求甚高的维修工艺过程以及供油、供水冷却系统,因此维修量大大减少。而且滚动轴承由于是由专业生产厂家制造,质量往往得到保证。
E. 滚筒轴承损坏的原因是什损坏后的现象’
滚筒轴承损坏的原因是什?损坏后的现象’:滚动轴承的故障现象一般表现为两种,一是轴承安装部位温度过高,二是轴承运转中有噪音。 1.轴承温度过高 :在机构运转时,安装轴承的部位允许有一定的温度,当用手抚摸机构外壳时,应以不感觉烫手为正常,反之则表明轴承温度过高。 轴承温度过高的原因有: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变质,润滑油粘度过高;机构装配过紧(间隙不足);轴承装配过紧;轴承座圈在轴上或壳内转动;负荷过大;轴承保持架或滚动体碎裂等。 2.轴承噪音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允许有轻微的运转响声,如果响声过大或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撞击声,则表明轴承有故障。 滚动轴承产生噪音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一是轴承内、外圈配合表面磨损。由于这种磨损,破坏了轴承与壳体、轴承与轴的配合关系,导致轴线偏离了正确的位置,在轴在高速运动时产生异响。当轴承疲劳时,其表面金属剥落,也会使轴承径向间隙增大产生异响。此外,轴承润滑不足,形成干摩擦,以及轴承破碎等都会产生异常的声响。轴承磨损松旷后,保持架松动损坏,也会产生异响。
F. 轴承损害的原因有哪些
一、轴承安装不当(约占16%)
1、安装轴承时使用不当,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靠滚动体传递力,是造成损坏的主要原因。
2、安装调整不到位,安装有偏差或未装到轴承位,造成轴承游隙过大或小。内外圈不处于同一旋转中心,造成不同心。
3、对于带密封的,很多客户在安装前,喜欢先把密粉拆掉,再填充一些润滑脂,这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密封的直接使用即可,因为在生产时已经填充好了润滑脂,不建议拆封再加油,如有必要,建议把轴承内原装的润滑脂全部清洗后,再换新的润滑脂,避免润滑脂型号不一致,造成轴承过早损坏。
建议:选择适当的或专业的轴承安装工具,安装完毕要用专用仪器检测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二、轴承润滑不良(约占50%)
据调查,润滑不良是造成轴承过早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包括:未及时加注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脂或润滑油未加注到位;润滑脂或润滑油选型不当;润滑方式不正确等等。一般转速低于3000转的,建议采用脂润滑,比如电机上使用的,一般都采用脂润滑。
建议:选择正确的润滑脂或润滑油,使用正确的润滑方式和合理的加注周期。
三、轴承污染(约占14%)
污染也会导致轴承过早损坏,污染是指有沙尘、金属屑等进入轴承内部。主要原因包括:安装前过早打开轴承包装,造成轴承工作表面侵入污染物;安装时工作环境不清洁,造成轴承工作表面侵入污染物;轴承的工作环境不清洁,工作介质污染等。
建议:在使用前最好不要拆开轴承的包装;安装时保持安装环境的清洁,对要使用的轴承进行清洗;增强轴承的密封装置。
四、轴承疲劳(约占34%)
疲劳破坏是轴承常见的损坏方式。常见的疲劳破坏的原因可能是:轴承长期超负荷运行;未及时维修;维修不当;设备老化等。
建议:合理的选择轴承的额定负荷,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滚动轴承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籍中,关于车轴轴承的构造早有记载。从考古文物与资料中看,中国最古老的具有现代滚动轴承结构雏形的轴承,出现于公元前221~207年 (秦朝)的今山西省永济县薛家崖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下,轴承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质快速发展时期。
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产品中,轴承属于高精度产品,不仅需要数学、物理等诸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支持,而且需要材料科学、热处理技术、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数控技术和有效的数值方法及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为之服务,因此轴承又是一个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产品。
滚动轴承的润滑目的是减少轴承内部摩擦及磨损,防止烧粘、其润滑效用如下。
减少摩擦及磨损在构成轴承的套圈、滚动体及保持器的相互接触部分,防止金属接触,减少摩擦、磨损。
延长疲劳寿命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
在旋转中,滚动接触面润滑良好,则延长。相反地,油粘度低,润滑油膜厚度不好,则缩短。排出摩擦热、冷却循环给油法等可以用油排出由摩擦发生的热,或由外部传来的热,冷却。防止轴承过热,防止润滑油自身老化。
其他
也有防止异物侵入轴承内部,或防止生锈、腐蚀之效果。
G. 轴承损坏的原因有哪些
◆剥离
损伤状态
轴承再承受载荷旋转时,内圈、外圈的滚道面或滚动体面由于滚动疲劳而呈现鱼鳞状的剥离现象。
原因
载荷过大。安装不良(非直线性)力矩载荷异物侵入、进水。润滑不良、润滑剂不合适轴承游隙不适当。轴承箱精度不好,轴承箱的刚性不均轴的挠度大生锈、侵蚀点、擦伤和压痕(表面变形现象)引起的发展。
措施
检查载荷的大小及再次研究所使用的轴承改善安装方法改善密封装置、停机时防锈。使用适当粘度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检查游隙。
◆卡伤
损伤状态
所谓卡伤是由于在滑动面伤产生的部分的微小烧伤汇总而产生的表面损伤。
滑道面、滚动面圆周方向的线状伤痕。滚子端面的摆线状伤痕靠近滚子端面的轴环面的卡伤。
原因
过大载荷、过大预压。润滑不良。异物咬入。内圈外圈的倾斜、轴的挠度。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
措施
检查载荷的大小。预压要适当。改善润滑剂和润滑方法。检查轴、轴承箱的精度。
◆擦伤
损伤状态
所谓擦伤,是再滚道面和滚动面商,有随着滚动的打滑和油膜热裂产生的微小烧伤的汇总而发生的表面损伤。产生带有粘着的表面粗糙。
原因
高速轻载荷急加减速润滑剂不适当。水的侵入
措施
改善预压改善轴承游隙使用油膜性好的润滑剂改善润滑方法改善密封装置
◆断裂
损伤状态
所谓断裂是指由于对滚道轮的挡边或滚子角的局部部分施加乐冲击或过大载荷而一小部分断裂。
原因
安装时受到了打击。载荷过大。跌落等使用不良。
措施
改善安装方法(采用热装,使用适当的工具夹)。纠正载荷条件。轴承安装到位,使挡边受支承。
◆压痕
损伤状态
咬入了金属小粉末,异物等的时候,在滚道面或转动面上产生的凹痕。
由于安装等时受到冲击,在滚动体的间距间隔上形成了凹面(布氏硬度压痕)。
原因
金属粉末等的异物咬入。组装时或运输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载荷过大。
措施
冲击轴套。改善密封装置。过滤润滑油。改善组装及使用方法。
◆烧伤
损伤状态
滚道轮、滚动体以及保持架在旋转中急剧发热直至变色、软化、熔敷和破损。
原因
润滑不良。过大载荷(预压过大)。转速过大。游隙过小。水、异物的侵入。轴、轴承箱的精度不良、轴的挠度大。
措施
研究润滑剂及润滑方法。纠正轴承的选择。研究配合、轴承间隙和预压。改善密封装置。检查轴和轴承箱的精度。改善安装方法。
◆生锈,腐蚀
损伤状态
轴承的生锈和腐蚀有滚道轮、滚动体表面的坑状锈、全面生锈及腐蚀。
原因
水、腐蚀性物质(漆、煤气等)的侵入。润滑剂不合适。由于水蒸气的凝结而附有水滴。高温多湿时停转。运输过程重防锈不良。保管状态不合适。使用不合适。
措施
改善密封装置。研究润滑方法。停转时的防锈措施。改善保管方法。使用时要加以注意。
H. 轴承发生故障的原因有哪些
据有关统计显示,在旋转机械故障率中有近30%的故障是由于滚动轴承发生故障而引起的,所以对其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进行研究势在必行。陌贝网为您提供更多轴承知识,轴承故障诊断刚开始主要是依靠人工听觉来诊断,再有就是利用探听棒这种方法在许多企业中仍在使用,一些工具已经被改进到电子听诊器。例如,当使用电子听诊器检测轴承故障时,具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可以凭经验诊断轴承疲劳剥落,有时还可以诊断出损伤发生的位置,但是其它的外部原因,可靠性有时会无法得到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振动仪器被运用到在滚动轴承的状态监测工作中。这些仪器利用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或峰值来判断轴承是否有故障。这些仪器减少我们对经验的依赖,使得监测和诊断的准 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故障发生的初始阶段仍然很难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瑞典SKF公司在多年研究轴承故障机理的基础上,于1966年发明了脉冲计检测轴承损伤的方法,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滚动体共振频率、滚动轴承振动与缺陷、非均匀尺寸与磨损的关系最具代表性。
I. 轴承保持架的损坏及分析原因
保持器是轴承最薄弱的环节。其损坏要看是个别还是批量性的损坏!如果是一定比例的损坏,请核查:
1、轴承的过盈配合量及轴承游隙;
2、轴承的润滑是否能那个满足轴承的高速高温高载荷需求;
3、轴承是否进水;
4、吸砂泵是否有轴向载荷,轴承是否能承受;
5、计算设计轴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