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疗器械怎么分级
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磁共振设备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
第二类医疗器械有:
X线拍片机、B超、显微镜、生化仪等等。
第三类医疗器械有: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体外震波碎石机、病人有创监护系统、人工晶体、有创内窥镜、超声手术刀、彩色超声成像设备、激光手术设备、高频电刀、微波治疗仪、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等等。
(1)放射治疗固定器材有哪些扩展阅读
二类医疗器械所需具备条件:
(一)企业负责人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
(二)质检机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三)企业内初级以上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应占有职工总数的相应比例。
(四)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
(五)应有与所生产产品及规模相配套的生产、仓储场地及环境。
(六)具有相应的生产设备。
(七)企业应收集并保存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标准。
(八)生产无菌医疗器械的,应具有符合规定的生产场地。
『贰』 核医学设备包括哪些
核医学设备:
1、核医学影像设备
包括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和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两大核医学影像设备,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PET中的PET-CT是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
2、核医学功能检查设备:甲状腺功能仪、肾图仪、多功能仪、骨密度仪。
3、核医学免疫分析设备:γ-计数器、时间分辨、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
大基医疗:我们的核医学梦还有多远:
北大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荣福告诉记者:现在国家开始重视我们自己的核医学了,这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起步了,领导人到企业调研考察,实际上是鼓励,也是发出信号,我们要关注支持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
20多年来,大基医疗做得非常不容易,现在国家开始重视了,中国市场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我们有技术有人才,像大基的PET 、PET-CT包括他的智能机器人。
通过从CT的床上转移到PET的床上,技术都很过硬。只有政府如何支持,我觉得任何领域都没有不能打破的神话,西门子的核医学技术是比我们强,但手机当年有诺基亚、摩托罗拉后来又有苹果,我们也有小米,未来拼的不是资本,是创新,创新才是未来的真正拥有者。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大基医疗:我们的核医学梦还有多远
『叁』 什么是医疗器械分类哪三类
第三类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体外震波碎石机、病人有创监护系统、人工晶体、有创内窥镜、超声手术刀、彩色超声成像设备、激光手术设备、高频电刀、微波治疗仪、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x线治疗设备、200ma以上x线机、医用高能设备、人工心肺机、内固定器材、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肾、呼吸麻醉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ct设备等。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肆』 进行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工作人员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应该包括哪些
包括:
1、整体全防型防护服加一条12cm宽的弹性腰带
2、分体全防式防护服
3、防护铅衣
4、防护围脖
5、铅防护帽
6、防护帽
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设计应符合安全、轻便、舒适、方便的原则。
穿着舒适与方便:
穿着舒适取决于两个因素:
1、采用柔软型防护材料;
2、能分解负重,是身体几个部位承受压力,并加大负重面积,降低压强。
例如整体全防型防护服加一条12cm宽的弹性腰带,使上半身的负重在肩部,而且肩部加一个与肩部结构形状相匹配的垫肩,使整个肩部负重,减轻压力感:而下班身的重量分解至髋部承担。
分体全防式防护服,由防护背心和防护裙组成,两者均配有腰带,更具有分解负重的特点。防护铅衣,防护围脖,铅防护帽,防护帽的固定均采用魔术扣或子母扣,使之穿脱方便。
(4)放射治疗固定器材有哪些扩展阅读: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1、放射治疗场所应当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2、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3、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伍』 用于放射治疗的设备有哪些
(一)用于外照射的机器 X线治疗机 X线治疗机所产生X线的质与电压有关。产生的X线射有从零到最大值的一系列能量。其低能量部分X线毫无治疗价值。用于接触治疗、浅层治疗和深部治疗等用途时可调节电压变换能量。深部X线机主要用于表浅病灶的放射治疗。 60Co治疗机 用放射性核素60Co进行治疗时,60Co在衰变过程中放出两种γ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大于深部X射线,皮肤剂量低,皮肤反应轻,深部组织剂量较高,骨损伤比X线低。60Co治疗机便宜,维护方便。但存在投射半影较大和定时更换60Co源的问题。60Co治疗机是最常用的体外照射设备之一。 医用加速器 加速器的种类较多,常用于放射治疗的加速器有直线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电子回旋加速器。目前最常用的加速器是直线加速器。直线加速器有单纯X线和电子线(也叫β线),都可以依靠调节射线的能量来调整X线、电子线射人人体组织的深度。而60Co治疗机和深部X线治疗机的能量是固定的。直线加速器近年已逐渐在临床放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与60Co治疗机相比较,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可替代60Co,且操作方便,剂量率高,、能量可调控,克服了60Co治疗机半影大、半衰期短和放射防护方面的缺点。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肿瘤所在位置的深浅,选择能量及穿透深度适宜的射线。 (二)用于近距离照射的机器 用于近距离照射的机器又叫后装治疗机。这种治疗机是把放射源放在肿瘤表面或肿瘤组织中进行照射,常用于腔内肿瘤或较大的实体肿瘤的治疗。
『陆』 开展介入放射工作需要哪些仪器设备
必要的仪器设备
主要包括成像设备、专用器械(导管导丝等)、高压注射器、监护设备、消毒设备、消毒包等。这里主要介绍成像设备和高压注射器,专用器械如导管导丝等见相应的章节。
成像设备:介入放射学的成像设备一般为X光机,也可以为B超、CT和MRI等成像设备。其作用是为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指引。当然最好为实时的影像指引。如血管造影是在透视引导下,把导管插入相应的靶血管内注射造成影剂,以X线快速摄影将在血管内流动的造影剂、分布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显示出来。造影术者必须熟悉X线机等成像设备及附属设备的性能,掌握各部位造影要求,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血管造影需用的X线机性能取决于造影的部位和要求。动脉造影尤其是大动脉造影,由于血流量大而流速快,要求快速连续摄片,所以X线机须容量大、性能高,一般至少需500mA的X线机。同时还需有与DSA采集系统或快速成换片器、高压注射器相连接的自动控制系统。血管造影床要求不仅能上能下,还能左、右、高、低、前、后各方向移动。
影像增强器电视透视的出现使透视无需在暗室下进行,并可为遥控、磁带录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供方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本原理是电子计算机将血管造影的X线影像信息经过数字化处减影处理,再转换成血管图像。它可减少造影剂用量,消除影响血管图像的一切不必要的重叠结构阴影。随着计算机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DSA成像技术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一般的血管机均有1024X1024的分辨率,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较旧的血管机没有DSA,只有快速连续换片装置。较常用的有自动换片及电影摄影两大类。(1)自动快速连续摄片装置:应用快速连续换片装链条,然后拉动片匣进行换片,最快每秒可摄2张,最多可摄片8~12张;胶片移动式自动换片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调换X胶片、卷片或单片散装在换片机内用电动机械方式快速换片。每秒可达6~12张,单相一次可摄片50张,双相一次可摄片100张,有程序选择控制器,可按需要调节速度及间隔时间。(2)电影摄影装置:利用影像增强器和光学仪器结合,以电影摄影的方法将增强荧光影像拍摄下来。用电影胶卷以每秒25~25幅的速度摄片。其优点是影像质量高,可随意调节放映速度,不仅可观察形态改变的全貌,而且有利于功能研究。
在动脉造影特别是大动脉造影或较大的动静脉瘘病变造影,要求在短时间内注入大量造影剂,才不被血液释,获得良好的造影片,所以必须借助于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造影剂流速一般要求达到15~25ml/s,同时要求的启动开关与X线摄像装置联动。高压注射器有两种基本类型:气压式和电动式高压注射器。目前多用电动式高压注射器,新型的高压注射器设有电动抽液、分级注液、同步曝光、超压和定量保护及报警系统等,使用方便安全。 现在国产的设备例如北京驰马特生产的新型DSA就完全可以满足医院的使用要求,价格相对进口机器便宜,也无需配置证。
方便操作的无菌环境
介入放射操作室应该够大,方便操作同时可减少散射线。介入操作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所以应该有相应的消毒制度,定期清扫消毒,预防感染。每次穿刺插管结束后要及时清扫。根据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操作室的消毒次数。一般每天一次。无菌的操作技术应和有菌的操作分开进行,如只有一个操作间不能分开则应先作无菌操作后作有菌的操作。如先行血管插管诊疗再行脓肿穿刺。
『柒』 植入类,介入类医疗器械包括哪些
一、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Ⅲ类)
1、植入器材:骨板、骨钉、骨针、骨棒、脊柱内固定器材、结扎丝、聚髌器、骨蜡、骨修复材料、脑动脉瘤夹、银夹、血管吻合夹(器)、整形材料、心脏或组织修补材料、眼内充填材料、节育环、神经补片
2、植入性人工器官:人工食道、人工血管、人工椎体、人工关节、人工尿道、人工瓣膜、人工肾、义乳、人工颅骨、人工颌骨、人工心脏、人工肌腱、人工耳蜗、人工肛门封闭器
3、接触式人工器官:人工喉、人工皮肤、人工角膜
4、支架:血管支架、前列腺支架、胆道支架、食道支架
5、器官辅助装置:植入式助听器、人工肝支持装置、助听器(Ⅱ类)、外挂式人工喉(Ⅱ类)
二、介入器材(Ⅲ类)
1、血管内导管:血管内造影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套针外周导管、微型漂浮导管、动静脉测压导管
造影导管、球囊导管、PTCA导管、PTA导管、微导管、溶栓导管、指引导管、消融导管、追踪球囊
2、导丝和管鞘:硬导丝、软头导丝、肾动脉导丝、微导丝、推送导丝、超滑导丝、动脉鞘、静脉血管鞘、微穿刺血管鞘
3、栓塞器材:滤器、弹簧栓子、栓塞微球、铂金微栓子、封堵器
『捌』 介入放射学有哪些导向设备;各自有何优缺点
常见的来设备有:DSA、源CT、超声、MR、PET-CT等。
DSA
优点:血管介入的不二选择,实时动态显影、三维重建血管
缺点:有射线辐射,对组织脏器无法精确显示。
CT
优点:精确显示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结构,可以引导非血管介入。
缺点:无法实时显示。
超声
优点:无射线,实时显示影像,方便快捷。
缺点:对含气组织无法显影,扫描范围受限于超声波的干扰。
MR
优点:无射线、可任意层面成像。
切点:介入治疗器材必须无铁磁性。
PET-CT
优点:可以功能显像,对肿瘤介入具有明显优势。
缺点:贵!
『玖』 医用器材有哪些
一次性医用包有:1.产包 2. 导尿包 3. 手术包 4. 中心静脉导管包 5. 血液透析导管包 6. 穿刺包 7. 换药 包、备皮包 8. 口腔护理包 9. 气管导管包、吸痰包 10. 胃管包、咬口材料包 11. 灌肠包、 急救包
一次性医用导管有:1.导尿管 2. 引流管 3. 呼吸道插管、导管系列 4. 胃管 5. 中心静脉导管 6. 鼻饲管、肛 管 7. 其他一次性医用导管。
伤口敷料、护创材料有:1.创可贴 2. 生物敷料 3. 透明敷料 4. 自粘伤口敷料 5. 婴儿护脐敷料 6. 优格伤口敷料 7. 德国 LR 伤口敷料 8. 德国 HARTMANN 伤口敷料 9. 其它医用高分子敷料
医用胶带、胶贴有:1.外科手术胶带 2. 透气胶带 3. 输液胶贴 4. 留置针胶贴
医用纱布、医用绷带、骨科夹板有:1.医用纱布 2. 弹性绷带 3. 自粘性绷带 4. 腹带、压力袜 5. 石膏绷带 6. 骨科高分子矫 形合成绷带 7. 预制石膏夹板 8. 高分子玻璃纤维夹板
医用消毒片、医用海绵有:1.医用海绵 2. 酒精棉片、棉棒 3. 碘伏消毒棉片、棉棒 4. 医用棉制品
注射及输液器械有:1.注射针、输液针 2. 一次性注射器 3. 胰岛素注射器 4. 输液器 5. 无针注射器 6. 注射、 输液配件 7. 一次性使用输注泵
穿刺针、活检针:1.一次性麻醉用针 2. 造影及引流器械 3. 微创手术及麻醉器械 4. 骨髓及内脏活检穿刺针
留置针:1.动静脉留置针 2. 头皮式留置针
医用缝合材料及器械有:1. PGA可吸收医用缝合线 2. PGLA 可吸收医用缝合线 3. 医用真丝缝合线 4. 医用聚丙烯 缝合线 5. 医用聚酰胺缝合线 6. 医用聚酯缝合线 7. PVDF医用缝合线 8. PET医用缝合线 9. 医用不锈钢丝 10. 医用缝合针 11. 皮肤缝合器 12. 免缝胶带
采血、输血器材:1.激光采血仪 2. 一次性输血器具 3. 血液透析导管 4. 采血针
手术室防护隔离卫生用品有:1.失禁护理产品 2. 手术巾 3. 手术床罩、床单、垫单类 4. 手术保护用品 5. 医用口罩 6. 医用手套 7. 医用帽、鞋套 8. 隔离服、防护服、手术衣 9. 无菌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