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铸造中手工造型的几种方法及各自所用的场合
一、手工造型的定义
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手工造型操作灵活、适应性广、工艺装备简单、成本低,但其铸件质量差、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所以手工造型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特别是重型和形状复杂的铸件。
二、手工造型的方法:
1、根据砂型的不同特征:
两箱造型、三箱造型、脱箱造型、地坑造型、组芯造型;
2、根据模样的不同特征:
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活块造型、刮板造型。
1)两箱造型:两箱造型是造型的最基本方法,铸型由成对的上型和下型构成,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生产批量和各种大小的铸件。
2) 三箱造型:三箱造型的铸型由上、中、下三型构成。中型高度需与铸件两个分型面的间距相适应。三箱造型操作费工。主要适用于具有两个分型面的单件、小批生产的铸件。
3) 脱箱造型主要采用活动砂箱来造型,在铸型合型后,将砂箱脱出,重新用于造型。 一个砂箱可制出许多铸型。金属浇注时为防止错型,需用型砂将铸型周围填紧,也可在铸型上套箱。常用于生产小铸件,因砂箱无箱带,故砂箱一般小于400mm。
4)地坑造型:地坑造型是利用车间地面砂床作为铸型的下箱。大铸件需在砂床下面铺以焦炭,埋上出气管,以便浇注时引气。
5) 组芯造型:组芯造型是用若干块砂芯组合成铸型,而无需砂箱。它可提高铸件的精度,但成本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铸件 。
6)
整模造型:整模造型的模样是整体的,分型面是平面,铸型型腔全部在半个铸型内,其造型简单,铸件不会产生错型缺陷。适用于铸件最大截面在一端,且为平面的铸件。
7)挖砂造型:挖砂造型的模样是整体的,但铸件分型面为曲面。为便于起模,造型时用手工挖去阻碍起模的型砂、其造型费工、生产率低,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用于分型面不是平面的单件、小批生产铸件。
8)假箱造型是为克服挖砂造型的挖砂缺点,在造型前预先做个底胎(即假箱),然后在底胎上制下箱,因底胎不参予浇注,故称假箱。比挖砂造型操作简单,且分型面整齐。适用于成批生产中需要挖砂的铸件。
9)
分模造型:分模造型是将模样沿最大截面处分成两半,型腔位于上、下两个砂箱内,造型简单省工。常用于最大截面在中部的铸件。
10)
活块造型:活块造型是在制模时将铸件上的妨碍起模的小凸台,肋条等这些部分作成活动的(即活块)。起模时,先起出主体模样,然后再从侧面取出活块。其造型费时,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带有突出部分、难以起模的铸件。
『贰』 铸造工艺中起模和修型刷水的原因
起模一般用含油脂的脱模剂或者石墨粉一类的。用水刷那是特别原始的一种,主要作用是防止起模不良。
修型时刷水,就是把修补上去的砂型粘接到原来的缺损的砂型上。一般大型铸件或者比较低端的造型方法用此。水刷多了容易在此处产生气孔。
『叁』 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的主要流程有:
模具生产部分:按照图纸要求制作制作模具,一般单件生产可以用木模、批量生产可以制作塑料模、金属模,大批量铸件可以制作模板。
2.混砂阶段:按照砂型制造的要求及铸件的种类不同,配制合格的型砂,以供造型所用。
3.造型(制芯)阶段:包括了造型(用型砂形成铸件的形腔)、制芯(形成铸件的内部形状)、配模(把坭芯放入型腔里面,把上下砂箱合好)。造型是铸造中的关键环节。
4.熔炼阶段:按照所需要的金属成份配好化学成份,选择合适的熔化炉熔化合金材料,形成合格的液态金属液(包括成份合格,温度合格)
5.浇注阶段:把合格的融熔金属注入配好模的砂箱里。浇注阶段危险性比较大,要特种注意。
6.清理阶段:浇注后等融熔金属凝固后,把型砂清除掉,打掉浇口等附设件,就形成了所需要的铸件了。
(3)铸造螺纹的铸件怎么起模扩展阅读
总体概述
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的铸造砂是硅质砂。硅砂的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使用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特种砂。为使制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搬运、合型及浇注液态金属时不致变形或损坏,一般要在铸造中加入型砂粘结剂,将松散的砂粒粘结起来成为型砂。应用最广的型砂粘结剂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水溶性硅酸盐或磷酸盐和各种合成树脂作型砂粘结剂。砂型铸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结剂及其建立强度的方式不同分为粘土湿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种。
粘土湿砂
以粘土和适量的水为型砂的主要粘结剂,制成砂型后直接在湿态下合型和浇注。湿型铸造历史悠久,应用较广。湿型砂的强度取决于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土浆。型砂一经混好即具有一定的强度,经舂实制成砂型后,即可满足合型和浇注的要求。因此型砂中的粘土量和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工艺因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砂型铸造所用铸型一般由外砂型和型芯组合而成。为了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层涂料。涂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的粉状材料和粘结剂,另外还加有便于施涂的载体(水或其他溶剂)和各种附加物。
粘土湿砂型铸造的优点是:①粘土的资源丰富、价格便宜。②使用过的粘土湿砂经适当的砂处理后,绝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③制造铸型的周期短、工效高。④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时间长。⑤砂型舂实以后仍可容受少量变形而不致破坏,对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缺点是:①混砂时要将粘稠的粘土浆涂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设备,否则不可能得到质量良好的型砂。②由于型砂混好后即具有相当高的强度,造型时型砂不易流动,难以舂实,手工造型时既费力又需一定的技巧,用机器造型时则设备复杂而庞大。③铸型的刚度不高,铸件的尺寸精度较差。④铸件易于产生冲砂、夹砂、气孔等缺陷。
粘土干砂型制造这种砂型用的型砂湿态水分略高于湿型用的型砂。
粘土砂芯用粘土砂制造的简单的型芯。
『肆』 V法铸造的铸造流程
(1)模型把模样放在一块中空的型板上,模样上开有大量的通气孔,当真空作用时,这些孔有助于使塑料薄膜紧贴在模样上。(2)薄膜加热
将拉伸率大、塑性变形率高的塑料薄膜用加热器加热软化。加热温度一般在80~120℃。
(3)薄膜成型
将软化的薄膜覆盖在模样表层上,通过空气孔,在200~400mmHg 的真空吸力下,使薄膜紧贴在模型表面。
(4)放砂箱
喷刷涂料并烘干后(工艺上不需也可),将专用砂箱放在覆有薄膜的模型上。
(5)加砂振实
将填充效率较好、粒度为100~200目的干砂加入砂箱内,然后进行微振,使砂紧实至较高的密度。
(6)盖模
开浇口杯,刮平砂层表面,盖上塑料薄膜,以封闭砂箱。
(7)起模
砂箱抽真空借助于盖在砂箱表面的薄膜,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使铸型硬化。起模时,释放负压箱真空,解除模板对薄膜的吸附力,而后顶箱起模,完成一个铸型。
(8)合箱浇注
在合箱之前根据工艺需要可下芯及冷铁,将上下箱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浇冒口和型腔的铸型,在真空的状态下浇注。
(9)脱箱落砂
经适当的冷却时间以后取消真空恢复常压状态,使自由流动的砂子流出,存下一个没有砂块,无机械粘砂的清洁铸件。砂子经冷却后可再使用。
『伍』 砂型铸造是如何取出模型的
砂型铸造下箱起模靠外力直接把木模提出来即可,下箱起模常用外力将上箱顶起,木模自然留在地板上,达到起模目的。
谢谢。
上箱和下箱是分开造的,合箱之前上箱和下箱是各自独立的。
『陆』 铸造工艺的造型中起模的要领是什么
不破坏模具 砂芯型 震模取模
『柒』 螺纹如何出模
橡胶,和软塑料浅螺纹可以强脱,如果是硬塑料,金属罗纹部分是5件组合的,但可能有很重的合模线,
以上适合内螺纹铸造
外螺纹两模就够了
用铸造形成的螺纹精度都不高.
『捌』 铸件起模和修型时为什么加水
加水量宜较正常泛丸用量少,否则细粉会粘附在导母的丸粒上。由于导母外表光滑,水量少,所以难以粘附细粉。加之水量集中于细粉之上,通过丸粒转动,易于起模。
叠簸或泛丸锅必须先清洗干净,保持干燥;加水量宜少,喷水宜集中于泛丸锅底部或叠簸一边的模丸处;旋转(撞、翻)时间宜长,靠导母间相互撞击形成圆形均匀模粒;
按照剂量确定模粒的多少,掌握起模的数量,模子过多或过少都难以达到规定,模子要进行分离筛选,分别加大;粉末要细(不少于80~100目),过粗则影响起模,且模粒不光洁。
(8)铸造螺纹的铸件怎么起模扩展阅读
铸件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其所用金属材料的不同,分为铸钢件、铸铁件、铸铜件、铸铝件、铸镁件、铸锌件、铸钛件等。而每类铸件又可按其化学成分或金相组织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种类。如铸铁件可分为灰铸铁件、球墨铸铁件、蠕墨铸铁件、可锻铸铁件、合金铸铁件等;
按铸型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把铸件分为普通砂型铸件、金属型铸件、压铸件、离心铸件、连续浇注件、熔模铸件、陶瓷型铸件、电渣重熔铸件、双金属铸件等。其中以普通砂型铸件应用最多,约占全部铸件产量的80%。而铝、镁、锌等有色金属铸件,多是压铸件。
『玖』 铸造件怎么加工螺纹
一般可以直接用钻孔攻丝的方法,还可以用镶件把螺纹直接铸进铸造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