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各生物学高手进来看一下
最主要是芽孢杆菌
芽孢的耐受性比较强,高温短时间也能存活
一般来说芽孢都被杀死的话,其他的微生物都算是被杀死(病毒除外)
湿热灭菌法比较常见
121摄氏度下0.1kpa 20分钟左右
食物由于高温下与破坏营养和风味
所以可以用巴氏灭菌法61.7℃~62.8℃下加热30分钟
另外,国内外已经应用一种手术器械消毒仪器,为了段时间重复使用,只需要放置15min就可以做到完全灭菌。好像强生公司有的
㈡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及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一、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病原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二、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㈢ 户外旅游装备一般包括哪些
户外活动有诸多不可控因素,不同活动的地理环境、强度、技术难度、危险度各不相同,因此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技术装备要求也不同.
活动组织者要充分考虑活动计划的周密性,安全性,同时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这也是对他人负责,对整个团队负责.以下依据环境、危险度、强度、难度对活动分级,使每个参与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级别,从而能够更好地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A、活动环境
1.常规山地--指海拔低于3500m的山地、丘陵、平原,对参与者的要求较低,适宜一般登山、野营
2.高山高原--指海拔在3500m以上的山地、高原,对参与者的体能、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3.丛林雨林--指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丰富的温带、亚热带、热带的丛林和雨林区,对参与者的野外生存能力、经验、心理素质要求高
4.沙漠戈壁--指视野开阔,地形起伏小,气候干燥,水源缺乏的沙漠、沙漠化草原区、戈壁等,对参与者的生存能力、体能、耐力要求高
5.冰雪环境--指常规山地在冬季降雪封冻后的冰雪地貌,对参与者体能、装备、经验要求高
6.常规水域--指河流、溪流、湖泊、近海
7.空中水下--指借助飞行器(包括有动力或无动力)和潜水设备实现的空中和水下活动,对参与者的相关技术要求、心理素质等要求高
8.极限环境--指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上述各类山地、丛林、沙漠、海洋等,如登雪山,徒手攀岩,洞穴探险,洞穴潜水,无人区穿越等地区
B、危险度(这里的划分标准针对新手而言):
1.
无危险(0)--一般的休闲游,如旅游景点游玩,安全有充分保障的短期野外旅行,线路明了的短期常规山地攀登.无意外情况发生,行程短,强度低.对参与者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2.
低度危险(1)--多数常规活动,如常规登山、攀岩、滑雪、骑马、游泳等.可能会有意外情况发生,行程中等,强度低,一般有1-3次野营.需要参与者有一般的生活常识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3.
中度危险(2)--难度较大的常规山地活动,非常规山地的活动,强度较大的骑马、滑雪活动,未知领域的大强度探索穿越活动,需要特殊户外技能的活动环境.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行程长,强度大,一般有多次野营.需要参与者有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具有一定的户外活动经验和户外技能(如攀岩,急救等)
4.
高度危险(3)--非常规山地的活动,需要特殊户外技能的活动环境.不可预测和控制的因素多,经常有意外情况发生,行程长,强度大,自然条件艰苦,多次野营.需要参与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户外经验和较全面的户外技能和优良的团队精神.
C、强度(强度决定了对参与者的体能要求和装备选择,这里的划分标准针对新手而言):
1.休闲运动(D)--一般的休闲游,如郊游聚餐等.行程短,一般不野营.不对参与者体能提出要求,一般穿旅游鞋(或运动鞋),背小双肩包,带水和食物即可
2.
中等强度(C)--数日的常规山地活动,日行程短(一般少于15公里山路),1-2次宿营.如:沙图沟穿越,红召露营等,攀岩,游泳,骑马,滑雪等.对参与者要求其身体健康,装备要求一般,背负重量15公斤以下(男性)
3.
高强度(B)--多日的常规山地活动,多数非常规山地活动,日行程山路20公里以上,攀升高度大,以及竞技性活动,如自行车、登山比赛等.库布其沙漠徒步穿越.对参与者有较高的体能和装备要求,背负重量15公斤以上(男性)
4.
极高强度(A)--极限环境下的连续活动,非常规山地活动,环境条件恶劣,疲劳度高,恢复期段,多日日平均行程20公里以上,背负重量高于15公斤(男性),如雪山攀登活动,连续多日的冰雪环境下的探险穿越活动等.
同一级别下的活动,其强度也有差别,分别"+""-"号表示.如C+表示中等偏高强度的活动,B-表示偏中等的高强度活动.
D、户外技能,即技术难度.
1.登山野营--包括行走技巧的掌握,路线的寻找和确定,定向,行程控制,使用帐篷和不使用帐篷的简单露营,熟悉各种常用装备的使用
2.攀岩--包括掌握基本的攀岩技术,了解各类攀岩器材的使用,会有效地使用绳索和打各类常用绳结
3.游泳--徒手一次游进200米以上
4.急救--懂得如何进行检查,确定伤势,了解各类常见伤病的急救方法,熟悉通常药品的使用
5.其它技能--如滑雪、骑马、划船、滑翔、冰雪技术等.
E、分级方法
基于上述四个原则,沙洲俱乐部将户外活动分成4个级别:
D类,C类,B类,A类,分别代表休闲级,中等强度级,高强度级,极高强度级.
同时标明危险程度,以0,1,2,3表示无危险,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
如:A3类活动,表示极高强度高度危险活动,如雪山攀登;B2表示高强度中度危险活动,如库布其沙漠穿越活动;C+1表示中等偏高强度低度危险活动,如沙漠大峡谷穿越活动;C0表示无危险的休闲活动,如草原FB活动.
㈣ 一类危险品都是包含什么物品
危险品一类为爆炸品,共分为5项:
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如:硝酸甘油,一般的压缩气体受撞击均会发生爆炸,如液态二氧化碳。
2、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3、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本项货物危险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燃,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4、无重大危险的物质或物品。
如演习手榴弹、安全导火索、礼花弹、烟火、爆竹、手操信号装置等。
5、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本项货物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民用爆破器材:
(1) 民用爆破器材的生产工艺技术应是成熟、可靠或经过技术鉴定的。
(2)凡从事民用爆破器材生产、贮存的企业,应制定能指导正常生产作业的工艺技术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3)可能引起燃烧事故的机械化作业,应根据危险程度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卸爆、应急等措施。
(4)所有与危险品接触的设备、器具、仪表应相容。
(5)有危及生产安全的专用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鉴定。
(6)预防火炸药生产中混入杂质。
(7)在生产、贮存、运输时,不允许使用明火,不得接触明火或表面高温物;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在工艺资料中应作出明确说明,并应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且遵守用火细则。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危险品
㈤ wingspread医学上的分类法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这就是斯伯尔丁分类法。
㈥ 高度危险or低度危险器械究竟怎么分类
您好,“医疗器械、器具和其他物品根据其危险性分为”这个问题在我国应该是三类产品。
下面是相关规定。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㈦ 高中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概念
这个问题比较大,需要进行评估才能划分,其中有一种以毒性结果并可以以此划分为四个等级:
(1)危险A:半数致死浓度小于或等于200ppm;
(2)危险B:半数致死浓度大200ppm,小于或等于1000ppm;
(3)危险C:半数致死浓度大1000ppm,小于或等于3000ppm;
(4)危险D:半数致死浓度大3000ppm,小于或等于5000ppm.
还有以火灾危险性等级可以划分详见GB 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如果以易燃液体划分危险等级:可以划分为高闪点易燃液体,中闪点易燃液体和低闪点易燃液体;闪点越低越危险;
还有多种方法,比如物质系数等.
㈧ 防暴器材都有哪些
防暴器材有:防暴盾牌、防暴头盔、防暴钢叉、橡胶警棍、催泪剂、防弹衣、背包、弹夹、医疗用品、望远镜、迷彩伪装等都是防暴器材。防暴器材又称为警用装备,是安防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类别,主要用于安防治安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创建文明家园。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防暴器材可以在压制暴动、强制解散示威人潮等暴动事件的情况下,减免对双方的伤害,即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避免伤害到对方。无论是对防暴警察或是暴乱人潮来说,为了达到减少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可以采用特殊的战术或队列,配备专业的防暴装备,以对付无武装人群或者低度武装人群,以求最低的伤害。
㈨ 无菌技术的常用灭菌方法
热灭菌法
热灭菌法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一切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细胞死亡。通常有干热、湿热和间歇加热灭菌等法。
干热灭菌
直接利用火焰将微生物烧死(如烧接种环、载玻片和试管口等)。不能用火焰灭菌的物品则利用热空气灭菌,将物品放在烘箱中加热到160~170℃,持续90分钟,此法适用于玻璃、金属和木质的器皿。
湿热灭菌
以沸水、蒸气和蒸气加压灭菌。巴氏灭菌法就是湿热灭菌,此法有两种方式,①低温长时间处理:在61.7~62.8℃下处理30分钟;②高温短时间处理:在71.6℃或略高温度下处理15分钟。在上述诸法中,以蒸气加压灭菌效果最好,可用常压蒸气灭菌,也可在高压蒸气锅中(一般使用1千克/厘米2)灭菌,其蒸气温度可达121℃,能将耐热的芽孢在30分钟内全部杀死。但对某些易被高压破坏的物质,如某些糖或有机含氮化合物,宜在0.6千克/厘米2压力下(110℃)灭菌15~30分钟。
间歇灭菌
间歇灭菌连续3天,每天进行一次蒸气灭菌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不能耐 100℃以上温度的物质和一些糖类或蛋白质类物质。一般是在正常大气压下用蒸气灭菌 1小时。灭菌温度不超过100℃,不致造成糖类等物质的破坏,而可将间歇培养期间萌发的孢子杀死,从而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辐射灭菌
辐射灭菌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射线进行灭菌的方法。较常用的有紫外线,其他还有电离辐射(射线加快中子等)。波长在25000~80000纳米之间的激光也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以波长26500纳米最有效。辐射灭菌法仅限于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设备复杂,难于广泛使用。
渗透压灭菌
渗透压灭菌利用高渗透压溶液进行灭菌的方法。在高浓度的食盐或糖溶液中细胞因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结果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化学试剂灭菌
大多数化学药剂在低浓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浓度下起杀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学灭菌剂必须有挥发性,以便清除灭菌后材料上残余的药物。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一、消毒技术(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
一、消毒技术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 高度危险的器材
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 中度危险的器材
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 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
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 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
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
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
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真菌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 微生物的数量
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 有机物的存在
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 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
5. PH值
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
6. 处理剂量与监测
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