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轴瓦测量间隙和紧力的方法
1/4
用塞尺在轴瓦中分面四角测量瓦口间隙,塞尺插入深度约为轴颈直径的1/12~1/10,并做好记录;
2/4
用压铅丝法测量顶部间隙,将长50~70mm的铅丝横放在轴颈两处,在下瓦结合面处,相对应的放上铅丝,为了压的均匀,常在轴瓦结合面四角放上约厚0.5mm,长50mm,宽30mm的四块白铁皮或不锈钢皮(最好放铜片),然后将上瓦扣上均匀坚固螺栓,然后松开吊走上瓦,用千分尺测量铅丝厚度,根据铅丝的平均厚度差,可计算出轴瓦顶部间隙的大小(轴瓦顶部铅丝厚度减去水平垫片厚度,即是轴瓦顶部间隙);
3/4
轴瓦紧力的测量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压铅丝法,不过压的铅线放的位置不同,垫片放在瓦枕和轴承结合面相对应的地方,其紧力大小为结合面垫片厚度减去顶部铅丝的最低厚度;
4/4
轴瓦下部垫铁在没有放转子前应有0.03~0.05mm的间隙,放入转子后就应无间隙。
轴颈与下瓦接触均匀,接触角60°;球面应无毛刺和硬伤,接触面积应在70%以上;轴瓦的垫铁螺丝无松动脱落,垫铁接触面积应在75%以上;瓦盖紧力为0.02~0.05mm;
在放铜片的位置最好放上铅丝测量时以铅丝为准,防止紧螺栓过程中紧偏。造成的假象。
测量方法如下:瓦两侧加等厚垫片,可以用0.5MM塞尺,但不能用铜皮,软了影响精度,顶部用1MM在100度油中退过火的铅丝,紧固螺栓后测量铅丝厚度取平均值B,比如B=53,则间隙0.03,B=47,则紧力0.03,要测量3次以上.每次误差小于1丝
一般轴瓦的紧力,是3至5丝。对于球瓦,一般取0至2丝。
压铅丝计算:$ c8 B* a/ B! V" i) P
Δ=轴颈铅丝平均值-轴瓦两侧铅丝平均值,
Δ=正数为间隙; Δ=负数为紧力。
注意事项
在放铜片的位置最好放上铅丝测量时以铅丝为准,防止紧螺栓过程中紧偏。以免造成假象。
② 如何检查轴承轴向间隙
径向间隙分顶间隙和侧间隙,前者的数值为后者的两倍。径向间隙的检查可用塞尺直接测量或用压铅丝的方法测量。轴向间隙可用塞尺或百分表进行。
(1)轴向游隙
轴向调节是要达到一定的轴承游隙或预紧负荷量,组装时圆锥滚子轴承都可调节以发挥其最佳的性能。如TIMKEN公司提供的轴承疲劳寿命与轴向游隙的关系曲线,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趋近于零则寿命接近最长。最初组装和调节所得的轴向游隙是在常温下、轴承投入工作前设定的。工作期间所得的轴向游隙被称为工作轴向游隙。因为工作状态下发生热膨胀和受负荷而弯曲,使常温轴向游隙发生变化。最佳工作轴向游隙随使用环境不同而设定的常温轴向游隙而改变。应用经验或测试通常可以确定最佳工作轴向游隙。
(2)调节常温轴向游隙的方法
①应用概率原理,轴向游隙大小由轴承各部件尺寸的径向和轴向公差控制。
②在设定施力的条件下,通过测量垫片或隔圈的轴向尺寸来完成。然后,从预先准备的图表或直接测量的读数中取得正确的垫片或隔圈尺寸。这种方法既适合轴向游隙的调节,又适合预负荷的轴向调节。
③测量低速状态下轴承滚动所需的转矩,决定轴向游隙是否合适,不管最后轴向调节是预负荷还是游隙,这一方法都能适用。
对于斯太尔系列车桥,根据经验得知:中后桥轴承预紧转矩为13.4~20.1N·m;前桥轴承预紧转矩为5~6N·m。
轮毂轴承的预紧转矩用轴头锁紧螺母保证,而后才能测量轮毂转动所需的转矩值和轴向游隙。
(3)改进型轮彀结构
改进型轮毂结构,轴承安装方法如下:
①在轴承3、5表面涂抹黄油,尽量充满保持架和滚子的间隙。
②装上盖板6,拧紧螺栓7(转矩值应符合标准)。
注:为达到理想的轴向游隙,必须对尺寸链中的相关尺寸进行严格控制。
比较传统的轴承安装方式与轮毂改进后的安装方式,后者对工人的个人技能要求降低,同时装配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可见,若轮毂轴承不能正确配合,将导致轴承运行不正常或发生故障,甚至会损坏整个轮毂。如果轴承预紧力调整不当,使轴承轴向游隙增大产生冲击力会使轴承损坏;而如果轴承轴向游隙减小,轴承滚子间很难形成完整的油膜,将导致其烧损。(工程机械与维修)
③ 怎样用铅丝测量轴承是否合格
SKF轴承安装的正确与否,对其寿命及主机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安装不当,轴承不仅有振动,噪声大,精度低,温升递增大,而且还有被卡死烧坏的危险;反之,安装得好,不仅能保证精度,寿命也会大大延长。因此,轴承安装之后,必须进行检验。
重点检验项目如下:
1.NSK轴承检验安装位置
轴承安装后,首先检验铅丝测量运转零件与固定零件是否相碰,润滑油能否畅通地流入轴承,密封装置与轴向紧固装置安装是否正确。
2.FAG轴承检验径向游隙
除安装带预过盈的轴承外,都应检验径向游隙。深沟球轴承可用手转动检验,以平稳灵活、无振动,无左右摆动为好。圆柱滚子和调心滚子轴承可用塞尺检验,将塞尺插进滚子和轴承套圈之间,塞尺插入深度应大于滚子长度的1/2。当轴承的径向游隙无法用塞尺测量时,可测量轴承在轴向的移动量,来代替径向游隙的减小量。通常情况下,如轴承内圈为圆锥孔,则在圆锥面上的轴向移动量大约是径向游隙缩小量的15倍。
轴承的径向游隙,有些安装后不合格是可以调整的,如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有些则是在制造时已按标准规定调好,安装后不合格也不能再调整,如深沟球轴承、调心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等。这类轴承安装后经检验若不合格,径向装配游隙太小,则说明轴承的配合选择不当,或装配部位加工不正确。此时,必须将轴承卸下,查明原因,加以消除后重新安装。当然轴承游隙过大也不行。
3.检验INA轴承与轴肩的靠紧程度
一般情况下,紧配合过盈安装的轴承必须靠紧轴肩。检验方法:(1)灯光法。即将电灯对准轴承和轴肩处,看漏光情况判断。如果不漏光,说明安装正确;如果沿轴肩周围均匀漏光,说明轴承未与轴肩靠紧,应对轴承施加压力使之靠紧;如果有部分漏光,说明轴承安装倾斜,可用手锤、铜棒或套筒敲击轴承内圈,慢慢安正。(2)厚薄规检验法。厚薄规的厚度应由0。03mm开始。检验时,在轴承内圈端面和轴肩的整个圆周上试插几处,如发现有间隙且很均匀,说明轴承未装到位,应对轴承内圈加压使其靠紧轴肩;如果加大压力也靠不紧,说明轴颈圆角部位的圆角太大,把轴承卡住了,应修整轴颈圆角,使其变小;如果发现轴承内圈端面与轴承肩个别部位厚薄规能通过,说明不此时必须拆卸下来,予以修整,重新安装。
如果轴承以过盈配合安装在轴承座孔内,轴承外圈被壳体孔挡肩固定时,其外圈端面与壳体孔挡肩端面是否靠紧,安装是否正确,也可用厚薄规检验。
推力NTN轴承安装后的检验
安装推力轴承时,应检验轴圈和轴中心线的垂直度。方法是将千分表固定于箱壳端面,使表的触头顶在轴承轴圈滚道上边转动轴承,边观察千分表指针,若指针偏摆,说明轴圈和轴中心线不垂直。箱壳孔较深时,亦可用加长的千分表头检验。
推力轴承安装正确时,其座圈能自动适应滚动体的滚动,确保滚动体位于上下圈滚道。如果装反了,不仅轴承工作不正常,且各配合面会遭到严重磨损。由于轴圈与座圈和区别不很明显,装配中应格外小心,切勿搞错。此外,推力轴承的座圈与轴承座孔之间还应留有0.2—0.5mm的间隙,用以补偿零件加工、安装不精确造成的误差,当运转中轴承套圈中心偏移时,NACHI轴承此间隙可确保其自动调整,避免碰触摩擦,使其正常运转。否则,将引起回收轴承剧烈损伤。本文地址: http://www.nskfag.org/news/201107_36927.html
④ 轴承间隙请问怎么测量可倾瓦径向轴承的轴承间隙
可倾瓦径向轴承间隙的测量采用抬轴、压铅丝和塞尺(存在较大误差)三种测量方法。水平剖分的两半滑动轴承,用前两种方法即可直接测得轴瓦间隙;多块的可倾瓦轴承(常见的有四或五块),用压铅丝法时还需在各个瓦块上布置铅丝。因此,使用抬轴法尽管还需计算,但操作起来却相对简单。使用抬轴法测量可倾瓦轴承间隙时,可用一块千分表抵住轴承座,另一块抵在轴上。抬轴至轴承座千分表表针动作时记录轴上千分表的读数,通过下面的计算即可得到实际的轴瓦间隙。
⑤ 怎样检查发动机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间隙
检查汽车发动机曲轴轴承、连杆轴承间隙
曲轴轴承间隙、连杆轴承间隙,即曲轴轴颈、连杆轴颈与其轴瓦间的间隙,可通过分别测擞轴颈的外径及轴承孔的内径来确定。测量轴颈外径时,应在图7所示部位上进行;测最轴承孔内径时,先在轴承座孔、轴承盖上装好轴瓦,并将轴承盖扣上,按规定的力矩拧紧固定螺栓(母),再测量轴承孔内径。轴承孔的最大内径值与轴颈的最小内径值之差为轴承间隙。若间隙超过标准,应更换轴瓦。若换上新轴瓦后,间隙仍超过标准,则应光磨曲轴轴颈及连杆轴颈或更换新件。
⑥ 轴承间隙怎么计算
在各种传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轴承的间隙问题,蜗轮减速机与齿轮减速机作为最常见的传动设备,下面对减速机滚动轴承的间隙产生原因及调整方式进行介绍:
一、滚动轴承的故障原因
滚动轴承依靠主要元件之闻的滚动接触来支持转动零件。滚动轴承因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起动容易、能自动调整中心以补偿轴弯曲及适量的装配误差等优点,故以滚动轴承的滚动摩擦取代了滑动轴承的滑动摩撩,因而在现代机器设备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生产运用中,滚动轴承也易发生故障,究其主要原因为间隙调整不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滚动轴承在机器设备中最常见的故障有:脱皮剥落、磨损、过热变色、锈蚀裂纹和破碎等。
制造质量不合格及润滑保养不良问题,只需在检修安装前仔细检查,检修安装后建立起严格的定期加油保养制度,就能克服由此而引起的轴承故障。因此,间隙调整不当就成为轴承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
滚动轴承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4部分组成。内圈与轴颈装配,外圈与轴承座装配。当内外圈相对转动时,滚动体即在内外圈的滚道问滚动。
三、齿轮减速机滚动轴承的间隙及其量方法
1、滚动轴承的间隙
轴承问隙是保证油膜润滑和滚动体转动畅通无阻所必须的。其间隙数值均有标准或规定。根据轴承所处的状态不同,其间隙有原始间隙、配合间隙和工作间隙。
原始间隙是轴承未装配前自由状态下的间隙值。
配合间隙是轴承安装到轴和轴承座后的间隙。由于配合的过盈关系,配合间隙永远小于原始间隙。
工作间隙是轴承工作时的间隙。由于内外圈的温差使工作间隙小于配合间隙,又由于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滚动体和内外圈产生弹性变形,工作间隙又大于配合间隙(一般情况下,工作间隙太于配合间隙)。
2、间隙的测量
测量原始间隙可用百分表。测量配合间隙时,可用塞尺或铅丝放入滚动体与内外圈之间,盘动转子,使滚动体滚过塞尺或铅丝,其塞尺或被压扁铅丝厚度即为轴承的径向配合间隙。轴向配合间隙可用深度卡尺测量或压铅丝法测量。
四、间隙的调整
齿轮减速机运行时转轴温度较高,调整后,将垫片增加到0.20ram。即:调整后膨胀端径向间隙(ram):0.014-}-0.20:0.214
膨胀间隙可根据公式计算,该引风机设计运行温度为135℃,室温按20℃计算,因此为115℃(135—20),两轴承座中心距离f为5m。故:膨胀间隙f(mm):1.2×(115+SO)×C100—9·9。
根据引风机要求还应考虑冷缩间隙,一般冷鳍间隙为0.50mm。因此,通过加垫片调整,把膨胀间隙调整到11.5mm,同时解决冷缩间隙。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造成引风机轴承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来的两端轴承径向间隙太小,受热后膨胀,产生紧力,导致膨胀端无法游动,所以轴承温升。
⑦ 如何进行轴承与轴配合的检测
轴承与轴的配合间隙必须合适,径向间隙的检测可采用下列方法。 1、赛尺检测法 对于直径较大的轴承,间隙较大,以用较窄的塞尺直接检测。对于直径较小的轴承,间隙较小,不便用塞尺测量,但轴承的侧隙,必须用厚度适当的塞尺测量。 2、压铅检测法 用压铅法检测轴承间隙较用塞尺检测准确,但较费事。检测所用的铝丝应当柔软,直径不宜太大或太小,最理想的直径为间隙的1.5~2倍,实际工作中通常用软铅丝进行检测。 检测时,先把轴承盖打开,选用适当直径的铅丝,将其截成15~40毫米长的小段,放在轴颈上及上下轴承分界面处,盖上轴承盖,按规定扭矩拧紧固定螺栓,然后在拧松螺栓,取下轴承盖,用千分尺检测压扁的铅丝厚度,求出轴承顶间隙的平均值。 若顶隙太小,可在上、下瓦结合面上加垫。若太大,则减垫、刮研或重新浇瓦。 轴瓦紧力的调整:为了防止轴瓦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转动和轴向移动,除了配合过盈和止动零件外,轴瓦还必须用轴承盖来压紧,测量方法与测顶隙方法一样,测出软铅丝厚度外,可用计算出轴瓦紧力(用轴瓦压缩后的弹性变形量来表示) 一般轴瓦压紧力在0.02~0.04毫米。如果压紧力不符合标准,则可用增减轴承与轴承座接合面处的垫片厚度的方法来调整,瓦背不许加垫。 滑动轴承除了要保证径向间隙以外,还应该保证轴向间隙。检测轴向间隙时,将轴移至一个极端位置,然后用塞尺或百分表测量轴从一个极端位置至另一个极端位置的窜动量即轴向间隙。 当滑动轴承的间隙不符合规定时,应进行调整。对开式轴承经常采用垫片调整径向间隙(顶间隙)。
⑧ 轴承轴向游隙测量方法
1、感觉法
用手指检查滚动轴承的轴向游隙,这种方法应用于轴端外露的场合。当轴端封闭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检查时,可检查轴是否转动灵活。
2、测量法
(1)用塞尺检查,操作方法与用塞检查径向游隙的方法相同,但轴向游隙应为
c=λ/(2sinβ)
式中c——轴向游隙,mm;
λ——塞尺厚度,mm;
β——轴承锥角,(°)。
(2)用千分表检查,用撬杠窜动轴使轴在两个极端位置时,千分表读数的差值即为轴承的轴向游隙。但加于撬杠的力不能过大,否则壳体发生弹性变形,即使变形很小,也影响所测轴向游隙的准确性。
(8)如何用铅丝测轴承间隙扩展阅读
游隙值根据大小分三组,一组是基本组(或者叫普通组)、小游隙组(C2)、大游隙组(C3、C4)。日本的NSK、NTN等品牌还有专门的CM组(电机专用游隙)。
另补充一点日常应用的举例:
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宜优先选择基本组;
大游隙组适用于内、外圈配合过盈量较大、或者内外圈温度差大、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者需要改善调心性能、或者需要提高轴承极限转速和降低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
小游隙组适用于较向高的旋转精度、需要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要减小振动和噪音的场合。
⑨ 一新直减,用前要测端盖与轴承的间隙,压铅丝法。望哪位高手能给我开导下,,,
据我的经验 端盖雨轴承的间隙 在端盖与轴承之间要放两段铅丝 在上下盖分界面也要放两段铅丝 压紧后 拆除 端盖与轴承之间铅丝的压扁尺寸平均值也上下盖铅丝压扁的尺寸平均值之比 才是端盖与轴承的间隙尺寸
⑩ 制冷机组滑动轴承间隙要测量那几个项目,分别用什么方法测量
制冷机组滑动轴转轴之间的空隙应该和几项风格用什么方法,良知这个良知应该用米尺或者是更适合两制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