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
1.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比气象仪器复杂、灵敏。 2.具体说明了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或具体说明了物候观测(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
❷ 标题 为什么变更仪器高不能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
因为会让数值更高。
仪器下沉是指在一测站上读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间仪器发生下沉,使得前视读数减小,算得的高差增大。为减弱其影响,当采用双面尺法或变更仪器高法时,应使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
❸ 用什么仪器测高程比较准确如题 谢谢了
这就要看你对所测量的结果要求达到什么等级了,如果是四等水准或者四等水准以外的话,用普通的S3水准仪或全站仪完全可以达到精度要求。如果是三等水准或二等水准,就需要用更精密的仪器了,例如S1的水准仪,而且在进行三等水准或二等水准测量时对观测的要求更严格,比如视距长度,每一站的观测误差,仪器稳定性,往返测等等,具体的要求在测量规范上都是有严格标准的。
❹ 观测组在观测首次核爆中使用的观测器材怎么样
在观测器材方面,经过实践证明,经纬仪精度好,可以完成观测任务,但不便推广使用;简易观测仪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但精度不够;方向盘精度好,操作使用也较方便,稍加改进即可作为观测器材装备部队;秒表可以用,但能有自动记时装置则更为方便。
这为我军防化分队核爆炸观测器材最初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❺ 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较黑暗.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汇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
故答案为:透光;玻璃板较厚.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棋子A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时,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镜子绕OO′向人转动时,如图所示,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
故答案为:A;不变;转向自己.
(4)周围环境太亮棋子成像不清晰,可以增大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像会更亮,用手电筒或其它光源将棋子照亮.
故答案为:用手电筒或其它光源将棋子照亮.
❻ 计算题:采用顺时针度盘经纬仪来观测c点的垂直角,将仪器安置在a,盘左标准,竖盘读数为94度27分1
摘要 亲爱的---顺时针为90-L=90-85.40.30=4.19.30和R-270
❼ 水准仪是用来观测什么量的仪器(土木工程测量题)
水准仪可以测量地面之间的平整度高低间差,也可以用于测水平和垂直度!
❽ 小华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
(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是垂直的,如像与物不能重合,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是不垂直的
(4)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眼睛都不是光源,不会发出光线,像S′是虚像,也不会发出光线,故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的.
故答案为:(1)较黑暗;A蜡烛像的位置;(2)A蜡烛的像;相等;不变;(3)无法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4)C.
❾ 物理题目: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
d
解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都是成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再通过它们各自的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它们分别都经过一次倒立的像,再经过一次正立的像,两次成像的结果,使人们最终观察到的都是倒立的像。但是通过显微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像,通过天文望远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像。
❿ 求小学科学实验题!
有很多,我编写了33节实验微课,里面有步骤和结论,先发一部分给你,还要那个实验可以说。
小学科学教育版实验微课33节
小学科学教育版实验微课(南昌青山湖蔡林来自一线原创)(探究性实验)
探究就是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互动合作、多方提出问题和寻求答案的过程。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主要表现为:从事实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目标:改变小学科学课整体面貌,让全部学生喜欢上科学课,爱上科学。
三年级上
1、纸的观察P54(注意褒扬方式多样)
目的:了解纸。
一、导入:问:纸最早是哪个国家、谁发明的?(四大发明还有指南针(战国)、火药(唐朝)、活字印刷(北宋毕升)。
答:中国、东汉的蔡伦发明的造纸。
问:纸的种类有哪些?
答:作业本纸、书本纸、餐巾纸、卫生纸、毛边纸、宣纸、卡纸、A4纸、瓦楞纸、牛皮纸等。
二、特性:问:纸有哪些特性?(问题引导)
答:能书写、可以折、能吸水、可剪纸、能包装、可画画、会沉等。
问:用放大镜观察能看到什么?(分组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答:纸的表面有小孔,撕开边上有纤维。
三、联系:问: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答:木头、毛竹、干草等。
问:地球上有70亿人口,每个人都要用纸,用很多纸会怎么样?
答:用很多纸就要砍去很多树木和毛竹,就会破坏环境。
四、结论:问: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保护环境,节约用纸。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2、材料在水中的沉浮P57
目的:了解材料的沉浮。
一、导入:问答(猜测沉浮):木头(浮)、纸(沉)、金属(沉)、塑料(沉)、橡胶(沉)、陶瓷(沉)、砖瓦(沉)、蜡纸(悬)、鸡蛋、土豆加盐(悬、浮)、水果(大部分浮)。
问:悬在水中的物体有哪些?(教师引导)
答:原生动物、藻类、细菌、蜡纸等。
二、器材:沉浮悬材料、水槽、水。(分组进行)
问:红、黄、蓝方块哪个沉?哪个悬?哪个浮?
答:(用手掂重量猜测)蓝沉、红悬、黄浮。
三、实验:问:应该怎样做实验?(先小组讨论实验步骤)
答:步骤:1、用水槽盛水;2、把沉浮悬材料放入水中;3、观察现象。
师:开始按步骤实验,做好记录,得出结论?
答:结论:蓝沉、红悬、黄浮。
四、拓展:问:固体会沉浮,液体、气体会不会沉浮?请举例说明?
答:会。1、食用油倒入有水的杯子,油先沉后浮。
2、空气中大的颗粒会沉在下面。
问:是不是很重的物体就会沉?(和物体比重有关)
答:不一定。大木头很重,会浮;大轮船会浮。(因为里面有空气)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3、空气的性质P79
目的:了解空气。
一、导入:问:空气看得见吗?空气有哪些性质?(引导)
答:无色、无味、无毒、透明的气体。
二、器材:烧杯、纸团、水槽、水。
问:空气还有什么性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空气占据空间吗?
答:猜测:空气占据空间的位置。
三、实验:师:小组小声讨论实验步骤,代表回答。
答:步骤:1、用水槽盛水;2、把纸团塞入烧杯底;3、将烧杯倒直放入水槽;4、再烧杯直起,观察现象。
师:小组按步骤开始实验,做好记录,得出结论?
答:纸团没有湿,结论: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四、拓展:问:(画图)两个气球平衡,刺破一个向另一边倾斜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空气有质量。
问:注射器能压进,放手弹回,说明了什么?
答:空气能压缩,压缩后有弹性。
问:飘动的纸条说明了什么?
答:空气会流动,热空气轻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问:飞机、火箭能飞上天,说明了空气有什么性质?
答:空气有反冲力。(反作用力)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4、天平的使用P82
目的:学会使用天平。
一、导入:问:你知道哪些地方要使用天平?
答:医院、实验室、制药、化工、科学研究等地。
问:为什么要使用天平?
答:可以更精确地掌握物体的质量。
二、器材:天平、砝码、镊子、钩码、测力计、小物体。(单位为:克,1牛=100克)
认识天平:(讲解)游码、螺母、指针、砝码、测力计、左物右码。
师:小声讨论天平使用的步骤,小组代表回答。
答:步骤:1、放平天平,游码到左零;2、调节螺母,指针正中;3、左物右码,用镊子加砝码;(从小到大)4、调节游码,使其平衡,物体的质量为砝码加游码的刻度。
三、实验:问:一个布文具盒有多重?先猜测,再实验。
答:猜测:100克。
师:开始按步骤实验,做好记录,得出结论。
答:结论:文具盒100克。
四、拓展:师:用天平秤钥匙、书有多重?
答:钥匙10克,书20克。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三年级下
1、 温度计的使用P42
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
一、导入:问:有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用什么判断准确?
答:用温度计。
问:什么叫温度?用什么表示?
答: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摄氏度°C表示。
二、器材: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烧杯、水。
问:温度计里面的水银有毒,使用时应该怎么样?
答:轻拿轻放。(小心)
问:用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水温?
答:水温计。
三、实验:问:小声讨论实验步骤,代表发言。(鼓励)
答:步骤:1、轻拿轻放;2、液泡在水中;3、平视。
师:测量烧杯中冷水的温度,开始实验。
答:12°C。
四、拓展:问:使用温度计还应该注意什么?
答:不能超过最大测量范围。
问:还有呢?
答:手拿温度计上端,液柱不升不降、不离开水时读数。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2、 测量水的温度P46
目的:了解水温下降情况。
一、导入: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都有哪些方法?
答:1、轻拿轻放;2、液泡在水中;3、平视。
问:那么,一杯热水,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下降情况?
答:可以定时测量,2分钟一测。
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瓶、热水、秒表、小冰块、盐。
问:水的温度下降是先快后慢吗?
答:猜测:是先快后慢。
三、实验:师:小声讨论实验步骤,代表回答。
答:步骤:1、把70—60°C的水倒入烧杯;2、让温度计液泡朝下在水中30秒;3、平视读数。
师:2分钟一测,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答:现象: 温度 65°C57°C 51°C47°C 45°C
时间 开始 2 4 6 8
结论:水的温度下降是:先快后慢。
四、拓展:问: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答:(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冰)0°C。
问:冰加较多的盐温度会下降吗?
答:(加盐测量)会下降。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3、 加快水蒸发的方法P55
目的:掌握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一、导入:问:放在家里的湿衣服晾干了,水到哪里去了?
答:被蒸发了。
问:什么是蒸发?
答: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二、器材:酒精灯、调羹、烧杯、水、火柴。
问: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有哪些?(问题引导)
答:加热、加大风速、增大面积、干燥空气。
问:加热怎么实验?
答:用调羹盛水放在酒精灯上烤。
三、实验:师:小组讨论步骤,代表回答。
答:步骤:1、点燃酒精灯;2、用调羹盛水放在酒精灯上烤;3、观察现象。
师:开始实验,注意用纸包住调羹的柄,回答结论。
答:有白气冒出,加热可以加快蒸发。
四、拓展:问:怎么证明其它加快蒸发的方法/?
答:加大风速:用电吹风吹湿头发,头发容易干。
增大面积:用大小盘子盛同样多的水,大盘子容易干。
干燥空气:北方空气干燥,衣服容易干。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4、 磁铁的性质P64
目的:了解磁铁的性质。
一、导入:问:磁铁有哪些形状?
答:条形、马蹄形、圆形、不规则形。
问: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答:电冰箱的门、磁性黑板、磁铁文具盒、门吸等。
二、器材:条形、马蹄形、圆形、不规则形磁铁、回形针、指南针、大头针、细线。
问:磁铁有哪些性质?(通过实验、引导)
答:能吸铁、磁性会磁化(传导)、能穿透物体、有两极、两极磁力大,中间没有磁力、(南S,北N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能指南、重叠会增大磁力。
三、实验:师:分小组实验证明,开始实验,做好记录。
答:步骤:1、用条形磁铁吸回形针;(吸铁、传导、穿透)2、用两头、中间吸回形针,用指南针判断磁极;3、用两根条形磁铁实验相斥、相吸;4、重叠圆形磁铁,会增大磁力。
四、拓展:问:战国时期的指南针叫什么?
答:叫司南。(勺柄指南)
问:怎样做简单的指南针?(北边是地磁场南极,南边是地磁场北极)
答:磁化大头针,用细线扎在中间吊起,可以指南。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四年级上
1、 风向标P9
目的:学会制作简易风向标。
一、导入:问:什么叫风向?
答:风吹来的方向。
问:四面八方指哪八方?
答: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二、器材:卡纸、剪刀、吸管、透明胶、大头针、有橡皮擦的铅笔。
师:小组讨论制作风向标的步骤,回答。
答:步骤:1、把卡纸剪成箭头箭尾;2、插入吸管两头用透明胶固定;3、用大头针穿过吸管中点插到铅笔的橡皮擦上。
三、制作:师:开始分小组制作,注意分工配合,不要乱丢纸屑。
生:按步骤制作风向标。
师:注意大头针不要插得太紧。
四、拓展:师:带上风向标到室外排队,前往操场测量风向。
答:(举起测量)今天是西北风。
问:风速大概多少?
答:(根据树叶摇动)2级。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在室外)
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P25
目的:了解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一、导入:问:哪些物体在水中可以溶解?
答:盐、糖、醋、酒精、胶水等。
问:想不想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答:想!
二、器材:八组小瓶高锰酸钾、小勺、烧杯、水。
问:观察高锰酸钾是怎样的?
答:黑紫色,颗粒状,像煤。
师:高锰酸钾是一种消毒杀菌剂,是小学第一次使用的化学药品;小组讨论高锰酸钾溶解实验步骤,回答。
答:步骤:1、用烧杯盛水;2、用小勺勺一点高锰酸钾放入水中;3、观察现象。
三、实验:师:按步骤开始实验,注意观察,表述现象。
答:紫色液体云雾状向四周散开。
问:沉淀在杯底的高锰酸钾怎样让它溶解?
答:用小勺搅拌。
四、拓展:问:食盐和白糖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答:白雾状液体向四周慢慢散开。
问:液体和气体能不能在水中溶解?请举例?
答:部分能。如:醋、酒和空气、汽水等。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3、 溶解的快与慢P31
目的: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一、导入:问:往水里加一点食盐,盐很快就溶解了;再加更多的盐溶解会不会变慢?
答:会变慢。
问:什么叫饱和?
答:不能再溶解。(溶解达到极限)
二、器材:烧杯、水、食盐、玻璃棒、酒精灯、火柴、三脚架。
问: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哪些?(问题引导)
答:搅拌、摇动、粉碎、加热、加大溶剂。
三、实验:问:当盐的溶解达到饱和时,用以上方法实验是否能加快溶解?
答:搅拌、摇动、粉碎、加大溶剂可以加快溶解。
问:用酒精灯加热会怎么样?(小组实验)
生:(实验)把饱和的盐水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烤。
答:沉淀的食盐溶解了,可以加快溶解。
四、拓展:问: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答:大约36克。
问: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答:不会,会分离出来。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4、 酒精灯的使用P37
目的: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一、导入:问:酒精灯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灯壶、酒精、灯芯、焰心、内焰、外焰、灯帽。
问:酒精有什么特性?
答:消毒杀菌,易燃烧,容易挥发。
二、器材:酒精灯、火柴、烧杯、水、三脚架。
师:酒精灯火焰温度:外焰1000°C,内焰800°C,焰心500°C。
问:根据酒精灯的特性,讨论使用步骤,回答?
答:步骤:1、打开灯帽;2、用火柴自下而上斜点灯芯;3、在外焰加热;4、用灯帽盖灭,拿起再盖。
三、实验:师:按步骤正确操作。(实验)
问:怎么样加热烧杯里的水?观察现象。
答:用烧杯装一些水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放在下面。
问:有什么现象?
答:有白气冒出,水加热了。
四、拓展:问:能不能用酒精灯点火?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酒精易燃,危险。
问:能不能用口吹灭酒精灯?
答:不能,酒精易挥发,容易烧伤。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四年级下
1、 摩擦产生静电P2
目的:了解静电现象。
一、导入:问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摩擦,(带负电)可以吸起小纸片(带正电)吗?
答:(实验)可以。
问:用塑料梳子梳头,(带负电)可以吸起小纸片吗?(头发带正电)
答:(实验)可以。
二、器材:塑料笔、塑料梳、羊毛制品、气球、细绳。
问:用羊毛制品摩擦气球,会不会产生静电?
答:猜测:会产生静电。
问:怎样摩擦?
答:反复摩擦气球的一面。
三、实验:问:用羊毛制品摩擦气球靠近头发,会有什么现象?(分小组进行)
答:头发会竖起来。
问:说明气球和头发分别带什么电?
答:气球带负电,头发带正电。
四、拓展: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
答:尼龙衣服摩擦会产生火花,穿着尼龙衣服从塑料滑梯滑下,手会发麻等。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2、 简单电路P7
目的:了解简单电路。
一、导入:问:一节大号电池是多少伏?电灯有多少伏?工业用电有多少伏?
答:1.5伏、220伏、380伏。
问:高压电有多少伏?雷电有多少伏?多少伏电压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答:1000至5000伏、10000伏、38伏。
二、器材:电池、电池夹、导线、开关、小灯珠、灯座。
师:画出串、并联电路图讲解:
串联:用红导线从正极接到开关,再串联两个小灯珠,然后用绿导线接到负极,按下开关,小灯珠会亮。
并联:用两根红导线从正极接到两个开关,再分别接到两个小灯珠,然后用两根绿导线接到负极,按下哪个开关,哪个小灯珠就会亮。
生:学生复述串联、并联接法;猜测:按下开关,小灯珠会亮。
三、实验:师:开始分组实验,有问题请举手。
学生实验,老师个别指导,先串联、后并联。
答:按下开关,小灯珠会亮。
四、拓展:生:串联三节电池,不用开关,小灯珠很亮。
师:电流太强,小灯珠容易炸裂,要注意安全。
师:画出实验室电路图。
生:回家画出家里电路图。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3、 种子的萌发P32
目的:了解种子的萌发。
一、导入:问:选择怎样的种子好?
答:颗粒大、没有损坏、饱满的种子。
问:种子萌发应具备哪两个主要条件?
答:温度和水。(浸泡、土壤、空气、阳光)
二、器材:浸泡了一天的黄豆、烧杯、土壤、垃圾肥、水。
问:怎么样做,可以让种子萌发?
答:用烧杯装土,把黄豆埋在有肥的土里,浇水。
问:种子要埋多深?
答:1.5厘米左右。
三、实验:师:开始分组实验,看哪个组的黄豆会发芽,有问题请举手?(五天左右就发芽了)
生:为了让自己组的种子能发芽,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应耐心解答。
四、拓展:问:如果在家做实验,你们会种什么种子?
答:蚕豆、绿豆。
问:种种子前先要对种子做什么?
答:浸泡种子。(1—2天)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
4、 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P55
目的:了解食物怎样存放久。
一、导入:问:食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答: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
问:发霉的食物能不能吃?
答:不能。
二、器材:鲜鱼、干鱼、罐头、水果、蔬菜。
问:应该怎样做,食物才不容易发霉?
答:低温、干燥、真空。
问: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答:冰冻、晒干、腌制、罐头等。
三、实验:问:新鲜水果和坏了的水果气味一样吗?蔬菜呢?
答:不一样,新鲜的好闻,坏了的难闻。
问:怎样腌制鱼?
答:去除内脏,里外擦盐,晒干。
四、拓展:问:怎么腌鸡、腌鸭?
答:和腌制鱼一样。
问:怎样腌制辣椒酱?
答:把辣椒洗净、去子、切碎、放盐、搅拌、放到瓶子里密封。
问:还有什么科学问题?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