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硬盘单碟和双碟的区别 双碟/三碟如何分辨
一般,单碟容量越大,速度越快。
同样的容量,用2和3碟的区别就是单碟不同,显然2碟的单碟容量大版,所以它们的区别除了功耗、重量上有区别外,关键是速度的区别。同权代产品无所谓,大容量的肯定是多碟的。
分辨主要看重量不同。另外查一下这一代硬盘的单碟容量,可以算出是双还是三碟。
Ⅱ 从西部数据的硬盘编号上如何识别是单碟还是双碟
WD10EARS-00TDB0
WD就是西数.没什么好说
5000,6400前四位是容量,取一位小数,代表500G,640G.
第五位A,代表容量单位和硬盘尺寸.A代表GB/3.5寸.如果是B,就是GB/2.5寸,C就是GB/1.0寸,E就是TB/3.5寸,等等.台机常见的就是A和E,分别是GB和TB/3.5寸.
第六位A,代表产品类型,A代表Desktop/WD Caviar鱼子酱系列.B代表Enterprise/WD RE系列...等等等等....Y代表Enterprise/WD RE4系列...一般常见的都是A了,B和Y也有.
第七位,代表缓存大小和转速.分什么颜色的盘看这个.
A 代表5400转2MB缓存
B 代表7200转2MB缓存---------------------------------2M绝种蓝盘
C 代表节能型(自动调节转速)16MB缓存--------------------绿盘就她
D 代表节能型(自动调节转速)该系列最大缓存(目前是32M)---也是绿盘
F 代表10,000转16MB缓存
G 代表10,000转8MB缓存
J 代表7200转8MB缓存-----------------------------------8M的蓝盘
K 代表7200转16MB缓存------------------------------主流蓝盘在这
L 代表7200转,该系列最大缓存(目前为32M)----------------黑盘是他
V 代表5400转8MB缓存(笔记本硬盘)
第八位,也是主编号最后一位,代表接口类型.S就代表主流的SATA 3.0接口了
A 代表并口ATA/66
B 代表并口ATA/100
C 代表零插入力接口(30针的)的并口
D 代表ATA 一代 1.5 Gb/s 传输速度
E 代表并口ATA/133
S 代表SATA 二代 3.0 Gb/s 传输速度
T 代表SATA 二代 3.0 Gb/s 传输速度 (笔记本硬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是副编号
前两位00,代表市场类型,00就代表面向消费级市场销售,不是OO就代表是OEM产品,给其他企业品牌代工生产.具体编号根据给谁代工而不同.比如HP是71,DELL是75...等等,太详细的也就无法考证了
第三位代表单碟的容量.随着容量的大幅飙升,现在西数在自家同系列、同容量,但不同碟片配置的硬盘型号标识上,对消费者不算很友好,同一款盘同一个编号标示却有着不同碟装,M,L,R,基本集中体现在这几个编号,但同一编号却有着不同的碟装,不同的容量.
第四位代表同一系列的版本号,也就是第几代产品.2就是这一系列的第二代产品,3就是这一系列的第三代.
最后两位代表固件Firmware版本号,我们常见的就是A0和B0.
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的副编号除了碟装,意义就不太大了,主要是看到前面的主编号,就可以基本确定产品性能参数了.
WD5000AAKS-00M2B0,这个就是西数500GB,3.5寸鱼子酱系列蓝盘,7200转,16M缓存,SATAII代3.0接口.双碟装.
WD6400AACS-00M3B0,这个就是西数640GB,3.5寸鱼子酱系列绿盘,7200转,16M缓存,SATAII代3.0接口.双碟装.
Ⅲ 硬盘单碟和双碟有什么区别
相同的容量上,单碟的速度要比双碟快不少,因为单位的密度大,读写数据就快得多。
硬盘单碟
单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的档次高低。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的,而单碟容量就是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硬盘厂商在增加硬盘容量时,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个是增加存储碟片的数量,但受到硬盘整体体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碟片数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内;而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单碟容量。
双碟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拓展资料
举个例子来说,单碟容量为60GB的是希捷酷鱼五系列和单碟容量为80GB的希捷7200.7系列,如果都用2个盘片那么总容量将有40GB的差异,可见单碟容量对硬盘容量的影响。
同时,硬盘单碟容量的增加不仅仅可以带来硬盘总容量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提高硬盘工作的稳定性。单碟容量的增加意味着厂商要在同样大小的盘片上建立更多的磁道数(数据存储在盘片的磁道中),虽然这在技术难度上对厂商要求很高,但盘片磁道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磁道数)提高,代表着数据密度的提高,这样在硬盘工作时盘片每转动一周,磁头所能读出的数据就越多,所以在相同转速的情况下,硬盘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另外单碟容量的提高使单位面积上的磁道条数也有所提高,这样硬盘寻道时间也会有所下降。
单碟容量的提升是随着硬盘技术的逐渐提高的,在2000年时出现了单碟容量40GB的硬盘产品,但直到2001中旬才全面在市场中普及。到了2002年IBM、西部数据、希捷、三星都相继推出了单碟容量60GB的硬盘产品,最早单碟60GB容量的硬盘是三星于2002年5月推出的SpinPoint V60系列硬盘,其后的一个月内西部数据、希捷就发布了酷鱼V和鱼子酱系列7200rpm硬盘。
Ⅳ 怎么判断硬盘是单碟还是双碟
希捷硬盘型号识别方法
Seagate硬盘的编号比较简单,其识别方法为:“ST+硬盘尺寸+容量+主标识+副标识+接口类型” 。
为了另大家容易理解,简单的表示形式为:ST“X,XXXX,XX,XXX”,也就是说其硬盘编号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三部分的两个“X”为硬盘标志,由主标志和副标志所组成。前一个数字是主标志 ,在Seagate的IDE硬盘中都是指硬盘的碟片数,如数字“2”则表示该硬盘采用了2张盘片。而在Seagate的SCSI硬盘中,其主标识则是指硬盘的转速了。有了主标识当然就会有副标识了,而后一个数字就是副标识。它是只有当主标识相同或者无效时,副标识才有意义。它一般代表硬盘的性能和代数,当数字越大,表示的代数越高,性能越好,此款硬盘也就越新。
我们以Seagate酷鱼硬盘“ST3160023AS”为例子,通过例子的编号我们可以知道该硬盘是希捷公司生产的3.5英寸厚度为25mm的半高硬盘,其采用2张硬盘盘片,总容量是160GB的Serial ATA150。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西部数据的硬盘编号通常由主编号和附加编号构成。它的硬盘编号形式:WD <1、2、3、4> <5> <6>-<7、8> <9> <10> <11、12>,其中1-6位是主编号,7-12位为附加编号。 很显然,“WD”代表“Western Digital”,即这是西部数据公司的产品。 主编号部分:<1、2、3、4>由3到4位数字组成,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B。例如4位的“1200”代表120GB,3位的“800”则代表80GB。这和希捷是一样的。 <5>代表硬盘转速及缓存容量。例如“A”代表5400转/分,“B”代表7200转/分,“J”代表7200转/分并且具有8MB缓存。 <6>代表硬盘接口类型。“A”代表Ultra ATA66接口,“B”代表Ultra ATA100接口。 附加编号部分:<7、8>代表OEM客户标志。如果这两位编号为数字“00”,代表这是面向零售市场的产品。如果是其它字符则为OEM客户的代码,不同的编号对应不同OEM客户。 <9>代表硬盘单碟容量。例如“C”代表硬盘单碟容量为40GB,“D”代表66GB,“E”代表83GB。 <10>代表同系列硬盘的版本代码,该代码随着不同系列而变。
盘片数可以根据总容量和单碟容量计算得出。
……
其他品牌也同样可以根据总容量和单碟容量计算得出盘片数,具体可以参考各品牌硬盘型号解释:http://..com/question/34235389.html?si=1
Ⅳ 硬盘的单碟和双碟怎么样来区分
一、希捷(Seagate)
市面上的希捷硬盘编号形式如下:
ST
<1>
<2、3、4、5>
<6、7>
<8、9、10>“ST”代表“Seagate”,中文意思即希捷。这在任何一款希捷硬盘产品编号的开头都有。
<1>代表硬盘外形。“1”代表3.5英寸全高硬盘,“3”代表3.5英寸半高硬盘,“4”代表现在已被淘汰的5.25英寸硬盘。
<2、3、4、5>由3到4位数字组成,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B。例如“1200”代表这块硬盘的容量为100MB×1200=120GB,“800”则代表容量为80GB。
<6、7>代表硬盘标志,它由主标志和副标志组成:
第一个数字为主标志,在普通IDE硬盘中代表盘片数。例如“2”即代表该硬盘内采用了2张盘片。
第二个数字为副标志,即硬盘的辅助标志。只有当主标志相同或无效时,副标志才有效。一般用它来表示硬盘的代数,数字越大表示代数越高,也就是说此款硬盘越新。
<8、9、10>由1到3个字母组成,代表硬盘接口类型。普通桌面硬盘的较为简单,但如果包括现在和早期的SCSI硬盘,其含义就较为复杂了,这里只介绍目前主流的桌面硬盘:
“A”代表Ultra
ATA,即普通IDE/EIDE接口,这是大多数桌面硬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AS”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硬盘接口。
给大家举个例子:从某块硬盘上标示的“ST3120022A”编号,我们就可以知道该硬盘是希捷公司生产的3.5英寸半高、采用2张硬盘盘片、总容量为120GB的Ultra
ATA接口硬盘。此外,硬盘上印刷的其它字符也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7200.7”即说明这是希捷新推出的单碟80GB的硬盘产品。另外,还有最新的“Barracuda
7200.7
Plus”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全部采用8MB大容量缓存,采用Serial
ATA
150接口或者Ultra
ATA
100接口,目前只有120GB和160GB这两种。
Ⅵ 硬盘单碟和双碟的区别。
要搞清楚硬盘单碟和双碟的区别,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单碟容量。这是硬盘非常专重要的概念。
硬属盘里,就是一个或几个高速旋转的碟片。每一张碟片的容量,叫单碟容量。
硬盘的大小是固定的。比如3.5寸,就是那么大,能薄一点,但厚度是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厚度下,只能装入有限的碟片数量。比如,一般装入4碟就到头了。
如果单碟容量是500G,那么,硬盘能做到的最大容量就是2T。
如果单碟容量是1T,那么,硬盘能做到的最大容量就是4T。
所以,一只硬盘里,可以根据容量的需要,装入多张碟片。
是基于同样的单碟容量而言,双碟是单碟的两倍。当然,耗电也同样就增加了。
如果单碟容量不同,也许单碟的容量比双碟还大,那么,双碟的这个盘就又耗电,又容量小。
Ⅶ 硬盘怎么才能知道是单碟还是双碟怎么测转速
至于单碟和双碟你可以用鲁大师之类的软件查找你硬盘的型号在网上一搜便知,转速一般都是5900转或7200转,HD TUNE和鲁大师都能检测的出来。还有你可以看硬盘厚度单碟硬盘是非常薄的,多碟的较厚。
Ⅷ 硬盘单碟和双碟是什么意思
单碟意思是一抄个硬盘存储碟里袭只含有一个碟片用来存储数据,即普通硬盘。双碟意思是硬盘存储碟里有两个碟片用来存储数据。也可以叫做HDD硬盘。
单碟容量就是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硬盘厂商在增加硬盘容量时,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个是增加存储碟片的数量,但受到硬盘整体体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碟片数量都受到限制;而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单碟容量。
(8)机械硬盘如何区分单碟和双碟扩展阅读
单碟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
由于机械硬盘结构的不同,单碟硬盘要比双碟更轻、更稳定,功耗相对低些,并且同时寻道更快,所以单碟比较适合对速度有一定要求的用户,而双碟与单碟相比胜在容量大,比较适合有大量存储需求的用户使用。
Ⅸ 硬盘单碟和双碟的区别
在相同的容量下,是单碟好。
1、单碟和双碟,如果不考虑容量的话,是无所谓哪个好版的。权
2、硬盘的单碟容量是有局限性的,受制约于技术水平。目前台式机最大的单碟容量是1.2TB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是3T以上的硬盘,必然不可能是单碟。
3、在相同的容量上,单碟的速度要比双碟快不少,因为单位的密度大,读写数据就快得多。
Ⅹ 怎么区分单碟和双碟的硬盘
1、两者肯定是有区别的,同容量时,单牒与两牒相比,存储密度提高一倍,相应的,磁头与盘片运动相同距离时,读取的数据量也提高一倍。
2、虽然差别实际上没有这么大,但还比较明显的,而且单牒和双牒的价格一样,所以推荐用单牒的。
(10)机械硬盘如何区分单碟和双碟扩展阅读
Int 13H 调用
BIOS Int 13H 调用是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读写,校验,定位,诊断,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CHS 寻址方式,因此最大只能访问 8 GB 左右的硬盘(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均以 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
现代结构
在老式硬盘中,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 (与软盘一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
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采用这种结构后,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
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 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这也是为什么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3D参数,如 LBA,LARGE,NORMAL)。
扩展Int 13H
虽然现代硬盘都已经采用了线性寻址,但是由于基本Int13H 的制约,使用BIOS Int 13H 接口的程序,如 DOS 等还只能访问8 G以内的硬盘空间。
为了打破这一限制,West Digital和Phoenix Technologies联合推出了EDD标准(BIOS Enhanced Disk Drive Services),它支持64位LBA,采用线性寻址方式存取硬盘,所以突破了 8 G的限制,而且还加入了对可拆卸介质(如活动硬盘) 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