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专业化,机械化,科技水平,都有什么区别,干嘛形容大
因而形成了大来牧场放牧业自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特点,机械化程度高,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特点、阿根廷。主要分布区有美国(主要在中部平原)、新西兰,能耗大。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主要在东北和西北部)、加拿大,地广人稀。主要分布区有美国、阿根廷,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半干旱气候区。 但农业成本高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专业化程度高、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❷ 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种农业的优点为:生产效率高,
其优越性表现:
(1)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
(2)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❸ 美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门化的好处是什么
专业化:能够利用各地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选择更有利的生长环境,提高粮食产量.
机械化:有利于综合管理,使用大型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❹ 地理:美国农业生产特点是机械化和专业化,而西欧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有什么区别吗
(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户均只有0.5公顷,而且农田结构零散。从农村就业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70%,农村非农业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仍很低。大量的农村人口滞留于农业,制约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二)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它大体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二是技术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三是管理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市场价格信号,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相继为南北战争前后至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40年代初至二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和二战以后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到1969年,美国以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己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同时,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运用于农场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美国业的发展以二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设施农业得到加强,支撑了它在世界农业中的强势地位。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二战以后到60年代中后期,是各种农业机械迅速增加的时期,1945-1965年拖拉机增长103%,谷物联合收割机增长179%,其它种类的机械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后,机械数量增长缓慢,渐趋稳定,有些机械数量还有所下降。但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机功率为36.8马力,1986年增加到66.6马力。在一些高难度作业领域,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二是实现了以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农业化学化。二战以后,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80年代以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份不断提高,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三是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大都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76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1200-l600公顷。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己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而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农场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小型农场(年产值在l0万美元以下)占83.6%,农业产值只占34.2%:中型农场(年产值10-50万美元)占l4.2%,农业产值占38%:大型农场(年产值在50万美元以上)虽然仅占2.2%,但其农业产值却占27.8%(l993年)。农场的专业化比例己经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9.6%,蔬菜农场87.3%,大田作物农场8l.1%,园艺作物农场98.5%,果树农场96.3%,肉牛农场87.9%,奶牛农场84.2%,家禽农场为96.3%。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种为农户服务的组织和合作社大量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目前主要的服务组织类型有:各类大型生产资料公司;为农民提供信贷的银行、信用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合作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协会、农贸市场等。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传统农业在依靠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传统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始向现代化农业目标迈进。但与美国的现代农业比较,中国的农业发展有不同的特点:1、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非农经济己有一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在农业产出不断增长的条件下,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比例的快速下降,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能力的增强,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低价格要素等有利条件,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仍然比较脆弱。3、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供给短缺的状况己开始得到缓解,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可以通过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农耕水平已经较高,需要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和升级。在1996-1998年期间,中国每公顷谷物产量为4821公斤,同期美国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2022公斤。中国谷物单位产量已经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需要在结构调整、质量改善等方面努力。5、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中国农村人口庞大,与城市人口相比的城市化指标明显低于许多国家。这表明中国城市化水平虽有所发展,但人口的城乡分布仍极不合理,全国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约占50%。大量劳动力分布在农村,许多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快速转移,否则,农业劳动力资源占有水平难于提高,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可以看出,与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中国存在着很大差距,农业发展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尚需扬长避短,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❺ 美国农业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与专业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没去了解过
❻ 美国农场机械化和专业化,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一、自然条件优越
美国本土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美国地貌类型多样,5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西经100度大致吻合,并将其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东部湿润,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早期移民开发;西部干燥,多沙漠和草原,地势高峻,土壤贫瘠,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美国水陆交通极为发达,东北部的五大湖与纵贯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构成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经圣劳伦斯河与大西洋相通,且与稠密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由于它三面临海,多优良不冻海港,既可享有海上交通和捕捞之利,又可加强与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还可辟建军港,发展海军,捍卫海洋权益,并有利于国际人口迁移和对外贸易。美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阿巴拉契亚北部和密西西比河中游东部有大量煤蕴藏,五大湖以西盛产优质铁矿,墨西哥湾西北是主要油田,西部多有色金属,森林覆盖率约占全国面积的1/3,耕地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外来移民汇集
由于美国自然条件优越,海运便利,因而引发了人口迁移的洪流。外来移民纷纷涌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是英国人,此外还有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法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犹太人等欧洲移民,以及黑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移民,欧洲各国移民中白人占80%以上。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首先侵占北美大西洋沿岸富饶地区,先后建立13个殖民地。经过外来移民及其后裔100多年的积极开拓,美国经济发展起来了。北部工商业发达,造船工业兴盛,渔业、纺织、制铁、木材加工业都有发展;中部是主要产粮区;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西部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源源而来的欧亚移民,在19世纪最后25年达千万人以上。他们不仅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熟练的生产技术,雄厚的“剩余资本”,先进的思想观念,从而使美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飞速发展。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世界首位;19世纪晚期,美国小麦源源渗入欧洲市场。
三、领土迅速扩张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利用欧洲国家同法国作战、双方无力兼顾美洲的有利形势,一方面通过海外贸易壮大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乘机夺取交战国在美洲的土地。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里购买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的路易斯安那,将领土扩大到墨西哥湾;1810年~1819年,美国采取先派兵强占,然后出低价“购买”的手段从西班牙手里夺走佛罗里达半岛;19世纪30年代,美国在得克萨斯挑起叛乱,使其脱离墨西哥成为所谓“孤星共和国”,又于1845年吞并了它,接着,美国又发动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抢走墨西哥格兰德河以北的大片领土,直到滨临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1846年,美国从英国取得俄勒冈。这样,美国领土就从大西洋岸向西延伸到太平洋岸,约占北美大陆面积的一半。1867年,美国从俄国购得阿拉斯加;1898年,美国吞并了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现在,美国共有50个州,一个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总面积已达9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居世界第四位。辽阔的领土,使美国拥有极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这为美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
四、政治位置有利
美国横亘北美洲中部,与欧亚大陆之间被大洋隔离,南北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又远比它弱小,这既使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远离主战场,境内免受战争创伤,又不用担心邻国侵扰。美国还利用其有利的政治位置,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一方面供给欧洲各交战国以武器和粮食,另一方面又取代欧洲列强向落后国家倾销工业品。因此,美国工业突飞猛进,海外贸易激增,藏金之富甲天下。一战后,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国伦敦移到美国纽约;1949年,美国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3.4%。雄厚的资本,为美国工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总产值,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1/3,到1948年占1/2强,美国还是当时世界上掌握核武器的唯一国家。
五、经济持续发展
美国中央大平原原来只是茫茫旷野,欧洲移民到来之后才成为商品谷物生产基地。由于这里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极其优越,因而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很大竞争优势。一方面,美国依靠发达的工业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里谷物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由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面发展,有的农场还使用飞机作业。另一方面,美国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实现了地区生产专门化,如玉米带、小麦带和乳畜带等。因为农业专门化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美国由此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大国,其生产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都居世界前列。美国工业现代化得益于本国丰富的资源、发达的交通、强大的农业和庞大的市场。
六、高新科技投入
美国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原因是重视发展高新科技。为促进农业快速、高效和持续发展,美国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这个系统免费向所有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
当然,美国迅速成为现代化强国还有其它原因,如良性的竞争环境、成熟的资本市场等,但优越的自然条件、移民的不懈开拓、领土的不断扩张、有利的政治位置、持续发展的经济、高新科技的推动无疑是其主要原因,美国农业劳动人口稀少,只有借助机械提高劳动效率。
❼ 美国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什么高什么高什么大什么大
农业生产技术高,机械化程度高 效率高,产量大 经营规模大
【同学你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右上角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谢谢哦】
❽ 地理题:美国农业的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你好!
由于我国农业基本是小农经营。而美国的地区专业化是农业集约化美内国农业的机械化相当容高与其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广阔的平原有关、专门化的必然结果、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还有就是需要在开阔平坦的地方(东北平原等)进行机械化作业,美国机械化农业为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机械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在我国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就要提高重工业水平,而美国多为大农场主经营,因此在我国想要使农业地区专业化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打字不易,采纳哦!
❾ 美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好处有
专业化:能够利用各地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种植作物,选择更有力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机械化:有利于综合管理,使用大型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❿ 美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门化的好处
专业化:能够利用各地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选择更有利的生长环境,提高粮食产量.
机械化:有利于综合管理,使用大型机械,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