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
没有区别。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比如说动和静,辩证法认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而形而上学则认为静就是静,动就是动。
机械唯物主义就是过于肯定物质的作用而否认思维的作用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十八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主要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静态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哲学家提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
在马哲中,机械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家族的三个成员.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为代表,在本体论上也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看不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在状态论上看不到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看问题。
机械唯物主义派的哲学来源是本土的笛卡尔哲学。在笛卡尔哲学中,物质的本性是广延,运动的特征是位移。笛卡尔正是依靠这种抽象的物质和抽象的运动“构造出整个物理世界”,并一直主张用机械论的术语去解释自然现象。实际上,笛卡尔是以力学运动规律为基础,把由地上获得的力学原则应用于天体现象以至整个世界,从而构造了一个具有反宗教神学意义的机械唯物主义世界图景。
⑵ 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机械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又称为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或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也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但否认物质与精神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否认物质与精神的联系和转化,否认人的精神的能动性、创造性。
机械唯物主义是指以机械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和认识论问题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人物有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荷兰的斯宾诺莎,18世纪法国的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哈等。它告诉我们物质的一切变化发展的原因都在物质本身内部可以找到。它认为世界上物质的变化在根本上只有两种:就是位置的变化和数量的变化。世界上的千变万化的现象。归根到底,都可以看作各种不同的位置变化和数量变化。根据这种说法,世界上永远不会有新的东西出现,因变来变去,只不过是一套“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战法而已。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四个特性,亦是局限性:第一: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第二: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第三: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第四: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