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设备折旧费用怎么计算
折旧费=原值-残值(原值*5%)。这个公式算出来的值指的是该项固定资产在服务年限内可提取的折旧额。年折旧=折旧费/服务年限月折旧=折旧费/服务年限/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
(1)定额机械折旧费怎么算扩展阅读:
计算折旧的基数为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1)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4)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5)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6)改建的固定资产:除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以及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设备折旧费用怎么计算?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B. 设备折旧计算方法
设备折旧计算方法包含四种: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
1、平均年限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3、年数总和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工作量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C. 机械生产设备折旧费怎么计算
机械生产设备折旧费是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磨损状态而确定的成本分析结构。x0dx0ax0dx0a常用折旧方法x0dx0a1.平均年限法x0dx0a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x0dx0a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x0dx0a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x0dx0a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x0dx0a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x0dx0a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x0dx0a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x0dx0a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x0dx0a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x0dx0a2.工作量法x0dx0a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x0dx0a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x0dx0a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x0dx0a3.加速折旧法x0dx0a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x0dx0a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x0dx0a(1)双倍余额递减法x0dx0a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x0dx0a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x0dx0a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或者(当采用直线法的折旧额大于等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时),将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x0dx0a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x0dx0a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100%=40%x0dx0a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40%=4000(元)x0dx0a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4000)×40%=2400(元)x0dx0a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2400)×40%=1440(元)x0dx0a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x0dx0a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0000-4000-2400-1440-200)/2=980(元)x0dx0a(2)年数总和法x0dx0a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x0dx0a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x0dx0a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x0dx0a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x0dx0a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x0dx0ax0dx0a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x0dx0a(1)房屋、建筑物,为20年;x0dx0a(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x0dx0a(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x0dx0a(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x0dx0a(5)电子设备,为3年。x0dx0a《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x0dx0a第五十九条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x0dx0a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x0dx0a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x0dx0a新企业所得税法不再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比率做出硬性规定,将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比率确定权交给企业,但是强调一个合理性,要求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D. 机械折旧率怎样计算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计算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
计算如下:
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
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月折旧率
例1:乙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计算每年折旧额?
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60000-144000)×40%=86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第四、五年应提的折旧额=(129600-600000×4%)/2=52800(元)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承例1,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下:
年份 尚可使用寿命 原价-净残值 年折旧率 每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1 5 576000 5/15 192000 192000
2 4 576000 4/15 153600 345600
3 3 576000 3/15 115200 460800
4 2 576000 2/15 76800 537600
5 1 576000 l/15 38400 576000
例:丁企业在2002年3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资产原值为3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要求计算出2002年和2003年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同时要注意折旧的年限一年与会计期间一年并不相同。
该固定资产在2002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2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4月到12月,共9个月。
2002年计提的折旧额为:300×(1-5%)×5/15×9/12=71.25(万元)
2003年计提的折旧额中(1-3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对于2003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1-3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5/15×3/12=23.75万元。
4-12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4/15×9/12=57万元
2003年计提折旧额为:23.75+57=80.75万元。
一台三十三万的机器,按三年折旧,如果现在是买的,现值还是33万。
E. 机械折旧费如何计算
1.首先我们要了解设备折旧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这四种方法
2.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额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假设设备原值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万元,设备预付使用年限5年,则其一年所需的折旧费为:(10-1)/5=1.8万元
3.工作量法的年折旧额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工作量×本年使用量,其中工作量可以是总工时,也可以是预计的总生产量等。假设设备机器原值1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为0,总共能生产A零件100万件,本年生产23万件,则其一年的折旧费,10/100×23=2.3万元
4.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额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其中最后两年平摊资产余值
假设设备原值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万元,设备预付使用年限5年,则其一年所需的折旧费为:10×(2/5)=4万元
5.年数总和法的年折旧额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假设设备原值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万元,设备预付使用年限5年,则其一年所需的折旧费为:(10-1)×5÷(5+4+3+2+1)=3万元
F. 机器折旧费怎么算
问题一:设备的折旧怎么计算的 一般有四种计算方式:1、年限平均法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 / 122、工作量法 月折旧额 = 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3、双倍余额递减法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累计折旧)* 月折旧率 月折旧率= 2 / 预计便用寿命 / 12 固定资产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4、年数总和法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月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预计可使用寿命年数总和 / 12 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其不同时期内的折旧费用,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问题二:机器折旧费怎么算 得看一下你们公司让采用什么折旧方法计提了。
1、假如是直线法,也就是平均年限法,就是(500000-净残值)/5再除以12个月;
2、假如是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折旧额:500000*40%=200000
第二年折旧额:300000*40%=120000
第三年折旧额:180000*40%=72000
最后两年要换成平均年限法:
(500000-200000-120000-72000-净残值)/2=8300
第四年折旧额:8300
第五年折旧额:8300
那每月的折旧用各年的折旧额除以12个月即可;
3、如果是年数综合法,
例题: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
年数总和=1+2+3+4=10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
各年的金额除以12个月即可。
问题三:设备折旧率怎么算?? 设备年折旧率=(原值-残值)/使用年限/100*100%。
假设该设备残值率为5%,使用年限为10年,则
设备年折旧率=100*(1-5%)/10/100*100%=9.5%
问题四:10万元的设备折旧费怎举敏拍么算? 20分 你公司采用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是什么?一般会计的固定资产年限都是3到5年。。得按照你的核算方法来计算。是平均年限法,还是双倍余耿递减法,还是什么?
问题五:机械折旧率怎样计算 《330000-(330000*0.05)》/36=每个月的折旧额
(330000*0.05)=残值
净残值率
开放分类: 固定资产净残值率、折旧年限
一、固定资产残值率规定
1、内资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3〕70号)第二条之规定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为5%。
2、外资企业
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残值率一般为10%。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0]84号)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除另有规定者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有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三、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拿租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1、固定资产折旧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时(个别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正羡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固定资产折旧按分类折旧计提折旧率时(分类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问题六:设备折旧费怎么算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即可以分为两类,即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
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直线折旧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年数总和法
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年,预计残值为Y,则第M年计提折旧为(X-Y)*(N-M+1)/[(N+1)*N/2]。
双倍余额递减法
设备入账帐面价值为X,预计使用N(N足够大)年,残值为Y。
则第一年折旧C=(X-C)*2/N
第三年折旧 C=(X-C-C)*2/N
・・・ ・・・
最后两年需改为直线法折旧。
3折旧范围编辑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食品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适用的固定资产;
(2)以前年度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特殊情况
一、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当期计提的折旧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二、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三、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问题七:机械折旧费如何计算 设备价格/10(年)/365(天)/24(小时)=每小时的设备折旧
问题八:怎么计算车辆折旧费 税法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上有规定如下(最低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为20年;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俱等为5年,残值比例统一规定为原价的5%。
因此,小汽车按税法规定: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5%。
即使是二手车,其折旧年限也是从购之日算起5年。比如,某皇冠车购买价值人民币300000元,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5%。该车残值=300000元*5%=15000元月折旧率=(300000元-15000元)/60个月=4750元用了三年,折旧费=4750元*36个月=171000元。
问题九:工业设备折旧费如何计算 转: 设备折旧费提取的问题也需给予关注。设备折旧费提取应采用快速折旧法。在快速折旧法中,可以选择年数总和法。各年折旧率以设备可使用年限n的自然数之和为分母,并以n递减1作为分子。大型施工机械的折旧年限一般定为5年。每年的折旧率依次为33%、27%、20%、13%、7%,也可以调整为30%、25%、20%、15%、10%。对于交通车辆、运输车辆,由于其工作强度大,老化速度快,而且其出事故的风险大,所以其折旧年限应该更短,可以定为3年,其折旧率依次应为50%、33%、17%,也可以调整为45%、35%、20%。
问题十:生产设备的折旧费最终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吗? 肯定要的。
可以先归集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月底时再分配到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贷:制造费用
G. 机械折旧费如何计算
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额一般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残值率和分类年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值的3%-5%。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1-预计残值率)/ 折旧年限×100% =95% / 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备注:预计残值率=5% (
二)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方法: 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 总行驶里程 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按照台班计算折旧: 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年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四)年数总和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年折旧额=(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年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 残值率是固定资产的残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