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机械知识 > 机械装配如何保证几何精度

机械装配如何保证几何精度

发布时间:2021-02-12 02:09:20

1. 如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相关工件在加工完成后所具有的包括尺寸大小. 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 与其预先设计应具备的理想几何参数需求比对的相符程度。 加工精度通常包括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等方面的内容, 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的范围, 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位置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平行度. 垂直度. 同轴度等相互位置误差。 由于加工机械的性能. 技术方法. 生产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影响, 机械加工出来的相关零件在其尺寸. 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参数与理想参数总是存在一定的偏离误差, 在数值上通常采用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加工精度。机械元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加工质量. 是保证相关机械产品装配质量的基础, 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
一、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1.机床磨损及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主轴回转误差
加床存在的主轴回转误差将对工件的具体性状以及工件加工的具体位置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 主轴的回转误差可以被分解为径向与轴向跳动以及主轴角度摆动,在具体的加工工作中受加工工件具体表面位置的不同以及主轴回转误差变现的不同,而导致的加工误差也各有不同 。比如,在进行工件加工时,由于主轴存在径向跳动误差,此时便会处于加工状态下的工件的外圆或是内孔的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但主轴的跳动误差却不会对工件的端面加工造成不利影响 。在机床主轴所存在的三种误差表现形式当中,主轴的角度摆动误差与主轴的径向跳动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较为相似,主轴这两种误差表现形式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主轴的角度摆动误差除对加工工件表面的圆度产生影响之外,还会对加工工件表面的圆柱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导轨误差
机床中导轨主要起着承载和导向的作用,它既是运动的基准,也是确定机床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基准,因此它的误差会对工件的形状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轨在水平面的直线度误差,会直接反映在工件表面的误差敏感方向,即法线方向,加工精度受其影响的程度最大;而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则相对影响较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前后导轨平行度误差会造成在运动过程中工作台的摆动,刀尖的运动轨迹则为空间曲线,从而导致工件形状的误差。
(3)传动链的误差
工件在切削的过程中,其表面的成形运动是靠一系列的传动机构实现的。该传动机构包括齿轮.螺母.蜗杆.丝杆等传动元件。 由于这些元件会在装配.加工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磨损而导致误差,所以就导致传动链的传动误差。传动线路越长.传动机构越复杂,传动误差就会相应的越大。影响工件表面加工精度的误差因素中,主要因素就是机床的传动链误差。
2.刀具.夹具的误差
刀具种类的不同,对于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普通的刀具比如车刀.铣刀等,其制造误差几科对加工精度没有直接的影响;而定尺寸刀具的尺寸误差,则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尺寸精度;成形刀具则会影响到工件的形状精度。刀具的磨损则直接影响到工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从而造成尺寸误差。此外,由于夹具是保证工件相对于机床刀具有正确位置,所以夹具对工件的位置精度有很大影响,夹具的磨损会造成工件定位的误差。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导致的误差
(1) 切削过程中受力点位置变化引起的
加工误差。在切削过程中,工艺系统的刚度随切削力着力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系统变形的差异,使被加工表面产生形状误差。
(2)切削力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误差复映。
工件的毛坯外形虽然具有粗略的零件形状,但它在尺寸. 形状以及表面层材料硬度上都有较大的误差。 毛坯的这些误差在加工时使切削深度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切削力的变化,进而引起工艺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形,使得零件在加工后还保留与毛坯表面类似的形状或尺寸误差。 当然,工件表面残留的误差比毛坯表面误差要小得多 这种现象称为 “误差复映规律” ,所引起的加工误差称为“ 误差复映”除切削力外,传动力 .惯性重力 .夹紧力等其他作用力也会使工艺系统的变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加工误差,影响加工精度。
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导致的误差
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会在各种热源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热变形。因为工艺系统的热源分布不均匀,各个环节的材料和结构也不同,从而导致工艺系统各部分变形产生误差,破坏工件和刀具的运动关系和准确位置,最终产生加工误差。特别是精密加工,热变形误差占总误差的百分之四十到七十的比重。
(1)机床热变形
受到热源的影响,机床各个部分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因为机床构造的复杂性以及热源分布的不均匀,机床部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热变形,从而破坏了机床部件原有的互相位置关系,从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2)刀具热变形
虽然刀具在切削加工中受到的热量比例很小,但是因为其刀具的热容量和尺寸都很小,所以有很高的温升,最终会引起刀具的热伸长并最终导致加工误差。粗加工情况下可以不用考虑刀具的热变形影响,但如果是要求较高的工件,刀具的热变形则会对于表面形状误差产生影响。
(3)工件热变形
工件热变形主要是由切削热所导致的,其热变形的情况和加工方法以及是否受热均匀有关。 当工件均匀受热时,比如一些简单的车.磨轴工件的外圆,等到加工后冷却至室温,工件的直径和长度都会有所收缩,从而产生一定的尺寸误差;加工较短的轴套类或者盘类工件时,因为加工行程相对较短,就可以近似的认为沿工件轴向方向温升相同。而加工较长的工件时,工件开始走刀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变形也小

2. 机械装配的装配精度

1、装配精度:为了使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必须保证其装配精度。机器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 相互位置精度: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 (2) 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如传动精度、回转精度等。
(3) 相互配合精度:指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2、装配尺寸链
(1)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称为装配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的分类:
1) 直线尺寸链:由长度尺寸组成,且各环尺寸相互平行的装配尺寸链。2) 角度尺寸链:由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组成的装配尺寸链。
3) 平面尺寸链:由成角度关系布置的长度尺寸构成的装配尺寸链,并且各环处于同一或彼此平行的平面内。4)空间尺寸链:由位于三维空间的 尺寸构成的尺寸链。
(3)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
1) 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封闭环;
2) 确定组成环: 从封闭环的的一端出发,按顺序逐步追踪有关零件的有关尺寸,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即构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3)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极值法和统计法。
3、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 (1)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2)特点: 优点: 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质量是靠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零件不需挑选,不需修磨);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
(3)应用: 完全互换装配法适用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
(4) 完全互换法装配时零件公差的确定:
1) 确定封闭环: 封闭环是产品装配后的精度,其要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封闭环的公差T0由产品的精度确定。 2) 查明全部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 根据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由封闭环的一端开始查找全部组成环,然后画出装配尺寸链图。
3) 校核各环的基本尺寸: 各环的基本尺寸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Ao=ΣAi-ΣAi 即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4) 决定各组成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公差必须满足下式的要求: To≥ΣTi 即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允许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Tp可按下式确定: Tp=To/m 式中:m----为组成环数。 各组成环公差的分配应考虑以下因素: a) 孔比轴难加工,孔的公差应比轴的公差选择大一些;例如:孔、轴配合H7/h6。 b) 尺寸大的零件比尺寸小的零件难加工,大尺寸零件的公差取大一些; c) 组成环是标准件尺寸时,其公差值是确定值,可在相关标准中查询。
5) 决定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 a) 先选定一组成环作为协调环:协调环一般选择易于加工和测量零件尺寸; b) 包容尺寸(如孔)按基孔制确定其极限偏差:即下偏差为0; c) 被包容尺寸(如轴)按基轴制确定其极限偏差:即上偏差为0。
6) 协调环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根据中间偏差的计算公式: △0=Σ△i-Σ△j 式中:△0---为封闭环的中间偏差,△0=(ES0+EI0)/2; Σ△i、Σ△j---分别为所有增环的中间偏差之和、所有减环的中间偏差之和。 求出协调环的中间偏差,再由协调环的公差求出上下偏差为: ES=△+T/2 EI=△-T/2 . 1、 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选择装配法。
适用场合:装配精度要求高,而组成环较少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
2、 种类
直接选配法:
(1)定义:在装配时,工人从许多待装配的零件中,直接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直接选配法。
(2)特点: 1)装配精度较高; 2)装配时凭经验和判断性测量来选择零件,装配时间不易准确控制; 3)装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
分组选配法:
(1)定义:将各组成环的公差相对完全互换法所求数值放大数倍,使其能按经济精度加工,再按实际测量尺寸将零件分组,按对应的组分别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分组选配法。
(2)应用: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精度要求特别高同时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的部件,若用互换装配法装配,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过小,加工很困难或很不经济,此时可以采用分组选配法装配。
(3)一般要求:
1)采用分组法装配最好能使两相配件的尺寸分布曲线具有完全相同的对称分布曲线,如果尺寸分布曲线不相同或不对称,则将造成各组相配零件数不等而不能完全配套,造成浪费。
2)采用分组法装配时,零件的分组数不宜太多,否则会因零件测量、分类、保管、运输工作量的增大而使生产组织工作变得相当复杂。
(4)特点:主要优点是:零件的制造精度不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存贮、运输的工作量。分组装配法适用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 1、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通过改变尺寸链中某一预先确定的组成环尺寸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法,称为修配装配法。
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各组成环均按该生产条件下经济可行的精度等级加工,装配时封闭环所积累的误差,势必会超出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为了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装配时须修配装配尺寸链中某一组成环的尺寸(此组成环称为修配环)。为减少修配工作量,应选择那些便于进行修配的组成环做修配环。在采用修配法装配时,要求修配环必须留有足够但又不是太大的修配量。
2、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3、应用: 修配装配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 1、定义: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装配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在以装配精度要求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由于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累积造成的封闭环过大的误差,通过调节调整件(或称补偿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消除,最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调节调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等三种。
2、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不足之之处是要另外增加一套调整装置。
3、应用: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适用于在小批生产中应用,固定调整法则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 机械设计:怎样保证工装定位销的定位精度工装装配后是否对定位销进行加工,以保证定位精度

  1. 关于销子材料,可以选用40Cr,调质后的40Cr圆钢材料性能优于45#,成本低于CrWMn;

  2. 既然工装要求精度高,建议部分尺寸在配合好后再加工,防止累计误差影响装配精度。

4. 机械结构运动时如何保证精度

机械设计时按以下步骤确定尺寸的精度:
第一步:按照配合的性质,查公差配合版的相关资料确定尺寸的权精度。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理论计算。比如:要求能灵活移动的配合,就要用间隙配合,经常需要装卸的配合一般用过渡配合。另外,很多结构尺寸的公差选择都有国家标准,与标准件配合的尺寸的精度也有国家标准。这些数据,绝大部分在《机械设计手册》上都可以查到。
第二步:考虑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比如:使用环境中灰尘和杂物多,温差大,则零件不能设计得太精密。
第三步:考虑制造的难易程度。
制造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制造成本。如果无法制造出来,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设计。

5. 为什么在设计时要规定机械产品几何精度要求

保证所设计的东西能达到你的设计要求,没有精度就没有标准,加工出来很难保证使用的

6.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1、互换法

互换法是装配过程中,同种零部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方法。产品采用互换装配法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互换法的实质就是用控制零部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采用互换法保证产品装配精度时,零部件公差的确定有两种方法:极值法和概率法。采用极值法时,如果各有关零部件(组成环)的公差之和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封闭环公差),故装配中同种零部件可以完全互换,即装配时零部件不经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均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因此称为“完全互换法”。

用概率法时,如果各有关零部件(组成环)公差值合适,当生产条件比较稳定,从而使各组成环的尺寸分布也比较稳定时,也能达到完全互换的效果。否则,将有一部分产品达不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因此称为“不完全互换法”,也称为“大数互换法”。显然,概率法适用于较大批量生产。

用不完全互换法比用完全互换法对各组成环加工要求放松了,可降低各组成环的加工成本。但装配后可能会有少量的产品达不到装配精度要求。这一问题一般可通过更换组成环中的1~2个零件加以解决。

采用完全互换法进行装配,可以使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易于组织流水作业及自动化装配,也便于采用协作方式组织专业化生产。因此,只要能满足零件加工的经济精度要求,无论何种生产类型都应首先考虑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但是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组成环数较多时,零件就难以按经济精度制造。这时在较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就可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法装配。

2、选配法

在大量或成批生产条件下,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且组成环数较少时,可考虑采用选配法装配。

选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来加工,装配时选择适当的零件配套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一种装配方法。

选配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选配法、分组装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1)直接选配法

装配时,由工人从许多待装的零件中,直接选取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要求。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装配过程简单,但装配质量和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由于装配时间不易准确控制,所以不宜用于节拍要求较严的大批大量生产中。

(2)分组装配法

分组装配法又称分组互换法,它是将组成环的公差相对完全互换法所求之值放大数倍,使其能按经济精度进行加工。装配时先测量尺寸,根据尺寸大小将零件分组,然后按对应组分别进行装配,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而且组内零件装配是完全互换的。

(3)复合选配法

复合选配法是直接选配法与分组装配法两种方法的复合,即零件公差可适当放大,加工后先测量分组,装配时再在各对应组内由工人进行直接选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配合件的公差可以不等,且装配质量高,速度较快,能满足一定生产节拍要求。如发动机气缸与活塞的装配多采用这种方法。

3、修配法

在单件小批或成批生产中,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数较多时,常采用修配法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

所谓修配法,就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按各组成环累积误差的实测结果,通过修配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尺寸,或就地配制这个环,以减少各组成环由于按经济精度制造而产生的累积误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精度的一种装配工艺方法。

(1).单件修配法

在装配时,选定某一固定的零件作修配件进行修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单件修配法。此法在生产中应用最广。

(2).合并加工修配法

这种方法是将两个或多个零件合并在一起当作一个零件进行修配。这样减少了组成环的数目,从而减少了修配量。

合并加工修配法虽有上述优点,但是由于零件合并要对号入座,给加工、装配和生产组织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

(3).自身加工修配法

在机床制造中,利用机床本身的切削加工能力,用自己加工自己的方法可以方便地保证某些装配精度要求,这就是自身加工修配法。这种方法在机床制造中应用极广。

修配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各组成环均可按经济精度制造,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但由于产品需逐个修配,所以没有互换性,且装配劳动量大,生产率低,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因而修配法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中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

4、调整法

调整法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装配时,通过更换尺寸链中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或调整其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时进行更换或调整的组成环零件叫调整件,该组成环称调整环。

调整法和修配法在原理上是相似的,但具体方法不同。

根据调整方法的不同,调整法可分为: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三种。

(1).可动调整法

在装配时,通过调整、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可动调整法。

在产品装配中,可动调整法的应用较多。如图a 所示为调整套筒的轴向位置以保证齿轮轴向间隙Δ的要求;图b 所示为调整镶条的位置以保证导轨副的配合间隙;图c 所示为调整楔块的上下位置以调整丝杠螺母副的轴向间隙。

可动调整法不仅能获得较理想的装配精度,而且在产品使用中,由于零件磨损使装配精度下降时,可重新调整使产品恢复原有精度,所以,该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广。

(2).固定调整法

在装配时,通过更换尺寸链中某一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固定调整法。预先选定的组成环零件即调整件,需要按一定尺寸间隔制成一组专用零件,以备装配时根据各组成环所形成累积误差的大小进行选择。故选定的调整件应形状简单,制造容易,便于装拆。常用的调整件有垫片,套筒等。

固定调整法常用于大批大量生产和中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多环尺寸链。

(3).误差抵消调整法

在产品或部件装配时,通过调整有关零件的相互位置,使其加工误差相互抵消一部分,以提高装配的精度,这种方法叫做误差抵消调整法。该方法在机床装配时应用较多,如在机床主轴装配时,通过调整前后轴承的径向跳动方向来控制主轴的径向跳动。

在机械产品装配时,应根据产品的结构、装配精度要求、装配尺寸链环数的多少、生产类型及具体生产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装配方法。一般情况下,只要组成环的加工比较经济可行时,就应优先采用完全互换法。若生产批量较大,组成环又较多时应考虑采用不完全互换法。当采用互换法装配使组成环加工比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可考虑采用其它方法:大批大量生产,组成环数较少时可以考虑采用分组装配法,组成环数较多时应采用调整法;单件小批生产常用修配法,成批生产也可酌情采用修配法。

7. 如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相关工件在加工完成后所具有的包括尺寸大小. 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 与其预先设计应具备的理想几何参数需求比对的相符程度。 加工精度通常包括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等方面的内容, 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的范围, 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位置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平行度. 垂直度. 同轴度等相互位置误差。 由于加工机械的性能. 技术方法. 生产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影响, 机械加工出来的相关零件在其尺寸. 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参数与理想参数总是存在一定的偏离误差, 在数值上通常采用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加工精度。机械元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加工质量. 是保证相关机械产品装配质量的基础, 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 一、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1.机床磨损及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主轴回转误差 加床存在的主轴回转误差将对工件的具体性状以及工件加工的具体位置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 主轴的回转误差可以被分解为径向与轴向跳动以及主轴角度摆动,在具体的加工工作中受加工工件具体表面位置的不同以及主轴回转误差变现的不同,而导致的加工误差也各有不同 。比如,在进行工件加工时,由于主轴存在径向跳动误差,此时便会处于加工状态下的工件的外圆或是内孔的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但主轴的跳动误差却不会对工件的端面加工造成不利影响 。在机床主轴所存在的三种误差表现形式当中,主轴的角度摆动误差与主轴的径向跳动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较为相似,主轴这两种误差表现形式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主轴的角度摆动误差除对加工工件表面的圆度产生影响之外,还会对加工工件表面的圆柱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导轨误差 机床中导轨主要起着承载和导向的作用,它既是运动的基准,也是确定机床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基准,因此它的误差会对工件的形状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轨在水平面的直线度误差,会直接反映在工件表面的误差敏感方向,即法线方向,加工精度受其影响的程度最大;而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则相对影响较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前后导轨平行度误差会造成在运动过程中工作台的摆动,刀尖的运动轨迹则为空间曲线,从而导致工件形状的误差。 (3)传动链的误差 工件在切削的过程中,其表面的成形运动是靠一系列的传动机构实现的。该传动机构包括齿轮.螺母.蜗杆.丝杆等传动元件。 由于这些元件会在装配.加工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磨损而导致误差,所以就导致传动链的传动误差。传动线路越长.传动机构越复杂,传动误差就会相应的越大。影响工件表面加工精度的误差因素中,主要因素就是机床的传动链误差。 2.刀具.夹具的误差 刀具种类的不同,对于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普通的刀具比如车刀.铣刀等,其制造误差几科对加工精度没有直接的影响;而定尺寸刀具的尺寸误差,则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尺寸精度;成形刀具则会影响到工件的形状精度。刀具的磨损则直接影响到工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从而造成尺寸误差。此外,由于夹具是保证工件相对于机床刀具有正确位置,所以夹具对工件的位置精度有很大影响,夹具的磨损会造成工件定位的误差。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导致的误差 (1) 切削过程中受力点位置变化引起的 加工误差。在切削过程中,工艺系统的刚度随切削力着力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系统变形的差异,使被加工表面产生形状误差。 (2)切削力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误差复映。 工件的毛坯外形虽然具有粗略的零件形状,但它在尺寸. 形状以及表面层材料硬度上都有较大的误差。 毛坯的这些误差在加工时使切削深度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切削力的变化,进而引起工艺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形,使得零件在加工后还保留与毛坯表面类似的形状或尺寸误差。 当然,工件表面残留的误差比毛坯表面误差要小得多 这种现象称为 “误差复映规律” ,所引起的加工误差称为“ 误差复映”除切削力外,传动力 .惯性重力 .夹紧力等其他作用力也会使工艺系统的变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加工误差,影响加工精度。 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导致的误差 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会在各种热源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热变形。因为工艺系统的热源分布不均匀,各个环节的材料和结构也不同,从而导致工艺系统各部分变形产生误差,破坏工件和刀具的运动关系和准确位置,最终产生加工误差。特别是精密加工,热变形误差占总误差的百分之四十到七十的比重。 (1)机床热变形 受到热源的影响,机床各个部分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因为机床构造的复杂性以及热源分布的不均匀,机床部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热变形,从而破坏了机床部件原有的互相位置关系,从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2)刀具热变形 虽然刀具在切削加工中受到的热量比例很小,但是因为其刀具的热容量和尺寸都很小,所以有很高的温升,最终会引起刀具的热伸长并最终导致加工误差。粗加工情况下可以不用考虑刀具的热变形影响,但如果是要求较高的工件,刀具的热变形则会对于表面形状误差产生影响。 (3)工件热变形 工件热变形主要是由切削热所导致的,其热变形的情况和加工方法以及是否受热均匀有关。 当工件均匀受热时,比如一些简单的车.磨轴工件的外圆,等到加工后冷却至室温,工件的直径和长度都会有所收缩,从而产生一定的尺寸误差;加工较短的轴套类或者盘类工件时,因为加工行程相对较短,就可以近似的认为沿工件轴向方向温升相同。而加工较长的工件时,工件开始走刀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变形也小

8. 零件间的装配精度如何保证和检测

所谓装配就是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合为一个整体,要保证好精度,首先记住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所以必须要求零件的装配尺寸在公差内,所以有条件最好有零件图纸,装配前检测尺寸,确定装配线上各工序的装配技术要求,避免锉、磨、修刮等工艺,尽量使用如拧螺钉等无损工艺。第二,按照顺序装配,所以最好装配前列出顺序,合理安排装配顺序,避免重装这也会影响精度如零件较多可以事先模拟实物或虚拟装配。三 可充分利用夹具治具来定位来达到各零件的空间位置,装配中留出调整个别零件的位置或加入补偿件,适当适合提供补偿或调整可以使装配精度提高。四避免暴力装配,有发现装配不顺利地方认真分析,可以采用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去处理。五,在装配强度允许情况下胶粘剂是一个不错的装配手段可以让零件以较松的配合甚至用治具完全固定好后在进行粘接,善用同样可以大幅度提供精度。推广和提高胶接技术,发展加工与装配相结合的新工艺这是长远的精度提高方法,现在就开始逐步行动吧。 六,以上操作离不开干净的零件,良好的装配场所,具备一定的装配环境条件,比如装配环境温度要求,空气净化程度有要求,采光,装配基座 装配设备等等,这根据实际情况去定。组后当然是检测了,在检测和校正工作中,啰嗦两句推广应用光学等先进技术,提高品质及稳定性,提高装配机械化自动化。

9. 在加工中可通过哪些方法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可以使用模具精度。

模具精度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回精度、表面精度。答由于模具在工作时分上模、下模两部分,故在四种精度中以上、下模间相互位置精度最为重要。

模具精度为制品精度服务的,高精度的制品必须由更高精度的模具来保证,模具精度一般须高于制件精度2级或者2级以上。

(9)机械装配如何保证几何精度扩展阅读

任何加工方法所得到的实际参数都不会绝对准确,从零件的功能看,只要加工误差在零件图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就认为保证了加工精度。

机器的质量取决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机器的装配质量,零件加工质量包含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大部分。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它们之间的差异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10. 机械制造题,单件小批装配时最常用哪种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修配装配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回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1. 完全互换装配法
    (1)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2)特点:
    优点: 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质量是靠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零件不需挑选,不需修磨);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本钱高。
    (3)应用: 完全互换装配法适用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

  2. 选择装配法

(1)选择装配法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选择装配法。

(2) 适用场合:装配精度要求高,而组成环较少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

3、修配装配法

(1)、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通过改变尺寸链中某一预先确定的组成环尺寸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法,称为修配装配法。
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各组成环均按该生产条件下经济可行的精度等级加工,装配时封闭环所积累的误差,势必会超出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为了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装配时须修配装配尺寸链中某一组成环的尺寸(此组成环称为修配环)。为减少修配工作量,应选择那些便于进行修配的组成环做修配环。在采用修配法装配时,要求修配环必须留有足够但又不是太大的修配量。
( 2)、修配装配法的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 3)、应用: 修配装配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

4、调整装配法

(1) 、定义: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装配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在以装配精度要求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由于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累积造成的封闭环过大的误差,通过调节调整件(或称补偿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消除,最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调节调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等三种。
(2) 、调整装配法的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不足之之处是要另外增加一套调整装置。
(3)、应用: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适用于在小批生产中应用,固定调整法则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阅读全文

与机械装配如何保证几何精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可控氢聚变实验装置 浏览:57
变电安全自动装置 浏览:814
别克老excelle仪表台怎么拆 浏览:532
上海石油阀门厂 浏览:393
腿部血栓用什么仪器看得准确 浏览:222
五十块的车轮轴承怎么样 浏览:884
钢瓶用的是什么阀门 浏览:860
通信器材哪里有卖济南 浏览:924
天然气保护阀门为什么不停的吸进去 浏览:964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考研都考什么 浏览:725
m320轴承是什么 浏览:432
离心泵为什么要关阀门启动 浏览:429
机械中hg是什么单位 浏览:1000
零一工具箱电脑端下载 浏览:629
煤气阀门要关吗 浏览:846
机床编码器怎么接线 浏览:383
吉安五金市场在哪里 浏览:492
如何清理仪表台灰尘 浏览:307
厨房阀门关上怎么办 浏览:37
石墨盘根怎么压阀门密封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