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类战争史的发展经历了四种战争形态在机械化战争之后的战争形态是
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就是与历次军事变革相对应出现的四种战争形态。
❷ 机械化战争的鼎盛时期
1)初创时期(抄20世纪初至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高速发展和普遍运用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战争期间);
3)高度成熟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4)受到冲击和挑战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❸ 3.机械化战争的主要形态是什么
机械化战争主要使用坦克、飞机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工业时代战争专的基本形态。
第二次世属界大战期间,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及其他机械化装备不断涌现并大量装备部队,使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步兵也大量发展为机械(摩托)化部队。
海军装备了航空母舰和潜艇,成为能在水下、水面、空中进行立体作战的合成军种。空军的发展极为迅速,许多国家陆续建立了空军联队、师、军和集团军。
各主要军事强国将现代化的陆海空军及其具有高度机动力、突击力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大量运用于战争,徒步步兵、骑兵和其他兵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战方式逐步由线式作战向纵深作战发展。
(3)机械化战争的典型案例是什么扩展阅读:
战争中军队的进攻能力大大增强,打破了防御的优势。由于坦克等装备的使用,使得依靠战壕进行坚守防御的优势不复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
战场范围扩大,情况变化急剧。机械化装备的大量运用,军队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和整体作战能力空前增强,导致作战行动由陆地、海洋向空中扩展,前方与后方的界限模糊,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力量对比转化迅速,攻防转换频繁。
❹ 机械化战争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机械化战争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六个方面:
1、具有高速机动能力的飞机、坦克、军舰成为作战的主要装备。
2、战争中军队的进攻能力大大增强,打破了防御的优势。
3、战场范围扩大,情况变化急剧。
4、立体作战、纵深作战成为重要作战方式。
5、协同作战、联合作战发展迅速,破坏力强且消耗巨大。
6、对参战人员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战场上保障人员大量增加。
机械化战争是指主要以坦克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是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其理论是主张陆军实行机械化和依靠机械化军队取胜的军事理论,亦称坦克制胜论。
(4)机械化战争的典型案例是什么扩展阅读:
机械化战争的代表性战例:
1、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是机械化的典型战例。同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余人。英、法军虽然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2、康布雷战役
康布雷战役是坦克战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双方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都在此战中受到巨大损失且未分出胜负。同时,康布雷战役是大规模使用坦克的第一范例,对于军事学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步兵与坦克的协同动作原则和对坦克防御原则的形成以及精密法决定开始诸元的炮兵射击方法的产生,均与这次战役有密切联系。这次战役在后世被认为是协同战术形成的重要实战标志。
3、阿登反击战
阿登战役发生于1944.12.16到1945.1.25,是指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1944年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
4、库尔斯克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东线战场中,苏德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兵力和6045辆坦克,空军参战飞机超过2000架,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
1943年苏德于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行了一次战略决战。从战役规模而言,它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德国方面动用了约2700辆坦克,其中包括首次投入使用的虎式、豹式坦克;而苏联方面则更是动用了超过3400辆坦克。
❺ 机械化战争比拼的核心能量是什么
机械化战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用人操纵机器去打仗,重视军队的机动能力,扩展人的四肢,节省人的体力.因此,机械化战争释放的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机械化战争的特点是:①具有高速机动能力的飞机、坦克、军舰成为作战的主要装备。②战争中军队的进攻能力大大增强,打破了防御的优势。由于坦克等装备的使用,使得依靠战壕进行坚守防御的优势不复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③战场范围扩大,情况变化急剧。
(5)机械化战争的典型案例是什么扩展阅读
机械化战争是在内燃机出现以后,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打破敌对双方在阵地战中长期相持不下的僵局,英军自1916年起,先后在索姆河战役和康布雷战役中使用了具有突击能力的坦克,并取得初步成果。
1918年,英国出现了装甲输送车,并组建机械化部队。随后,欧洲其他国家的军队也先后组建机械化步兵团、师和军。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对军队的作战行动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18年5月,英国的J.F.C.富勒提出了陆军以坦克为主体并辅之以飞机即可夺取战争胜利的思想。继富勒之后,奥地利的L.R.von.艾曼斯贝格尔在1934年出版的《坦克战》、德国的H.W.古德里安在1937年出版的《注意——坦克!》等著作中,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机械化部队的组建和使用原则等问题。
❻ 什么叫机械化战争
主要使用坦克、飞机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机械化战争是在内燃机出现以后,在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机械化战争逐渐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打破长期以来对立双方在阵地战中的僵局,自1916年以来,英军先后在索姆河战役和坎布雷战役中使用具有攻击能力的坦克,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1918年,英国出现了装甲车,并组建了机械化部队。随后,欧洲其他国家的军队也相继建立了机械化步兵团、师、军。
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对军事行动和军事院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18年5月,英国的J.F.C.富勒提出了陆军以坦克为主体并辅之以飞机即可夺取战争胜利的思想。
(6)机械化战争的典型案例是什么扩展阅读:
机械化战争的特点:
1、具有高速机动能力的飞机、坦克、军舰成为作战的主要装备。
2、战争中军队的进攻能力大大增强,打破了防御的优势。由于坦克等装备的使用,使得依靠战壕进行坚守防御的优势不复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
3、战场范围扩大,情况变化急剧。机械化装备的大量运用,军队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和整体作战能力空前增强,导致作战行动由陆地、海洋向空中扩展,前方与后方的界限模糊,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力量对比转化迅速,攻防转换频繁。
4、立体作战、纵深作战成为重要作战方式。作战行动在多层次、全方位展开。陆空联合对战役布势全纵深的火力突击、大纵深迂回穿插和奔袭作战增多。
❼ 什么是机械化战争论
机械化战争论是主张陆军实行机械化和依靠机械化军队取胜的军事理论。版又称“坦克制胜论”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坦克军参谋长J?P?C?富勒(1878~1966年)创立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坦克出现后,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战争将是一种纯粹的机械化活动,战争胜负“百分之九十九在于武器”,战场上坦克数量最多的一方,胜利的机会亦多。他认为,骑兵将退出战场,步兵降为辅助兵种,炮兵则需要提高机动能力;主张作战时,首先以坦克出敌不意地突向敌人纵深,摧毁其首脑机关,同时以飞机轰炸其交通枢纽和补给系统,接着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扩大战果,一次会战即可夺取战争的胜利。这种理论,虽然指出了军队建设和作战方法发展的某些趋向,但过分夸大了坦克的作用。
❽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典型的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之间的非
是的,
科索沃战争应该是一场典型的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之间的较量
❾ 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主战武器,作战特点和主要战术分别是什么
前者是以装甲部队或其它机械化部队为主。后者是以远程导弹,战机,轰炸机,雷达等为主。前者特点是步步推进,后者是外科手术式的中央开花。
❿ 机械化战争的形式及其特征有哪些
机械化战争是主张陆军实行机械化和依靠机械化军队取胜的军事理论。亦称坦克制胜论。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以后,显示出很强的突击力。英国坦克军参谋长J.F.C.富勒首先总结了在这次战争中使用坦克的经验。他在1918年5月拟制的《1919年计划》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机械化军队的新观点;之后,又在《世界大战中的坦克》(1920)、《论未来战争》(1928,中译本名为《机械化战争论》)等著作中进一步作了阐述,创立了机械化战争理论。
富勒认为,坦克出现以后,陆军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战争将是一种纯粹的机械化活动,战争胜负“百分之九十九在于武器”,战场上坦克数量多的一方胜利的机会亦多。他认为,骑兵将退出战场,步兵降为辅助兵种,炮兵则需提高机动能力。还主张,作战时,首先以坦克出敌不意地突向敌人的纵深,摧毁其首脑机关,同时以飞机轰炸其交通枢纽和补给系统,接着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扩大战果,追歼逃敌,一次会战即夺取战争的胜利。富勒的理论,虽然指出了军队建设和作战方法发展的某些趋向,但过分夸大了坦克的作用,贬低了人和其他兵种在战争中的作用。
继富勒之后,德国的H.W.古德里安、法国的C.戴高乐、奥地利的L.von艾曼斯贝格尔等人,也从不同角度提倡机械化战争论。这种理论还为德国法西斯头子A.希特勒及其统帅部所接受,并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闪击波兰、法国和进攻苏联的作战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