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辨力与分辨率的区别
分辨力是物理层面上的,分辨率是计算层面上的。
分辨力是指:仪器仪表指示装置可有意义地辨别被指示量两相邻值的能力。
分辨率是指:仪器仪表的分辨力与该仪器仪表每一档测量值的比。(现已改为相对分辨力,不再使用分辨率这一提法)
下面以试验力测量为例:
试验力的准(精)确度是指:当试样在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之后,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指示测量结果,这一测量结果的数值与真值之间的最大允许误差。
试验力的分辨力是指: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所能指示的最小被测量值。
“试验力的相对分辨力”是指: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所能指示的最小被测量值与试验机指示装置每档测量值的比。
数字式指示装置上的“试验力的分辨力”就是每档显示最末一位数量值。
『贰』 一般情况下仪器的准确度与分辨力哪个比较大
分辨力是辨别观察分辨率是分辨显示细节的能力两个完全无任何关联
『叁』 仪器的允许误差怎么计算
多量程的仪器,按照各量程的准确度等级分别进行计算,如:
“0~300mv 的精度为 0.025%+2digits ”的允差为300*0.025%+2个读数(看实际分辨力而定)。
“300mv~3V的精度为 0.025%+4digits”的允差为(3000-300)0.025%+4个读数mV其它量程的也是这样进行计算。
各类仪器仪表按不同特征,例如功能、检测控制对象、结构、原理等再分为若干小类或子类。工业自动化仪表按功能右分为检测仪表、显示仪表、调节仪表和执行器等。
(3)指针式仪器分辨力怎么算扩展阅读:
温度计可根据用途和测量精度分为标准温度计和实用温度计2类,标准温度计的精度高,它主要用于校正其它温度计。实用温度计是指所供实际测温用的温度计,主要有实验用温度计、工业温度计、气象温度计、医用温度计等。
中学实验室常用载重100 g(感量为0.1 g)和200 g(感量为0.2 g)2种。载重又叫载物量,是指能称量的最大限度。感量是指天平误差(±),例如感量为0.1 g的托盘天平。表示其误差为±0.1 g,因此它就不能用来称量质量小于0.1 g的物品。
圆底烧瓶一般用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容器。而平底烧瓶用于不加热条件下的气体发生器,也常用来装配洗瓶等。由于平底烧瓶底部平面较小,其边缘又有棱,因此应力较大,加热时容易炸裂。所以它一般不用于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容器。
『肆』 什么是仪表的分辨率
仪表的分辨率就是仪表的精度,也就是仪表能够显示出的精确的最小值。
『伍』 医学影像学里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1、分辨率不同
(1)密度分辨率表示的是影像中能显示的最小密度差别。
(2)CT的密度分辨率受噪声和显示物的大小所制约,噪声越小和显示物越大,密度分辨率越佳。CT图像的密度分辨率比X线照片高得多。
2、表示形式不同
密度分辨率能够区分开的密度差别程度以%表示。计算机体层摄影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指标之一,如果计算机体层摄影的密度分辨率为0.5%,则表示两种物质的密度差别等于或大于0.5%时即可辨别出来,密度差别小于0.5%时,由于受噪声的干扰,就无法辨别。
二、联系
空间分辨力在CT设备中有时又称作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它是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鉴别细微结构的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在评价CT图像质量的时候,经常首先考虑空间分辨力。
CT图像由于检测器有一定大小,取样有一定距离,所以空间分辨力由X线管焦点的几何尺寸决定,而基本与X射线剂量大小无关。在X线剂量一定的情况下,空间分辨力与密度分辨力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不可能同时改善空间分辨力与对比度分辨力。
扩展材料:
医学影像学:X线、CT、MRI 成象技术与临床应用
一、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优点为:
1、保存了图像信息,便于日后再处理;
2、远离放射科的医生可随时调阅图像读片与诊断,提高了工作效率;
3、便于图像传递和交流,可开展复合影像诊断、多学科会诊;
4、可避免胶片在传递过程中丢失和出错,成为医院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5、节约胶片开支、管理费用,减少存放空间,从而进入无胶片时代。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计算器处理数字影像信息,常用时间减影法,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象技术。
脑血管造影是将有机碘对比剂引入脑血管显示脑血管的方法,包括颈动脉造影和椎动脉造影。常用DSA技术,分别摄取脑动脉期、静脉期和静脉窦期图像。
X线成像–电磁波,波长0.0006~50nm
三、X线成象原理与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及人体组织结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有关,与成像有关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象的基础。电压愈高,穿透力愈强;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X线激发硫化锌镉、钨酸钙等发出荧光;
3、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的基础。X线射入人体,引起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即生物效应。
四、X线图像特点:
1、灰阶图像;
2、重叠图像;
3、放大图像;
4、可有失真。
五、灰阶影像是以光学密度反应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图像上的白影与黑影除与厚度有关外,主要反映组织密度高低(密度高呈白影,密度低呈黑影)。
六、荧光透视
1、优点:可转动患者体位;了解器官动态变化;操作方面,费用低;
2、缺点:对比度和清晰度差;缺乏客观纪录。
七、X线摄影
1、优点:对比度和清晰度佳;
2、缺点:无立体概念;无法观察功能。 五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体内产生人工对比,常用对比剂:
八、高密度对比剂
1、钡剂:医用硫酸钡;
2、碘剂:无机(碘化油、碘苯酯)、有机(离子型如泛影葡胺;非离子型如碘必乐、优维显)。
离子型对比剂具高渗性,毒副作用大;非离子型低渗性、低年度、低毒性。
九、低密度对比剂空气、O2、CO2
十、造影方式
1、间接引入:IVP;
2、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五临床应用胃肠道、骨骼系统和胸部多选用。
十一、CT成像–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层面照射,测定透过的X线量,数字化后经计算机得出该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再重建图像。
1、CT图像特点
(1)优点:密度分辨力高、量化的说明密度高低程度的量值(CT值)。
(2)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
(3)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
2、人体组织CT值
(1)水:0 HU;
(2)空气:–1000 HU;
(3)脂肪:–90~–70 HU;
(4)软组织;20~50 HU;
(5)骨:+1000 HU。
3、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
(2)框内占位性病变、鼻窦癌、鼻咽癌等。
(3)肺癌和纵隔肿瘤。
(4)肝、胆、胰、脾、腹腔及腹膜后间隙及肾上腺及泌尿生殖系统。
(5)胃肠病变向腔外侵犯或远处转移。
十二、MRI成像–磁共振信号有T-1、T2、和质子密度等参数,由这些参数构成MRI图像。
T-1-终止射频脉冲,则纵向磁化逐渐恢复到原状,此过程为纵向弛豫,恢复所需时间为纵向弛豫时间,简称T-1。以T1参数构成的图像为T1加权像(T-1-WI)。
T2横向磁化也很快消失,此过程为横向弛豫,所需时间为横向弛豫时间,简称T-2。以T2参数构成的图像为T2加权像(T2-WI)。
1、MR信号的产生在弛豫过程中,质子吸收RF脉冲组合的能量释放产生MR信号。通过调节成象参数TR和TE,及可分别获取主要反映T1、T2及PDWI对比的MR信号,由此产生T-1-WI、T2-WI或PDWI图像。
(1)T-1-WI上呈高信号亚急性血肿、脂肪、蛋白含量高、黑色素;
(2)T-2WI上呈低信号钙质、空气、流空、脂肪及蛋白质含量少的。
2、MRI图像特点
(1)多参数灰阶图像;
(2)多方位断层图象;
(3)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象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4)MRI对比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质子弛豫增强效应;
(5)伪色彩的功能图像。
3、MRI检查技术
(1)序列技术;
(2)自回旋波(SE)序列;
(3)梯度回波(GRE)序列;
(4)反转恢复(IR)序列;
(5)平面回波成象(EPI)。
4、MR水成象技术用很长TR和很长TE可获得重T2-WI,使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呈高信号,背景的其它组织呈低信号而形成良好对比。
经重组可使含液体器官或间隙呈高信号,获得犹如造影效果的图像,即MR水成象,包括MRCP、MRU、MRM等。
5、临床应用
(1)脑与脊髓疾病;
(2)肺门与纵隔淋巴结;
(3)心脏大血管内腔;
(4)诊断乳腺癌;
(5)清晰显示软骨、关节囊等结构。
6、各系统检查首选仪器
(1)骨骼平片首选,进一步CT;
(2)关节MRI;
(3)呼吸系统平片首选,进一步CT;
(4)急腹症平片首选,进一步CT;
(5)腹部闭合性损伤超声、CT;
(6)食管病变钡餐造影;
(7)胃、十二指肠超声、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8)肝超声和C T首选,进一步MRI,也可做肝动脉造影;
(9)胰腺超声、CT。
『陆』 什么是测量仪器的分辨力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例如:线纹尺的最小分为1mm,则分辨力为0.5mm。
在B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中,由仪器分辨力(δ)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计量时要先用分度值除以2,原因就在于此。
楼上的无知。仪器量程显示有分辨力和分辨率区别的。
分辨力是指:仪器仪表指示装置可有意义地辨别被指示量两相邻值的能力。
分辨率是指:仪器仪表的分辨力与该仪器仪表每一档测量值的比。(现已改为相对分辨力,不再使用分辨率这一提法)
下面以试验力测量为例:
试验力的准(精)确是指:当试样在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之后,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指示测量结版果,这一测量结果的数值与真值之间的最大允许误差。
试验力的分辨力是指: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所能指示的最小被测量值。
“试验力的相对分辨力”是指: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所能指示的最小被测量值与试验机指示装置每档权测量值的比。
『柒』 怎么知道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多大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0.61λ/NA。
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取其平均波长550 nm,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
分辨率:
(1)分辨能力是电子显微镜的重要指标,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即称为该仪器的最高点分辨率:d=δ。
(2)显然,分辨率越高,即d的数值(为长度单位)愈小,则仪器所能分清被观察物体的细节也就愈多愈丰富,也就是说这台仪器的分辨能力或分辨本领越强。
(3)分辨率与透过样品的电子束入射锥角和波长有关。可见光的波长约为300~700纳米,而电子束的波长与加速电压有关。
(4)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而现代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7)指针式仪器分辨力怎么算扩展阅读: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突破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低的限制,成为了诊断疑难肿瘤的一种新的工具。
有研究报道,无色素性肿瘤、嗜酸细胞瘤、肌原性肿瘤、软组织腺泡状肉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些在光镜很难明确诊断的肿瘤,利用电镜可以明确诊断电镜主要是通过对超微结构的精细观察,寻找组织细胞的分化标记,确诊和鉴别相应的肿瘤类型。
细胞凋亡与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电镜对细胞凋亡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电子显微镜
『捌』 关于测量仪器的分辨力的准确定义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对分辨力的定义:能有效辨别的显示示值间的最小差值。
《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对分辨力的定义: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注:
1.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2.此概念亦适用于记录式装置。
『玖』 分辨力与分辨率的区别是什么
楼上的无知。仪器量程显示有分辨力和分辨率区别的。
分辨力是指:仪器仪表指示装置可有意义地辨别被指示量两相邻值的能力。
分辨率是指:仪器仪表的分辨力与该仪器仪表每一档测量值的比。(现已改为相对分辨力,不再使用分辨率这一提法)
下面以试验力测量为例:
试验力的准(精)确度是指:当试样在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之后,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指示测量结果,这一测量结果的数值与真值之间的最大允许误差。
试验力的分辨力是指: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所能指示的最小被测量值。
“试验力的相对分辨力”是指:试验力指示装置上所能指示的最小被测量值与试验机指示装置每档测量值的比。
数字式指示装置上的“试验力的分辨力”就是每档显示最末一位数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