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气知识: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产生来电火花与电弧的原源因有:
(1)导线绝缘损坏或导线断裂、碰线引起短路,从而在故障点产生强烈的电弧。
(2)导体接头松动,当有大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火花与电弧。
(3)架空裸导线的弛度过大,遇大风时混线产生强烈的电弧。
(4)误操作或违反安全规程。例如,带负荷拉隔离开关,在短路故障未清除前合闸等。
(5)检修不当。例如带电作业时因检修不当,人为地造成短路。
(6)正常操作开关或熔丝熔断时产生火花。
(7)设备有缺陷。如开关、接触器等缺灭弧罩,操作这些设备时引起相间短路而产生电弧。
可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⑵ 电火花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嗯,跟打雷的原理差不多
在一端聚集了正电荷,另一端聚集了负电荷,两端相互吸引,形成放电,伴随自由电荷(电子)的转移,发光发热,是电弧的一种形式。
⑶ 电器设备发生火灾和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电火花和电弧
l)电气设备过热。电气设备本身的温升是有规定的,这与绝缘材料允许耐受温度有关。当温度大大超过绝缘材料允许温升后,不仅会引起加速老化,还会引起绝缘材料燃烧。当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遭破坏时,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原因是:
1)短路:相线与零线之间或相线之间造成金属性接触即为短路。短路时温度急剧升高,引起绝缘材料燃烧而产生火灾。
2)过载:电气线路或设备所通过的电流值超过其允许的数值则为过载。过载可引起绝缘烧毁。
3)接触不良:电器连接部分常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一旦松动,则连接部分接触电阻增加,接头过热,导致灾害。
4)铁芯发热:铁芯绝缘损坏因发热量增大会产生高温。
5)散热不良:电器散热措施受到破坏,会造成过热。
(2)电火花或电弧。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摄氏度。因此电火花或电弧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灾、爆炸的火源。
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如开关或接触器触头分合时的火花。事故火花是电器或线路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火花。如发生短路时产生的火花,绝缘损坏或保险丝熔断时出现的闪络等。事故火花还包括外来原因产生的火花。如雷电火花、静电火花、高频感应电火花等。
电气设备本身除多油断路器、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充油套管等充油设备可能炸裂外,一般不会出现爆炸事故。以下情况可能引起空间爆炸。
1)周围空气有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险温度或电火花作用下引起空间爆炸。
2)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分解或气化,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引起爆炸。
3)发电机氢冷却装置漏气,酸性蓄电池排出氢气等,形成爆炸混合物,引起空间爆炸。 电气线路、电动机、油浸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灯、电热设备等由于结构、运行特点不同,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和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总的看来,除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等原因外,在运行中,电流的热量和电流的火花或电弧是引起火灾爆炸的直接原因。
所以,我们根据以上的电气原因导致火灾爆炸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做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⑷ 如何防止出现电火花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hg/t23003-92)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已做了较为规范完善的规定,这些标准在我们今年编辑出版的《化工安全实用工作手册》中都已收录。考虑到您可能尚未购买,现将化工企业如何预防静电产生的危害简要回答如下:
1.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贮罐等都必须按标准进行接地。不允许有与地相绝缘的金属设备或金属零部件。亚导体或非导体应作间接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方法,屏蔽体必须可靠接地。
(1)各生产装置系统《或装置单元》的总泄漏电阻都应在1×106ω以下,各专设的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2)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须有2个以上的螺栓连接;其总泄漏电阻都必须在1×106ω以下;
(3)平时不能接地的汽车槽车和槽船在装卸易燃液体时,必须在预设地点按操作规程的要求接地,特别是所用材料必须采用在撞击时不会发生火花的材料;
(4)直径大于2.5m或容积大于50m3的大型金属装置应有2处以上的接地,较长的输送管道应每隔80-100m设1个接地点。
2.按操作规程控制在反应器内的易燃液体的搅拌速度。
3.装、卸和输送易燃液体时,防止静电产生。
(1)灌装时,液体应从槽车等大型容器底部进入,或将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
(2)控制液体的流速:
灌装铁路罐车时,液体在鹤管内的容许流速按下式计算:
vd≤0.8
式中:v—烃类液体流速,m/s;
d—鹤管内径,m。
大鹤管装车出口流速可以超过上述公式的计算值,但是不得大于5m/s。
(3)在输送和灌装过程中,应防止液体飞散喷溅,从底部或上部入罐的注油管末端应设计成不易使液体飞散的倒t形等形状或另加导流板;或在上部灌装时,使液体沿侧壁缓慢下流;
(4)对罐车等大型容器灌装烃类液体时,宜从底部进油。若不得已采用顶部进油时,则其注油管宜伸入罐内离罐底不大于200mm。在注油管未侵入液面前,其流速应限制在1m/s以内。
(5)烃类液体中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容的第二相杂质如水等,并应尽量减少和排除槽车底和管道中的积水。当管道内明显存在第二物相时,其流速应限制在1m/s以内;
(6)在贮存罐、罐车等大型容器内,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7)当不能以控制流速等方法来减少静电积聚时,可以在管道的末端装设液体静电消除器;
(8)在使用小型便携式容器灌装易燃绝缘性液体时,宜用金属或导静电容器,避免采用静电非导电体容器。对金属容器及金属漏斗应跨接并接地。
(9)在设备内进行灌装、搅拌或循环过程中,禁止检尺、取样、测温等现场操作;
(10)当灌装、搅拌或循环停止后,应按操作规程静置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4.不宜采用非金属管输送易燃液体。如必须使用,宜采用可导电的管子或内设金属丝、网的管子,并将金属丝、网的一端可靠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
5.气态粉态物料防护措施。
(1)在工艺设备的设计及结构上应避免粉体的不正常滞留、堆积和飞扬;同时应配置必要的密闭、清扫和排放装置;
(2)气体物料输送系统内,应防止偶然性外来金属导体混入,成为对地绝缘的导体;
(3)应尽量采用金属导体制作管道或部件。当采用静电非导体时,应具体测量并评价其起电程度,必要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4)必要时,可在气流输送系统的管道中央,顺其走向加设两端接地的金属线,以降低其管内的静电电位,也可采用专用的管道静电消除器;
(5)高压可燃气体的对空排放,应选择适宜的流向和处所。对于压力高、容量大的气体如液氢排放时,宜在排放口装设专用的感应式消电器。
6.非导体,如橡胶、胶片、塑料薄膜、纸张等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应采取静电消除器消除。
⑸ 正泰断路器在合闸时发生电火花,导致断路器损坏的原因是什么
断路器不要用作电器的开关,必须在断路器下口每个用电器支路单独设置开关,千万不要用一个断路器当做开关使,否则在合闸时、断电时因为电流过大发生电弧导致断路器的触头被烧毁。高中物理老师祝你好运!
⑹ 200分求如何解决开关时产生的电火花
开关开闭回路时能够观测到较大的电火花,说明此开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关,没有灭弧装置,仅仅是隔离开关或刀闸而已,只用来隔离电源用的。按正常的设计,刀闸后面一定还有接触器来进行正常的开断回路操作。
接触器带有灭弧装置,具有一定的灭弧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接触器应当满足正常操作30万次。如果你用的接触器寿命短,或者是伪劣产品,或者是接触器选小了。建议:1 选用比回路电流大一级的接触器;2 如果不是频繁开断的回路,也可以考虑采用灭弧效果更好的塑壳开关;3 仅仅用5元钱是办不到的
⑺ 电火花是怎样形成的
高压(或强电流)击穿空气使之在瞬间成为导体而形成.
⑻ 哪些原因导致电气发生火灾或爆炸
电气线路往往是因短路、过载和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或引起电线版电缆达到危险高温而发生权火灾的。
电气线路发生火灾爆炸主要原因有:
(1)电气线路短路起火,短路瞬间放电发热相当大,能烧毁绝缘,使导线金属熔化,引起火灾。
(2)电气线路过负荷,一般导线最高允许温度为65℃,长时间过载导线温度就会超过这个允许温度,会加快导线绝缘老化、损坏,引起火灾。
(3)导线连接处接触电阻过大,导线接头处不牢固,接触不良,发生过热,甚至导致导线接头处熔化,引起火灾。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⑼ 什么条件下会出现电火花
电火花其实是一种放电现象,就是密度很高的电荷在不良导体中传播然后与异性电荷相消的过程。就像闪电一样,云层中的正电荷通过空气(不良导体)与地上的负电荷相中和。放电的时候,会产生高温,所以被闪到了就over了。可能你测完直流系统后,电极头上聚集了一些电荷,但密度不是很高,所以你接回去的时候就会有小小的放电,不至于弄坏你们的仪器,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先将电极接地,以去除电极上的累积电荷。生活中的放电现象也很多,家用插头也会放电,可能因为插头放在空气中有灰尘,灰尘中有静电能使插头上有电荷聚集。放电强弱影响瞬间温度高低,温度太高自然就损坏插头或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