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供水管道排气阀井前需设置检修阀吗
需要。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在从主干管接出支管的时候需要安装阀门等,便于检修。排气阀应用于独立采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采暖锅炉、中央空调、地板采暖及太阳档历能采暖唯蠢哪系统等管道排指码气。
⑵ 什么是阀门井,砌筑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对于地下管道需要安装阀门时,在阀门的位置需要构筑一个可容纳人下去操作阀内门的空间,一般就叫作阀门井容。对阀门井的构筑要求是至少可以容得下两个人下去,有可以实用工具的空间(这是方便操作和检修阀门)。在阀门井的底部需要有一个边长为500mm的小井,这是用于放置潜水泵。因为阀门井的盖子并不是密封的,地面的雨水或其他的水会灌入阀门井,在需要操作或检修时,在小井中放置潜水泵可以抽取阀门井中的积水,保证阀门井的底部没有积水。阀门井的构造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但阀门井盖必须是圆形,这样井盖就不会掉下去。如果阀门井比较深的话,还必须配置竖形爬梯。
⑶ 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一、满足水力条件
1.给水管道布置应力求短而直。
2.为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中的水压,给水引入管宣布设在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间
断供水处。
3.室内给水干管宜靠近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处。
二、满足维修及美观要求
1.管道应尽量沿墙、梁、柱直线敷设。
2.对美观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给水管道可在管槽、管井、管沟及吊顶内暗设。
3.为便于检修,管井应每层设检修门。暗设在顶棚或管槽内的管道,在阀门处应留有
检修门。
4.室内管道安装位置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利拆换附件。
5.给水引入管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或坡向阀门井、水表井,以
便检修时排放存水。泄水阀门井一般做法如图1.4—1所示。
三、保证生产及使用安全
1.给水管道的位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2.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能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并应
尽量避免在生产设备上面通过。
3.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商店的橱窗、民用建筑的壁橱及木装修等。
4.对不允许断水的车间及建筑物,给水引入管应设置两条,在室内连成环状或贯通枝
状双向供水。
5.对设置两根引入管的建筑物,应从室外环网的不同侧引入,如图1.4—2所示。如不可能且又不允许间断供水时,应采取下列保证安全供水措施之一:
1)没贮水池或贮水箱。
2)有条件时,利用循环给水系统。
3)由环网的同侧引入,但两根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0M,并在接点间的室外给水
管道上设置闸门,如图1.4—3所示。
四、保护管道不受破坏
1.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齐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如必须穿越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处理。
2.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排水沟、烟道和风道内,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匣槽。
3.给水引入管与室内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4.建筑物内给水管与排水管平行埋设或交叉埋没的管外壁的最小允许距离,应分别为
0.5M和0.15M(交叉埋没时,给水管宜在排水管的上面。)
5.给水横管宜有0.0027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6.结水管道穿楼板时宜预留孔洞,避免在施工安装时凿打楼板面。孔洞尺寸一般宣较
通过的管径大50—100MM。管道通过楼板段应设套管。
7.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舍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
量,一般不小于0.1M。
8.通过铁路或地下构筑物下面的给水管,宜敷设在套管内。
9.给水管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常用措施如下:
(1)螺纹弯头法。又称丝扣弯头法,如图1.4—4。建筑物的沉降可由螺纹弯头的旋
转补偿。适用于小管径的管道。
(2)软性接头法。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伸缩缝两边的管道。
(3)活动支架法。将沉降缝两侧的支架做成使管道能垂直位移而不能水平横向位移,以适应沉降伸缩之应力。
⑷ 建筑给排水知识:给水管网布置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可以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2009年版)》以下内容
3.5 管道布置和敷设
3.5.1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城镇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环状给水管网与城镇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
3.5.2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敷设,宜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地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m,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乔木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3.5.2A
室外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接口不应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设置钢套管,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3.5.3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0m。
3.5.4
室外给水管道上的阀门,宜设置阀门井或阀门套筒。
3.5.5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给水管道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0.3m。
室内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卫生器具的冷水连接管,应在热水连接管的右侧。
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沟)敷设。
3.5.6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
3.5.7
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配电柜上方通过。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3.5.
8 室内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
3.5.9
埋地敷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5.10
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3.5.11
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
3. 5.12
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应布置在不易受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
3. 5.13
塑料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明设的塑料给水立管距灶台边缘不得小于0.4m,距燃气热水器边缘不宜小于0.2m。达不到此要求时,应有保护措施。
塑料给水管道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段过渡。
3.5.14
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便于操作的位置。
3.5.15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宜小于0.50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
3.5.16
给水管道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直线长度、管材的线胀系数、环境温度和管内水温的变化、管道节点的允许位移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应利用管道自身的折角补偿温度变形。
3.5.17
当给水管道结露会影响环境,引起装饰、物品等受损害时,给水管道应做防结露保冷层,防结露保冷层的计算和构造,可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GB/T11790执行。
3.5.18
给水管道暗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
2
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窿内,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垫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
3
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25mm;
4
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
5
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管材,不得有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柔性管材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卫生器具配水,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
3.5.19
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数量、管径大小、排列方式、维修条件,结合建筑平面和结构形式等合理确定。需进人维修管道的管井,其维修人员的工作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0.6m。管道井应每层设外开检修门。
管道井的井壁和检修门的耐火极限和管道井的竖向防火隔断应符合消防规范的规定。
3.5.20
给水管道应避免穿越人防地下室,必须穿越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的要求设置防护阀门等措施。
3.5.21
需要泄空的给水管道,其横管宜设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3.5.22 给水管道穿越下列部位或接管时,应设置防水套管:
1
穿越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外墙处;
2 穿越屋面处;
注:有可靠的防水措施时,可不设套管。
3
穿越钢筋混凝土水池(箱)的壁板或底板连接管道时。
3.5.23 明设的给水立管穿越楼板时,应采取防水措施。
3.5.24
在室外明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受阳光直接照射,塑料给水管还应有有效保护措施;在结冻地区应做保温层,保温层的外壳应密封防渗。
3.5.25
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处的给水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⑸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阀门井需要多远设置一个啊
50米一个的 正常标准
⑹ 阀门井的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阀门井是地下管线及地下管道回(如自来水答、油、天然气管道等)的阀门为了在需要进行开启和关闭部分管网操作或者检修作业时方便,就设置类似小房间的一个坑(或井),将阀门等安装布置在这个坑里,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的枢纽。这个坑就叫阀门井。有阀门井必定有阀门,但有阀门不一定有阀门井。
阀门井因为是管道的枢纽,所以其自身有以下几个要求:
1:阀门井本身不能渗水,必须保证其密封性;
2:给水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管道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从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抖动或沉降,即要求给水管道与阀门井的连接方式要可靠,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抖动和沉降,而不会使水渗进井室;在埋地很深的阀门井管道稍大时一般都采用铸铁阀门(如截止阀,蝶阀等)铸铁阀门长期在水里浸泡,会影响其使用寿命或引起断裂,因此对密封性的要求更高;
3:阀门井井筒与井体、井盖的连接方式要可靠,不能因为大雨或积水就渗水进入井室里。
4:阀门井是埋设于地下的,要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不同压力,和不同化学物质的腐蚀和侵害,及要求其承压能力和耐酸碱腐蚀性要好。
⑺ 给水管道多长距离设置一个阀门井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条文说明
第7.4.7 条关于输水管 ( 渠 ) 道和配水管道设置通气设施的规定。
输水管 ( 渠 ) 、配水管道的通气设施是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通气设施一般采用空气阀,其设置 ( 位置、数量、型式、口径 ) 可根据管线纵向布置等分析研究确定。
一般在管道的隆起点上必须设置空气阀,在管道的平缓段,根据管道安全运行的要求,一般也宜间隔 1000m 左右设一处空气阀。
(7)管道检修阀门井设置要求扩展阅读:
给水管道管道标准
PVC-U给水管道的生产标准有英标、美标、日标、IS0国际标难、国家标准(GB)等,国内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国标组织生产。
即管材标准号:GB/T10002.1-1996,管件标准号:GB10002.2-1998。我们建议用户采用国标产品,国标产品符合国情,质量更有保证,也便于与其它管道(传统管道和其他牌号PVC-U管道)配套使用。
1、管道的压力规定。
(1)PVC-U给水管道所示的压力均表示为公称压力,用Mpa表示,1Mpa≈10kgf/cm2即管材在20℃条件下,输送介质的工作压力。但随着介质的温度的升高(不得输送>50℃的介质)工作压力随之减小,这从客观上在选择给水管道须考虑足够的压力的安全系数。
(2)给水管材的公称压力规定为:0.6Mpa、0.8Mpa、1.0Mpa、1.25Mpa、1.6Mpa等5种。
(3)同等规格管材的公称压力的大小一般以管材的壁厚来划分。
(4)每个压力区的最小口径的管材规定为:0.6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63mm,0.8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50mm,1.0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40mm,1.25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32mm,1.6Mpa管材的最小口径为20mm和25mm。
(5)给水管材的公称压力一般为1.6Mpa,且与各种压力的管材相配套。
2、管道的规格规定。
(1)国家标准规定的PVC-U给水管道的规格尺寸均为公称外径,管件为公称内径,用“φ”表示。
(2)PVC-U给水管道的规格尺寸依次为:φ20,φ25,φ32,φ40,φ50,φ63,φ75,φ90,φl10,φ125,φ140,φ160,φ180,φ200,φ225等,国内企业基本不生产φ125,φ140,φ180,φ225等几种规格的管道。
因此在工程设计、采用上尽量避免选择这几种管道。
(2)目前国内管道的最大规格为河北宝硕管材分公司生产的φ800的管材,融林塑胶公司可生产φ710的管材,建议在PVC-U管道设计上避免设计φ800以上的管道,以φ630以下为宜。
(3)国标PVC-U管道与传统的国标管道一般都可以相配套,国标PVC-U管道与传统的国标管道公称直径之间的对应关系:φ20-DNl5,φ25-DN20,φ32-DN25,φ40-32,φ50-DN40,φ63-DN50,φ75-DN65,φ90-DN80,φ11O-DNl00,φ160-DNl50等。
3、管道的接口方式规定。
(1)给水管材的接口一般有三种方式:橡胶圈接口、胶水粘接口、法兰连接口。
A、橡胶圈接口方式是在管材的一端通过自动扩口机扩成带凹道的承口,放上柔性橡胶密封圈,另外—根管材未扩口的一端插进装好密封围的承口里完成连接。
B、胶水粘接口方式是在管材的一端扩成平滑的承口,另外一根未扩口的管材的一端的外表和扩好承口的里表涂抹上专用胶水,然后相承插完成连接。
c、法兰连接口方式是管材与传统管道、蝶阀、闸阀、流量计等连接时,管材被连接的一端与PVC-U法兰接好后再与其通过螺丝紧固连接的方式
。(2)给水管件的连接一般有两种方式:胶水粘接口和柔性接口方式。
A、胶水粘接口方式即管件的承口注塑成平滑的承口,与管材一并涂抹专用胶水通过承插完成连接。
B、柔性接口方式即管件法塑成带凹道的承口,另配注迫紧螺盖,放上迫紧橡胶密封圈,当承插上相应管材后,拧紧迫紧螺盖完成连接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给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