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实验装置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1-02-17 19:58:58

❶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

一、原料:干辣椒,95%乙醇(洒精),精盐。 二、设备:陶瓷缸ZliJ,掂瓷桶2只,粉碎机1台,回流装置专1套.温度属士l·(o~100℃)2支,筛(20目)l只,一)H试纸(1一14)2本。 三、提取工艺: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乙醇一盐析法。其工艺流程是:辣椒果皮(处理)(粉碎) (提取)__、.__d‘盐析)卜r._抖乙羽效形r一乙四旱捉升凌别—-一科毛品(再提取) (干燥)产,猜 四、操作步骤: 1.收集干净的干辣椒。 2.将处理好的辣椒果皮粉碎。 3.往回流J阪中加入1,5~2倍量的食Jll乙醇。

❷ 辣椒色素的提取精制工艺如何

(1)有机溶剂萃取法
根据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质,工业上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将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虑到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碱有辣味,高温下产生刺激性蒸气,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制过程中必须将其去除。从结构上看辣椒素含有酰胺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是一个极性化合物,其晶体呈现为单斜棱柱体或矩形,熔点61℃,溶于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及碱性水溶液中。考虑到辣椒红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两者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脱辣处理。
贺文智等基于此原理采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红色素易于溶于正己烷而辣椒素较难溶于正己烷的性质将两者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如下称取经去蒂、去籽、粉碎处理后的红辣椒粉末,以丙酮为萃取剂进行常压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温度为90℃、真空度为0.09兆帕(M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同时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红的过程实质上是液固之间通过相际接触表面进行的传质过程,传质速率的快慢决定着传质设备的尺寸及操作时间。该方法为了提高传质速率,采用索氏提取器对粉末状的干红辣椒进行提取。称取一定量的经浓缩的辣椒红粗产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进行萃取脱辣。色价定义为单位质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色素回收率较大,产品得率高,但产品色价较小。由于色价值与辣度呈负相关性,说明该方法脱辣不够彻底,对于以辣椒红为主要产品且对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况,可以采用此方法。张宗恩等以丙酮为溶剂提取制备辣椒油树脂,油树脂得率高、色价大、辣素含量低,便于分离。采用pH大于10.37的丙酮(50%)溶液进行5次以上脱辣萃取可得到口尝无辣味的红色素。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
(2)柱层析法
据报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释1∶100000仍能感觉到辣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应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为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工艺的关键步骤。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色素属分配层析法,是根据色素和辣素的结构差异,在束缚于硅胶上的固定相和洗脱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脱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效果。袁庆云研究了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红色素,总结出以下工艺流程:
辣椒→挑选→粉碎→加酶→过滤→浓缩→乙醇石油醚提取→过滤→浓缩→上硅胶柱→洗脱→浓缩→深红色黏稠液体
操作要领:①加酶:加酶水解使细胞中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结合的色素游离出来,便于用溶剂提取。②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提取,经过滤后减压浓缩。③通过薄层层析寻找洗脱条件,当石油醚和食用级90%乙醇体积比=2∶1时展层效果最好。④将提取的浓缩液上硅胶柱,柱直径10厘米,高100厘米,用洗脱液洗脱,收集红色洗脱部分。⑤将收集的洗脱部分减压浓缩。
实验所得红色黏稠液经检验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阶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贺文智、索全伶等也探讨了辣椒红色素的柱层析提取精制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剂从红辣椒干粉中提取出辣椒红粗品,粗品经减压蒸馏浓缩处理后进行柱层析脱辣精制操作。该试验鉴于柱层析法的优点,采用尺寸规格较大的玻璃柱进行柱层析分离,选用粒径74~152微米(μm)硅胶作填料,石油醚与丙酮的复配混合液(10∶1)为展开剂进行柱层析。辣椒红粗品上柱淋洗分离,首先流出的是橙黄色液体(量少),其次是辣椒红色素,最后是较难洗脱的淡黄色且具有较浓辣味的液体。收集红色素产品进行减压蒸馏浓缩,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色价E 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达平均67.2%。
针对现有文献中大多介绍以红辣椒为原料提取无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对混合色素作进一步分离分析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柱层析对辣椒色素中的黄色素进行分离。该方法以硅胶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别作为辣红素和辣黄素的洗脱剂,每次分离的色素量为硅胶质量的4%~2%,分离后的液体经减压蒸馏得浓缩产物。通过此过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产品——黄色素,而且相应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纯度,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色素。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选用吸附剂X和混合洗脱液用于中试,将辣椒色素中红、橙、黄进一步分离,可以使低质量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得到较大的提高。吴明光等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辣椒果皮中分离出了游离型结晶辣椒红色素单体,其含量大于95%,这是我国辣椒红色素在剂型上的突破。
(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由于辣椒红素的油状特性使得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产品中有较高的溶剂残留,采取一般的洗脱剂方法产品很难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1984)规定的最新标准,极大地影响了辣椒色素的实用和出口创汇。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了解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及随诸多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CO2流体作为溶媒的萃取过程。处于临界点附近的流体不仅对物质具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体系的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调节体系的压力或温度就可以方便地进行选择性地萃取分离不同物质。超临界分离技术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收,所得产品具有极高的纯度,残留溶剂符合FAO/WHO要求。赵亚平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进行辣椒色素提取。该设备主要由供气系统、超临界CO2流体发生系统、萃取分离系统、计量系统4部分组成,所有部件都国产化。实验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粒度〈1.2毫米,萃取压力15兆帕(MPa),萃取温度50℃,流量6立方米/小时。在萃取过程中,根据UV3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200~600纳米(nm)的吸光度曲线判断辣椒色素与辣椒素的分离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纳米(nm)处测定吸光度,所得值即为色素的色价。用该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
采用瑞士NOVA公司制造的超临界萃取装置对辣椒色素进行分离、提纯。使产品符合FAO/WHO残留溶剂标准要求(己烷含量≤25毫克/千克)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18兆帕(MPa),萃取温度25℃,萃取剂流量2.0升/分(L/min),萃取时间3小时(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色价可达到342。韩玉谦等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色价100~180,溶剂残留30×10-6~150×10-6的辣椒红色素进行精制,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控制在20兆帕(MPa)以下时,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几乎不受损失,有机溶剂的残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红色系色素和黄色系色素未达到完全分离。研究发现,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椒色素的过程中使用助溶剂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压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较低压力下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几乎都是β-胡萝卜素,而在较高压力下得到较大比例的红色类胡萝卜素如辣椒红色素、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等和少量的β-胡萝卜素。在两步分段提取过程中,第一阶段采用分离红辣椒油和β-胡萝卜素的技术保证了第二阶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并使辣椒红、黄色素比率达到1.8。在自行开发的多功能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馏装置上对辣椒色素脱辣精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于10.0MPa压力下可萃取出黄色和辣味成分,保留红色素;当压力大于12.0兆帕(MPa)时可将红色组分萃取完全。尽管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超临界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4)其他
采用两步法萃取分离红辣椒,即先用有机溶剂浸取法从干尖辣椒中萃取出含有红色素、辣椒素和焦油味臭味的辣椒浸膏,然后再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去除焦油味臭味并把红色素和辣椒素分开,从而得到不含有机溶剂的红色素和辣椒素,产量较单纯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高5~7倍,且质量远超过FAO/WHO(1984)标准。

❸ 辣椒红色素提取生产设备需多少资金

这个要看你的投资规模,从两三百万到上千万都有的,目前投资辣椒红好像不太合时宜,入行要慎重。

❹ 高分求辣椒红色素制取的方案和路线

1、从干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素
对有机溶剂提取、非连续酶法提取和连续酶法提取辣椒红素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三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将这三种提取方法分别在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比较发现:丙酮提取法所得辣椒红素色价最高,而非连续酶法提取所得辣椒红素色价居中,但是其副产物-辣椒碱的含量比丙酮提取法提高了 30%,连续酶法提取所得辣椒红素所含杂质较多色价较低,辣椒碱含量也不高。因此,本实验采用丙酮提取法提取辣椒红素。提取所得的辣椒红素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辣

2、红辣椒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光稳定性
红辣椒粉中的色素和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确定了有机溶剂法提取和初步精制辣椒油树脂的工艺;分别以辣椒粉和辣椒油树脂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分离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分离辣椒色素和辣椒碱类化合
物;由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黄色素,并与混合辣

3、红辣椒中辣椒素的提取纯化及其检测方法
以干红辣椒皮粉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辣椒树脂,结果表明:从提取效率和经济成本这两方面来考虑,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95%乙醇,原料粒度40^60目,料液比1:4 g/mL,提取时间4h,经索氏提取后的溶液经浓缩可得到辣椒素总含量为1.25%辣椒树脂。 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硅胶柱层析法、减压升华法纯化辣椒素,结果表明:减压升华法为最佳纯化方法。以辣椒树脂为原料,在110℃下减压升华8h左右,然后用丙酮洗下弯管及冷凝管上沾附的辣椒素,过滤后去除溶剂,用4、辣椒红色素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和应用
以干红辣椒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和超临界法结合提取辣椒红色素等产品的系统研究。首先要以干椒为原料制备粗产品,浸取溶剂、辣椒皮粉细度、固液比和浸取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出采用传统溶剂法制取辣椒树脂中间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然后以辣椒树脂为原料,进行了超临界预实验、树脂超临界萃取正交实验、装料系数与萃取时间测定研究,确定出采用超临界COz萃取法提取辣椒红色素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使现有工艺与工业化接轨,提高现有色素产品的品质

5、辣椒碱提取工艺的优化设计
辣椒碱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选用九种有机溶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提取效率和经济成本这两方面来考虑,乙醇可作为提取辣椒碱的最佳浸提剂。其浸提的最佳条件是:原料粒度 80 目,浸提温度 75℃,料液比 1:5,提取时间 1h,提取次数 4~6 次,辣椒碱提取率可达(87+1)%,辣椒碱提取量0.876%,辣度为 131400。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化工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超临界 CO2流体萃取,其萃取的最佳条件是:萃取压力10 MPa6、辣椒素的提取工艺及分析方法
干红辣椒为原料制备辣椒树脂,并分别研究了浸取溶剂、辣椒皮粉细度、固液比、浸取时间和虹吸次数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出索氏浸取法制取辣椒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其次以辣椒树脂为原料,分别进行了萃取溶剂用量、萃取温度、时间、次数的单因素实验以及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出溶剂萃取法制备辣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最后以辣椒精为原料,分别进行了相转移预处理过程中pH值、树脂的静态筛选、洗脱剂、上柱流速、洗脱流速和结晶溶剂、温度等参数的选择

7、辣椒中红色素和辣椒素的分离与精制
确定了提取辣椒红素过程的有机溶剂种类和操作方式,根据结果研究了两种提取辣椒红素的方法:丙酮索
氏提取法和乙醇超声提取法。确定了各自的最佳条件,丙酮索氏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每5克辣椒粉用1 S OmL丙酮在65℃下提取4h;超声提取辣椒红素的最优条件为:在功率为200W下,取无水乙醇与辣椒粉的液固比为12:1,超声提取3 Omin。将这两种提取方法分别在最优提取条件下比较提取的色素收率和色价发现,超声提取过程仅需要
很短时间就能达到和索氏法相同的收率,因此采用

8、辣椒中辣椒素提取分离纯化工艺
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分析测定辣椒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提取物中辣椒素与辣椒素类物质的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流动相为甲醇一水(70:30 V/V),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控制在25 C;在保证良好线性关系的条件下,扩大了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且分析周期短,适用于辣椒素含量的精确分析。同时,对分光

9、药用天然结晶辣椒碱的制造方法
10、辣椒油脂中辣椒色素的提取方法
11、辣椒色素和辣素的提取方法
12、天然辣椒色素的生产方法
13、由辣椒提取辣椒色素和辣素工艺方法
14、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
15、从辣椒中提取红色素的方法
16、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新方法
17、自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素的新工艺
18、快速提取无味辣椒红色素的新方法
19、由干红辣椒提取辣椒碱的工艺方法
20、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辣椒碱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
21、超临界二氧化碳精制脱臭辣椒红色素生产方法
22、一种含辣椒碱的农药杀虫剂
23、用辣椒油树脂生产晶体状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方法
24、辣椒红色素的制备方法
25、以辣椒素为原料制造高纯度辣椒碱的方法
26、皮肤用辣椒碱脂质体制剂
27、辣椒碱自抛光防污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28、从干辣椒生产辣椒素晶体的方法
29、从残次辣椒中提取辣椒精的方法
30、汽液逆流淋漓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方法
31、从辣椒中分离辣椒红素和辣椒碱的方法
32、以6号溶剂油提取天然辣椒红色素的工业生产方法
33、提高辣椒精质量的工业方法
34、一种苦参碱·辣椒碱杀虫剂
35、辣椒碱和辣椒红色素的分步法生产工艺
36、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碱晶体的方法
37、分子蒸馏洗涤法生产天然辣椒碱晶体的工业方法
38、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生产高纯辣椒素晶体的方法
39、从红辣椒中提取分离辣椒碱和辣椒红色素的方法
40、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精的生产工艺与方法
41、水溶性辣椒红色素的制备方法
42、一种水分散型辣椒红色素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43、大孔吸咐树脂法富集与纯化辣椒碱的方法
44、分子蒸馏法富集与纯化辣椒碱的方法
45、一种天然辣椒红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46、一种辣椒碱杀虫剂
47、高辣度辣椒精的制备方法
48、天然辣椒碱的提取方法
49、辣椒碱杀虫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50、辣椒素和色素的微波一次提取法

文献资料
51、辣椒碱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52、离子交换法制备辣椒碱类化合物
53、辣椒红素与辣椒碱的分离
54、萃取_结晶法制备高纯辣椒碱类化合物
55、辣椒碱主要组分的RP_HPLC法测定
56、辣椒精中辣椒碱的提取工艺
57、离子交换法制备高纯辣椒碱类化合物
58、辣椒碱类化合物及脱色辣椒精生产技术研究
59、由干红辣椒提取辣椒碱的工艺方法
60、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61、辣椒素类物质制备方法的研究
6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纯辣椒素的研究
63、辣椒红色素提取方法研究
64、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65、柱层析法分离精制辣椒红色素
66、辣椒素的分析方法及辣度分级
67、辣椒中辣椒素与色素提取的优化研究
68、辣椒素的应用与提取
69、超临界CO_2萃取辣椒红色素工艺条件的探讨
70、超声提取辣椒红素的研究
71、超临界CO_2萃取辣椒红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72、辣椒红色素提取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73、正交试验法优选辣椒中辣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74、超声强化提取辣椒素的研究
75、超临界二氧化碳精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
76、辣椒红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
77、红辣椒中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78、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79、辣椒素的工业化提取工艺
80、辣椒素的制备工艺及分析方法
81、从干红辣椒中提取辣椒红色素的研究
82、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技术
83、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工艺
84、辣椒辣素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
85、辣椒辣素的分离纯化及分析
86、超临界萃取技术在辣椒红色素中的应用
87、辣椒提取辣椒红色素新工艺
88、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辣椒红色素精制工艺
89、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与性质研究
90、天然辣椒红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91、辣椒红色素提取精制方法
92、辣椒深加工产品中辣素含量的测定
93、辣椒素的提取与纯化
94、辣椒中辣椒红素的简便分离方法
95、辣椒红色素制取和应用研究概述
96、辣椒辣素的提取与纯化方法研究
97、辣椒红色素提取的研究
98、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红色素
99、微波法萃取辣椒中辣椒素的研究
100、辣椒红色素晶体制备技术的研究
101、辣椒碱的生产和应用
102、辣椒中辣椒碱和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及应用
10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碱
104、辣椒碱的制取纯化及应用研究
105、辣椒碱的研究概述
106、辣椒碱的提取检测及其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07、类辣椒碱素纯化实验研究
108、辣椒碱的 (略啦)

❺ 高分急求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详细的实验

因此,本实验采用丙酮提取法提取辣椒红素。提取所得的辣椒红素采用硅胶柱层析13、由辣椒提取辣椒色素和辣素工艺方法 14、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 15、从辣椒

❻ 实验室怎样从辣椒中提取辣红素

几种典型的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方法

1.1 有机溶剂萃取法

根据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质,工业上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将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虑到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碱有辣味,高温下产生刺激性蒸气,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制过程中必须将其去除。从结构上看辣椒素含有酰胺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是一个极性化合物,其晶体呈现为单斜棱柱体或矩形,熔点61℃,溶于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及碱性水溶液中。考虑到辣椒红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两者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脱辣处理。贺文智等[5]基于此原理采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红色素易于溶于正己烷而辣椒素较难溶于正己烷的性质将两者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如下:称取经去蒂、去籽、粉碎处理后的红辣椒粉末,以丙酮为萃取剂进行常压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温度为90℃、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同时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红的过程实质上是液固之间通过相际接触表面进行的传质过程,传质速率的快慢决定着传质设备的尺寸及操作时间。该方法为了提高传质速率,采用索氏提取器对粉末状的干红辣椒进行提取。称取一定量的经浓缩的辣椒红粗产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进行萃取脱辣,试验结果见表1。

色价定义为单位质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色素回收率较大,产品得率高,但产品色价较小。由于色价值与辣度呈负相关性,说明该方法脱辣不够彻底,对于以辣椒红为主要产品且对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况,可以采用此方法。张宗恩等以丙酮为溶剂提取制备辣椒油树脂,油树脂得率高、色价大、辣素含量低,便于分离。采用pH值大于10.37的丙酮(50%)溶液进行5次以上脱辣萃取可得到口尝无辣味的红色素。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

1.2 柱层析法据报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释1:100000仍能感觉到辣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应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为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工艺的关键步骤。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色素属分配层析法,是根据色素和辣素的结构差异,在束缚于硅胶上的固定相和洗脱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脱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效果。袁庆云研究了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红色素,总结出以下工艺流程:

辣椒→挑选→粉碎→加酶→过滤→浓缩→乙醇石油醚提取→过滤→浓缩→上硅胶柱→洗脱→浓缩→得深红色粘稠液体。

操作要领有:

1)加酶:加酶水解使细胞中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结合的色素游离出来,便于用溶剂提取。

2)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提取,经过滤后减压浓缩。3)通过薄层层析寻找洗脱条件,当石油醚和食用级90%乙醇体积比=2∶1时展层效果最好。

4)将提取的浓缩液上硅胶柱,柱直径10cm,高100cm,用洗脱液洗脱,收集红色洗脱部分

5)将收集的洗脱部分减压浓缩。

实验所得红色粘稠液经检验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阶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贺文智、索全伶等[5]也探讨了辣椒红色素的柱层析提取精制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剂从红辣椒干粉中提取出辣椒红粗品,粗品经减压蒸馏浓缩处理后进行柱层析脱辣精制操作。该试验鉴于柱层析法的优点,采用尺寸规格较大的玻璃柱进行柱层析分离,选用粒径74~152μm硅胶作填料,石油醚与丙酮的复配混合液(10:1)为展开剂进行柱层析。辣椒红粗品上柱淋洗分离,首先流出的是橙黄色液体(量少),其次是辣椒红色素,最后是较难洗脱的淡黄色且具有较浓辣味的液体。收集红色素产品进行减压蒸馏浓缩,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色价E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达平均67.2%。

针对现有文献中大多介绍以红辣椒为原料提取无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对混合色素作进一步分离分析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柱层析对辣椒色素中的黄色素进行分离。该方法以硅胶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别作为辣红素和辣黄素的洗脱剂,每次分离的色素量为硅胶质量的4%~2%,分离后的液体经减压蒸馏得浓缩产物。通过此过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产品———黄色素,而且相应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纯度,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色素。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选用吸附剂X和混合洗脱液用于中试,将辣椒色素中红、橙、黄进一步分离,可以使低质量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得到较大的提高。吴明光等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辣椒果皮中分离出了游离型结晶辣椒红色素单体,其含量大于95%,这是我国辣椒红色素在剂型上的突破。

1.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由于辣椒红素的油状特性使得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产品中有较高的溶剂残留,采取一般的洗脱剂方法产品很难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1984)规定的最新标准,极大地影响了辣椒色素的实用和出口创汇。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了解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及随诸多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CO2流体作为溶媒的萃取过程。处于临界点附近的流体不仅对物质具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体系的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调节体系的压力或温度就可以方便地进行选择性地萃取分离不同物质。超临界分离技术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收,所得产品具有极高的纯度,残留溶剂符合FAO/WHO要求。赵亚平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进行辣椒色素提取。该设备主要由供气系统、超临界CO2流体发生系统、萃取分离系统、计量系统4部分组成,所有部件都国产化。实验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粒度<1.2mm,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0℃,流量6m3/h。在萃取过程中,根据UV3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200~600nm的吸光度曲线判断辣椒色素与辣椒素的分离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nm处测定吸光度,所得值即为色素的色价。从表2可以看出,用该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

采用瑞士NOVA公司制造的超临界萃取装置对辣椒色素进行分离、提纯。使产品符合FAO/WHO残留溶剂标准要求(己烷含量≤25mg/kg)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25℃,萃取剂流量2.0L/min,萃取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色价可达到342。韩玉谦等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色价100~180,溶剂残留30×10-6~150×10-6的辣椒红色素进行精制,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控制在20MPa以下时,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几乎不受损失,有机溶剂的残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红色系色素和黄色系色素未达到完全分离。研究发现,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椒色素的过程中使用助溶剂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压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较低压力下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几乎都是β-胡萝卜素,而在较高压力下得到较大比例的红色类胡萝卜素如辣椒红色素、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等和少量的β-胡萝卜素。在两步分段提取过程中,第一阶段采用分离红辣椒油和β-胡萝卜素的技术保证了第二阶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并使辣椒红、黄色素比率达到1.8。在自行开发的多功能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馏装置上对辣椒色素脱辣精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于10.0MPa压力下可萃取出黄色和辣味成分,保留红色素;当压力大于12.0MPa时可将红色组分萃取完全。尽管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超临界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1.4 其它

采用两步法萃取分离红辣椒,即先用有机溶剂浸取法从干尖辣椒中萃取出含有红色素、辣椒素和焦油味臭味的辣椒浸膏,然后再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去除焦油味臭味并把红色素和辣椒素分开,从而得到不含有机溶剂的红色素和辣椒素,产量较单纯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高5~7倍,且质量远超过FAO/WHO(1984)标准。姚祖凤、姜洪杰等以6种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54次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了解到:辣椒红色素的得率和质量与生产技术和工艺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比较这6种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6种工艺的基本情况见表3。

❼ 如何提取辣椒红色素

内容简介:辣椒是陕西省重要的外贸内销土特产品之一。陕西辣专椒不只由于其种属植面积大,产量高,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辣味浓,颜色鲜红而出名于世。据测定,成熟的秦椒干粉中辣椒色素含量达10-13%,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农产品资源。辣椒色素是熟辣椒中所含有一种自然色素,其主要成分是β 胡萝卜和属于叶黄素类的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经辣椒粉萃取,烘烤后制成粉末色素,可普遍用于食品、医药、化装品消费。在目前世界范围内鼎力倡导运用自然色素作为食用色素状况下,开发应用辣椒红色素更具有重要意义。辣椒色素易溶于水、耐热、耐盐、耐酸、耐金属、耐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着色才能,分散度和遮盖性均较好,是一种优质的自然食用色素,与普通自然色素相比,不只售价高,而且消费本钱较低,目前,一些兴旺国度已将其大量用于食操行业,并由此取代了人工合成的红色色素,市场前景宽广。 从辣椒中提取并消费的辣椒色素产品主要指标: 色泽及形态:深红色或紫红色粉末; 气息与滋味:极微辣椒香辣味,无异味; 色价:110-120。 Tags:思源振动,思源振动筛,直线振动筛,新乡振动筛,实验筛,旋振筛,规范筛,超声波振动筛,直线筛,筛分机.

❽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油溶法是在常温下用呈液状的食用油( 如棉籽
油、豆油、菜籽油等) 浸渍辣椒果皮或干辣椒粉, 使
辣椒红色素溶解在食用油中, 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
从油中提取出辣椒红素的一种方法[8].
工艺流程: 辣椒→浸提→蒸馏→辣椒油树脂→
水解→ 过滤→ 固型物→ 浸泡→ 减压过滤→ 提取
液→减压蒸馏→浓缩精制色素→烘干→粉末状辣
椒色素.
用油溶法提取辣椒红色素时, 油与色素的分离
较困难,使得辣椒红色素物质提取率低,难以得到色
价高的产品,现已基本停止使用.

❾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1、 油溶法
油溶法是在常温下用呈液状的食用油( 如棉籽
油、豆油、菜籽油等) 浸渍辣椒果皮或干辣椒粉, 使
辣椒红色素溶解在食用油中, 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
从油中提取出辣椒红素的一种方法[8].
工艺流程: 辣椒→浸提→蒸馏→辣椒油树脂→
水解→ 过滤→ 固型物→ 浸泡→ 减压过滤→ 提取
液→减压蒸馏→浓缩精制色素→烘干→粉末状辣
椒色素.
用油溶法提取辣椒红色素时, 油与色素的分离
较困难,使得辣椒红色素物质提取率低,难以得到色
价高的产品,现已基本停止使用.
2、溶剂法
这是辣椒红色素的常规生产方法: 将去除坏
椒、梗、籽的干辣椒磨成粉后, 用有机溶剂( 如丙酮、
乙醚、氯仿、三氯乙烷、正己烷等) 进行浸提, 将浸提
液浓缩得到初辣椒油树脂, 减压蒸馏得产品[9].
工艺流程: 辣椒粉末→有机溶剂提取→减压回
收溶剂→油状红色素→有机溶剂萃取→减压回收
溶剂→产品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辣椒红素有四种方法: 浸渍
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
目前国内外生产辣椒红色素的厂家绝大多数
都采用溶剂法提取, 但以上各种提取方法无论采用
那种生产,在提取前均需将辣椒粉碾成粉末,操作费
用较高.此外, 由于提取后的残渣中还残留有相当
量的红色素[10], 所得出品的杂质含量高,精制费用昂
贵,残渣的可利用性差,给生产带来困难.伍明等谈
到在天然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新工艺时, 提到采用热
逆流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新工艺[11].
工艺流程:辣椒干→去籽切碎→提取辣味素→除
辣→提取红色素→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红色素

残渣深加工→副产品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提取时间短,
溶剂用量少, 收率高, 色价高; 2) 原料在提取前不需
要粉碎成粉末, 操作费用降低, 残渣的利用价值大.
目前已开发出附加值高的系列产品.另外, 避免了
由于过分破坏植物细胞壁, 而造成一些分子量较大
的组分被浸取出来的缺点[12].本工艺集过滤、提取、
浓缩与一体, 因而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相对较低;
3) 利用本工艺提取红色素可以一次得到成品, 产品
无须精制, 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标准.
总之, 本工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由于所用
设备与目前通用的溶剂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设备
接近, 故也为生产厂家的工艺改造提供了一种理想
的途径.
3、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就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的CO2 流体作为溶媒的萃取过程.超临界
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技术, 关键是了解
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及随诸多因素影响的变化
规律.此技术工艺简单, 能耗低, 萃取溶剂无毒、易
回收, 所得产品具有极高的纯度, 残留溶剂符合FA
O/WHO 要求.

❿ (求助)怎样提取辣椒红素及其性质鉴定

(有点多,慢慢看,先是提取方法,再是简介,最后是性质鉴定。)

辣椒色素提取精制工艺概述 :
天然植物色素作为着色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化妆品等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的行业。天然植物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相比,原料来源充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且天然色素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天然β-胡萝卜素在防癌、抗癌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明显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天然植物色素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应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辣椒色素是天然色素研究的热点之一,是含有多种色素成分的混合色素,包括辣椒红素(Capsanthin)、辣椒玉红素(Capsorubiu)、隐黄素(Crgtoxabthin)等红色系色素和紫黄质、黄灵等黄色系色素。

目前的辣椒色素产品主要是辣椒红色素,它属于类胡萝卜素中的复烯酮类,为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混合物,它安全无毒,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辣椒红色素外观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可任意溶于植物油、丙酮、己醚、三氯甲烷、正己烷,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对酸对碱稳定(在偏酸性环境中稳定性更好),在加热条件下不易被破坏,并且具有较强的着色力和良好的分散性,但耐光性、耐氧化性较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使其褪色,添加L-抗坏血酸可提高其光稳定性,添加类黄酮和多元酚等物质可作为抗氧化剂。辣椒红色泽鲜艳,色价高,其显色强度为其它色素的10倍。

基于辣椒色素的上述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形成了几种较为成熟的提取、分离方法。笔者对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简单介绍,同时展望未来辣椒色素的研究动向。

1 几种典型的辣椒色素提取精制方法

1.1 有机溶剂萃取法

根据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质,工业上多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取:将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虑到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碱有辣味,高温下产生刺激性蒸气,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制过程中必须将其去除。从结构上看辣椒素含有酰胺键,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是一个极性化合物,其晶体呈现为单斜棱柱体或矩形,熔点61℃,溶于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及碱性水溶液中。考虑到辣椒红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两者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脱辣处理。贺文智等[5]基于此原理采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红色素易于溶于正己烷而辣椒素较难溶于正己烷的性质将两者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如下:称取经去蒂、去籽、粉碎处理后的红辣椒粉末,以丙酮为萃取剂进行常压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温度为90℃、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同时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红的过程实质上是液固之间通过相际接触表面进行的传质过程,传质速率的快慢决定着传质设备的尺寸及操作时间。该方法为了提高传质速率,采用索氏提取器对粉末状的干红辣椒进行提取。称取一定量的经浓缩的辣椒红粗产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进行萃取脱辣,试验结果见表1。

色价定义为单位质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该方法操作简单,色素回收率较大,产品得率高,但产品色价较小。由于色价值与辣度呈负相关性,说明该方法脱辣不够彻底,对于以辣椒红为主要产品且对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况,可以采用此方法。张宗恩等以丙酮为溶剂提取制备辣椒油树脂,油树脂得率高、色价大、辣素含量低,便于分离。采用pH值大于10.37的丙酮(50%)溶液进行5次以上脱辣萃取可得到口尝无辣味的红色素。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

1.2 柱层析法据报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释1:100000仍能感觉到辣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应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为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工艺的关键步骤。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色素属分配层析法,是根据色素和辣素的结构差异,在束缚于硅胶上的固定相和洗脱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脱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效果。袁庆云研究了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辣椒红色素,总结出以下工艺流程:

辣椒→挑选→粉碎→加酶→过滤→浓缩→乙醇石油醚提取→过滤→浓缩→上硅胶柱→洗脱→浓缩→得深红色粘稠液体。

操作要领有:

1)加酶:加酶水解使细胞中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结合的色素游离出来,便于用溶剂提取。

2)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提取,经过滤后减压浓缩。3)通过薄层层析寻找洗脱条件,当石油醚和食用级90%乙醇体积比=2∶1时展层效果最好。

4)将提取的浓缩液上硅胶柱,柱直径10cm,高100cm,用洗脱液洗脱,收集红色洗脱部分

5)将收集的洗脱部分减压浓缩。

实验所得红色粘稠液经检验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阶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贺文智、索全伶等[5]也探讨了辣椒红色素的柱层析提取精制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剂从红辣椒干粉中提取出辣椒红粗品,粗品经减压蒸馏浓缩处理后进行柱层析脱辣精制操作。该试验鉴于柱层析法的优点,采用尺寸规格较大的玻璃柱进行柱层析分离,选用粒径74~152μm硅胶作填料,石油醚与丙酮的复配混合液(10:1)为展开剂进行柱层析。辣椒红粗品上柱淋洗分离,首先流出的是橙黄色液体(量少),其次是辣椒红色素,最后是较难洗脱的淡黄色且具有较浓辣味的液体。收集红色素产品进行减压蒸馏浓缩,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色价E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达平均67.2%。

针对现有文献中大多介绍以红辣椒为原料提取无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对混合色素作进一步分离分析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柱层析对辣椒色素中的黄色素进行分离。该方法以硅胶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别作为辣红素和辣黄素的洗脱剂,每次分离的色素量为硅胶质量的4%~2%,分离后的液体经减压蒸馏得浓缩产物。通过此过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产品---黄色素,而且相应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纯度,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色素。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选用吸附剂X和混合洗脱液用于中试,将辣椒色素中红、橙、黄进一步分离,可以使低质量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得到较大的提高。吴明光等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从辣椒果皮中分离出了游离型结晶辣椒红色素单体,其含量大于95%,这是我国辣椒红色素在剂型上的突破。

1.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

由于辣椒红素的油状特性使得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产品中有较高的溶剂残留,采取一般的洗脱剂方法产品很难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1984)规定的最新标准,极大地影响了辣椒色素的实用和出口创汇。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化工分离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了解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及随诸多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于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CO2流体作为溶媒的萃取过程。处于临界点附近的流体不仅对物质具有极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体系的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通过调节体系的压力或温度就可以方便地进行选择性地萃取分离不同物质。超临界分离技术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收,所得产品具有极高的纯度,残留溶剂符合FAO/WHO要求。赵亚平等采用自行设计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设备进行辣椒色素提取。该设备主要由供气系统、超临界CO2流体发生系统、萃取分离系统、计量系统4部分组成,所有部件都国产化。实验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粒度<1.2mm,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50℃,流量6m3/h。在萃取过程中,根据UV3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200~600nm的吸光度曲线判断辣椒色素与辣椒素的分离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nm处测定吸光度,所得值即为色素的色价。从表2可以看出,用该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

采用瑞士NOVA公司制造的超临界萃取装置对辣椒色素进行分离、提纯。使产品符合FAO/WHO残留溶剂标准要求(己烷含量≤25mg/kg)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25℃,萃取剂流量2.0L/min,萃取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色价可达到342。韩玉谦等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色价100~180,溶剂残留30×10-6~150×10-6的辣椒红色素进行精制,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压力控制在20MPa以下时,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几乎不受损失,有机溶剂的残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红色系色素和黄色系色素未达到完全分离。研究发现,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椒色素的过程中使用助溶剂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压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较低压力下分离得到的辣椒色素几乎都是β-胡萝卜素,而在较高压力下得到较大比例的红色类胡萝卜素如辣椒红色素、辣椒玉红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等和少量的β-胡萝卜素。在两步分段提取过程中,第一阶段采用分离红辣椒油和β-胡萝卜素的技术保证了第二阶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并使辣椒红、黄色素比率达到1.8。在自行开发的多功能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馏装置上对辣椒色素脱辣精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于10.0MPa压力下可萃取出黄色和辣味成分,保留红色素;当压力大于12.0MPa时可将红色组分萃取完全。尽管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超临界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1.4 其它

采用两步法萃取分离红辣椒,即先用有机溶剂浸取法从干尖辣椒中萃取出含有红色素、辣椒素和焦油味臭味的辣椒浸膏,然后再用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去除焦油味臭味并把红色素和辣椒素分开,从而得到不含有机溶剂的红色素和辣椒素,产量较单纯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高5~7倍,且质量远超过FAO/WHO(1984)标准。姚祖凤、姜洪杰等以6种分离、提取方法进行了54次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了解到:辣椒红色素的得率和质量与生产技术和工艺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比较这6种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6种工艺的基本情况见表3。

从表4可知:6种生产技术中,技术Ⅰ生产的辣椒红色素质量最好;技术Ⅱ、Ⅲ生产的辣椒红色素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但色价较低;显然,技术Ⅳ、Ⅴ、Ⅵ只能提取色价较低、纯度不高的粗品,尚需进一步精制。

2 讨论

及展望现已形成了多种辣椒色素分离提纯工艺,常规生产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彻底地除掉辣味,辣椒素难以回收,色素得率低,而且应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往往使产品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二氯甲烷、丙酮、正己烷等超标,缩小了产品的适用范围。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辣椒色素产品的质量,产品色价高,有机溶剂残留量小,没有热加工环节而保证天然物质中的原有成分不被破坏,可在室温附近实现SCFE-CO2技术操作,节省能耗,并且能够去掉辣椒产品中的异味,但是该方法操作较复杂,且设备昂贵。硅胶柱层析法操作简单,设备条件要求不高,分离效果较好,去除辣味完全,适合小规模研制和生产。另据资料提供,二元溶剂提取分离辣椒红色素和辣味素技术有很好的提取精制效果。国外有较新研究显示,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亚临界丙烷在类胡萝卜素提取方面优于超临界CO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薄层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分离技术也被应用于指导选择辣椒红色素的生产工艺参数。

国内目前在辣椒色素产品的深度开发方面差距还很大,技术进步慢,以有机溶剂萃取分离为主要手段,由于溶剂法自身的局限性,产品质量很难提高,降低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因此辣椒色素产品的深加工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避免或减少色素成分在初加工与贮存中的损失至关重要。提高辣椒色素的耐光性、抗氧化性与适用性,希望将脂溶性色素转变为水溶性色素,开发制剂化技术和乳化技术,这些色素制剂与加工技术的配合发展,符合开发领域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单一组分的超临界溶剂萃取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某些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很低,或选择性不高,导致分离效果不好。应用适当的助溶剂(或夹带剂)可强烈影响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选择性及P-V-T性质。因此,在对辣椒色素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过程中开发研制适当的助溶剂可实现更有效的分离。改善脱辣技术的同时引入脱臭技术,将有利于辣椒色素更为广泛的应用。基于现有辣椒色素精制工艺的研究成果,研制与开发投资小、操作简单、产品质量高的辣椒色素提取技术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http://..com/question/477761.html

辣椒红素

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也是目前热门的抗氧化剂。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能结辣味浆果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还有番椒、海椒、秦椒、辣茄、甜椒、菜椒、尖椒等。每100g鲜辣椒含水份70-93g、淀粉4.2g,蛋白质1.2-2.0g,维生素C73-342mg;干辣椒主要含维生素A。辣椒的辣味是辣椒素(C16H27no3),辣椒素主要分布在胎座周围隔膜及皮表细胞之中。
辣椒原生长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1493年传入欧洲,1583年-1598年传入日本,传入中国未见具体时间,中国最早关于辣椒的记载参见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1591年),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甘肃、陕西等地,率远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栽培。
据称,最早的辣椒生长于智利的丛林,经采集在墨西哥驯化栽培成为蔬菜,然后再传入世界各国。现在,智利还有传统的吃辣椒比赛。但是,植物学家在上个世界的70年代考察,从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野生型的小米椒,引起科植物界广泛关注。这将可能引发一场辣椒的外来和本土产生的争论,如果从大陆板块漂移说讨论,太平洋东海岸与西海岸原来是一个整体的,南中国却也是与中美洲相近呢。

辣椒的医疗作用
一、辣椒能燃烧脂肪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加速脂肪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从而防止体内脂肪的聚集。对于不擅嗜辣的人来说,采用辣椒减肥不能太心急,规律地进食,让肠胃刺激感慢慢适应。
最近日本对辣椒又有了新解释。在日本,人们认为辣椒在某种程度上,是女性的"补品",而非"天敌"。
因为他们认为,除了有杀菌作用外,其中更含有一种叫 "capsaicin"的物质,可以促进荷尔蒙分泌,从而加速新陈代谢以达至燃烧体内脂肪的效果,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而且辣椒成分天然可靠,此外,他们还认为,在某些以辣食为主的地区,当地女性不但少有暗疮问题,皮肤更大多滑溜溜。
二、辣椒能助颜
辣椒中的辣椒碱,能强新活血,扩张面部皮肤血管,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面色红润。前提是适可而止,小心脸上痘痘爆发。
辣椒可促进血液循环 将辣椒素涂在皮肤上,会扩张微血管,促进循环,而使皮肤发红、发热。目前已有厂商利用这些原理,把辣椒素放入袜子里,成为“辣椒袜”,供冬天保暖用。
辣椒可减轻感冒的不适症状千百年来,辛辣的食物常被认为可以发汗祛痰,现在发现好像也是如此。辛辣的食物可以稀释分泌的黏液,并帮助痰被咳出,以免阻碍呼吸道。加州大学教授艾文奇曼甚至说:“许多在药房出售的感冒药、咳嗽药的功效和辣椒完全一样,但我觉得吃辣椒更好,因为它完全没有副作用。”
三、辣椒能止痛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P物质,使疼痛信号的传递变得不灵敏。辣椒也可以用于治疗风湿。
自古以来辣椒就常被用来解除疼痛,而科学家最近才知道,辣椒素可以耗尽神经传导物质,而传导物质可以将疼痛的讯息传到神经系统。透过辣椒素的止痛原理,辣椒膏已经被用来缓解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等疼痛。
在红色、黄色的辣椒、甜椒中,存在另一种成分是辣椒红素 (capsanthin)。而辣椒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也是目前热门的抗氧化剂。生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或柠檬多,一只鲜红椒提供的维生素A几乎达到营养专家建议的每日需要量的一半。一种含有辣椒素的油膏对减轻带状疱疹的痛苦很有效。
四、辣椒可以防癌
据研究,辣椒中的类胡卜素不但可以有助于视力,而且也具有抗细胞突变的作用。
辣椒红素预防癌症从流行病学的研究来看,许多嗜辣的民族,如东南亚、印度等国罹患癌症的几率都比西方国家少。科学家推测,这些辛辣的食物中,还有许多抗氧化的物质,氧化和慢性病、癌症及老化本来就有直接的关联。
最近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指出,辣椒、胡萝卜等蔬菜中类胡萝卜素能刺激细胞间传达讯息的基因 (因为器官癌变时,细胞间交换讯息的系统会发生故障),这可能在预防癌症上有重要的功用。
预防动脉硬化一根红辣椒中含有1日所需的β-胡萝卜素,而β-胡萝卜素是强抗氧化剂,可以抑制低密度胆固醇(LDL)被氧化成有害的型态。LDL一旦被氧化,就像奶油没放进冰箱一样,会变成坏的物质阻塞动脉。换句话说,就是β-胡萝卜素在动脉硬化的初始阶段,就开始干预。

哪些人不宜多吃辣椒?

如今含辣椒的菜肴越来越深入家庭。但从健康保健的角度讲,并非人人都适合吃辣椒。
患热性病、溃疡病、慢性胃肠病、痔疮、皮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及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宜大量食用辣椒。
瘦人不宜多吃辣椒。从中医角度讲,瘦人多属阴虚和热性体质,所谓“瘦人多火”即指虚心。这一类人常常表现为咽干、口苦、眼部充血、头重脚轻、烦躁易怒,如果多吃辣椒不仅会使上述症状加重,而且容易导致出血、过敏和炎症,严重时还会发生疮痈感染等。
甲亢患者不宜食辣椒。甲亢患者常常处在高度兴奋状态,故不宜吃辣椒等强烈刺激性食物。
肾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研究证明,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其辛辣成分常常要通过肾脏排泄,这对肾脏实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这里有辣椒红素性质鉴定http://www.syjskj.com/khdt/khdt/200702/11153.html

阅读全文

与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州越秀五金市场 浏览:410
传动装置怎么保证直线运动 浏览:813
北京朝阳区五金机电 浏览:483
什么机器设备上使用超声波 浏览:688
义乌保安器材哪里买 浏览:258
布料机轴承不转怎么办 浏览:858
ca轴承什么环境用 浏览:733
触摸屏怎么给定阀门开度 浏览:456
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 浏览:76
仪表有个水滴是什么灯 浏览:998
君诚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33
设备机房的排烟风机怎么安装 浏览:425
支付宝刷脸设备什么价格 浏览:323
画一张机械图纸多少钱 浏览:932
普通早餐店烫粉设备怎么放 浏览:512
莹云石添加不了设备怎么办 浏览:70
机械手表的日期怎么不变 浏览:951
圆餐台折叠五金件 浏览:409
末端试水装置组成作用6 浏览:586
家属心电仪器数值怎么看 浏览: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