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贝诺酯片是什么药
贝诺酯片为对乙抄酰氨基酚袭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属非甾体类抗炎解热镇痛药,具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基本同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
㈡ 关于扑炎痛的制备
不知道是你的实验方案本来是这样还是你的在这的描述省略的一些东西,这个贝诺酯(扑炎痛)合成的实验方案是有点问题的...
整个实验阿司匹林,氯化亚砜,扑热息痛的配料比是1:1:0.952
第一步的阿司匹林酰化过程中吡啶应该不是什么主要问题,关键的反应温度(你没有写出来,那我也不写出来,呵呵),反应时间的确该在1小时左右,很奇怪的是你的实验方案判断反应终点的标准是“无气泡生成”?!我想问下,在反应中老师教你们判断反应是否完全是看三角瓶里面还是看冷凝管的白色尾气,建议考虑下后者...
第二步中加丙酮也没有定量的,是要根据你的反应情况来定的,大致是残余物的一半
问题最大的是第三步!冰浴的温度要控制好,最最重要的是PH值。“未调前反应物碱性较大,使用浓盐酸调PH,但是调完后出现了黑色不溶物且较大,反应物颜色棕黄色”这是你的原话,整个反应都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PH要是在10以上,你反而担心碱性较大加浓盐酸...你先看下反应式,是要先将扑热息痛变成钠盐在和第一步的产物乙酰水杨酰氯反应的,而且在加完第一步的反应产物后的反应过程中,要不断测PH,并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不断调PH的,因为反应会使体系的PH值下降,而你黑色胶状物主要是你的盐酸和PH值惹的祸...
我说提问者呀,怎么看了答案还不给我分哪,在网络这种依靠到处COPY得分,鱼龙混杂的地方想答个题得点分不容易呀,要不是看上这个分数收入还比较可观...见谅见谅,呵呵而且你评为最佳答案,我就把那个温度告诉你(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嘿嘿
㈢ 限量计算 贝诺酯中硫酸盐的检查
硫酸盐含量测定()
本适用于水硫酸盐(SO42-计)含量于10mg/L测定
1、提要
酸性条件硫酸盐与氯化钡反应硫酸钡沉淀经滤干燥称量根据硫酸钡质量求硫酸根含量
2、试剂材料
①盐酸溶液(1+1);
②氯化钡溶液(BaCl2.2H2O)(100g/L);
③硝酸银溶液(17g/L);
④甲基橙指示液(1g/L);
3、仪器设备
般实验室仪器滤板孔径5~15μm坩埚滤器
4、析步骤
用慢速滤纸滤试用移液管移取定量滤试置于500mL烧杯加2滴甲基橙指示液滴加盐酸溶液至红色并量2mL加水至总体积200mL煮沸5min搅拌状态缓慢加入10mL热(约80℃)氯化钡溶液于80℃水浴放置2h
用已于(105±2)℃干燥质量恒定坩埚式滤器滤用水洗涤沉淀直至滤液氯离止(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坩埚式滤器(105±2)℃干燥至质量恒定
5、析结表述
mg/L表示硫酸盐含量(SO42-计)(P)按式计算:
P=(m-m0)*0.4116*1000000/V
式m——坩埚式滤器沉淀物质量g;
m0——坩埚式滤器质量g;
3.注意事项
(1)始滴加氯化钡溶液定要慢否则沉淀颗粒细易通坩埚式滤器使测定结偏低且给洗涤带困难
(2)水含量磷酸盐实验结偏高宜采用
滴定测定硫酸根(二)
1试剂
1.1 1+1盐酸
1.2 1+4氨水
1.3 0.5%铬黑T
1.4 pH=10氨–氯化铵缓冲溶液
1.5 刚红试纸
1.6 0.05mol/L钡镁混合液:称取6.2克BaCl2?2H2O5.2克MgCl2?6H2O别溶于水全溶移于同100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
2仪器
2.1滴定管:酸式25ml或50ml
2.2电炉
3析
吸取50ml水于250ml锥形瓶加入块刚红试纸加入盐酸酸化至刚红试纸由红色变蓝色加热煮沸1—3钟除二氧化碳断搅拌准确加入5ml钡镁混合液继续加热至近沸取冷却至室温加入5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35滴0.5%铬黑T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纯蓝色取50ml高纯水用同测定空白含量
4计算
水SO42-离含量X(mg/L)按式计算:
X=M×〔V1-(V2-V3)〕×96.06/V×1000
式:
M—EDTA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V1—空白水消耗EDTA标准溶液体积ml
V2—水消耗EDTA标准溶液体积ml
V3—水硬度消耗EDTA标准溶液体积ml
V—所取水体积ml
5允许差
SO42-离含量100mg/L(范围)平行测定两结差于4 mg/L
㈣ 吃贝诺酯片后喝酒会有双流轮反应吗
一、何谓双硫仑和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许多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 120 次 /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 ST—T 改变)。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 15-30 分钟发生。
二、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1. 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
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在其母核 7- 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 3 位上存在于双硫仑分子类似的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唑)取代基,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戒酒硫样反应。
理论上说,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在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但是有报道称头孢曲松虽然不具有甲硫氢唑侧链,但有甲硫三嗪侧链也可引起此类反应,故被排除在外。另有头孢他啶致双硫仑样反应报道。
2. 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3. 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等。
三、饮酒多久后可以用头孢类抗生素?
据相关文献报道 , 头孢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可达 99% 的密切相关。由于个体差异存在,每个人酒精消除时间不同,但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越长 , 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
一项回顾性调查分析显示: 24 例用药前饮酒的患者中共有 17 例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 发生率为 70.90%(17/24), 其中 62.50%(15/24) 发生在用药前 3 天内有饮酒史者 , 在用药前第 4 天和第 5 天有饮酒史的仅各发生 1 例 , 用药前第 6 天以前有饮酒史的未再有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病例。
在用药后 22 例饮酒的患者中 , 发生率为 68.20%(15/22), 其中 54.6%(12/22) 发生在用药后 3 天之内饮酒的患者 , 在用药后第 4-6 天饮酒的患者中共发生 3 例 , 发生率为 13.70%(3/22), 用药后第 7 d 及其以后饮酒者未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由于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常需 4-5 d 后才能恢复, 故本组双硫仑样反应均集中发生在用药前、后 3 d 内有饮酒史的患者。
综合文献报道,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 , 对所有应用头孢类抗菌的患者应常规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酒精过敏史和近期饮酒史 , 如患者在用药前 7 d 有饮酒史 , 应禁用该类药 ;对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 , 应当嘱其在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 7 d , 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 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四、 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应对措施
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吸氧及对症治疗。治疗上可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静注地塞米松或肌注纳洛酮等对症处理,静脉输注葡萄糖液、维生素 C 等进行护肝治疗,促进乙醇代谢和排泄。心绞痛患者需改善冠脉循环,血压下降者可应用升压药,数小时内可缓解。
患者就诊后边抢救边询问病史,立即使患者取平卧位、吸氧、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对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晶体液,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积极治疗以缩短低血压期。对原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对确诊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也应作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检查,以排除多种疾病共存而延误治疗。
因起病突然,症状明显,患者及家属均有紧张、恐惧心理。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其说明病因,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一般 4 -12h 症状逐渐缓解。
五、 总结
除上述常见的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抗生素外,另有一些类双硫仑样反应的罕见报道,如喹诺酮类、红霉素等,这些原因未明的类似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机制还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证实和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总之,酒后用药,药后饮酒都可能对药效产生较大影响,临床工作中除了积极预防双硫仑反应,更关键的是要意识到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减少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