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提取果胶实验装置图

提取果胶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3-08-22 04:11:03

❶ 生物必修一实验汇总

位置不够,给我邮箱,我给你发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 镜头长短 视野亮度 物像大小 细胞数量
低倍镜 小 短 亮 小 多
高倍镜 大 长 暗 大 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研磨过滤 组织样液 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 摇匀
水浴加热 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 浸泡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 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 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 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 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 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
滴加碘液 观察颜色反应。

实验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过程: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盐酸水解 冲洗涂片 染色 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实验四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2、实验过程
(1)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
(2)观察线粒体: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五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小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玻璃纸(或鸡肠衣、鸡蛋卵壳膜、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
扩散:某种物质的分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
(二)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红墨水;250mL烧杯,长颈漏斗,铁架台,玻璃纸(或鸡肠衣、鸡蛋东卵壳膜、透析膜),棉线。
(三)方法步骤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装置A 装置B
实验现象 蒸馏水颜色 变蓝 不变
长颈漏斗液面变化 下降 上升
结果分析 长颈漏斗中的铜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玻璃纸进入烧杯内的蒸馏水中。 水可以通过玻璃纸向漏斗内扩散,而蔗糖和红墨水的染料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
(四)讨论
如果将玻璃纸换成塑料膜,装置A、B中的蒸馏水的颜色将都不发生变化。原因是因为塑料膜不是半透膜。

实验六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常用的化学试剂:0.3g/mL蔗糖溶液。(试剂浓度越高,发生现象就越明显。但如果试剂浓度过高,则细胞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滴入蔗糖溶液 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滴入清水 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过程
(一)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液 2 mL 2 mL 2 mL
2 置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 60℃左右的热水中 沸水中 冰块中
时间 5min 5min 5min
3 注入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 1 mL
4 振荡摇匀保持各自的温度 5 min 5 min 5 min
5 加入碘液 1滴 1滴 1滴
6 观察颜色变化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二)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序 项目 试管
1 2 3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注入蒸馏水 1mL
3 注入5%氢氧化钠溶液 1mL
4 注入5%盐酸溶液 1mL
5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6 保温60℃时间 5min 5min 5min
7 注入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8 隔水煮沸 1min 1min 1min
9 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无 无

三、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实验八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CO2产生情况。
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二、实验过程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
两份:1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
2、检测CO2的产生
安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
甲 乙

甲图用于检测有氧条件下CO2的产生;乙图用于检测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
装置甲设置左边第一个锥形瓶的目的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
装置乙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的目的是是空气中残余的O2消耗尽。
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
3、检测酒精的产生
A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颜色不变。
B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颜色变灰绿色。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不产生酒精,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实验九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剪碎叶片并加入二氧化硅研磨,目的是破坏叶表皮、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使研磨充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
绿叶中的各种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各种色素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
二、实验步骤
①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研磨绿叶,同时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过滤得到色素滤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利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⑤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以免滤液挥发。④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目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二三次)。⑤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四、实验结果
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
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
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通常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说明: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③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的也是③叶绿素a;含量最少(色素带最窄)的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的也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慢的是④叶绿素b;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①胡萝卜素和②叶黄素,最近的是③叶绿素a和④叶绿素b。

实验十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一、实验原理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用含酚酞的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以紫红色出现的深度,模拟物质扩散进细胞的快慢。
二、方法步骤
将琼脂块切成三种正方形——用NaOH浸泡10min——观察各块切面上NaOH的深度。
三、实验结论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四、相关知识
制约细胞体积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两者成反比,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越大。二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细胞中二者体积之比一般为1/3,细胞核所含遗传信息有一定限度,对细胞活动的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三是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受细胞体积制约,细胞体积过大,会影响物质流动速度,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就不能灵敏地控制和缓冲。
《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
(一)走近细胞
一、 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较小(1—10um) 较大(10--100 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 植:根、茎、叶
细胞 组织 分泌 器官 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 病毒
系统(动) 个体 单细胞 种群 群落
泌尿、生殖 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 Ⅰ号
生态系统 生产者 生物圈
生物因素 消费者 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 细胞学说 2.1859年 达尔文 进化论 3.1866年 孟德尔 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 (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 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 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 (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 元素组成 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 氨基酸 (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 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
结构特点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 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 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 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 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 ○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 N 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1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 N-M 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 N×α-(N-M)×18 ;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元素组成 C、H、O、N、P等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
碱基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
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元素 类别 存在 生理功能
糖类 C、H、O 单糖 核糖C5H10O5 主细胞质 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 主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 主细胞质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蔗糖 植物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 动物
脂质 C、H、O
有的 还有N、P 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 脑、豆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动物 动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鸡蛋
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花生
还原糖 班氏(加热) 砖红色沉淀 苹果、梨、白萝卜
淀粉 碘液 I2 蓝色 马铃薯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五、无机物
存在方式 生理作用

结合水4.5%
自由水95% 部分水和细胞中
其他物质结合。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绝大部分的水以
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
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无机盐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六、小结

化合 有机组合 分化
化学元素 化合物 原生质 细胞

○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 : 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 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
细胞膜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 基质: 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 细胞质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 细胞器 差速离心:美国 克劳德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分布 动植物 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植物和某
些原生动物 动植物 动物低等植物
形态 椭球形、棒形 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囊泡、扁平囊 网状 椭球形粒状小体
结构 双层膜,有少量DNA 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 没有膜结构
嵴(TP酶复合体)、基粒、基质 基粒(类体)、基质(片层结构)、酶 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液泡膜、细胞液 蛋白质、RNA、和酶 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分泌,
成细胞壁 提供合成、运输条件 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与有丝分裂有关
备注 在核仁
形成

△ 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三、协调配合 分泌蛋白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 帕拉德
有机物、O2
叶绿体 线粒体
能量、CO2

基因调控 初步合成 加工 修饰
细胞核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胞外
氨基酸 肽链 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 + 细胞膜 + 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四、细胞核 = 核膜(双层) + 核仁 + 染色质 + 核液

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DNA 螺旋
○ + = 核小体(串珠结构) 染色质 30nm纤维
组蛋白 非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圆筒形) 2-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

二、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对应 功能的存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1.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六、总结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 特性 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保护作用
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❷ 柑橘皮天然果胶的制备需要几次水浴

实验七柑橘皮果胶的提取

一、实验原理

果胶是一种不均一多糖,柑橘皮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原果胶不溶埋或于水,所以要先加热并用酸水解,水解后的果胶转化为可溶性的果胶,然后用乙醇将其沉淀,可得到果胶的粗提物。

二、实验材料

新鲜橘皮,清液毕0.2mol/L盐酸溶液,5%酒石酸乙醇溶液

三、实验步骤

1.秤取新鲜橘皮10g,剪成小碎片,然后置于研钵中碾碎(越碎越好);

2.碾碎后的橘皮转置于小烧杯中,放在100℃水浴锅中加热5分钟;

3.将50ml蒸馏水加入小烧杯内,并调pH值至2-2.5;

4.100℃水浴加热30分钟,并趁热过滤;

5.滤液放在电炉上加热并浓缩至原体积的1/3;

6.浓缩液冷却至20℃-30℃后,将其转移至试管中,并沿试管壁缓慢加入5ml左右的5%酒石酸乙醇溶液,静置3分钟后,轻摇试管,观察果胶的沉淀析出。

四、实验结果

描述你所制得的果胶(形状、颜色)

五、思答芹考题

1.果胶存在于植物的什么部位?

2.酸水解前,为什么要100℃水浴加热?

❸ 怎样制作果胶

制作工艺流程是:原料→预处理→抽提→脱色→浓缩→干燥→成品。
果胶
1.原料及其处理 鲜果皮或干燥保存的柚皮均可作为原料。鲜果皮应及时处理,以免原料中产生果胶酶类水解作用,使果胶产量或胶凝度下降。先将果皮搅碎至粒径2~3mm,置于蒸汽或沸水中处理5~8min,以钝化果胶酶活性。杀酶后的原料再在水中清泡30min,并加热到90℃5min,压去汁液,用清水漂洗数次,尽可能除去苦味、色素及可溶性杂质。榨出的汁液可供回收柚苷。干皮温水浸泡复水后,采取以上同样处理备用。
2.抽提 通常用酸法提取。将处理过的柚皮倒入夹层锅中,加4倍水,并用工业盐酸调ph至1.5~2.0,加热到95℃,在不断搅拌中保持恒温60min。趁热过滤得果胶萃取液。待冷却至50℃,加入1%~2%淀粉酶以分解其中的淀粉,酶作用终了时,再加热至80℃杀酶。然后加0.5%~2%活性炭,在80℃下搅拌20min,过滤得脱色滤液。
因柚皮中钙、镁等离子含量较高,这些离子对果胶有封闭作用,影响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同时也因皮中杂质含量高,而影响胶凝度,故酸法提取率较低,质量较差。为解决以上问题,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1995)对酸法提取作了改进,即在酸法基础上,按干皮重量加入5%的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按浸提液重量加入0.3%~0.4%六偏磷酸钠,前者果胶得率可提高7.2%~8.56%,胶凝度提高30%以上,而后者得率提高25.35%~ 35.2%,其胶凝度可达180±3。
3.浓缩 采用真空浓缩法,在55~60c的条件下,将提取液的果胶含量提高到4%~6.5%后进行后续工序处理。近来作者和国内其他单位研究表明,超滤可用于果胶液浓缩,如用切割分子量为50 000u的管式聚丙烯腈膜超滤器,在温度45℃、ph3.0、压力0.2mpa条件下进行超滤浓缩,可将果胶浓度浓缩至4.21%,而其杂质含量和经常性生产费用分别仅为真空浓缩的1/5和1/2~1/3。
4.干燥 常用方法为沉淀干燥法,即用95%酒精或铝、铜等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以酒精沉淀法制取的果胶质量最佳。其方法是:在果胶浓缩液中加入重量1.5%的工业盐酸,搅匀,再徐徐加入等量的95%酒精,边加边搅拌,使果胶沉淀析出。再用80%的酒精洗涤,除去醇溶性杂质。然后用95%酸性酒精洗涤2次,用螺旋压榨机榨干后,将果胶沉淀送入真空干燥机在60℃下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把果胶研细,密封包装即成果胶粉成品。用金属盐类沉淀果胶,其杂质含量较高,现较少采用。
直到2013年国外果胶干燥大多采用喷雾干燥,即用压力式喷雾干燥,将浓缩液在进料温度150~160℃,出料温度220~230℃的条件下干燥,连续化操作中可不断得到粉末状产品。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用超滤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是完全可行的,果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低甲氧基果胶
制作低甲氧基果胶的方法主要有碱法、酸法和酶法3种。现介绍碱法和酶法两种。
低甲氧基果胶
1.碱法 把果胶浓缩液放入不锈钢锅中,加氢氧化铵调ph至10.5,15℃下恒温保持3h。再加等体积的95%酒精和适量盐酸,使ph降至5左右。搅拌后静置1h,滤出沉淀果胶,榨干,再分别用50%和95%酒精各洗涤1次,压干后摊于烘盘上,在65℃真空干燥器中烘干,取去磨细、包装即得成品。产率大约为果胶量的90%。
2.酶法 即用果胶脂酶脱脂提取低甲氧基果胶。广东省果树研究所蔡长河等(1996)成功地研制出采用酶法从柚皮中提取低脂果胶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与传统碱法和酸法相比,其具有工艺易于控制、产品质量高、节省能耗和降低成本等优点,现对该法作一简单介绍,其工艺流程如下:
柚皮→粉碎→水洗→脱脂→提胶→压滤→沉析→压滤→除盐醇洗→压滤→干燥→粉碎→成品。
原料搅碎:将原料搅碎成3~5mm大小。
水洗:50℃清水浸泡30min,离心,再用清水漂洗2~3次,直至洗出液呈无色为止。
脱脂:加入适量碳酸钠以激活果皮内源pe酶,进行脱脂。工艺条件以温度50℃,时间1h,ph7.0,碳酸钠为7g/kg新鲜皮(25g/kg干皮)的组合为最佳。
提胶:加盐酸(调ph1.7~2.0)在95℃下提胶。
沉析:加入适量cacl2沉析果胶。
除盐醇洗:将盐酸、草酸按1:3的比例混合,在醇溶液中除盐,并经多次醇洗,
干燥和粉碎:在60℃下真空烘干,烘干后的果胶用粉碎机粉碎成果胶粉。该法果胶得率鲜柚皮为3.5%~4%,干柚皮为12%~15%,胶凝度100±5,脂化度小于50%,达到了美国fcc质量标准。

❹ 柑橘皮天然果胶的制备、测定及应用

柑橘皮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副产品,斗大银含有丰富的果胶成分。果胶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因此,从柑橘皮中提取天然果胶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开发其多种应用。制备天然果胶的方法通常包括提取、纯化和干燥等步骤。其中,柑橘皮提取过程中的酸碱条件、温度、时间等因素会影响果胶的提取率和质量。纯化过程中,采用一些杂质的去除方法,如过滤、沉淀、离心等,可以提高果胶的纯度。干燥过程中,采用气流烘干和真空干燥等方法,可以使果胶保持其原有的生物活性和理化性质。


应用方面,天然果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它可以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品等众多领域。例如,在食品加工中,天然果胶可以作为乳化剂、稳定剂、增塑剂等,改善食品的质感和口感仿早。在医药领域,天然果胶可以作为肠道促进剂,降低胆固醇,预防结肠癌等。在化妆品领域,天然果胶可以作为保湿剂,增加产品的稠度和黏度。在纺织品领域,天然果胶可以作为染料的印染助剂,提高染料的均匀性和牢度。

综上所述,柑橘皮天然果胶具有多种应用价值,通过制备、测定和应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空宴发挥其生物活性和经济效益。

❺ 乙醇沉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

乙醇沉析法提取柑橘皮中的果胶如下:

选取桔皮,将桔皮洗净后切成小块加热,使酶失活,然后进行漂洗。后续进行了酸水解提取和脱色,老师也给我们讲解了一些仪器的操作,使我们受益匪浅。

萃取方法

萃取常在分液漏斗腊腔中进行,一般需萃取4~5次方可分离完全。若萃取剂比水轻侍局橘,且从水溶液中提取分配系数小或振荡时易乳化的组分时,可采用连续液体萃取器。在食品分析中常用溶剂提取法分离、浓缩样品,浸提法和萃取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

如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先将固体样品用甲醇一水溶液浸取,黄曲霉毒素B1和色素等杂质一起被提取,再用氯仿萃取甲醇一水溶液,色素等杂质不被氯仿萃取仍留在甲醇水溶液层,而黄曲霉毒素B1被氯仿萃取,以此将黄曲霉毒素B1分离。

阅读全文

与提取果胶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调速装置的作用 浏览:867
怎么判断地暖是进水阀门还是回水阀门 浏览:355
暖气磁阀门磁点查找视频 浏览:346
帕萨特全液晶仪表多少钱 浏览:150
尿道阀门打开为什么还尿线细 浏览:931
制动器自动补偿装置视频 浏览:247
迷你世界机械开关怎么做 浏览:580
扶梯安全装置的设计改进 浏览:170
如何用硬纸板做一个机械手臂 浏览:980
喂料装置的设计 浏览:244
皇冠液化气阀门 浏览:700
斜仰卧起坐器材怎么用 浏览:506
冷藏库一般用什么制冷剂 浏览:382
奥迪a7仪表盘怎么调暗 浏览:983
dcs怎么控制阀门开度 浏览:513
小米3提示本设备已锁定怎么办 浏览:428
为什么空调制冷感觉不到 浏览:74
起重绞车传动装置 浏览:725
古代车轮没有轴承怎么转 浏览:970
名爵zs仪表盘有响声该怎么解决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