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分求毕业论文(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的开题报告!采纳加分!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太阳能充电器的设计
摘要:设计了基于LP3947的太阳能充电电路,通过脉宽调制对锂电池充电进行智能控制,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及锂电池的使用效率,达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和时间的目的。
关键词:太阳能;LP3947;锂电池
1.引言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的产业也逐渐成为目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应用的主要产业之一。在我国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惊人。如果将这些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可能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常规能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目前光伏发电在小型电器电路上的运用也逐渐的成熟,随着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离不开手机、mp3、数码相机等一系列的数码产品,它们的充电问题成为了使用者极其关心的问题之一。设计一个利用光伏充电原理的充电器来为这些数码产品进行充电可以在很多方面解决各种问题。太阳能充电器具有携带方便、外型美观时尚,甚至可以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为手机等一系列的数码产品进行充电。
2.太阳能电池板种类及工作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目前处于主流的是应用光电效应原理工作的太阳能电池,其基本原料为以半导体.当P-N 结受光照时,样品对光子的本征吸收和非本征吸收都将产生光生载流子,即引起光伏效应,产生一与P-N 结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其方向由P 区指向N区.此电场使势垒降低,其减小量即为光生电势差,P 端正,N 端负,由此生产的结电流由P 区流向N 区,形成单向导电,发挥出与电池一样的功能。
由于太阳电池板输出电压不稳定,故增加了稳压电路,通过稳压电路、充电电路为负载电池充电,同时还可以为内部蓄电池充电以备应急之用;光照条件较差时,太阳电池板输出电压较低,达不到充电电路的工作电压,因此增加了升压、稳压电路,以便为充电电路提供较稳定的工作电压.阴天、夜间等光照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可利用系统内部的蓄电池,通过升压电路为后续设备充电。另外,充电器还设计有照明灯,当夜间光线较暗时,通过蓄电池为照明灯供电,可供应急使用。
3.充电器设计
3.1电池充电原理
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若发生过充、过放或过流时,会造成电池的损坏或降低使用寿命,图3为锂电池的充电曲线,共分三个阶段:预充状态、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阶段。以800 mAh 容量的电池为例,其终止充电电压为4.2V。用1/10C(约80 mA)的电池进行恒流预充,当电池端电压达到低压门限V(min)后,以800 mA(充电率为1C)恒流充电,开始时电池电压以较大的斜率升压,当电池电压接近4.2 V 时,改成4.2V恒压充电,电流渐降,电压变化不大,到充电电流降为1/10C(约80 mA)时,认为接近充满,可以终止充电。
手机电池充电曲线
3.2充电器设计思想
太阳能手机充电控制电路的设计思想,从手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控制出发,同时配有锂离子蓄电池.当在户外无220V 交流电时,采用太阳能对手机锂离子直接充电,同时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当阴雨天天气或夜晚等阳光不足时,采用配置的锂离子蓄电池对手机锂离子充电,以保证任何情况下不间断.即:系统的设计以太阳能充电为主,在有足够的阳光且蓄电池又有足够供电能力的情况下,系统能够以太阳能充电为主给手机充电,蓄电池给手机补电;在无阳光或阳光弱时,以蓄电池充电为主给手机充电,太阳能为手机补电。
3.3充电控制电路设计
3.3.1升压电路设计
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太阳光照强度不同,太阳电池板输出电能不稳定,需加人相应的升压、稳压等控制环节。直流升压就是将电池提供的较低的直流电压提升到需要的电压值。
3.3.2稳压电路设计
稳压电路的设计以三端集成稳压器W7800为核心,它属于串联稳压电路,其工作原理与分立元件的串联稳压电源相同。由启动电路、取样电路、比较放大电路、基准环节、调整环节和过流保护环节等组成,此外还有过热和过压保护电路,因此,其稳压性能要优于分立元件的串联型稳压电路。而且三端集成稳压器设置的启动电路,在稳压电源启动后处于正常状态下,启动电路与稳压电源内部其他电路脱离联系,这样输入电压变化不直接影响基准电路和恒流源电路,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3.3.3充电电路设计
锂电池以体积小、容量大、重量轻、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电池循环充放电次数多(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地被使用在许多数码产品中。但锂电池对使用条件要求较严格,如充电控制要求精度高,对
过充电的承受能力差等。因此,为了保护锂电他,该充电电路包括电池充电控制电路与电池电量检测控制电路两部分。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用来控制升压或稳压电路对锉电池进行充电,同时也是锂电池
的充电电路。电池电量检测电路,用以检测充电电量的多少,当电池充满电时,充满指示灯亮,逻辑电路控制充电电路断开,停止充电。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的科技发展电子产品几乎可以普及,但电子产品的电池却一直困扰这我们。我着次的研究的目的不是让电池的容量增大,而是把太阳能充电器安装在电子产品表面上这样就可以大量增加电池的使用时间。
Ⅱ 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格式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适用于工科类、理科类专业)
课题名称
副 标 题
学院(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XXXXXX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XXX 学 号 XXXX
2008
年 3 月 19 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
1986 年以来,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迅速发展, 已成为给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内, 在专业队伍上已具有积累了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在技术上, 积累了以前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 其中消防给水系统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发展尤为突出。在组织上, 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水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踊跃, 并加强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在1996 年召开了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工程师大会, 举行中日学术交流会, 并参加了国际给水排水会议(W PC) 等加强了技术联系。此外, 这个阶段内我国建筑给排水产品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是与科研工作、工程实践(设计、安装)、产品开发等多方面有关。近年来, 高层建筑给排水日趋增加, 例如上海在浦东将建成的金茂大厦( 88 层, 420m ) 和上海国际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e Center 96 层, 465m ) , 促进了建筑手掘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基础工作还做得较少, 但在工作实践中特别是设计方面已处于一定的水平。在产品开发上, 也不断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为了使传统的给排水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有机结合, 我国正积极发展水工业,作为给水排水工程在21世纪的新发展。其中也要求建筑给排水向舒适、卫生、安全可靠发展。
1 给水
1. 1 供水方式
在居住小区给水的供水方式中, 逐步向多种形式发展。传统的屋顶水箱供水具有系统可靠、简单, 降低用水高峰值以缓解用水的供需矛盾, 能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 投资省、维修方便等优点兄哗。但也存在水质毕尘核易被污染、水压不足、抗冻性差、影响建筑外观、增加结构荷载等问题。上海市规定, 新建住宅区规模在400户以上多层住宅, 不宜采用水箱供水方式, 可采用水池——水泵等给水方式。
在高层建筑给水方式中, 一般有分区串联供水方式和分区并联供水方式。
1. 2 增压设施
在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中, 管网最不利处的水压要求≮0. 1M Pa, 并且城市水厂的供水发展速度滞后于住宅和公共建筑用水需求的发展速度, 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 故对于大多数建筑的供水来说都需要局部加压和水量的贮存、调节。我国常用的增压设施是水泵、气压给水设备和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后二者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1. 3 减压方式
在高层建筑中主要运用减压阀、水箱、水泵三种方式来进行给水的竖向分区。现在采用最多的是减压阀,它克服了占地多、噪音大、二次污染、造价高的缺点。在生活给水系统中, 通常采用弹簧减压阀。生活给水系统要求卫生洁具的最大静水压力≯0. 6M Pa, 住宅、旅馆、医院等分区压力控制在0. 3- 0. 35M Pa, 办公楼等仅白天活动的建筑分区压力控制在0. 35- 0. 45M Pa。在消防给水系统中, 我国目前多采用比例式减压阀来分区。消火栓给水系统控制最
不利消火栓处的最大静水压力≯0. 80M Pa, 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控制管网内的工作压力≯1. 20M Pa。
1. 4 储水装置
在外部管网供水不足的情况下, 设钢筋混凝土贮水池, 其底部及内壁应铺设白瓷砖。设于屋顶的调节水箱, 从材料和加工方式上向多元化发展, 有镀锌、搪瓷、复合钢板, 还有采用涂塑、玻璃钢和不锈钢的水箱, 目的是克服水箱的二次污染、减轻结构重量和施工不便问题。
1. 5 节水技术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并不多, 加上水污染, 使节水成为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在建筑给排水中, 主要是推广节水配件和建筑中水道。节水配件有液压式冲洗水箱配件, 二档冲洗大便器配件、屋顶水箱的配重逆开止回阀、水力控制的多功能阀以及给水的卫生器具配件, 可具有限流、温度自动调节、高温限制等功能。配件的改进还着重于节省用水量和防止漏水。在建筑中水设计中, 将污废水分流, 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回用, 用于冲洗厕所用水、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等。我国的北京、深圳等城市已明确要求废水回用, 以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1. 6 生活用水量设计秒流量计算
从1990 年至1995 年, 我国对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进行了新的研究。采集了全国55 个城市的历年资料和77 个居住小区的测试资料, 提出了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用水量、综合生活用水量等建议值。
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平方根和同时使用百分比的两种公式。近年又提出了当用水规律符合发达国家用水特点时, 按美国亨脱法(概率法) 来计算设计秒流量和热水设计秒流量。
1. 7 分质供水
在营造现代化生活的住宅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社区中, 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饮用水水质, 我国最初是以小型家用净水器的方式来处理饮用水, 其主要方式是用活性炭吸附过滤, 但是它在使用时滤料更换不易控制。近年来, 出现了“优质饮用水”这一概念, 它是指能达到直接生饮水水质标准的水, 其中有超纯水、纯水、蒸馏水、矿泉水和深度处理水等。优质饮用水的水源是来自城市自来水或地下矿泉水, 其处理工艺有离子交换、超滤、膜滤、蒸馏、消毒杀菌等。供水方式有桶装供应和管道分质供应, 桶装供应是在居住小区内设置集中的优质水供应站, 用桶装送至居民家中或自取, 这种方式在目前占大多数; 管道分质供水系统在上海住宅小区已建成一套, 该工艺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预涂膜精滤、微电解和紫外线杀菌等技术, 可以去除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质, 特别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 同时又保留了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优质饮用水经净化处理后送至每户厨房, 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管道末端循环。
1. 8 隔振、防噪
在水泵的隔振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除了卧式泵外还解决了立式水泵的隔振元件, 开发了橡胶隔振器和弹簧隔振器。在水泵管路上还运用了可曲绕橡胶接头, 防止振动和噪音
的传递, 现已开发出大口径软接头, 还有可曲绕弯头、异径管接头, 使一个配件的功能增多, 便于管路的设计布置和安装。
在水泵的出水管上, 要求安装消声止回阀以及防止水锤和噪音。生活给水管内水流速度控制是, 当管径≤25mm 时, 水流速度控制在0. 8~ 1. 2mös; 当管径>25mm 时, 流速控制在≯2. 0mös。
2 热水
2. 1 热水的加热方式和设备
热水的加热方式有直接加热和间接换热。在采用热水锅炉加热设备中, 主要有燃气热水锅炉、燃油热水锅炉, 从总体上讲一次换热的效率要高于二次换热的效率。现国内研究出的全自动高效热水锅炉, 基本解决了热水锅炉设于楼上的安全问题, 以适用于我国南方无热力管网的地区。在直接加热中, 利用太阳能也取得一定进展。近二年, 国内还多次开展了热水供应、加热方式和设备方面的研讨。
在间接加热方式上, 采用的热媒主要为蒸汽和热水。其换热设备的理论得到一定的发展, 对容积式水加热的设计提出了“紊流加热”的概念, 即提高热媒和被加热水的流速, 以提高热媒对管壁的放热系数和管壁对被加热水的放热系数, 用以改善传热效果。在二次加热设备中, 出现了导流型容积式热交换器、半容积式热交换器、半即热式热交换器。在设计中已意识到综合考虑设备的安全、先进性以及设备一次性投资与占地面积的因素, 合理经济地选择加热设备。
2. 2 热水供应的设计计算
在综合性热水供应的场所,对最大小时热水用水量的计算有了合理的认识。对热媒耗量的计算能反映出水加热设备的产热水能力、热媒的加热能力和贮热量之间的关系。还出现了计算系统热量的最大极限值方法和循环水量的简捷计算方法。
在系统设计中, 注重保持供水水压、水温的平衡与稳定, 以达到用水舒适、节约的目的。在冷热水压力平衡中, 注意控制水头损失、重视水加热设备的设置位置、合理选择冷热水的竖向分区。在稳定水温控制中,选择合适的水加热设备的自动温度调节装置,处理好热水的机械循环系统。
2. 3 热水系统中的节能
热水供应系统节能问题提到新的位置, 其节能措施有: 提高给水温度、降低使用水温、采用混合龙头或恒温调节装置、减少热损失、选用优质的保温材料、改进加热方式、选用高效换热设备等。
2. 4 热水的水质处理
主要是防止热水结垢, 损坏设备管道, 降低传热效率。当用水量大、水质差时,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在加热前进行水质软化处理, 在处理技术上除运用加药处理外还有运用静电处理技术、电子处理技术和磁化处理技术, 以保证热水在循环中的水质稳定。
此外, 热水中的军团菌(Legionella)问题, 也引起了关注。我国在热水器或贮罐的容积以及构造上进行了改进, 采取了一定的抑制细菌和军团菌滋生的条件。
3 排水
3. 1 排水立管通水能力的设计理论
塑料排水管的推广应用, 深入了排水立管通水能力设计理论的讨论。现存在三种观点: 一是环水膜重力流理论, 它假定立管内水流压力波动不大、不致破坏器具的水封, 由此产生了立管设计流量的负荷极限值; 二是对环水膜重力流量计算公式的否认, 在环水膜流状态下, 建立立管气流运动能量方程, 由此推出的立管排水量结果存在着矛盾; 三是认为环水膜重力流状态是为达到流量计算目的而高度假设的水流状态, 它用于计算是保守、可行的, 而用于建立气流运动能量方程则是不全面的。在这方面国内还缺少大量的试验和实践来加以验证。 立管通水能力的控制关键还是立管中的压力, 它是与上述的排水量、管壁粗糙系数, 还有水流速度等因素有关。
3. 2 排水通气技术
主要目的是提供排水中气体的散逸, 达到透气的作用; 防止排水系统中出现水封的负压虹吸及正压喷溅现象, 确保空气的循环; 保持排水迅速通畅、安静。其通气方式有内(外) 通气和透导式通气方式。并开展了通气阀和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的开发, 通气阀用于补气和防止管道内部气体进入室内, 现处于工程实践阶段; 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已出台了设计规程,其立管的通水能力增大、减少了立管的数量。但该产品现局限于铸铁制品。
3. 3 屋面雨水排水问题
通过多年工程实践经验, 对屋面雨水排水技术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设计中明确管路系统中水流状态是压力流排水还是重力流排水,这二种设计方法均列入了我国的《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规程》。
3. 4 小型生活污水局部处理和消毒
我国在南方地区已在一定范围内设置建筑物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这对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的生活污水与城市污水有一定的区别,其处理后排放标准有自己的特点。在处理工艺上常采用接触氧化、A2O 法、SBR 工艺流程, 处理的目的以降低BOD、COD 以及氨氮指标。处理构筑物可设在室外地下或建筑内地下室, 材料采用混凝土、玻璃钢或钢结构的。建筑污水处理还需考虑臭气的排放处理。
在污水消毒上, 南方采用氯片消毒较多; 北方地区采用二氧化氯协同消毒装置, 以电解的方式产生ClO 2混合气体。
3. 5 卫生洁具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洁具提出新的要求, 卫生器具更注重舒适、可靠、安静、节能, 现也出现了各类高标准的、休闲的卫生器具。国外很多知名厂家也进入我国生产各类新产品。 4 建筑灭火技术
4. 1 消火栓给水系统
建筑灭火设计已成为建筑给水排水的重要部分。在消火栓给水系统中更注重扑救初期火灾, 系统中常采用稳压泵保持系统的常高压。增设小口径自救式水枪, 提供非消防专业人员
使用。在分区中有采用减压阀的、多出口水泵的、还有采用稳压阀的, 以保证消火栓的水压和出水量。为保证灭火设置能及时投入运行, 加强了工作泵和备用泵的自动切换装置。
4.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高层、超高层以及大规模工业建筑的发展, 加强了自动喷水灭火技术的应用。自动喷水灭火设施设置在易起火部位、疏散通道、人员密集场所、不易发现火灾部位、人员不易疏散部位以及需喷水降温的地点。在高层建筑中对玻璃幕墙、中庭回廊、自动扶梯开口部位和普通防火卷帘处, 采取了喷头加密的方式来替代水幕。在高架仓库内引进了国外的大水滴喷头、ESFR 喷头,把喷水灭火从“控火”引入以“灭火”为目的。
4. 3 气体灭火
积极应用卤代烷的代用品。目前, 气体灭火剂和灭火系统日趋多样化, 有FM 200、CEA、IN ERGEN、Trio-dide 等等, 此外还有将水喷雾运用到电气灭火, 将泡沫喷水运用到汽车库灭火, 扩大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
5 管材和设备
5. 1 管材及连接方式
在给水方面, 热浸镀锌钢管、给水塑料管和金属塑料复合管相继出现。硬聚氯乙烯是积极推广应用的化学建材, 它克服了管道的锈蚀问题, 水流阻力小、重量轻、安装方便。这些新材料已开始应用到热水供应、饮用水系统中。
排水方面, 建设部在1989 年颁布了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技术规程, 并在100m 以下的建筑内部排水工程中推行U PVC 管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 管道的伸缩、耐热要求、抗老化性等技术问题已得到解决, 现侧重于接口防漏、排水噪音控制和塑料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还出现了复合型塑料管减少噪音的传出, 采用防火套管来防止高层火灾的蔓延, 开始采用离心浇铸成型或采用球墨铸铁管。管道的连接, 除对夹式外还有柔性连接, 如RK 型、RP 型、STL 型、ZPR 型柔性接口。
5. 2 建筑给排水设备
在气压给水技术上, 出现了强制性水力自动补气方式, 有补气罐高位设置和低位设置形式; 出现可缓解、调节热水体积膨胀量的形式, 还可专用于消防水量的调节与压力控制。在变频调速给水技术上, 出现了变压变量给水设备、多点控制恒压变量给水设备、用于生活和消防系统的双恒压给水设备、变频调速和气压水罐相结合的变频式气压给水设备。在水泵产品上, 出现了低重心、低位出水的立式水泵, 有二个或以上出水口的多出口水泵, 有适用于消防给水用的流量—— 扬程曲线平缓的水泵等等。在热交换器生产中采取了改进措施, 如提高热媒流速使加热盘管颤动、行成局部紊流区、增设导流挡板、分隔水加热和贮存区域、减少被加热水的过水断面、设置循环水泵以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循环、利用蒸汽凝结水的余热等等。另外, 国内已能生产给水减压阀并积累了一定的测试数据。在排水上已广泛应用潜水泵, 开发了带撕裂功能和碾磨装置的无堵塞排水泵。局部水处理设备, 如隔油池、沉淀池等已成系列。地漏生产有多通道、防溢、快开、可调、侧墙等多种形式。建筑内的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处理设备已有多种产品可供选用。游泳池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开始应用机械制浪和
水力制浪技术设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 冷却塔生产已达到国际水平, 水质处理和稳定均有相应的设备。
6 其他方面
6. 1 工程建设标准
过去, 规范编制的周期较长、内容过于简单、技术滞后严重, 近年来加强了规范的修订工作。建筑给排水技术方面在有强制性规范的同时, 已完成10 多本推荐性规范, 填补了国内工程建设标准的空白。在标准图建设上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经常修改、更新, 增强可操作性。及时反映建筑给水排水技术水平, 提高了整体专业的水平。
6. 2 CAD 技术的应用
CAD 技术在设计人员中已推广应用。给排水专业出现了多种应用软件包。在计算机绘图方面, 能做到绘制平面图的同时自动生成并显示出透视图, 使平面和三维更直观。软件也可在平面绘制后再生成透视图。在软件的开发上,突出了专业的特点, 均以AutoCAD 为平台, 但是在计算和优化方面软件还未能较好开发。软件处于初级绘图应用阶段。
6. 3 智能化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
重视楼宇自动化系统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给排水设备进行测量、监视及自动控制。给排水专业主要对卫生设备及灭火设备方面提出监控要求。在给水系统中,提出能对流量、压力(压差)、温度、液位的监视、控制、测量、记录; 排水系统中, 提出能对流量的测量、记录、阻塞的显示等; 消防灭火系统中, 提出监控方式、监测位置, 并能及时反映运行状态。
自动化系统起步较晚, 但现已有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在住宅区内, 给水计量开始推广应用远传水表。由于产品规格偏少、投资偏大, 限制了给排水对自控的要求。
为了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国外的新技术,创造建筑给水排水技术体系,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毕业设计(论文)方案介绍(主要内容)
苏中话物设备通信楼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设计的给水排水及消防施工图的设计和编制,扩初设计说明书和各系统计算书;外文翻译。
本建筑项目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临新城河,北临文昌西路,本建筑地下二层,地上13层,总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29万余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9万余平方米,高59.5m,属一类高层建筑。
下二层为非机动车库;地下一层设有一个战时人防物资库、水池、泵房、强弱电间等;一层与二层为客户接待服务处;三层为食堂及餐厅;四层为会议活动室;五~七层为呼叫中心;八~九层办公室;十一~十三层为数据机房;屋顶设机房层。
一)给水相关初步方案
本工程由城市市政自来水管进水以满足生活以及消防用水要求,从北侧文昌西路市政给水管接入,市政水压0.16Mpa。
供水方式采用分区给水,地下室、一层以及二层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二层以上采用水泵和水箱相结合的“市政管网—贮水池—加压水泵—屋顶水箱—用水点”供水系统。
水池、水泵房集中设置在地下一层。
二)排水相关初步方案
生活污废水室内外均合流,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
餐饮废水废水经隔油池除油,地下车库废水经隔油后提升至室外后排入市政管网。 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雨水系统,直接排入就近雨水检查井。
三)消防相关初步方案
1、自动灭火系统
本工程中故除建筑面积小于5平方米的卫生间、不宜采用水扑灭的电器设备间及与室外相通的敞廊以外均设置自动喷淋系统,以中危险级计算布置。
报警阀组集中设置于地下一层水泵房内。
喷淋用水通过喷淋泵从消防水池直接抽取,屋顶设消防水箱,室外设水泵结合器。 当消防水箱静压力不满足要求时设增压稳压泵系统。
另:所有数据机房,电池室和变电所拟采用七氟丙烷FM200气体灭火系统
一层柴油发电机房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2、消火拴系统
消火拴用水通过消防泵从消防水池直接抽取,屋顶设消防水箱,室外设水泵结合器。 各层均设置消火拴灭火系统。
拟在消火拴出口压力大于0.5MPa处使用减压稳压消火拴。
当消防水箱静压力不满足要求时设增压稳压泵系统。
3、消防水池
由于本工程只有一路进水,故设消防水池保障消防安全性。消防水池设于地下室水泵房内。大小根据自动喷淋和消火拴保护时间用水量确定。
4、灭火器配置
本工程各个楼层均应布置灭火器。办公区域按中危险等级配置,机房区域按严重危险等级配置,强弱电间、电梯机房、控制室以及变电所均应加设灭火器。
四)人防工程相关初步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人防共设有一个人防物资库。需设自动喷淋以及消火拴灭火系统。 给水,排水以及消防系统设计计算时须参考各人防工程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第二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第二版.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第二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2册(器材与装置).第二版.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陈耀宗,姜文源,胡鹤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94.
6) 王增长,高羽飞,曾雪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7) 冯翠敏,付婉霞.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方式与节水.中国给水排水.2001,17(9):
46~4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国计划出版社.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GB50084-2001.中国计划出版社.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中国计划出
版社.
1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合订本 S1(下).北京:中国建筑标准
设计研究所出版,2002.
1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合订本 S2(上).北京:中国建筑标准
设计研究所出版,2002.
14)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合订本 S3(上).北京:中国建筑标准
设计研究所出版,2002.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国计划出版社.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中国计划出版社.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中国计
划出版社.
18) STD BSI BS EN 12109-ENGL.Bacuum drainage systems inside buildings.1999
19) AEA.CFX-4.2 User Guide.AEA Technology,Harewell,UK,1997
20) ATV REGELWERK(1992):Besondere Entwaesserungsverfahren Unterdruckentwaesserung
-Druckentwaesserung
Ⅲ 关于国内外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的研究现状,求资料!
在太阳能跟踪方面, 我国在 1997 年研制了单轴太阳跟踪器, 完成了东西方向的自动 跟 踪,而南北方专向则通过属手动调节,接收器的接收效率提高了。[16]1998 年美国加州成功 的 研究了 ATM 两轴跟踪器,并在太阳能面板上装有集中阳光的透镜,这样可以使小块的太 阳 能面板硅收集更多的能量, 使效率进一步提高。 2002 年 2 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推出了新 型 太阳能跟踪装置, 该装置利用控制电机完成跟踪, 采用铝型材框架结构, 结构紧凑, 量轻, 重 大大拓宽了跟踪器的应用领域。在国内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 的研究, 1992 年推出了太阳灶自动跟踪系统,1994 年《太阳能》杂志介绍的单轴液压自 4 动跟踪器,完成了单向跟踪。 目前,[17]太阳追踪系统中实现追踪太阳的方法很多,但 是不外乎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光电追踪方式,另一种是根据视日运动轨迹追踪;前者 是闭环的随机系统,后者是 开环的程控系统。
Ⅳ 太阳能追光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意义是在追光系统的研究,采取腊升这样能够收集到能量。
2、目的是使太阳能追光装置根据时间来旋转太阳能板已达到追光,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轮森老而提供一种太阳能春陆自动追光装置,实现利用亮度采集模块和时钟模块,配合步进电机以及电动推杆,从而实现追光装置的自动化运行。
Ⅳ 太阳能追光系统存在的问题
浅谈太阳能光伏系统存在的薄弱点及改进措施摘要: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民用方面首先应用在太阳能光伏照明中。诸如城市或乡村,非主干道上的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草坪灯与庭院灯以及太阳能装饰灯等等方面额照明技术已经渐渐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并形成规模。本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光伏能源的优势,接着对高效非逆变 PV-LED 太阳能光伏蓄电储能系统,并太阳能光伏进行其如何对节能改造,力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经济效益、保养以及更好的维护的结果。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维护管理
1.引言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与各地的维度、海拔高度、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资源丰富度一般以全年总辐射量和全年日照总时数表示。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寻求绿色替代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无论是在未来城市的建设中,还是在日常生活悉卖中更广泛、更合理的运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这不仅可以减轻我们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而且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高效非逆变”PV—LED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的直流特点,同直流LED相结合,采用“三元供电.二元用电”智能控制技术。用于24小时需要照明并非常耗能的楼道等场所,替换原有的传统市电照明,是一个新能源利用和节能的产品。
2.太阳能光伏能源的优势
(1)光伏发电能量的转换是直接从光子,到电子的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比较简单,其中没有机械运动和中间过程这两个方面,就不存在对机械方面的磨损。根据热力学方面分析,光伏发电的理论发电效率很高,达到了 80%以上,这就说明了这项技术开发,的潜力是很大的;(2)光伏发电是绿色环保的能源,也是最新型的、可再生的能源,它不污染空气,不产生噪声,不使用燃料,不会给燃料市场带来不稳定和冲击,不会遭受能源流失的危机等特点;(3)光伏发电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30年以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寿命可达20~35年。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只要设计合理、造型适当,蓄电池的寿命也可长达10~15年。
3.太阳能光伏蓄电储能系统概述
太阳能光伏蓄电储能系统主要包含很多的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1)高效非逆变智能控制系统,全系统直流低压,追踪太阳能的最大功率点技术,对对蓄电池高效保护技术,且并网不馈电技术。市电补充电力不超过传统用电量的 5%,且自动定时启动负载、切换故障设备,并报警显示。系统设有自动及手动两种模式在调试期和检修期采用手动模式运行时采用自动模式。(2)背接式高效单晶硅组件。它具有结构与传统组件不同,整体转换效率不低于20%,由于整体转换效率高,和传统组件相比,高效单晶硅组件占用屋顶面积更少。(3)晶络纳米硅蓄电池。PV—LED智控系统使蓄电池摆脱了传统过充过放等极端低效率工作环境.独特的晶络纳米硅配方始终让蓄电池保持非惰性状态,极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特供光伏电力系统应用太阳能专用的晶络纳米硅蓄电池,无污染免维护。除了以上的这3个重睁卖逗要的控制系统外,还有节能的LED灯系统也是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4.光伏系统的存在的不足点及其对策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来看,光伏系统的运行中发生的故障率是比较高的,而且问题复杂可是,如果了解该系统的不足之处。就能够避免很多故障的发生,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4.1 蓄电池的薄弱点及成本的合理控制
众所周知,蓄电池是系统的不理想的地方,因为蓄电池的更换率最高。其实,有相当多的系统在蓄电池的寿命期限内就整体报废了即便是因为蓄电池失效所导致的系统故障,其根本原因也并不在蓄电池。而是由于对蓄电池的使用不当 用一个最普遍的例子来说,电池板白天发电,电压高于蓄电池,晚上不发电了,输出电压为零为防止蓄电池向电池板放电,加了一个防反冲二极管,这个二极管白天要求以较小的压降通过大电流,晚上要求反向耐压高和较配世大的反向电阻。这种二极管价格很贵,如果用了不合要求的型号,就会很快失效,而导致蓄电池性能恶化。
任何不起眼的小部件都会成为光伏系统的薄弱环节,运行过程中,薄弱环节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因为二极管导致的蓄电池失效,更换电池也无济于事,而薄弱环节大多是贪图小利,节省成本所致光伏工程是从长计议,可现实中出现的众多昙花一现工程,多是因为恶意压缩成本,而留下了太多薄弱环节。
4.2 减少人为破坏,加强制度建设
光伏系统是个造价比较高的电气设备,相关部件价值集中,一块电池板就值数千元人民币,存在被盗的可能性.特别是独立安装在庭院灯杆上的电池板难以维护,更难看管。集中放置电池板,是避免人为损坏的有力措施。
最常见的人为损坏恰恰是管理人员造成的。出于对相关技术的一知半解,或者是好奇,几乎所有的管理电工,都有没事瞎捣的毛病因为值班电工相对技术等级较低,又闲散无聊,如果没有严格要求,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考验”系统,给系统带来损害。更为恶劣的是有少数人,有意识的破坏。他们的出发点基于,光伏系统的建造影响到他的利益,光伏系统的可靠运行,大大减少了原来电路维修更换电器的机会,而过去每次购买都有一些好处管理费用超支的旧线路有强烈的改造要求,面对这类改造,不配合管理方式的改变,同样的问题就会遗留下来。避免人为损坏。要从制度化建设抓起。
4.3 做好光伏系统的保养及维护工作
光伏系统工程建造完毕。试运行时,尤其是光伏供电照明工程。都能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但大多数都是好景不长 那些号称20年寿命的工程装成后,能正常运行一年以上的工程,寥寥无几,初装时个个都堪称优质工程。即便光伏工程的设计安装都没有问题,可是,光伏工程的建造单位的经验表明,大多数光伏工程的质量期,一年为期,二年为限,三年不可行,四年废弃 事过境迁,再无人问,现管调离取代常规电力,给公共设施提供光伏电力照明的系统,影响更深远 因此,用户不能认为安装光伏系统就像买车和买房那样,拿了钥匙就安心享用了。要懂得光伏系统的特性,要善于管理系统。否则就不应该安装光伏系统系统运行质量的根本保证是管理到位系统的管理分三类:日常管理、定期检修、故障排除。
5.结束语
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太阳能灯具产品在节能环保上的双重优势已经逐渐显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们所存在的薄弱点,无论是在技术上的改造,或者在制度管理上的完善,都需要尽快的解决好所存在的不足点,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辛经.中亚太阳能光伏发电开始起步[J].中亚信息,2012(02):45-47
[2]霍永涛.光伏电能在城市路灯照明中的应用设计[J].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05):46-47
¥
5.9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浅谈太阳能光伏系统存在的薄弱点及改进措施
浅谈太阳能光伏系统存在的薄弱点及改进措施
摘要: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民用方面首先应用在太阳能光伏照明中。诸如城市或乡村,非主干道上的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草坪灯与庭院灯以及太阳能装饰灯等等方面额照明技术已经渐渐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并形成规模。本文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光伏能源的优势,接着对高效非逆变 PV-LED 太阳能光伏蓄电储能系统,并太阳能光伏进行其如何对节能改造,力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经济效益、保养以及更好的维护的结果。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维护管理
1.引言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与各地的维度、海拔高度、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资源丰富度一般以全年总辐射量和全年日照总时数表示。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寻求绿色替代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无论是在未来城市的建设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广泛、更合理的运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这不仅可以减轻我们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而且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高效非逆变”PV—LED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的直流特点,同直流LED相结合,采用“三元供电.二元用电”智能控制技术。用于24小时需要照明并非常耗能的楼道等场所,替换原有的传统市电照明,是一个新能源利用和节能的产品。
2.太阳能光伏能源的优势
(1)光伏发电能量的转换是直接从光子,到电子的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比较简单,其中没有机械运动和中间过程这两个方面,就不存在对机械方面的磨损。根据热力学方面分析,光伏发电的理论发电效率很高,达到了 80%以上,这就说明了这项技术开发,的潜力是很大的;(2)光伏发电是绿色环保的能源,也是最新型的、可再生的能源,它不污染空气,不产生噪声,不使用燃料,不会给燃料市场带来不稳定和冲击,不会遭受能源流失的危机等特点;(3)光伏发电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30年以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寿命可达20~35年。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只要设计合理、造型适当,蓄电池的寿命也可长达10~15年。
3.太阳能光伏蓄电储能系统概述
太阳能光伏蓄电储能系统主要包含很多的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1)高效非逆变智能控制系统,全系统直流低压,追踪太阳能的最大功率点技术,对对蓄电池高效保护技术,且并网不馈电技术。市电补充电力不超过传统用电量的 5%,且自动定时启动负载、切换故障设备,并报警显示。系统设有自动及手动两种模式在调试期和检修期采用手动模式运行时采用自动模式。(2)背接式高效单晶硅组件。它具有结构与传统组件不同,整体转换效率不低于20%,由于整体转换效率高,和传统组件相比,高效单晶硅组件占用屋顶面积更少。(3)晶络纳米硅蓄电池。PV—LED智控系统使蓄电池摆脱了传统过充过放等极端低效率工作环境.独特的晶络纳米硅配方始终让蓄电池保持非惰性状态,极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特供光伏电力系统应用太阳能专用的晶络纳米硅蓄电池,无污染免维护。除了以上的这3个重要的控制系统外,还有节能的LED灯系统也是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4.光伏系统的存在的不足点及其对策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来看,光伏系统的运行中发生的故障率是比较高的,而且问题复杂可是,如果了解该系统的不足之处。就能够避免很多故障的发生,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4.1 蓄电池的薄弱点及成本的合理控制
众所周知,蓄电池是系统的不理想的地方,因为蓄电池的更换率最高。其实,有相当多的系统在蓄电池的寿命期限内就整体报废了即便是因为蓄电池失效所导致的系统故障,其根本原因也并不在蓄电池。而是由于对蓄电池的使用不当 用一个最普遍的例子来说,电池板白天发电,电压高于蓄电池,晚上不发电了,输出电压为零为防止蓄电池向电池板放电,加了一个防反冲二极管,这个二极管白天要求以较小的压降通过大电流,晚上要求反向耐压高和较大的反向电阻。这种二极管价格很贵,如果用了不合要求的型号,就会很快失效,而导致蓄电池性能恶化。
任何不起眼的小部件都会成为光伏系统的薄弱环节,运行过程中,薄弱环节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因为二极管导致的蓄电池失效,更换电池也无济于事,而薄弱环节大多是贪图小利,节省成本所致光伏工程是从长计议,可现实中出现的众多昙花一现工程,多是因为恶意压缩成本,而留下了太多薄弱环节。
4.2 减少人为破坏,加强制度建设
光伏系统是个造价比较高的电气设备,相关部件价值集中,一块电池板就值数千元人民币,存在被盗的可能性.特别是独立安装在庭院灯杆上的电池板难以维护,更难看管。集中放置电池板,是避免人为损坏的有力措施。
最常见的人为损坏恰恰是管理人员造成的。出于对相关技术的一知半解,或者是好奇,几乎所有的管理电工,都有没事瞎捣的毛病因为值班电工相对技术等级较低,又闲散无聊,如果没有严格要求,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考验”系统,给系统带来损害。更为恶劣的是有少数人,有意识的破坏。他们的出发点基于,光伏系统的建造影响到他的利益,光伏系统的可靠运行,大大减少了原来电路维修更换电器的机会,而过去每次购买都有一些好处管理费用超支的旧线路有强烈的改造要求,面对这类改造,不配合管理方式的改变,同样的问题就会遗留下来。避免人为损坏。要从制度化建设抓起。
4.3 做好光伏系统的保养及维护工作
光伏系统工程建造完毕。试运行时,尤其是光伏供电照明工程,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