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中右边两轮粘在一起,且同轴,已知A、B、C三点距各自转动的圆心距离的关系为Ra=Rc
由于A轮和B轮是皮带传动,皮带传动的特点是两轮与皮带接触点的线速专度的大小与皮带的线速属度大小相同,故:
va=vb
由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式v=ωR可得,线速度一定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
ωa:ωb=RB:RA=1:2
故ωA:ωC=1:2
由于B轮和C轮共轴,故两轮角速度相同,即:
ωb=ωc
由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式v=ωR可得,角速度一定时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故:
vb:vc=Rb:Rc=1:2
故va:vc=1:2
故答案为:1:2,1:2.
❷ 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转动后,皮带不打滑,皮带轮上的A、B、C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三点的速度关系是
除圆心外,同轮轴上的点,角速度相等,ωB=ωC.
同皮带上的点,线速度大小内相等,即vA=vB.
由容v=ωr,即有角速度相等时,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则得vB>vC.
线速度相等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则得ωA>ωB.
故选:ACD
❸ 如图所示,O 1 为皮带传动的主动轮的轴心,轮半径为r 1 ,O 2 为从动轮的轴心,轮半径为r 3 ; r 2 为固
对于A与B,由于皮带不打滑,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A =v B .由v=ωr得ω A :ω B =r 3 :r 1 =2:1. 对于B与C,绕同一转轴转动,角速度相等,即ω B =ω C . 则ω A :ω B :ω C =2:1:1 根据a=ω 2 r可知,质点A、B、C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8:4:3 故选C |
❹ 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
A、根据B、C、D同为左轮上的点,由于同轴转动,左轮上各个点的角速度相同(圆心除外),故B、C、D点的角速度相同;由于a、c两点是边缘上的点,且传动中皮带轮不打滑,故A、C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根据V=ωr和A、B两点到圆心的距离,推出vA:vB=2:1.故A错误.
B、根据B、C、D同为左轮上的点,由于同轴转动,左轮上各个点的角速度相同(圆心除外),故B、D点的角速度相同,故B正确.
C、由于a、c两点是边缘上的点,且传动中皮带轮不打滑,故A、C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故C正确.
D、根据B选项中B、D点的角速度相同,利用a=ω2r和B、D两点到圆心的距离,推出aB:aD=1:4,故D错误.
故选:BC.
❺ 如图所示的皮带轮传动装置中右轮半径为2r,a为它边缘上的一点,b为轮上的一点,b距轴为r.左侧为同轴轮,
A、a、b同为右轮上的点,由于同轴转动,故两点的角速度相同;a、b两点到圆心的距离不同,根据v=ωr可知: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不相等,故A错误.
B、由于a、c两点是边缘上的点,且传动中皮带轮不打滑,故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
C、由于a、c两点是边缘上的点,且传动中皮带轮不打滑,故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va=vc;a、b同为右轮上的点,两点的角速度相同,va=ω右2r,b点的加速度ab=ω右2r=
v | 2
❻ 如图所示,O1为皮带传动装置的主动轮的轴心,轮的半径为R1,O2为从动轮的轴,轮的半径为r2,r3为
对于这样的问题,抓住皮带相连的轮线速度相等,同轴的轮角度相等。 设O1轮的角速度为w1,则线速度为v1=r1*w1,向心加速度为a1=r1*(w1)^2. 由于O2轮与O1轮皮带相连,线速度相等,则v2=r1*w1,则w2=(r1*w1)/r2=(2w1)/3,a2=r2*(w2)^2=(2r1*(w1)^2)/3. 又因O2轮与O3轮同轴,二者角速度相等,则w3=w2=(2w1)/3,则a3=r3*(w3)^2=(8r1*(w1)^2)/9. 所以a1:a2:a3=r1*(w1)^2:(2r1*(w1)^2)/3:(8r1*(w1)^2)/9=1:2/3:8/9=9:6:8.
不好意思,我在答题的时候写的不严谨。上面求得的向心加速度应为各轮边缘的向心加速度。由于题目中给出的点位置都在轮的边缘,所以上面球场的结果也就是各点的向心加速度。答案应该没错。
❼ 如图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
(1)皮带的速度为6.0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2)由货物运动的v-t图象得:a 1 = △ v 1 △ t 1 =6.0 m/s 2 ,a 2 = △ v 2 △ t 2 =4.0 m/s 2 . 在0~1.0 s:皮带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mθ+μmg•cosθ=ma 1 . 在1.0 s~2.0 s:皮带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 2 . 联立得:θ=30°,μ= 3 15 =0.115. (3)由v-t图象知货物在1.0时间内加速到与皮带相同的速度6.0 m/s,皮带发生的位移s 带 =v 1 t=6.0 m,货物发生的位移s 物 = v 1 2 •t=3.0 m,此时间内皮带上痕迹的长度:△s=s 带 -s 物 =3.0 m<l=4.0 m. 此后货物速度超过皮带速度,物体向底端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距离比皮带多4.0 m(其中有3.0 m为痕迹重叠区域).设从1.0秒末开始,货物的传送到底端的时间为t 1 、货物到底端的距离为S,则: 对皮带S-4=v 1 t 1 ,对货物S=v 1 t 1 + 1 2 a 2 t 21 ,联立以上两式得:t 1 = 2 s=1.41 s,l=(6 2 +4)m=12.46 m, 故每件货物的传送时间:T=t 1 +t=(1+ 2 )s=2.41 s,传送距离:L=s 物 +S=15.46 m. 答:(l)皮带的速度为6.0m/s; (2)皮带与水半面间的夹角θ为30度,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为0.115; (3)该件货物的传送时间为2.41s,传送距离为15.46m.
❽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两个皮带轮处于水平位置,大轮为主动轮,稳定运行时皮带不打滑,这时在两轮上各
A、皮带与轮之间不打滑,则边缘上的点线速度是大小相等, 根据ω= ,大轮的半径大于小轮的半径,可知,小轮的角速度大于大轮的角速度,而Q与大轮的角速度相等, 所以ω P>ω Q,则A错误,B正确; C、PQ两物体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f=mω 2r,质量相等,ω P>ω Q,但不知道两物体到圆心的距离关系,所以无法判断摩擦力大小,故CD错误. 故选B
❾ 如图为一皮带传动装置,作匀速圆周运动,O、O′分别为大轮、小轮的圆心.请在图上标出(1)质点A点的线速
根据图可知,因皮带交叉,可以实现A轮与B反向转动,A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切线向下;质点B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如图: 答:如图
与如图所示为皮带传动装置皮带轮的圆心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