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53所黏度自动检定测试装置

53所黏度自动检定测试装置

发布时间:2022-07-26 22:25:14

『壹』 黏度的测定方法

黏度测定有: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条件黏度三种测定方法。
(1)动力黏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厘米·秒。1克/厘米·秒=1泊一般:工业上动力黏度单位用泊来表示。
(2)运动黏度:在温度t℃时,运动黏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黏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²/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²/s)。运动黏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黏度,运动黏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3)条件黏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黏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黏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黏度有以下三种:
①恩氏黏度又叫思格勒(Engler)黏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80℃、100℃)下,从恩氏黏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秒)之比。温度tº时,恩氏黏度用符号Et表示,恩氏黏度的单位为条件度。
②赛氏黏度,即赛波特(sagbolt)黏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ºF、F210ºF或122ºF等)下从赛氏黏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赛氏黏度又分为赛氏通用黏度和赛氏重油黏度(或赛氏弗罗(Furol)黏度)两种。
③雷氏黏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黏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黏度又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用RAt表示)两种。

『贰』 黏度的测定

方法提要

所谓黏度即内摩擦系数。两个相对移动的液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称为内摩擦力) f,与该两液层间垂直于层面的速度梯度 和液层的面积 S 有如下关系: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 η 为内摩擦系数 (Pa·s) ,为比例常数,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动力黏度。

将上式移项,则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通常采用旋转式高温黏度计测定煤灰黏度,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黏度计的高温炉中放一坩埚,将煤样放入坩埚中加热熔融。在熔体中插入一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圆柱体,用马达带动圆柱体或坩埚旋转(一般多采用静止坩埚的方式),使熔体和圆柱体间产生相对运动,以下述两种方式之一测定黏度:一种是由带动圆柱体做匀速转动的直流马达所消耗的电流来确定黏度;另一种由悬挂圆柱体的弹性金属丝产生的扭转角来确定黏度。

本法采用后一种方式。马达通过一弹性金属丝带动一圆柱体做匀速转动,圆柱体浸没在黏滞介质中,在介质黏滞力的作用下,弹性金属丝产生扭转,在金属丝的弹性形变范围内和转速恒定的条件下,扭转角φ正比于介质的黏滞力,亦即正比于液体的黏度:η=Kφ。

以已知黏度的标准物质标定黏度计,即求出K值,即可根据实际测定中的扭转角!求出待测熔体的黏度。在实际分析中,一般是作出校准曲线(η-φ关系曲线),然后根据煤样测定时的扭转角φ值,从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黏度。

方法适于测定煤灰的动力黏度,也可用来测定炉渣、玻璃等物质的动力黏度。

仪器装置

高温黏度计煤灰渣黏度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能测定牛顿流体和塑性流体的黏度;②能在600~1700℃范围内连续调节温度,并使任一指定温度长时间稳定在±2℃;③黏度测量范围为1~100Pa·s,分辨率0.1Pa·s;④有足够长的恒温带;⑤煤样周围的气氛性质(氧化-还原性)可以控制。钢丝扭矩式黏度计由供气系统、高温炉、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黏度测量范围l~103Pa·s,最高工作温度为1700℃。

钢丝直径0.25~0.30mm。

测杆钼制品,直径4mm,长320mm,一端带直径10mm、长10mm的圆柱体。

坩埚刚玉制品,内径30mm,外径36mm,高50mm,耐火度1900℃以上。

试剂

氢气。

氮气。

标准黏度物质硅油:黏度约为1Pa·s、5Pa·s、10Pa·s、25Pa·s、50Pa·s和100Pa·s,用于常温下标定黏度计,其黏度用罕泊黏度计在(20±1)℃下测定。硼酐:用于高温下标定黏度计,其黏度已用硅油或其他常温标准黏度物质标定过的黏度计,在600~1200℃下测定。

试验准备

1)钨-铼热电偶的焊接和安装。钨-铼热电偶的热端应用电弧焊接;如无条件焊接,用砂纸擦净电偶丝后拧紧也可。钨-铼热电偶应装在耐火度在1900℃以上的双孔刚玉管内,然后将之从炉底插入炉膛,并使其热端位于炉膛高温恒温带下部并距其边缘约5mm处。电偶安装好后尽量避免挪动,以免损坏。高温下插入高温炉内的热电偶可能会出现漏电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高温时耐火材料电阻降低的缘故,如Al2O3含量65%~95%的耐火砖在室温下的电阻率为1.33×108Ω·cm,但1500℃时的电阻率为1.1×103Ω·cm。因此在安装电偶时,其热端应避免和坩埚底及炉膛壁接触,如仍发生漏电现象,可在钨-铼电偶热端再绕上一根负极材料如钼丝,并将之引出接地。钨-铼电偶的冷端应放在冰水中,以保持0℃,然后通过普通金属导线与电位差计相接。

2)高温恒温带的确定。从炉子下部插入一热电偶,其热端位于炉膛中央,作为基准电偶;然后从炉子上部插入另一热电偶,其热端与基准电偶热端紧邻但不接触。按照测定黏度的操作步骤以基准电偶为准。将炉温升到1700℃并恒温5~10min,读取上电偶指示温度。然后将上电偶上移或下移10mm,恒温5~10rnin,读取该点温度,再将上电偶上移或下移10mm,恒温5~10rnin,再读取温度。如是测定数个温度点,直至最高温度点与最低温度点的温差超过5℃为止,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温差在5℃范围内的区域。然后逐渐降低温度,按上述方法再测定2~3个温度下的恒温区。最后以各温度下各点温度差都在5℃范围内的区域作为炉子高温恒温区,该区的长度应在40mm以上。或高温炉首次使用,加热元件更换和炉子使用较长时间后都应测定和重新测定高温恒温区。

3)熔体温度的标定。在实际测定中,熔体的温度与熔体容器外部电偶的指示温度有一定的差异,故应进行熔体温度的标定。

图73.32 测定熔体实际温度的装置

图73.32为熔体温度标定示意图。标定的具体步骤如下:在一刚玉坩埚中插入一根一端封闭的刚玉管,刚玉管四周放置已熔融过的熔渣碎块。将带刚玉管的坩埚放入高温炉,并固定在坩埚底部与电偶热端相距2~3mm处。在刚玉管中插入另一支电偶并使其热端触及管底。按照黏度测定步骤,将炉子逐渐加热到1700℃,灰渣全部熔融后恒温10min,测出上下电偶指示温度。然后以50℃的间隔降低温度,并测出该温度下的上下电偶指示温度,直至温度降到1200℃。以基准电偶指示温度为横坐标,上电偶指示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标定曲线。温度600~1200℃范围内的熔体温度标定,可使用硼酐或玻璃作熔融介质。

4)黏度计标定。

a.常温标定法。用黏度约为1Pa·s、5Pa·s、10Pa·s、25Pa·s、50Pa·s和100Pa·s的硅油为测定介质,在20±1℃下,用钢丝扭矩式黏度计测定相应的扭转角。以硅油黏度值为纵坐标,扭转角为横坐标,绘制黏度-扭转角(或毫秒计读数)曲线。所用硅油应为经检定的黏度已知的标准物质,在无标准硅油情况下,可用罕泊黏度计(即落球式黏度计)测定所用硅油黏度。

b.高温标定法。用硼酐或玻璃为测定介质,在黏度为1~100Pa·s相应温度范围内,用钢丝扭矩式黏度计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扭转角。以硼酐或玻璃黏度值为纵坐标,扭转角为横坐标,绘制黏度-扭转角(或毫秒计读数)曲线。所用硼酐或玻璃应为经检定的黏度和温度关系已知的标准物质,在无标准硼酐或标准玻璃的情况下,可用已经在常温下标定过的钢丝扭矩式黏度计测定硼酐或玻璃的黏度。硼酐黏度测定方法:取破碎成5~15mm的小块硼酐50g左右,按煤灰黏度测定步骤,从1200℃开始,每降温50℃测定一个黏度值,直至600℃。黏度计应定期标定,特别是在更换钢丝后应该标定。黏度计标定的试验条件,特别是电动机转速、钢丝材料、直径和长度、测杆材料尺寸及插入熔体的深度应与煤灰黏度测定时相同。

5)灰样的制备。将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在大灰皿中铺成薄层,将带样灰皿放入冷高温炉中,按灰分测定标准程序由室温加热到815℃,并在此温度下灼烧至完全灰化。每个煤灰样至少为150~200g。取灰样100~120g,用50g/L糊精溶液湿润成泥状,做成直径约10mm的小球,在室温下晾干或低温下烤干。

分析步骤

将一坩埚捆紧在用直径1.5~2mm的钼丝制作的、长度与坩埚底部至炉口距离相等、两端弯成90°的挂钩上,然后稳定地吊在炉膛中。坩埚应位于炉膛高温恒温带,其底部距钨钼电偶热端2~3mm处。

转动黏度计悬臂,使测杆对准高温炉炉口中央。开动黏度计,观察测杆是否同心旋转,如有明显摆动,应更换测杆或将其调直,并调节测量系统各接头,使电动机轴、钢丝和测杆在同一轴线上。慢慢降下黏度计悬臂至测杆刚好触及坩埚底部,记下高度标尺读数H1(mm),然后提起测杆。将测杆插入带水的坩埚中,开动黏度计,测定并记录零点读数。

往炉内以500mL/min的流量通入氢气;往冷却水套中通入冷水。接通高温炉电源,按以下升温速度升温:<1200℃,10~15℃/min;1200~1500℃,5~7℃/min;(>1500)~1700℃,3~5℃/min。温度升至1500~1700℃时,通入氮气,并调节氮气和氢气的流量,使氢气在混合气体中占20%(体积百分数),混合气体总流量为1000mL/min。然后将灰球逐个投入坩埚中熔融,直到熔体高度达到25~30mm(一般约需50~60g煤灰)为止。熔融过程中应防止熔体起泡溢出。全部灰球熔完后,保温10min以上,待熔体中气泡完全消失后,用一根直径1.5mm的钼丝插入熔体至坩埚底,然后立即抽出,于冷水中急冷,由钼丝上的熔体迹量出熔体高度D(mm)。

将测杆小心放入炉内坩埚中央,并调节它的高度使其插入熔体15mm,即黏度计高度标尺读数H2满足以下要求:H2=H1+D-15。

图73.33 煤灰黏度曲线图

开动黏度计进行降温测定,根据黏度变化情况每隔20~50℃测定一点。每点测定时应先恒温(Δt=±2℃)10~15min,待温度和毫秒计读数都稳定后开始测定,每5min读取一次温度和毫秒数,连续3次,取其平均值为该点温度和毫秒数。当黏度大于50Pa·s(或100Pa·s)时停止试验,并迅速将测杆提升至炉外,取下,浸入冷水中冷却。炉温降至1000℃以下时,断电、停止通氮气,温度降至400℃以下时停止通氢气。

根据各测定点的毫秒计读数(减去零点读数)从黏度计标定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黏度。以温度为横坐标,黏度为纵坐标,绘制温度-黏度曲线(图73.33)。

每个灰样进行两次重复测定,同一温度下的黏度相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20%。

注意事项

1)灰黏度和灰成分的关系。煤灰成分中,影响黏度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和三价铁,以及氧化钙与氧化镁的含量。其中SiO2和Al2O3能提高灰的黏度;Fe2O3、CaO和MgO能降低灰的黏度;三价铁百分率增加时,灰黏度增加,临界黏度温度升高。当Fe2O3含量高、SiO2含量低时,增加SiO2含量反而会降低黏度。此外,Na2O也能降低黏度。

灰渣的流动性不仅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也取决于它的矿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相同但矿物组成不同的灰渣,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流动性。只有在真液范围内灰渣的黏度才完全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而与各成分的来源(即矿物质组成)无关。因此,有关灰黏度和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多数都局限于真液范围内。

用灰成分预测其流动性的方法,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是当量二氧化硅百分率和碱酸比法。在真液状态下,当量二氧化硅百分率或碱酸比相同的灰渣,具有相同的流动性。该两参数的定义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以上两公式中各化学式代表该成分在煤灰中的质量分数。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2)煤灰的临界黏度温度(TCV)和软化温度(TST)的关系某些煤灰渣从真液状态冷却时,其黏度沿着对数曲线下降,到一定温度后,黏度变化即偏离此曲线,该偏离点的温度就是临界黏度温度。它的出现是由于液渣在冷却过程中逐渐析出固体晶粒,使之由牛顿流动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所至。

临界黏度温度(℃)和软化温度(℃)间有较好的下列线性关系: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叁』 运动粘度怎样测试

一种方法是在施加外力作用时,测量流体的流动阻力,这就是动态粘度。

另一种方法是在重力作用下测量流体的阻力流。结果是运动粘度。换句话说,运动粘度是当流体没有重力(重力)作用时流体固有的流动阻力的度量。

为了使我简化这些概念的尝试进一步复杂化,具有相同动态粘度的两种流体可以具有不同的运动粘度,这是因为运动学结果取决于流体的密度,密度不是动态粘度的因素。

密度是样品质量(或重量)除以样品体积的比值,考虑一个冰块和一个钢块,它们的大小可能相同,但是钢块的重量比冰块重,因此,我们说钢的密度比冰块大。

流体的质量(或重量)由重力决定,在运动学测量方法中,重力是作用在样品上的唯一力。

测量动态粘度

运动粘度计(也叫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是用于测量动态粘度的较流行类型的仪器之一,这些仪器旋转液体样品中的探针,粘度是通过测量转动探头所需的力或扭矩来确定的。

运动粘度计在测量非牛顿液体时特别有用。非牛顿液体在不同条件下会改变粘度;例如,这些液体中的一些显示出随着施加力的增加而粘度增加,而其他非牛顿液体随着施加力的增加而粘度降低。

当探针在液体中移动时,旋转粘度计可以调节探针的旋转速度,运动粘度计会随着速度(有时称为剪切速率)的变化而检测样品粘度的变化。

动态粘度的度量单位是厘泊(cP)。

测量运动粘度

有几种方法可以找到流体的运动粘度,但是最常见的方法是确定流体流过毛细管的时间,使用为特定管子提供的校准常数,将时间直接转换为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的度量单位是厘ent(cSt)。

动态和运动粘度测量之间的基本区别是密度,密度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在运动学和动态粘度测量之间转换的方法。转换公式为:

"运动(cSt)x密度=动态(cP)

"动态(cP)/密度=运动学(cSt)

对于给定的密度大于1的样品,动态粘度将始终是较高的值。

什么时候应该测量动态粘度?

当您想了解流体的内阻,可以测试动态粘度。

动态粘度的测量对于液体在施加力或压力时会改变其表观特性最有用,这些液体被称为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对施加在其上的力的变化敏感,并且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施加恒定的力,有时甚至可以永久改变其粘度。

另一个应用是在泵系统的设计中,由于非牛顿液体的粘度会随运动速度而变化,因此压力和泵速会严重影响适当泵的规格,压力和管道尺寸,以不同速度测试产品将有助于为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什么时候测量运动粘度?

此测量主要用于牛顿液体不会随施加力的变化而改变粘度的液体。

测试润滑油是一项重要的应用,使用这种测试方法,可以确定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粘度变化,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评估润滑效果的变化。

牛顿流体的粘度测量可以使用运动粘度计(通过上面列出的转换公式)完成,但是,使用基于毛细管的仪器更简单,在某些情况下,基于毛细管的仪器可以更精确地确定运动粘度。

当您需要确定不暴露于外部物理力的液体的粘度特性时,应选择运动学。

『肆』 布氏粘度计的各种模式

转子型态
(Spindle Geometries)
本公司的黏度计都会提供您最适合的转子,来搭配购买的仪器以达到最好的使用范围及应用。然而这些转子都有其特殊的型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供一最适的结果给您。本公司有提供多样的转子与配件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此节我们都有列出。
本公司的黏度计材质上采用的是300系列的不锈钢材,因此在一般操作情况下都不用予以维修,有些更进一步的覆上一层抗腐蚀材质。若您在应用上较不同,需要较特殊的转子的话,欢迎您向本公司洽询。
盘状转子
几种标准的转子型号如下LV系列(转子#2和#3)和RV/HA/HB系列(转子#1到#6),这几组是比较常用的,并且使用于容量600ml或以上的样品槽中。转子的制造是相当精准的,并且在不同流体中都做过黏度数据再现性的测试。这些结果并可经由Technical Paper AR-82中的数学程序加以转换成黏度的函数。2.1.7节中有转子几何型态直接对应剪率的相关资料。
圆柱状转子
这类转子(LV#1和#4 RV/HA/HB#7)拥有固定的型态,不仅对黏度,也可以计算剪率与剪力的数值。这类转子的其它方面的参数和前面的盘状转子大致上相似。由于在几何设计上的优势,再加上数学分析这类转子对于非牛顿流体的测量相当的有价值。这类转子在本公司各种黏度计的模式都可以应用,但必须挑选适当的范围。另外圆柱型转子中相当于盘状型号LV#2和#3的转子本公司也有提供。2.1.7节有剪率几何方面的相关资料。
共轴圆柱
共轴圆柱的几何构造可用来得到较好剪率及剪力的数值,特别是在当样品体积非常小的时候。下述几种是本公司仪器采用此几何构造的配件,它们在特殊情况下都拥有其个别的优点。这些装备配件有:Small Sample Adapter(2.1.4节)、UL Adapter(2.1.5节)、Thermosel(2.1.6节)和DIN Adapter(2.1.4节)。
圆锥/平板
(Cone/Plate)几何构造
Cone/plate 的几何构造不但提供了绝对的黏度值,另外也能让使用者轻易的得到准确的剪力及剪率值。它所需的样品体积小,并且也设计了可控温的结构;另外它的构造也特别适合用来研究分析非牛顿流体的流变行为。这一装置包含在Wells-Brookfield Cone/Plate Viscometer里面(2.1.8节中包含有更多的相关资料)。
T型转子
通常和Helipath Stand配件相连接,它通常被拿来测量低流动性的或是不流动的物质,如糊状物、胶体或是乳脂状物
温度控制
(Temperature Control)
在黏度的测量中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与再现性,我们常常在实验中加上了温度的控制。而也因此本公司的仪器具有下列的系统:
控温槽
在大多数的黏度测量应用上,使用恒温槽来控温是相当合适的。其中有两种形式:循环式通常以包覆仪器的方式使用,如Wells-Brookfield Cone/Plate Viscometer(2.1.8节)和Small Sample Adapter(2.1.5节);和水槽/循环,这种适用于各种仪器的应用,将样品容器沈浸在水槽中以达到控温的效果。不过控温槽有一个操作的温度限制,大约在120℃左右(和槽内使用的液体有关),且通常还需要一辅助装置,以供当所需温度在室温以下时使用。我们也提供冷却的设备。如果您需要更多资料,可跟本公司洽询。
高温测量系统
(Thermosel System)
这个系统是为了少量样品,且在温度介于40到300℃的测量所设计。它和一般的控温系统不同,它并不以流体为控温的介质。
小体积样品槽
(Small sample Volume)
大部分本公司样品槽的标准规格是个约600毫升的Griffin杯。而很多的使用者认为一个小体积的样品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公司的产品提供了几种小体积的样品槽。
微量样品接头
(Small Sample Adapter)
我们使用了特殊的设计来提供一个小体积的样品槽,这个小体积的样品槽是个夹套式与同轴圆柱型的配备,除了cone/plate型以外,它和本公司其它的黏度计都是可以兼容的。它所需的样品体积,依模式的不同,其范围在2.0到16.0毫升。另外依使用模式的不同,所能测得的黏度范围从5 cp到10,000,000 cp,而剪率是从0.066到93.0 1/秒。另外Small Sample Adapter的夹套设计也可以与循环式的控温槽相接,最高约可达到100℃下的恒温状态。
超低黏度接头
(UL Adapter)
UL Adapter主要适用在比一般量测范围更低的黏度来量测。当与可动的end cap搭配使用时,其样品体积需要量为16.0毫升。在2.1.5节有提供较多的资料。
DIN Adapter
DIN Adapter与UL Adapter一样,是与特别的黏度计搭配使用,来对黏度范围较一般测量低时做量测用。它的测量范围在1 cp到50,000 cp与DIN 53019相符。
高温测量系统
(Thermosel System)
Thermosel系统可量测温度控制在300℃下的黏度。与同轴圆柱型态转子搭配使用下,样品体积介于8.0到13.0毫升间(和所用转子相关)。详情参照2.1.6节。
Wells-Brookfield Cone/Plate & CAP黏度计
当样品体积被限制住的时候,我们往往使用Wells-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因为其所需样品量在0.5到2.0毫升间。相关资料在2.1.8节有所论述。
CAP黏度计所需样品量<1毫升。
低黏度状态
(Low Viscosity)
每一个Brookfield的黏度计都提供了相当宽广的黏度量测范围,但偶尔还是会有某些状况下,必须做仪器范围外的量测。有几项本公司的配件提供这些范围外的服务:
超低黏度接头
(UL Adapter)
这个配件的设计明显地替LV系列的黏度计提供了较低黏度量测的敏感度;它可以被使用于除了cone/plate型外之本公司的黏度计。当装配在LVF或LVT黏度计上时,UL Adapter提供了1.0到10.0 cp的量测范围与转速60rpm下的剪率73.4 1/秒。而其它种类的黏度计与UL Adapter搭配下所能测量的最低黏度如下:RVT,6.4 cp;HAT,12.8 cp;HBT,51.2 cp。UL Adapter的型态为一共轴圆柱并在外层圆柱加上一可动式PE末端帽。再加上此末端帽的条件下,其样品量测体积为16.0毫升,且可在一空温槽下控温到最高100℃;若除去此末端帽,则此Adapter将可适用于任何的样品槽。
微量样品接头
在一些转子/样品槽的搭配下,Small Sample Adapter有机会量测到比一般范围要低一点的黏度值。详细的应用测量的范围请参照表,若想了解更加详细,可在2.1.4节找到资料。
高温测量系统
与特定的转子搭配,Thermosel系统可提供低黏度的一个较高的敏感度;想知道更多的资料可以参考应用范围表,而此系统在2.1.6节有更详细的讨论。
Wells-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
Wells-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对低黏度的量测可以到达0.1 cp。
高温状态
(High Temperature)
在高温下的黏度量测可简可繁,主要视样品种类与温度而决定。有时最重要的地方是在控制黏度计与样品间的距离来增加转子的使用范围(2.1.10节)。另外有些困难的应用,如熔融态玻璃的测量,需要特制的熔炉及坩埚,当然此时黏度计的配件也需要有耐高温的抵抗能力(若您有需要可与本公司联络洽询)。由前述的特例可知,本公司的仪器也可于高温下做黏度测量。
高温测量系统
(Thermosel)
此系统专为温度范围介于25到300℃下之小体积样品的黏度测量所特别设计。它通常被包装成一完整的仪器装置出售(包含黏度计),当然也可以加装在您既有的黏度计上(除了cone/plate型以外)。
除了黏度计以外,此系统尚包含了一同轴圆柱状转子与样品室,还有与RTD感应器搭配之数字模拟温控系统。Thermosel系统可有三种不同的变化:系统一是模拟型黏度计搭配手动装置;系统二包含了数字型黏度计与温度黏度记录的输出端;系统三是在系统二之外加了一组可作程序编辑流程的温度控制系统。
Thermosel系统需要的是小体积的样品(8.0到13.0毫升,依转子而定),并且其共轴圆柱型的转子提供其范围为0.08到93.0 1/秒的剪率,其数值和转子及黏度计种类有关。
控温槽
Brookfield 控温槽也可以适用于高温黏度测量。一般最高限制温度为120℃。
定义剪率值(Defined Shear Rate)
由于在应用上黏度的数据必须精确表示, 所以必须考虑转子的形状,这样剪率以及剪力才有办法计算出来。 这些内定参数可以从以下Brookfield的仪器与附件上找出。请从参考资料查阅更多有关下列产品的信息:
圆柱转子 2.1.2
UL接头 2.1.5
DIN接头 2.1.4
小样品接头 2.1.4
Thermosel系统 2.1.6
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 2.1.8
CAP黏度计 2.1.8
2.1.8 高剪率状态(High Shear Rate)
Brookfield黏度计原先被设计在低黏度测量上。 大部分的转子可以测量的剪率皆低于100 (1/s)。配合UL接头可以到达300 (1/s)的剪率(2.1.5节),或者使用小样品接头(2.1.4节),或者使用部份Thermosel系统(2.1.6节)。当剪率超过300 (1/s), 就必须使用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CAP黏度计或是PVS流变计。
Brookfield Cone/Plate 黏度计
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可以在内定的剪率与剪力的范围内测量小样品的精确黏度。由于转子的设计,只需要0.5-2.0 mL的样品并且剪率的范围可在0.6-1500 (1/s)之间(视黏度计型号与转子而定)。样品槽也有精确的温度控制。
借着不同型号的黏度计与转子,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可以测量0.5 cp到150万cp的黏度(虽然没有单一的机型可以全部涵盖这个范围,但是使用数个不同的转子即可达到这个范围)。
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可以同时使用仪表操控与数字化模式。亦可选择使用(推荐使用)恒温水槽以获得精确与良好再现性的数据。
这个Cone/Plate转子是专门为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所设计的, 并不能使用在其它的机型上。但是使用标准的转子在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上是有可能的。
CAP 黏度计
Brookfield Cone/Plate黏度计中的CAP系列的黏度计由于可以提供高剪率与不同速率的测量,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涂布、 覆膜、 树脂、 油墨、 化妆品、 制药与食品的研究发展与品质控制上。这一系列的黏度计可以在高剪率下操作并提供精确的温度控制,此外所需样品体积都小于1mL。
CAP系列, 包括CAP1000与CAP-2000型黏度计, 会对转子间隙与黏度范围自动校正。CAP1000型固定单一转速在750 RPM于50 Hz与900 RPM于60 Hz,而剪率在60 Hz时可以是12000 (1/s)或3000 (1/s),在50 Hz时可以是10000 (1/s)或2500 (1/s)。 借着使用不同的转子,黏度范围可由0.25 Poise 至100 Poise。 CAP2000型可以调整不同的转速由50至2000 RPM,而剪率范围在166至26600 (1/s)之间, 黏度范围由0.1至1500 Poise。CAP1000与CAP2000机型的误差范围都在±2%之内, 并且符合BS3900, ISO 2884,与ASTM D-4287标准。
PVS 流变计
Brookfield PVS流变计可以测量在高温与高压下样品的黏度。可使用的压力范围高达1000 psi 而温度范围在-40℃到200℃。因此很适合做油类、 气体、 泥浆、 纸浆、 塑料、石油与气胶等研究。

『伍』 粘度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动力粘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里米·秒,1克/厘米·秒=1泊,通常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

(5)53所黏度自动检定测试装置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仪器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度要求。使用中的仪器要进行周期检定,必要时(仪器使用频繁或处于合格临界状态)要进行中间自查以确定其计量性能合格系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否则无法获得准确数据。

测量容器(外筒)的选择。对于双筒旋转粘度计要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不同的转子(内筒)匹配相应的外筒,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差巨大。对于单一圆筒旋转粘度计原理上要求外筒半径无限大,实际测量时要求外筒即测量容器的内径不低于某一尺寸。

『陆』 化工技能大赛考纲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考核大纲(中职组)
1.理论知识
1.1基础知识
1.1.1计量和标准化基础知识
1.1.1.1法规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实施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定义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内容;产品质量的定义;产品质量认证的含义;解决产品质量纠纷的途径。
1.1.1.2标准和标准化基础知识
(1)标准的定义、标准的分类与分级、标准的代号与编号
(2)标准化的定义及其特点、标准化的对象、标准化机构的任务和标准化人员、贯彻标准的意义、贯彻标准的原则、实施标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制定和修订化工企业产品标准的程序、产品标准的组成部分和各部的主要内容、分析方法标准的组成。
(5)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意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划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总原则、采用国际标准的具体原则和其他注意事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法和步骤。
1.1.2计量检定和法定计量单位
1.1.2.1计量检定
计量检定中常用名词术语(计量、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检定、计量器具的校准、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标准物质、溯源性、量值溯源、量值传递)、校准和检定的区别、通用计量器具的范围、检定和校验通用计量器具的原则、计量器具的标识。
1.1.2.2标准物质
(1)标准物质的定义、标准物质的特征、标准物质的分类、化学试剂中的标准物质的特征。
(2)标准物质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分析测试中选用标准物质的原则。
(3)使用国产标准物质的注意事项;使用进口标准物质的注意事项。
1.1.2.3法定计量单位
(1)国际单位制的构成、SI基本单位的名称、单位、符号和定义、SI导出单位的名称、单位和符号。
(2)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单位、符号和定义,分析中常用的量和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单位、符号和定义及其书写方法。
(3)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4)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常用词头及其正确使用
1.1.3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的分类与用途、标准试剂的分类、分级与用途、一般试剂的分级、标志、标签颜色及主要用途、选用化学试剂的注意事项、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液体试剂或溶液的取用方法、化学试剂效能的简易判断方法。
1.1.4实验室用水
源水、纯水、高纯水的概念、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划分及技术指标(国家标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合理选用纯水。
1.1.5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1.1.5.1一般仪器的使用
(1)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格、主要用途、洗涤方法、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常用瓷器皿的名称、常用规格、主要用途、洗涤方法、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3)贵重器皿的名称、常用规格、主要用途、洗涤方法、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1.1.5.2计量器具的使用
(1)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的常用规格、主要用途、洗涤方法、使用方法、校准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台称、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和日常维护常识。
1.1.5.3实验室常用电气设备(如:电炉、电热板、可调压电炉、电热套、高温电炉、电热恒温水浴锅、马弗炉、恒温干燥箱、离心机、电冰箱、真空泵、无油空压机、电磁搅拌器等)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和日常维护常识。
1.1.5.4高压气瓶的使用与维护: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高压气瓶的标识;减压阀的选择、安装和使用;气瓶的存放及安全使用守则。
1.1.6误差理论、数理统计基础知识
1.1.6.1误差理论:误差分类、来源及消除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不确定度、重复性临界极差和再现性临界极差的定义、计算方法。
1.1.6.2分析数据处理: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数值修约规则、异常值的取舍(Q检验法、G检验法)、分析结果准确度检验(T检验法、F检验法)、置信度和置信区间的确定、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1.1.6.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1.6.4实验原始记录、结果的表示方法、报告的规范书写
1.1.7溶液的制备
1.1.7.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般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杂质分析用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各种表示方法的相互换算。
1.1.7.2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有关规定
配制一般溶液的注意事项、配制标准滴定溶液的一般规定(GB/T601-2002)、标准滴定溶液配制和标定方法、杂质分析用标准溶液配制和注意事项、低浓度标准溶液配制和注意事项。
1.1.7.3试剂溶液标签的书写、溶液的贮存方法和贮存注意事项
1.1.8采样、制样和分解
1.1.8.1采样和制样基础知识
样品采集有关名词术语、采样目的和原则、样品数和样品量、采样有关规定、留样和废弃样品。
1.1.8.2采样和制样方法
固体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液体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气体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1.8.3试样的分解方法
分解试样的要求、分解方法、溶(熔)剂选择、注意事项。
1.1.9实验室安全知识
1.1.9.1实验室安全守则
实验员日常工作要求、实验室安全守则。
1.1.9.2防火防爆知识
实验室防火防爆措施、常见的易爆混合物、可燃气体的燃点及其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范围、火灾的类型、各类火灾的灭火方法、常用灭火器的使用场合和使用方法。
1.1.9.3化学毒物及中毒的初步救治
实验室中常见的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实验室中化学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救治常识、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
1.1.9.4电气安全知识
电击的防护措施、静电防护措施、用电安全守则
1.1.9.5环保知识
(1)实验室废水处理
稀废水的处理、浓有机废水处理、浓无机废水处理、废酸废碱液处理。
(2)实验室废气处理
(3)废渣处理
1.2专业知识
1.2.1化学分析法基本知识
1.2.1.1滴定分析概述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滴定分析法有关名词术语、滴定方式、滴定分析结果计算。
1.2.1.2酸碱滴定法
酸碱平衡有关计算、缓冲溶液配制、酸碱指示剂选择、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酸碱滴定可行性判断、酸碱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方法、非水酸碱滴定原理、酸碱滴定法主要应用示例;酸碱滴定结果计算。
1.2.1.3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终点指示方法、滴定条件、使用范围和方法应用示例、滴定结果计算。
1.2.1.4配位滴定法
EDTA性质、方法基本原理、配位滴定副反应系数、酸度对滴定影响、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和使用条件、酸效应曲线及其应用、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提高滴定选择性方法、滴定混合离子的酸度范围、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滴定结果计算;
1.2.1.5氧化还原滴定法
电极电位和能斯特公式的应用、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因素、氧化还原滴定终点指示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特点和滴定突跃、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滴定原理、滴定条件、应用范围和结果计算、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碘、硫代硫酸钠、溴酸钾、硫酸亚铁等的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和标定方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的应用示例。
1.2.1.6重量分析法
沉淀和气化法原理、沉淀类型、沉淀条件、对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要求、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沉淀剂选择原则、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的洗涤和干燥处理、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1.2.1.7定量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定量化学分析中分离和富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各类方法原理和应用。
1.2.2仪器分析法基本知识
1.2.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光的特性、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分子吸收光谱、光吸收定律及其应用注意事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基本组成部分和各主要部件的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调试和日常维护、显色剂的种类和选择原则、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定性和定量方法、有机化合物的紫外特征吸收谱带、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效应、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结构推断上的应用、紫外吸收光谱在化合物纯度鉴定上的应用。
1.2.2.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名词术语(共振吸收线和共振发射线、吸收轮廓、积分吸收、峰值吸收);原子吸收值与待测元素浓度的定量关系;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分类、工作流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组成部分、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和工作条件、仪器的使用和调试方法及日常维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软件的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方法;标准溶液和试液的制备方法;测量条件的选择、干扰的消除方法。
1.2.2.3电化学分析法
(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电位分析法中常用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构造、电极电位和使用方法;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的原理、方法和测量注意事项;标准缓冲溶液的制备;酸度计的校正方法、电位滴定法的装置、电位滴定法电极选择、电位滴定法终点的确定方法。
(2)电导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3)永停滴定法: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水分测定仪(卡尔-费休法)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1.2.2.4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基本术语;气相色谱仪的工作流程和分离原理;气相色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主要部分的作用和工作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柱的种类、固定相的分类和选择方法;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的种类、检测原理和工作条件选择;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提高气相色谱分离度的有效途径;毛细管色谱柱的种类、分流比的作用和选定、产生分流的原因和消除方法;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气相色谱数据处理机的使用、气相色谱工作站的使用;气相色谱分析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3物理常数测定
1.3.1密度测定
密度的定义、密度瓶法测定固体样品密度的方法和结果计算;悬挂称量法测固体样品密度的方法、注意事项和结果计算;密度瓶法测定液体样品密度的方法、注意事项和结果计算;韦氏法测定液体样品密度的方法、注意事项和结果计算。
1.3.2沸点和沸程的测定
沸点和沸程的基本概念、影响沸点的因素、测定沸点的仪器及组装、沸点的测定步骤和测定注意事项、沸点测定结果计算;测定沸程的仪器及组装、沸程的测定步骤和测定注意事项、全自动沸点测定仪的使用。
1.3.3熔点、结晶点和凝固点测定
熔点的定义、毛细管目测法测定熔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熔点仪测定熔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结晶点和凝固点的定义、杜瓦瓶法测定结晶点和凝固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茹可夫瓶法测定结晶点和凝固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晶点和凝固点的全自动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1.3.4闪点的测定
闪点的定义、开口杯和闭口杯闪点的测定仪器、开口杯和闭口杯闪点的测定步骤、开口杯和闭口杯闪点的测定注意事项、开口杯和闭口杯闪点的结果计算。
1.3.5黏度的测定
液体黏度的度量方法、毛细管黏度计手工测定黏度的步骤、测定注意事项和结果计算、全自动毛细管黏度计、旋转黏度计和恩氏黏度计的使用。
1.3.6折射率的测定
折射和折射率的定义、阿贝折射计测定折射率的步骤、全自动数字显示折射计的使用。
1.4有机分析
1.4.1元素定量分析
1.4.1.1有机化合物中活泼氢含量的测定
活泼氢含量的测定方法;甲基碘化镁反应色谱法测定活泼氢的测定原理、色谱条件和注意事项;氢化铝锂反应色谱法测定活泼氢的测定原理、色谱条件和注意事项。
1.4.1.2有机化合物中卤素含量的测定
卤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氧瓶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卤素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微库仑法测定有机物中氯含量的测定原理。
1.4.1.3有机化合物中硫含量的测定
硫含量的测定方法;氧瓶燃烧法测定硫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微库仑法测定液体有机物中微量硫的原理。
1.4.1.4氮的测定
杜马法测定有机氮的装置、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凯氏法测定有机氮的装置、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
1.4.2有机官能团分析
1.4.2.1醇羟基的测定方法(化学分析法)、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酚羟基的测定方法(化学分析法)、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测定醇及其异构体的气相色谱操作条件;醇羟基和酚羟基红外光谱特征峰。
1.4.2.2羰基测定
羰基的测定方法(化学分析法)、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羰基的测定原理和定量方法;气相色谱法分析丙酮、丁醛及丁烯醛的色谱操作条件;羰基红外光谱特征峰。
1.4.2.3羧基和酰基的测定
中和法测定羧酸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皂化法测定酰基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酰基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酸、丙烯酸、乙酸乙酯的色谱操作条件。
1.4.2.4不饱和键的测定
溴加成法测定双键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硝酸银法测定炔基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气相色谱法测定C4组成的色谱操作条件、气相色谱法测定丁二烯及烃类杂质的色谱条件、工业用乙烯中烃类杂质的色谱操作条件。
1.4.2.5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酸滴定法测定脂肪族胺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酰化法测定伯、仲胺的测定原理和注意事项;重氮化法测定芳香胺的测定原理、测定条件、终点指示方法和注意事项;胺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鉴定。
1.5无机定性分析
常见阳离子硫化物、氢氧化物、氨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的性质;常见阳离子的分组和检验方法;常见阴离子钡盐、银盐的性质;常见阴离子的检验方法。
1.6实验室管理
1.6.1化学试剂管理
化学试剂的保管和领取;一般化学试剂的分类存放要求;一般化学试剂贮存要求;贮存化学试剂时对化学药品库的要求;化学危险品的分类、领取和使用;剧毒类化学试剂的保管和使用。
1.6.2仪器管理
1.6.2.1常用仪器设备的管理
1.6.2.2分析仪器管理
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酸度计、离子计、电导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日常维护、校验周期和指标、使用仪器制度。
1.6.3样品管理
样品的抽检制度、采样制样制度、留样的管理规定
1.6.4检验质量管理
检验质量的标准、质量和质量管理术语、质量保证体系、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质检科(处)对质检人员的管理、对质检人员的业务培训、实验原始记录管理、实验结果的复核制度、对不合格产品的判定制度、仪器的校验制度。
2.实际操作技能(从取样分析至报出测定结果的全过程)
2.1滴定分析法
2.1.1实验前准备
滴定分析计量器具(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的选择、洗涤、校准和使用操作;分析天平(电光)的调试、使用操作;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操作;辅助试剂的制备;指示剂(液)的制备。
2.1.2采样和制样
液、固、气样品的取样和制样操作;试样的分解、分离操作。
2.1.3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配位滴定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分析操作。
2.1.4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结果报告
2.2物理常数测定
2.2.1测定前准备
试样采集和制备;仪器装置的前处理、安装和调试;恒温水浴安装和调试;电子天平的调试。
2.2.2测量操作
测定密度(密度瓶法、韦氏天平法、密度计法)、测定熔点(毛细管法)、测定结晶点和凝固点、测定沸点和沸程、测定闪点(开口、闭口)、测定黏度(毛细管法)、测定折射率(阿贝折光仪)、测定比旋光度。
2.2.3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结果报告
2.3有机官能团定量分析
2.3.1测定前准备
试样采集和制备、仪器设备前处理和调试、仪器装置的安装和调试。
2.3.2测量操作
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氨值的测定;卤素、硫、氮含量的测定。
2.3.3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结果报告
2.4仪器分析法
2.4.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4.1.1仪器的安装、调试和简单故障排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透射比正确度、杂散光的校验;简单故障排除。
2.4.1.2标准溶液和试液的制备
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试液的制备;系列标准溶液和试液的显色操作;移液管和容量瓶的规范使用。
2.4.1.3仪器测量操作
测量条件的选择和调节;使用吸收池时的规范操作;被测溶液吸光度的测量。
2.4.1.4实验原始记录、吸收曲线和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测定结果的计算、结果的报告。
2.4.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4.2.1仪器的安装、调试和简单故障排除
气源减压阀的安装和气路系统的检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开关机操作;光源灯的选择、更换与调试;点火操作;燃气与助燃气比例的调节;燃烧器位置的调节;工作软件的正确使用;仪器简单故障排除。
2.4.2.2标准溶液和试液的制备
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试液的制备;移液管和容量瓶的规范使用
2.4.2.3仪器测量操作
测量条件的选择和调节;仪器的调零操作和被测溶液吸光度的测量。
2.4.2.4实验原始记录、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测定结果的计算、结果的报告。
2.4.3气相色谱法
2.4.3.1仪器的安装、调试和简单故障排除
安装高压气瓶减压阀并调节输出压力至所要求的压力;气路的安装和气路系统的检漏;转子流量计流速的标定;毛细管分流流量的测定;填充柱和毛细管柱的安装;使用TCD或FID时的开关机程序;气相色谱工作条件的设置和调节;按要求设置程序升温;气相色谱仪简单故障排除。
2.4.3.2试液的制备
试样采集;试液的制备;标样的处理
2.4.3.3仪器测量操作
进样装置的清洗和进样操作;基线调零操作;气相色谱数据处理机和气相色谱工作站的使用。
2.4.3.4实验原始记录、测定结果的计算、结果的报告
2.4.4电位分析法
2.4.4.1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1)溶液pH的测定
玻璃电极、甘汞电极的预处理和使用;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工作电池的组装;酸度计的校正(二点校正法);溶液pH的测量;测量结果报告。
(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测定
电极的选择、处理和使用;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TISAB溶液的配制、工作电池的组装;电磁搅拌器的使用;标准溶液和待测试液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数据记录;标准曲线的绘制;试液中待测离子浓度的计算测定结果报告。
2.4.4.2电位滴定法
电极的选择、处理和使用;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电位滴定仪器的组装;电磁搅拌器的使用;滴定管的选择和使用;电位滴定操作和滴定过程试液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数据记录;E-V曲线的绘制;滴定终点的确定(二阶微商法);结果计算和报告。
参考资料
1.有关国家标准和法规性文件
2.《定量化学分析》 黄一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3.《定量化学分析实验》 胡伟光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4.《定量化学分析习题集》 季剑波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5.《仪器分析》 黄一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6.《分析仪器操作技术与维护》 黄一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7.《有机分析》 丁敬敏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8.《工业分析》 张小康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柒』 如何选购“运动粘度测定仪”

“运动粘度测定仪”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方法是在某一恒定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可由测得的运动粘度乘以液体在当前温度的密度所得。我们以市场上广泛使用的“GY1301 运动粘度测定仪”举例说明,购买“运动粘度测定仪”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中文液晶显示,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智能控温,控温精度0.01℃;
2. 4个粘度计测试孔设计,独有的模组化技术,不论低粘度或高粘度范围均可测量;
3. 仪器自动计算运动粘度值与测试平均值,并自动打印和存储测定结果;
4. 双层恒温玻璃浴缸外层有机玻璃保温罩,浴内温度分布均匀,控温效果好;
注意以上几点,就可以买到一台满意的“运动粘度测定仪”。

『捌』 什么是运动粘度测定仪

运动粘度测定仪是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的仪器。具有计时试样运动时间,自动计算运动粘度的最终结果。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产品(指牛顿液体)的运动粘度,其单位为m2/s,通常在实际中使用为mm2/s。

天津市美特斯试验机厂是专业化生产建筑防水材料系列、土工合成材料系列,建筑节能材料系列、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水利测试仪器等方面的生产企业,共谋发展,集科研开发、加工制造、经营经销于一体的技术企业。公司产品STL-29沥青运动粘度试验仪采用智能温控仪,控温迅速,响应快,超调小,控温度达±0.1℃。采用硬质玻璃缸及保温外套缸(称双缸),保温性能好,试样观察清晰。采用台式、一体机设计方式,仪器整体性好,使用方便。

『玖』 检测黏度的常用方法

1、 GB 2794—81 胶粘剂黏度测定方法(旋转黏度计法)本测定方法在环氧树脂生产及应用中已使用多年。多采用同济大学机电厂生产的NDJ-97型旋转式黏度计。适用于测量各种牛顿液体的绝对黏度和非牛顿液体的旋转表观黏度。它有三种单元测定器,每单元包括一个测定容器。附有若干只转子。根据试样黏度大小选用某单元测定容器和配套转子及转速,使读数在刻度盘的20%—85%范围内,将转子垂直浸入试样中心。使液面至转子液位标线。在(25±0.5)℃下测定。记录转子旋转(60±2)s时的指示数值。对高黏度试样记录(120±2)s时的读数。试验结果按仪器要求计算。应表明旋转黏度计的型号,转子编号,转速和测定温度。

2、 杯式黏度计法(GB 1723—79涂料黏度测定法)杯式黏度计又称涂—1杯和涂—4杯黏度计,是一类构造简单的黏度计。多用于黏度小的环氧树脂及环氧树脂胶液。其原理是从杯内通过规定的尺寸的底孔流出等体积的恒温液体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黏度的大小,时间长黏度大,时间短则黏度小。所测数据不能互换。应表明杯号。涂—杯规定流体的体积为50ml。底孔孔径为φ5.6mm。孔长14.0mm;涂-4杯规定杯内流体流完断线为止,(约100ml),底孔孔径为φ4.0mm,孔长4.0mm。涂—1杯有水浴套,涂—4杯只测室温黏度。

操作要点:黏度杯和树脂试样,应在测试温度下恒温处理。堵好孔底,将恒温树脂试样倒入杯内至满并刮平。静置片刻使试样中的气泡逸出。抽开底孔时应立即用秒表计时。涂-1杯底孔下用量筒接收流出物,当刚达到50ml时,停秒表,记录时间。涂-4杯底孔下用150ml烧杯接收流出物。当流出物连续线中断成滴状时,停止秒表,记录时间,黏度以s表示。

『拾』 ncy系列别称

ncy系列的别称是自动黏度测试仪。NCY系列自动黏度仪是为塑料、化纤产品的特性粘度、粘数、平均聚合度,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等专门设计研制的电脑化测试设备。

根据系统配置的测试单元数,型号分别为NCY-2、NCY-3、NCY-4、NCY-5、NCY-6,相应配置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测试单元,可分别同时供二支、三支、四支、五支、六支粘度计使用。



使用NCY系列自动黏度仪以后:原来由人工进行的一定量溶液流过毛细管所需时间的测定,将由系统担任。原来由人工进行的溶液的抽吸,将由系统担任。原来由人工进行的数据有效与否的判定,也由系统担任。

系统将即时形象地显示各单元中毛细管粘度计中的溶液流动情况,系统将自动地反复测试,剔除超差结果,得到准确的流经时间,高效的系统具有交叉工作的能力,在某些单元正在测试的过程中,对不测试的单元可同时进行参数修改。

系统将自动地计算,得出数值,系统具备的数据库,将自动地记录每次测试值,并为用户方便调用,系统具备的精密恒温槽,将提供±0.01℃的温度波动与分布,保证任一时刻、任一位置测试数据的性,一切的一切,用户将与系统通过中文轻松对话。

阅读全文

与53所黏度自动检定测试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启动装置的作用 浏览:280
矿山机械单怎么接 浏览:150
大放是指什么医疗设备 浏览:374
悬臂轴使用什么轴承 浏览:756
化学实验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浏览:130
机械厂新人心得怎么写 浏览:179
冷水机组前加什么阀门 浏览:830
横封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浏览:236
圆锥滚子轴承为什么叫止推轴承 浏览:444
水上蒸馏实验装置 浏览:551
西樵镇恒业信塑料五金制品厂 浏览:210
铜阀门抽检不合格怎么办 浏览:843
超声波测厚仪怎么调 浏览:213
33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浏览:100
地上建筑物或设备有哪些 浏览:951
碗组轴承可以用什么替换 浏览:4
机械下管法有哪些 浏览:845
一个方块里有个Q是什么阀门 浏览:387
下列哪些设备是微信计算机输入设备 浏览:251
小车空调制冷量多少 浏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