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氯霉素合成中,为什么溴化不能遇铁,铁的存在对反应有何影响
溴会和铁反应影响溴化反应
2. 氯霉素的抑制作用作用于线粒体内蛋白质合成过程
氯霉素类抗生素可作用于细菌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基,而阻挠蛋白质的合成,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
细菌细胞的70S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成分,它包括50S和30S两个亚基。氯霉素通过可逆地与
50S亚基结合,阻断转肽酰酶的作用,干扰带有氨基酸的胺基酰-tRNA终端与50S亚基结合,从而使新肽链的形成受阻,抑制蛋白质合成。由于氯霉素还可与人体线粒体的70S结合,因而也可抑制人体线粒体的蛋白合成
3. 氯霉素的结构式、化学名、注意事项、功能主治、分别是什么
氯霉素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氯霉素的化学结构含有对硝基苯基、丙二醇与二氯乙酰胺三个部分,分子中还含有氯。其抗菌活性主要与丙二醇有关。
白色针状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在甲醇、乙醇、丙酮、丙二醇中易溶。在干燥时稳定,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较安定,煮沸也不见分解,遇碱类易失效。
氯霉素类抗生素可作用于细菌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基,而阻挠蛋白质的合成,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
包括有氯霉素、甲砜霉素及无味氯霉素等。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由于其对血液系统的毒性较大,故已较少用。外用其滴眼剂防治眼部感染。
4. 请问:培养霉菌的PDA培养基里如果多加了一倍的氯霉素,对培养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氯霉素主要抑制细菌,对霉菌作用较小,不过我们实验室为了避免污染也常常在培养基中加氯霉素和链霉素
5. 检测氯霉素的行业标准
氯霉素检验方法 --这是我们公司现在使用的方法,发上来大家指导指导
1. 试剂与材料
1.1氯霉素试剂盒,德国r-Biopharm公司
1.2乙酸乙酯,分析纯
1.3双蒸水
2.仪器与设备
2.1微孔板酶标仪,MuLtisKan Ascent,芬兰Labsystens公司。
2.2 8道移液器,50-300uL
2.3 单道移液器,5-50ul,20-200ml,100-1000ul,1-5ml
2.4 离心机。
2.5 旋转蒸发器,配真空冷却系统。
2.6 液体混匀器。
3.样品前处理
3.1样品提取 称取约2g(准确至0.01g)蜂蜜于20ml具塞试管中,加入用4ml双蒸水溶解,再加4ml乙酸乙酯,在混匀器上混匀10分钟。将上述样液转至10ml离心管中,以4000转/分离心12分钟
3.2净化 从上述离心管中移取1ml上层的乙酸乙酯(相当于0.5样品)至另一试管中,60℃以下减压旋转蒸干,残留物用0.5ml缓冲液1溶液,此为样品溶液,供酶标仪测定
4.测定
4.1 酶标仪测定条件
酶标仪测定波长为450nm
4.2 酶标测定(以下操作在20-24℃室温条件下进行)
4.2.1测定之前的准备工作
将氯霉素酶试剂盒附带的所有试剂回升至室温20-24℃。其中氯霉素酶标记物、氯霉素抗体用缓冲液1以1;11的比例稀释,在吸取浓缩液之前,要仔细振摇使之充分混匀
4.2.2 标准应用的制备;50uL标准浓缩液(氯霉素试剂盒附带)用450uL缓冲液1稀释并混合均匀用玻璃不能用塑料瓶
标准应用液1:50uL标准浓缩液1用450uL缓冲液1稀释oppt
标准应用液2:50uL标准浓缩液2用450uL缓冲液1稀释50ppt
标准应用液3:50uL标准浓缩液3用450uL缓冲液1稀释150ppt
标准应用液4:50uL标准浓缩液4用450uL缓冲液1稀释450 ppt
标准应用液5:50uL标准浓缩液5用450uL缓冲液1稀释1350ppt
标准应用液6:50uL标准浓缩液6用450uL缓冲液1稀释4050ppt
4.2.3.测定程序:
取出实验需要数量的微孔板条,按顺序加入50ul标准或处理好的样品到各自的微孔中,加入50ul稀%@FI
释了的酶标记物到微孔底部,加入50ul稀释了的抗体溶液到每一个微孔中充分混合(轻轻振荡板并在桌面上做圆周运动以混均)用薄膜覆盖板上在室温孵育2小时(注意在加入抗体的过程中移液器管尖千万不要接触到放进孔中的液体,避免交叉污染)
倒出孔中的液体,将微孔架倒置在吸水纸上拍打(拍打4次)以保证完全除去孔中的液体,用250ul蒸馏水充入孔中(轻轻振荡板并在桌面上做圆周运动),再次倒掉微孔中液体,重复操作两遍。注意在洗板过程中加洗涤水的移液器管尖必须置于微孔板上方约1厘米处打出洗涤水。洗板后立即进行下一步
操作不要让板孔干燥。
迅速加入50ul基质及50ul发色剂到每一个孔中,轻轻振荡板并在桌面做圆
周运动以混均。室温孵育微孔板30分钟,注意暗处避光放置。在恒温孵育期间准备好反应停止液
加入100ul反应停止液,混匀。立即测量,如果不能立即测量请放置在暗处并于60分钟内450nm测量OD值
5.试剂空白
以2 ml双蒸水代替样品,按上述步骤提取
6结果与计算
6.1绘制标准曲线法
所获得的标准和样品吸光度值的平均值除以第一个标准(0标准)的吸光度值再乘以100,因此0标准等于100%,吸光度值的百分比表示。
标准(或样品)的吸光度值360
×100 = %吸光度
0标准的吸光度值
计算标准的值并绘成一个以氯霉素浓度(ng/kg)为半对数坐标系统的曲线图,曲线在50-1350ng/kg(ppt)范围内应当成为线性。相对应每一个样品的浓度(ng/kg)可以从校正曲线上读出。为了获得样品中氯霉素的实际浓度(ng/kg),从校正曲线上读出的浓度值必须乘以相对应的稀释系数。(可采用Labsystens公司提供的MuLtisKan Ascent软件,从计算机上编制测定程序并进行数据处理,可直接读取样品氯霉素的浓度值)。7.方法的检出限、回收率
7.1本方法氯霉素的检出限为125ng/kg(ppt)
7.2 回收率: 90%
对蜂蜜样品进行的回收率实验,结果如下表示.
样品本底值(ng/kg)添加值(ng/kg)测定值回收率
蜂蜜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霉素含量实验中引起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标准溶液配制的不精确,标准样品取点少使得标准曲线有误差,比色皿的透光面不清洁,样品中出现的干扰性杂质等,样品的品行测定次数太少以及系统误差等
7. 由乙苯合成氯霉素方法探讨
8. 什么是氯霉素
霉素(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是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分子中含有氯。
【抗菌作用】氯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作用较强。其中对伤寒杆菌、流感杆菌、副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也有效,但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和四环素。抗菌作用机制是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各种细菌都能对氯霉素发生耐药性,其中以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较为多见,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较少见。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比较慢,可能是通过基因的逐步突变而产生的,但可自动消失。细菌也可以通过R因子的转移而获得耐药性,获得R因子的细菌能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使氯霉素灭活。
【体内过程】氯霉素自肠道上部吸收,一次口服1.0g后2小时左右血中药物浓度可达到峰值(约10~13mg/L)。血浆t1/2平均为2.5小时,6~8小时后仍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氯霉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脑脊液中的浓度较其他抗生素为高。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均与制剂的颗粒大小及晶型有关。肌内注射吸收较慢,血浓度较低,仅为口服同剂量的50%~70%,但维持时间较长。注射用氯霉素为琥珀酸钠盐,水中溶解度大,在组织内水解产生氯霉素。
氯霉素在体内代谢大部分是与葡萄糖醛酸相结合,其原形药及代谢物迅速经尿排出,口服量5%~15%的有效原形药经肾小球过滤而排入尿中,并能达到有效抗菌浓度,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不良者使用时应减量。
【临床应用】氯霉素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后因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故对其临床应用现已做出严格控制。可用于有特效作用的伤寒、副伤寒和立克次体病等及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氯霉素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也常用于治疗其他药物疗效较差的脑膜炎患者。必要时可用静脉滴注给药。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症状有二:一为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的与细菌相同的70S核蛋白体有关。为了防止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应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氯霉素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但都比较轻微。新生儿与早产儿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制,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因此,早产儿及出生两周以下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应用注意】
1.开始治疗前应检查血象(白细胞、分类及网织细胞计数),随后每48小时再查一次,治疗结束还要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
2.氯霉素治疗时,对用口服降血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或服抗凝血药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分别检测血糖及凝血酶原时间,以防药效及毒性增强。
3.对肝肾功能不良,G-6PDH缺陷者、婴儿、孕妇、乳妇应慎用。
4.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二个月,能达到防止感染复发即可,避免重复疗程。
制剂与用法
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口服:0.25~0.5g/次,3~4次/日。
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口服一次0.5g,3~4次/日。8岁以下小儿30~40mg/kg/日,分3~4次服用。
多西环素(doxycycline)成人首剂0.2g,以后0.1~0.2g/次,每日1次。儿童首剂4mg/kg,以后每日2~4mg/kg,每日1次。
米诺环素(minocycline)首剂0.2g,以后0.1g,每12小时1次。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口服1.5g/次,每日4次,氯霉素肌注、静注或静滴0.5或1g,每12小时1次。
琥珀氯霉素(chlamphenicol sodium succinate)注射剂:0.69(相当氯霉素0.5g),成人1~2g/日,分2~4次肌注或静滴,儿童每日25~50mg/kg,分二次静滴。
9. 氯霉素的结构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临床使用的是哪一种光学异构体在全合成过程中如何得到该光学异构体
氯霉素的结构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其中仅1R,2R(-)即D(-)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在氯霉素的全合成过程中,还原一步选择立体选择性还原剂异丙醇铝得到(±)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丙二醇(氨基物),再采用诱导结晶法进行拆分,得到D(-)-苏阿糖型氨基物,最后得到的氯霉素的构型为lR,2R(-)即D(-)苏阿糖型。
10. 我现在要制备50μg/ml的氯霉素平板,我现在有1g的氯霉素粉末,我应该怎么做呢,配好的氯霉素要过滤吗
50μg/ml 指的是平板中氯霉素最终浓度。
如果你倒平板的培养基体积为100mL,那么就需要50μg/ml*100mL=5000μg=5mg氯霉素。
氯霉素一般用无菌水配置成溶液使用。一般来说不用过滤。你自己想严格的话,麻烦点过滤一下也无所谓。
如果你想加入1mL氯霉素母液到培养基内,使其达到目的浓度的 话, 那你需要配置氯霉素水溶液的浓度是 5mg/1mL=5000ppm。
同理你可以考虑配置50000ppm的母液1mL,即精确称取0.05g氯霉素粉末,溶于1mL无菌水。每次加入0.1mL就可以了。